张中行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文言文的选注工作,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本书中,作者以过来人的资格,把学习文言所可能遇到的困难,给读者一一指明,并且告诉他们怎样去克服,它将把读者引进美妙的文言世界。
张中行先生的高明之处,是能把这些原本比较艰深的知识,用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文笔,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在文言世界中漫游,于不经意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无怪乎吕叔湘先生当初要给这书起名《文言世界漫游记》了。
张中行(1909—2006),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燕园三老”之一。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序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一 文义之间
二 读音小议 三 名物种种 四 典故探原 五 费解一斑 六 择善而从 七 舍粗取精 八 冷暖自知 九 循序渐进 十 行文借鉴
附录 工具书举要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近几年来做文言文的选注工作,因为职务所近,常常遇见 与学文言有关的一些问题。要不要人人学文言是个大问题,大 概要在比较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解决。假定已经决定学,像现在 中学课程规定的那样,于是许多人就不得不接触文言作品,或 者给别人讲,或者自己读。目的是一个,学会,或说是拿起不 过于古奥的文言读物,凭借注解或不凭借注解,能够理解其意 义。为了达到此目的而讲而读,会遇见一些困难,需要具备一 些对付困难的常识。这类常识,有的可以在词句的讲读中零碎 学到,有的可以在介绍古汉语知识的书里比较系统地学到。还 有一些,性质比较一般,甚至比较初步,讲读文言时会遇到, 而介绍古汉语知识的书却不讲或不着重讲, 我个人想,谈谈这方面的常识,对于语文教师和初学文言的人也许 有些好处。因为有这种想法,于是写了这本小书。
……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学习工具”范畴,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窗户。阅读其中篇章时,我仿佛能听到遥远时空传来的声音,感受到古人对家国、对自然、对人伦的深刻体悟。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连接,是任何现代文学作品都难以比拟的。它让我们意识到,尽管时代变迁,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对真理的追求,却是永恒的主题。每一次合上书卷,我都会感到内心被涤荡了一番,那种浮躁和焦虑似乎都被沉淀了下来。它提醒着我,在追逐“新”的同时,也要珍视和继承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旧”的智慧。这是一种对生命厚度的探寻,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宁静角落,去汲取力量和方向感。
评分我通常不会轻易给一本书写长篇的评论,因为大多数书读完之后,要么留下深刻印象,要么很快就淡忘了。但这一本,在我心里留下的印记是持续且深刻的。它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地体现在我能背诵多少古文,而是渗透到了我的日常思考方式中。比如,在处理一些现代事务时,我偶尔会下意识地去追溯某个概念在古代的源流,或者用一种更具辩证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套书似乎培养了一种“慢思考”的能力,教会我们在做判断前,先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和推敲,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坦率地说,有时候读起来确实需要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投入的过程,但这种付出绝对是值得的。它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不催促你,只是默默地展示路径,最终能否抵达,全看学习者的悟性和毅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直接的知识点记忆要宝贵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是没话说,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很厚实,纸张的质感也特别好,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摸起来非常舒服。精装的封面设计得简洁又不失典雅,那种古朴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松的“快餐读物”,而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经典。我通常喜欢把这样的书放在客厅的书架上,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提升了整个房间的格调。翻开扉页,字体排版也十分考究,疏密得当,阅读起来眼睛一点都不累,这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的开本尺寸拿在手里刚刚好,既不会太小气,也不会因为太大而显得笨重,很适合在午后阳光下,泡上一杯清茶,细细摩挲着书页阅读。我特别欣赏出版方在细节上花费的心思,能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这份用心,是现在很多出版物里已经很少见的了。这本书的实体,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对阅读仪式感的回归。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接触过不少古代汉语的学习资料,但很多教材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又过于简化,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保持了对文言精髓的忠实呈现,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曲解原意,同时,在解释和疏导时,又充满了现代读者的同理心。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他仿佛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角度,预判了我们可能在哪些地方产生困惑,然后在最恰当的时机给出最精准的点拨。这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古典文本,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那种“点到为止”的阐释,它给予足够的引导,却又不剥夺读者自己去发现和领悟的空间,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地“授人以鱼”。这种对读者独立思考的尊重,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敬佩的地方之一。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个“津逮”二字吸引的。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哗众取宠标题的书籍,而是透露出一种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态度。我本身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就抱有一种好奇心,总觉得那些晦涩的古文背后藏着古人的智慧精髓,但又常常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引而在字词的海洋里迷失方向。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明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似乎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将我们这些现代读者与古籍文本连接起来,让我感觉阅读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更像是一场与先贤的对话。每一次攻克一个难懂的词组,或者理解了一个复杂的句式,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像是思维模式的一种重塑,它要求你跳出当下的语境,进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框架中去理解事物。这种对语言的精细打磨和考辨,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快递小哥很好
评分书价贵
评分《新白娘子传奇》里,碧莲曾经跟天不怕地不怕的戚宝山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宝山偏不信邪,开了个豆腐店起早贪黑卖豆腐,才真正尝到了人间百味。所以,看到小津安二郎说自己是只会做豆腐,不会做咖喱饭和炸猪排的人的时候,我认为他并不是在自谦,相反的,他是在表达做豆腐的辛苦。 若在现在苛刻的评论家眼中,小津战后的导演生涯,简直可以用“毫无突破”来形容。他热衷于反复拍摄同一个题材的作品,视角永远局限于战后日本的普通家庭,很少有外景,基本上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十叠大小的空间里。所试图展现的主题也大致统一,即描写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观念是如何在崭新的时代中显得不合时宜,进而走向分崩离析的。他甚至不在意自己重复自己,光是“送嫁”这一个题材的电影,他就先后拍了《晚春》、《秋日和》及《秋刀鱼之味》三部。然而,就是这样近乎偏执的专注,才将他做豆腐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国际影坛公认的大师。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快递小哥很好
评分为什么不读个硕再出来工作啊我,好烦啊,在一个地方呆那么久啊啊啊啊
评分质量不错价格比店里便宜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文言学习入门,在知乎上看到推荐来买的
评分书包装很好,还没来得及看。希望开卷有益。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