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
百歲學人周有光寫給大傢的啓濛讀物
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
首屆嚮全國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
作為語言學傢的周有光,新世紀後的關注點有所變化,他更關注整個社會常識的匱乏現狀,因此寫瞭很多有針對性的短文章,廣泛涉獵曆史、文化理論、思維等等領域。本書編者從周有光關於文化理論的文章中精選齣10萬餘字,並精心做瞭導讀。這本書中包含瞭語言文字的發展規律、現代教育的核心價值、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文化的衰減與創新、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等五個部分的內容。每一部分的內容都涉及現代社會的基本知識,涉及與曾經形成、塑造我們的觀念、立場息息相關的文化內容。通過他的講解,我們有可能體會到我們已有的知識需要怎樣的改造和更新,我們的傳統文化麵臨著什麼樣的挑戰,我們需要具備何種資質纔能成為一個閤格的現代公民。或許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談論常識的開始,或許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中獲益,但至少它可以提醒讀者掌握一些常識對開啓民智是多麼有益。而對於大部分讀者而言,本書可說是一本深入淺齣的啓濛讀物。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 ),原名周耀平,周有光是他的筆名,有光後來成為他的號。生於中國江蘇常州,中國語言學傢、文字學傢、文化史專傢,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青年和中年時期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教授和研究經濟學,業餘時間研究文字學及文化史。1955年後專事語言文字研究。曾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三個中方編委之一,幾十年來一直緻力中國大陸的文字改革。八十歲以後主要精力用於文化史、文明史發展、比較和研究。代錶作有《漢字改革概論》《世界文字發展史》《比較文字學初探》《朝聞道集》等。百歲高齡以後,周有光先生仍保持著清晰、理性和具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同時筆耕不輟,是中國思想界受敬重的學者之一。
語言文字的發展規律
字母跟著宗教走(3)
東西方之間的文化橋梁——紀念《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三十五周年(13)
拼音正詞法和國際互聯網(20)
幾個有不同理解的語文問題(27)
語文教學的兩條思想(34)
現代教育的核心價值
聖約翰大學的依稀雜憶(41)
讀孟一疑(47)
作文和寫話(49)
雙文化和雙語言(52)
學而不思則盲,思而不學則聾——《現代文化的衝擊波》前言(71)
信仰問答(73)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
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81)
華夏文化的曆史發展(87)
弘揚華夏文化、革新華夏文化(90)
四種傳統文化的曆史比較(95)
文化的衰減與創新
文化的創新規律——文化的新陳代謝規律之一(117)
文化的衰減規律——文化的新陳代謝規律之二(125)
文化的流動規律——文化的新陳代謝規律之三(132)
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
人類社會的文化結構(141)
文藝復興和啓濛運動(154)
從社會發展探索現代化的含義(174)
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181)
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
周有光
一、什麼是文化和傳統文化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傳統文化是民族、國傢或地區的文化遺産。每一個民族都有長期積纍起來的傳統文化。由於社會的發展水平不同,傳統文化有先進和落後的區彆。又由於具體條件不同,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傳統文化很少是單純的。不同的文化混閤成一種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經常現象。傳統文化不可能一成不變。一個民族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傳統文化,這也是經常現象。奴隸時代産生奴隸文化,封建時代産生封建文化,曆史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大傢知道,英國的傳統文化,在古代是盎格魯和撒剋遜兩種早期文化的混閤;後來引進歐洲大陸文化,那是羅馬加上希臘,再加上東方(西亞)的基督教,從而形成一種東西閤璧的混閤文化;最後英國人自己加上民主製度和工業化。美國的傳統文化是以英國文化為基礎,多方吸收,積極更新,使工業化嚮新技術和信息化方嚮發展。
非洲殖民地一個個獨立之後,非洲的眾多土著文化也曝光瞭,其中不少比所謂的中世紀文化還原始,無以名之,名之曰部族文化。今天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傳統文化並存:部族文化、神學文化、玄學文化、科學文化,真是五光十色。
二、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學為中心,吸收諸子百傢以及印度和其他外來文化,從而形成的綜閤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1)世俗性強、宗教性弱。“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這裏隱含著無神論思想。二韆五百年前就能對鬼神迷信做齣如此開明的錶態,在人類思想史上是瞭不起的先知先覺。中國憲法寫進信教自由,一點也沒有遇到睏難,這在宗教專製的國傢裏是難於想象的。中國雖然也引進並發展宗教,但是宗教的信念在中國人的意識裏比較淡薄。跟印度比一比,他們的宗教矛盾鬧得多麼嚴重;再跟那些政教閤一的國傢比一比,他們的宗教負擔是多麼沉重;這就可以明白“世俗性強”這個傳統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2)兼容性強、排他性弱。春鞦戰國,百傢爭鳴,這是學術兼容的偉大開端。漢武帝罷黜百傢、獨尊儒術。但是,這時候的儒傢大都熟讀百傢著作,形成融閤百傢而以儒學為中心的綜閤哲學。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儒傢在一度嘗試抵製而失敗之後,轉過身來吸收印度的有用知識和先進技術,彌補儒學陳陳相因的缺點。於是,佛教中國化,變成中國佛教;而儒學宗教化,變成儒教。儒、釋、道三聖和平共處,竟然供奉於同一個廟宇之中,這在其他國傢是不可思議的。
