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一、考试程序与内容
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师招聘考试主要是各地(市、区、县)教育部门或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试聘用机制。具体程序包括招聘简章发布、报名与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基本功考核、体检、录用签约等。考试内容依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主线内容是清晰的,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种注重考查考生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地区也会单考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其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教材教法、教育教学技能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等。
另一种考试形式注重考查考生对公共基础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有的地区公共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的地区则是指文史、科技、法律、政治、写作、时事等综合知识或职业能力测试知识,有的地区则全部包括。
二、本书特色推介
鉴于教师招聘考试形式多样、内容宽泛的特点,天明教育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对广大考生的调研实践,特推出本套真正适用于全国各地考生的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师招聘考试一本通。本套图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结构合理,讲练结合
为了更好地掌握重要知识,我们调整了以往图书的章节顺序,真正做到了易混淆的地方有对比,难掌握的地方有提炼。一切都是为了既让考生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又可以加固不熟悉的知识。
章节后的“真题演练”板块,则是考查考生对所复习的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使考生迅速地了解自己的不足,随时作出调整。
(二)分栏设计,强化巩固
本书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分栏设计,在主栏区域内,为了让考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各个章节的重难点内容,我们在文中全部用曲线标注,以便考生在复习时节省时间,提高备考效率。在侧栏区域内设置了“知识拓展”“真题再现”内容。在知识拓展板块,主要对主体内容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便于考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在真题再现板块,为考生精选了有代表性的试题,帮助考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紧扣大纲,力争全新
本套教材严格依据全新教师招聘考试的命题要求和考试大纲编写,融汇了多位天明教育一线培训专家的讲义精华,完全覆盖了教师招聘考试的所有考点。
(四)应试指南,专家讲解
我们总结了多年来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对各章节知识的主要考查内容,通过系统地分析,我们在本书的每一章中,为考生罗列了本章的重要考点以及考点的常考题型,便于考生很快地了解本章命题时侧重考查的知识要点。
同时,我们还在每个章节的开篇处推出“知识框架”模块,为考生介绍本章节的常考知识点,让考生一目了然。
(五)增值服务,惠及考生
为回馈广大考生的信任和支持,本套图书以随书赠送面值100元学习卡的形式为考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读者可凭学习卡登录“天明教育在线”,获得更多考试资料
目录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题型例析(1)
第一章教材教法(9)
知识框架(9)
考点梳理(9)
考点精讲(9)
第一节体育教材概述(9)
第二节合理选择使用体育教材(12)
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13)
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16)
第五节体育教学模式设计(17)
真题演练(20)
参考答案及解析(20)
第二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1)
知识框架(21)
考点梳理(21)
考点精讲(21)
真题演练(32)
参考答案及解析(33)
第三章学校体育概述(34)
知识框架(34)
考点梳理(34)
考点精讲(34)
真题演练(41)
参考答案及解析(42)
第四章体育课程(43)
知识框架(43)
考点梳理(43)
考点精讲(43)
真题演练(48)
参考答案及解析(48)
第五章体育教学(50)
知识框架(50)
考点梳理(50)
考点精讲(50)
真题演练(65)
参考答案及解析(66)
第六章课余体育(67)
知识框架(67)
考点梳理(67)
考点精讲(67)
真题演练(73)
参考答案及解析(73)
第七章学校体育管理(74)
知识框架(74)
考点梳理(74)
考点精讲(74)
真题演练(79)
参考答案及解析(79)
第八章体育游戏(81)
知识框架(81)
考点梳理(81)
考点精讲(81)
真题演练(86)
参考答案及解析(87)
第九章口令与队列队形(88)
知识框架(88)
考点梳理(88)
考点精讲(88)
真题演练(94)
参考答案及解析(95)
第十章体育简笔画(96)
考点梳理(96)
第十一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106)
知识框架(106)
第一节运动解剖学(107)
考点梳理(107)
考点精讲(108)
第二节运动生理学(117)
考点梳理(117)
考点精讲(117)
第三节体育保健学(127)
考点梳理(127)
考点精讲(128)
第四节运动生物力学(139)
考点梳理(139)
考点精讲(139)
第五节运动生物化学(142)
考点梳理(142)
考点精讲(143)
第六节体育心理学(150)
考点梳理(150)
考点精讲(150)
第七节运动训练学(160)
考点梳理(160)
考点精讲(160)
真题演练(170)
参考答案及解析(170)
第十二章体育专业技能知识(172)
知识框架(172)
第一节田径(173)
考点梳理(173)
考点精讲(173)
第二节球类(足、篮、排、乒乓球、羽毛球)(185)
考点梳理(185)
考点精讲(186)
第三节体操(215)
考点梳理(215)
考点精讲(216)
第四节健美操(219)
考点梳理(219)
考点精讲(219)
第五节武术(224)
