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世界曆史哲學要在哲學的視角下去考察曆史問題的話,那也就是說理性統治世界,世界曆史因此就是一個閤乎理性的進程。在這種意義上,凡是閤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也都是閤乎理性的。
《哲人咖啡廳:黑格爾曆史哲學》以“黑格爾的曆史哲學”為主題,選編瞭《曆史哲學》、《曆史中的理性》、《哲學史講演錄》和《精神現象學》中的相關內容。考慮到文本的邏輯性、思想性和可讀性,譯者為書中的各個部分擬加瞭小標題。
一、什麼是世界曆史哲學
1.三種類型的曆史寫作法
(1)原本的曆史
(2)反思的曆史:四種反思法
(3)哲學的曆史:真正的曆史
2.曆史是獨立自在的,民族精神不過是曆史藉來錶演自身的工具
(1)世界曆史哲學是什麼
(2)世界曆史中的“變化”和重生
(3)理性主宰世界
(4)“太陽底下無新物”
(5)作為世界曆史之內蘊的精神是自由且自足的
(6)精神的發展過程是個辯證的揚棄過程
(7)世界精神藉助民族精神實現自己
3.世界各民族的“自由”
(1)民族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
(2)文化教養的養成
(3)理性主宰世界
(4)“太陽底下無新物”
(5)作為世界曆史之內蘊的精神是自由且自足的
(6)精神的發展過程是個辯證的揚棄過程
(7)世界精神藉助民族精神實現自己
4.民族生命的辯證發展過程
(1)精神控製民族生命的成長與發展
(2)民族精神的滅亡與新生
5.世界曆史事關人類的“安身立命之本”
(1)終極目的存在於世界曆史之中
(2)人類理想在世界曆史中得以實現
6.人類的欲望是曆史發展的動力
(1)人類具有強大的欲望
(2)人類欲望推動建立民族倫理生活
(3)個人利益與國傢目的之間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
二、個人、英雄在曆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三、世界曆史由東方嚮西方發展
四、處於曆史兒童期的東方社會
五、處於曆史青年期的古希臘城邦
六、處於曆史成年斯的羅馬帝國
七、處於曆史成熟期的歐洲世界
於是,人們似乎一緻認為,國傢的組織最低限度要做齣這樣的安排:在可能的範圍內,公民所要服從的事項一定要減到最低程度,從而在可能的範圍內,需要托付給那發號施令的人的事情也會減到最少。而在主要事務上,這些命令的內容需要由人民、由大多數人的意願或者是全體的個人來做齣規定或決定。但是,國傢作為一個個體性的統一體,必須至少要保留自己的力量和元氣。
在國傢之中,首先需要做齣的區分就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區分。一般來說,一個國傢的憲法和政治製度會區分為君主製、貴族製和民主製,但是在這點上我還需要多說幾句。首先,君主製還需要進一步劃分為君主獨裁製和開明君主製。第二,從國傢這個概念中派生齣來的所有劃分的每個範疇中,隻有基本決定因素是特殊的,但這並不意味這些範疇必然會被它的具體含義、具體視角之類的東西全部消磨掉,也就是說,普遍性還是會留下一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個概念會容納許多種特殊變化,這不僅會齣現在它們每個一般性的製度之內,而且會更進一步地把這些基本的製度混閤在一起,但它們也會由此而變成模糊的、不穩定的,因此結構在自身之內就不太穩定。所以,在國傢之中,首先需要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作齣區分,從它之中衍生齣的製度之間進行區分,還要區分它們背後的意義和目的。這個衝突就提齣瞭如下問題,即什麼是最好的憲法?這也就是說,應該怎麼安排、怎麼組織,或者說政治權力的機製該怎麼運行,纔能保證國傢的目標肯定能實現。
誠然,這個目標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得到闡釋,比如說,作為城邦居民的和平、喜樂的生活,作為普遍幸福而得到闡釋。正是在這種目標的指引下,産生瞭理想憲法這種東西,並且會與一般意義上統治者的教育問題相關,比如說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就涉及瞭一整套關於如何教育城邦統治者的理論。在這一類例子中,重點就落實在城邦統治者的個人品性上,理想憲法對國傢自身的有機製度一無所說。“什麼是最好的憲法”這類問題不僅把這個理論問題當做是一件主觀的、可以自由地考慮的事情來看待,而且好像那種被認為是最好的憲法的實際運行能夠自動地遵循一種純粹理想類型,好像這裏被選擇的各種憲法不過完全是任意選擇的結果,其標準僅僅是反思就可以決定的,而完全不需要深思熟慮。(2)國傢憲法要與本國國情一緻
在今天的時代,人們再也不會認為一個國傢或民族的憲法是任意選擇的結果。對於自由基本的但卻仍然有些抽象的定義導緻瞭一個廣泛流傳的理論,即隻有共和是唯一公正而真實的憲法。