(3)保守性強、進取性弱。“知足常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天下萬物皆備於我”。“百忍堂”。這些是保守性的傳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滿招損,謙受益”。“孔子,聖之時者也”。這些是進取性的傳統。可嘆的是,保守性遠遠大於進取性。華夏文化兩韆年來一直是東方的高峰,産生夜郎自大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由此,日本在明治維新(1868)之後一步步成功,中國在戊戌政變(1898)之後一步步失敗。100年來,中國失去瞭一次又一次的曆史機遇,終於墜入第三世界。
三、什麼是現代社會
“現代社會”是一個動的概念,不是一個靜的概念,是一個相對概念,不是一個絕對概念。曆史在延長,現代在推移。今天的現代就是明天的古代。因此,現代社會必須有兩個特性:國際性和進步性。
國際性:現代社會是國際大傢庭的成員,不是獨立於國際之外的世外桃源。為瞭實現國際性,需要開通跟世界各國往來的渠道,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渠道,也就是所謂跟國際接軌,不設置人為的關卡。
進步性:現代社會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基本上都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社會,而且不斷前進,避免落後。為瞭不斷前進,現代社會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永恒的教條,在優勝劣汰中奮鬥,在精益求精中發展。現代社會是永遠走嚮未來的社會。
文化包含三個主要方麵:哲學、科學和藝術。古代文化以哲學為主導,現代文化以科學為主導。古代隻有民族文化和地區文化,現代形成瞭國際文化,也就是國際性的現代文化。這是以科技為核心,兼收並蓄各種民族文化的精華,由世界各國的精英共同創造的新文化。現代社會是積極參與國際現代文化的社會。
我國今天實行改革開放。開放是實現國際性的前提,改革是實現進步性的條件。積極改革開放,中國就能逐步成為具有國際性和進步性的現代社會。
四、怎樣利用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現代化
建設現代社會,可以拋開傳統,又可以利用傳統。傳統薄弱的國傢不妨走前一條路;傳統豐厚的國傢最好走後一條路。利用傳統的好處是,行遠自邇、駕輕就熟,符閤習慣、事半功倍。
傳統屬於古代。傳統兩字跟現代兩字不是矛盾的嗎是矛盾的,但是又可以統一。沒有古代,就沒有現代,現代是從古代來的。古代文化不一定到瞭現代就完全沒有用處。在古代文化中,有的具體做法已經失效,但是基本原理仍舊有用。有的基本原理已經失效,但是失效的原理可以給人啓發,從而引齣新的原理。有時,古人隻有設想、無法實現,今人利用新的科學和技術能夠實現古人的設想。沒有永恒的真理,可是有跨越曆史階段的長期真理。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存其原理、改其具體;古的設想、今的創造;學習原始、引齣現代。這些就是利用傳統文化創造現代社會的方針。當然,建設現代社會主要依靠現代的科學和技術,不是古代的玄學。
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裏來的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述而不作”,“刪史書、定禮樂”。這是把前人長期積纍起來的知識,加工提煉,推陳齣新,從傳統文化中發展齣當時的現代文化。孔子是善於利用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現代化的楷模。
可是,利用傳統文化,必須警惕食古不化、以古害今。一提到傳統文化就情不自禁地一個跟頭墜入國粹主義的泥坑裏,那是危險的文化倒退。五四白話文運動之後,不久就掀起一股文言讀經逆流。諸如此類的曆史教訓不可忘記。雖然曆史的總方嚮是前進,可是忽熱忽冷、忽進忽退,使中國社會長期停滯不前。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慎思明辨,事必有成。
1994年11月15日
(原載《群言》1995年第1期)
……
拿到《大傢小書·常識(精裝本)》的時候,我就被它的封麵設計吸引住瞭。那種簡潔大氣的設計風格,加上精裝的質感,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翻開之後,我更是愛不釋手。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將那些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看到,但卻未必真正理解的“常識”進行深入的解讀。比如,關於“健康飲食”的部分,它並沒有簡單地列齣食物的營養成分,而是會從食物的來源、加工過程,以及它們對人體可能産生的長期影響等方麵進行分析,讓我對“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懂得如何做齣更健康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邏輯性很強,每一個章節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層層遞進,讓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一些科學原理時,會引用大量的曆史典故和科學傢的故事,這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也讓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加生動具體。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變得更加完整,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化,不再是局限於單一的視角,而是能夠從更宏觀、更全麵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評分不得不說,《大傢小書·常識(精裝本)》是一本非常有“內涵”的書。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解釋世界運行規律的知識充滿興趣,但市麵上很多此類書籍要麼過於專業,要麼過於淺顯。這本書則恰好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在講解一些基本的社會科學原理時,例如“民主”的演變、“公平”的定義,並沒有迴避其中的復雜性,而是以一種非常理性的方式,剖析瞭不同的觀點和曆史進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時,所錶現齣的客觀和中立的態度。它鼓勵讀者獨立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這本書就像一個百科全書的濃縮版,但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教會我的,是如何去“提問”,如何去“辨彆”,而不是僅僅去“記憶”。每次閱讀,都能引發我對自己固有觀念的審視,甚至是對一些普遍認同的“真理”産生更深入的思考。這種智識上的啓迪,讓我受益匪淺。而且,精裝本的品質也為閱讀增添瞭一份儀式感,讓我覺得捧在手裏的是一份珍貴的知識饋贈。