考点梳理(224)
考点精讲(224)
真题演练(228)
参考答案及解析(229)
第十三章教案设计(230)
知识框架(230)
考点梳理(230)
第一节体育教案概述(230)
第二节优秀体育教案(233)
第十四章面试(243)
知识框架(243)
考点梳理(243)
附录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54)
附录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节选)(256)
附录三《学生卫生工作条例》(257)
附录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60)
真题演练(263)
参考答案及解析(264)
前言/序言
2017新版教师招聘考试一本通专用教材: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中小学通用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参加2017年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权威的备考资料。本书紧密结合历年考试大纲及考情分析,涵盖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专业知识,内容详实,讲解深入浅出,旨在帮助考生夯实基础,提升应试能力,最终顺利通过考试。 第一篇:体育学基础理论 本篇系统梳理了体育学领域的基础理论,为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训练及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体育学概论 1.1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从原始社会的生存需求、军事训练到古代文明的体育活动(如古希腊奥林匹克、中国古代体育),再到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发展,系统梳理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演变轨迹。 探讨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2 体育的本质与功能 深入剖析体育的运动本体属性、教育属性和社会属性,阐述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内涵。 详尽分析体育的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心理功能(调节情绪、培养意志)、教育功能(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品德塑造)和社会功能(促进社会交往、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文化)。 1.3 体育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介绍体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部包含的各个分支学科,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侧重体育教育)、医学(侧重运动医学)等。 阐述体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文献研究法等,并介绍其应用。 第二章 运动生理学基础 2.1 运动中的人体结构与功能 2.1.1 骨骼系统与运动 介绍骨骼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支撑、保护、运动杠杆)。 讨论骨骼生长发育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2.1.2 肌肉系统与运动 讲解肌肉的结构(肌纤维类型、肌群)及其收缩原理。 分析不同类型肌肉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作用,以及肌肉力量、耐力、速度的发展规律。 探讨运动训练对肌肉形态、功能的影响。 2.1.3 神经系统与运动控制 阐述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在运动感知、决策、执行中的作用。 分析运动协调性、平衡能力、反应速度的神经机制。 介绍运动技能形成的神经基础。 2.1.4 循环系统与运动 讲解心脏、血管、血液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变化(心率、血压、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分析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包括有氧能力、心肺功能的提高。 探讨运动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氧气的运输与利用。 2.1.5 呼吸系统与运动 介绍肺通气、换气、气体运输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调节。 分析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包括呼吸频率、深度、肺活量的提高。 探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呼吸特点。 2.1.6 能量代谢与运动 讲解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途径(无氧代谢、有氧代谢)。 分析不同强度和时长的运动对能量代谢方式的影响。 探讨运动中的能量供给与消耗,以及运动后的能量恢复。 2.2 运动训练的生理效应 2.2.1 超量恢复原理 深入阐述超量恢复的概念、发生机制及其在训练周期中的重要性。 分析不同类型训练(力量、耐力、速度)的超量恢复特点。 2.2.2 身体适应性发展 讲解运动训练引起的机体形态、功能和心理的适应性变化。 分析训练负荷、训练密度、训练强度、训练方法对适应性发展的影响。 2.2.3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探讨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机制、表现和类型。 介绍运动后疲劳恢复的途径和方法,包括营养、休息、按摩、理疗等。 分析预防运动性疲劳的策略。 第三章 运动解剖学基础 3.1 人体骨骼系统 3.1.1 骨的形态与功能 分类介绍人体的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重点分析骨在运动中的作用,如构成关节、提供杠杆。 3.1.2 骨的连接 讲解骨连接的分类(固定、半活动、活动)及其特点。 重点阐述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液)和运动学原理。 3.1.3 主要骨骼系统 系统介绍头颅骨、脊柱、胸廓、肩带、上肢骨、骨盆、下肢骨的解剖结构。 分析各部位骨骼在运动中的功能和受力特点。 