……
閱讀體驗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過程中的每一次呼吸都帶著寒意和對氧氣的渴求。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與其說是文字,不如說是一種凝練的符號係統。它極少使用通俗易懂的類比或生動的敘事來輔助理解,作者似乎堅信,真理本身就足以支撐起其重量。這導緻我在閱讀一些關於曆史辯證法如何運作的章節時,常常需要停下來,在腦海中反復構建模型,試圖將那些抽象的“正題”、“反題”和“閤題”具象化。然而,這種極端的純粹性也帶來瞭某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一旦某個關鍵的邏輯節點被成功打通,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如同撥雲見日,瞬間驅散瞭之前的迷茫。但這種高光時刻並不頻繁,大部分時間裏,我都在與那些堅硬、不屈服於常識的論證搏鬥,感覺自己的日常認知框架正在被不斷地拆解和重塑,這既痛苦又充滿瞭一種學術上的快感。
評分這本厚重的哲學著作,光是翻開扉頁就能感受到作者那股不容置疑的思辨力量。初讀時,我感覺自己像是誤入瞭一座迷宮,到處都是抽象的術語和復雜的概念,那些關於“絕對精神”的論述,如同高懸在雲端的皓月,遙不可及,讓人望而生畏。我試著用我有限的知識去捕捉那些關於曆史必然性和理性在世界中展開的隻言片語,但每一次嘗試都像是在試圖用漏網去舀水,徒勞而挫敗。作者的筆觸極其嚴謹,仿佛在構建一座邏輯的巴彆塔,每一個論斷都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不留一絲一毫的模糊地帶。這種精密的結構美學,在初學者看來,反而構成瞭巨大的閱讀壁壘,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重復閱讀纔能勉強跟上其思維的軌跡。我常常在某一頁停留許久,試圖厘清一個段落內部的主謂賓關係,更彆提理解它在整個宏大體係中所占據的位置瞭。它要求讀者放棄對即時滿足感的追求,轉而投身於一場漫長而艱苦的心智磨練之中,這無疑是一次對閱讀者意誌力的嚴峻考驗。
評分對我個人而言,閱讀這本書更像是一次形而上的“朝聖之旅”,而不是一次輕鬆愉快的知識獲取。我購買它,是齣於對人類理性思辨極限的好奇心。我並未期望能完全“掌握”它——坦白說,我認為真正完全掌握此書者寥寥無幾。但即便隻是在邊緣地帶進行探索,與這種級彆的思維力量進行一次長時間的“對視”,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財富。它強迫我審視自己思維的邊界,認識到我們日常所依賴的常識和經驗是多麼的脆弱和片麵。閤上書本時,我並沒有獲得一套現成的答案,反而收獲瞭更多關於“如何提問”的深刻體會。那種感覺,就像是站在一個巨大天文望遠鏡的目鏡前,雖然看不清遙遠的星係細節,卻清晰地感受到瞭宇宙的浩瀚與自身的渺小。
評分我得承認,我被這本書的宏大敘事野心所摺服,但同時,也對其內在的某些推導感到一絲難以言喻的疏離感。作者似乎對曆史的走嚮有一種近乎宿命論的確定性,所有的個體事件和人類的掙紮,最終都被納入一個巨大的、不可抗拒的理性進程之中。這種全景式的俯瞰視角,雖然在理論上構建瞭一個無懈可擊的體係,但在情感層麵上,卻顯得有些冰冷和疏遠。我無法在那些宏大的結構中找到普通人的位置,那些具體的痛苦、偶然的奇跡、以及無數次偏離“正軌”的瞬間,似乎都被簡化為必須通過的“中介”步驟。這讓我不禁思考,當我們用這樣的框架去審視活生生的曆史時,是否不經意間抹殺瞭生命本身固有的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這本書提供瞭一種解釋世界的終極藍圖,但代價似乎是犧牲瞭對細節的溫柔關懷。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坦白說,是一把雙刃劍。譯者顯然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他努力地保留瞭原文那種古典而晦澀的德語結構和特有的句法節奏,試圖還原哲學思維的原始韻律。然而,這種近乎“直譯”的忠誠,使得許多原本就難以消化的概念變得更加佶屈聱牙。我時常需要對照多個版本的譯文,甚至查閱德文原著中的關鍵術語,纔能勉強把握住一個句子的確切含義。這種閱讀過程,與其說是享受思想的交流,不如說更像是在進行一項艱苦的文獻考證工作。每讀完一個長達半頁的復句,都像完成瞭一次耐力跑,需要停下來平復心緒,纔能進行下一輪的挑戰。這無疑限製瞭其更廣泛的傳播,將它牢牢地鎖在瞭專業研究者的象牙塔內。
評分買瞭多年圖書,就這一次600減450最劃算,一次性囤瞭原價2000多的書
評分質量包裝一級棒,值得購買。
評分黑格爾哲學 很有思想 推薦一下
評分書不錯,優惠也不少
評分這書挺好的
評分最近買瞭一大堆書,打算17年好好充實下自己。
評分??
評分很好,和圖片上的一樣一樣。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