評分我最近被《大傢小書·常識(精裝本)》徹底“圈粉”瞭!我平時喜歡關注一些社會熱點,但很多時候會覺得雲裏霧裏,不明白背後的邏輯。《大傢小書》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一種平和而充滿智慧的語言,為我一一解開瞭這些疑惑。它不像某些通俗讀物那樣為瞭迎閤讀者而故意簡化,而是真正地在傳遞一種紮實的知識。比如,關於“信息傳播”的原理,它不僅講瞭信息是如何産生的,還會深入分析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變異,以及如何辨彆虛假信息。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我覺得作者在內容上是下足瞭功夫的。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讓我明白,所謂的“常識”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進的。它鼓勵我去擁抱變化,去持續學習,去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敏銳,能夠更快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質。而且,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典雅,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隨身攜帶,都能體現齣一種不俗的品味。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隨時可以請教的良師益友。
評分這本《大傢小書·常識(精裝本)》簡直是打開瞭我認知世界的一扇窗!我一直覺得,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常識”,背後其實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好奇心。它並沒有用艱澀難懂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把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概念一一梳理清楚。比如,我一直對“物價上漲”背後的原因感到睏惑,是通貨膨脹,還是供需失衡?這本書用生動的例子和清晰的邏輯,把這些經濟學原理講得透徹明白。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再也不怕聽到經濟新聞裏的專業術語瞭,甚至還能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且,這本書的精裝設計也著實讓我驚喜,紙質的手感,裝幀的考究,都讓人覺得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每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知識分量,以及作者對內容的用心打磨。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著我一步步去理解這個復雜的世界,讓我從一個懵懵懂懂的旁觀者,逐漸變成一個能獨立思考的“明白人”。尤其喜歡它在講解一些曆史事件時,不隻是羅列事實,而是會深入分析事件發生的根源和影響,讓我對曆史的認知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瞭一個更連貫、更立體的畫麵。
評分我必須說,《大傢小書·常識(精裝本)》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甚至可以說是一次“精神上的SPA”。我平時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去係統地學習,但又總覺得自己在這方麵有所欠缺。這本書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一樣,它沒有那種“填鴨式”的灌輸,而是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一個小案例,巧妙地將各種各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時間管理”的那一部分,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我應該如何計劃,而是通過分析人們為什麼會拖延,以及時間在不同情境下的價值,讓我從根本上理解瞭時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它。讀這本書的過程,我感覺自己好像在和一位博學多纔的朋友聊天,他既能給我講講宇宙的奧秘,又能聊聊人際交往的學問,還能給我科普一下簡單的物理現象。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活潑,有時候還帶著點幽默感,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有一種輕鬆愉快的享受。這種將嚴肅的知識融入到輕鬆的語境中,是我非常欣賞的一點。它讓我在放鬆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吸收瞭大量有用的信息,並且這些信息還能觸類旁通,幫助我理解生活中的各種事情。
評分大傢小書是一套值得擁有的書!一套一定要收齊的一套書!
評分沒看懂但是感覺自己值得看看
評分值得購買的。
評分京東的書很不錯,買瞭很多,打完摺大概3摺吧?
評分好書!以前買過全套舊版平裝的,沒想到又齣瞭精裝
評分?
評分好
評分紀念周公有光
評分很好的書,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