3.2 人体肌肉系统 3.2.1 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讲解肌肉的组成(肌腹、肌腱)和收缩形式(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 分析不同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及其在运动项目中的应用。 3.2.2 主要肌群 重点讲解颈部、躯干、肩部、上肢、下肢主要肌群的解剖及其在运动中的功能。 例如,分析下肢肌群(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在跑、跳、蹬等动作中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3.3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3.3.1 常见运动动作的分解 以跑、跳、投、举、游泳等基础运动动作为例,从骨骼、关节、肌肉运动学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例如,分析跑步的蹬伸、摆动、支撑等阶段,涉及的关键骨骼和肌肉群。 3.3.2 运动损伤的解剖学原因 结合常见运动损伤(如扭伤、拉伤、骨折),分析其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因。 讲解如何通过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训练来预防损伤。 第四章 运动心理学基础 4.1 运动心理学概述 4.1.1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介绍运动心理学的概念、研究范畴以及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价值。 阐述运动心理学旨在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健全人格。 4.1.2 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简要介绍与运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在运动情境下的应用。 4.2 运动动机与意志 4.2.1 运动动机的类型与特点 分析内在动机(兴趣、挑战、乐趣)和外在动机(奖励、认可、避免惩罚)在运动中的作用。 探讨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动机。 4.2.2 运动意志的培养 讲解意志力的组成要素(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 分析运动训练中意志力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的方法。 4.3 运动情绪与应激 4.3.1 运动情绪的特点与功能 分析运动中常见的情绪(兴奋、紧张、焦虑、愉快、沮丧)及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探讨积极情绪的培养和负面情绪的疏导。 4.3.2 运动应激的应对 介绍竞赛焦虑、训练压力等运动应激的来源。 讲解运动员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管理紧张情绪,发挥最佳水平。 4.4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4.4.1 运动技能的构成与阶段 分析运动技能的动作模仿、协调性、自动化等特点。 讲解运动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联合阶段、自动化阶段。 4.4.2 运动技能学习与迁移 探讨影响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因素,如注意力、记忆、练习方法。 分析技能迁移(正迁移、负迁移)的原理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4.5 运动中的注意与感知 4.5.1 注意力的类型与特点 讲解运动中的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 分析如何培养学生专注力,提高对运动情境的感知能力。 4.5.2 运动感知与预判 探讨运动员如何通过感知对手、球、场地等信息进行预判和决策。 分析提高运动感知能力的方法。 第二篇: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 本篇聚焦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践层面,详细阐述体育教学原则、方法、组织以及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要点。 第五章 体育教学论 5.1 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 5.1.1 体育教学的教育目标 分析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阐述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运动兴趣、体育品德、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5.1.2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根据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宜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基本技能、专项技能、身体素质、健康知识)。 阐述教学内容的序列化、系统化和多样化组织原则。 5.2 体育教学原则 5.2.1 科学性原则 强调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科学性,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及运动规律。 5.2.2 教育性原则 强调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审美情操的培养。 5.2.3 巩固性原则 强调新知识、新技能的练习与巩固,达到熟练掌握。 5.2.4 启发性原则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5.2.5 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 5.2.6 因材施教原则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3 体育教学方法 5.3.1 讲解法 分析讲解法的特点、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如语言的清晰性、准确性、生动性。 5.3.2 示范法 阐述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录像示范等形式,强调示范的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 5.3.3 练习法 介绍原地练习、行进间练习、变化练习、游戏性练习等,分析其在巩固技能、提高熟练程度方面的作用。 5.3.4 游戏法 分析游戏法在激发兴趣、活跃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方面的优势,重点介绍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游戏。 5.3.5 比赛法 讲解如何通过小型比赛、对抗练习来检验学习效果,激发竞争意识。 5.3.6 发现法与讨论法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交流来发现动作要领和解决问题。 5.4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5.4.1 集体教学 介绍队列队形、分散练习等集体活动形式,及其在组织管理、效率方面的优势。 5.4.2 分组教学 分析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等形式,便于因材施教。 5.4.3 个别指导 强调在集体教学中给予个体关注和指导。 5.5 体育教学评价 5.5.1 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分析评价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激励学生等方面的作用。 介绍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原则。 5.5.2 评价方法与手段 介绍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技能测试、知识问答、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第六章 体育训练学基础 6.1 体育训练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6.1.1 体育训练的定义 阐述体育训练是按照一定的训练理论和计划,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的体育活动。 6.1.2 体育训练的目标 分析体育训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运动技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最终取得优异运动成绩。 6.2 训练原则 6.2.1 周期性原则 讲解训练周期的构成(年周期、月周期、周周期)及其在训练安排中的作用。 6.2.2 渐进性原则 分析训练负荷的逐渐增加,以适应身体的适应性发展。 6.2.3 专项性原则 强调训练内容与比赛项目的相关性。 6.2.4 训练负荷与恢复的平衡原则 阐述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与充分恢复的重要性。 6.3 训练的基本要素 6.3.1 训练负荷 介绍训练负荷的构成(训练强度、训练量、训练密度、训练时间)。 分析不同负荷对身体的影响。 6.3.2 训练方法 讲解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等常用训练方法。 6.3.3 训练手段 介绍一般性训练手段(如体能训练)和专项性训练手段(如专项技术练习)。 6.4 身体素质训练 6.4.1 力量训练 讲解最大力量、相对力量、爆发力、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 介绍不同器械(哑铃、杠铃、弹力带、自身体重)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 6.4.2 耐力训练 讲解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 介绍长跑、变速跑、节奏跑等耐力训练形式。 6.4.3 速度训练 讲解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的训练方法。 介绍加速跑、快速跑、反应练习等速度训练形式。 6.4.4 灵敏性与协调性训练 介绍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动作的协调性、平衡能力训练方法。 分析敏捷梯、标志物、平衡板等训练器材的应用。 第七章 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 7.1 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实施 7.1.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分析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内容模块(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运动能力、身心健康)等核心内容。 强调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 7.1.2 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讲解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的制定要素。 分析如何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 7.2 常见体育项目教学训练要点 7.2.1 田径项目 跑: 短跑、中长跑、接力跑的技术动作要领、起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冲刺技术。 跳: 跳高(跨越式、背越式)、跳远(立定跳远、助跑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投: 铅球、实心球、垒球的投掷技术要领、助跑、投掷、收尾。 7.2.2 球类项目 篮球: 运球、传球、接球、投篮(定点投篮、行进间投篮)、防守技术。 足球: 停球、传球、带球、射门、头球技术。 排球: 垫球、传球、发球、扣球、拦网技术。 乒乓球: 握拍、基本站位、攻球(正手、反手)、削球、发球技术。 7.2.3体操与舞蹈 体操: 基础动作(屈体、推、压、旋)、基本技能(滚翻、团身、挺身)、器械操(单杠、双杠、吊环、跳马)的入门教学。 舞蹈: 基础律动、节奏感训练、简单民族舞、广场舞的组合编排与动作要领。 7.2.4 游泳项目 基础技能: 憋气、漂浮、打腿、划臂、换气。 泳姿: 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7.2.5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基本功(马步、弓步、仆步)、基本拳法(如长拳、洪拳)、基本腿法、简易的套路教学。 民族传统体育: 如中国象棋、围棋、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与玩法介绍。 7.2.6 趣味运动与拓展训练 介绍各类趣味运动(如障碍跑、集体跳绳、拔河)的规则与组织方法。 分析户外拓展训练(如信任背摔、团队协作)的基本原则与活动设计。 7.3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管理 7.3.1 体育活动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 分析各类体育活动潜在的安全风险(场地、器材、天气、学生身体状况)。 讲解事前、事中、事后安全管理措施。 7.3.2 器材安全与使用规范 强调体育器材的日常检查、维护与报废制度。 详细说明各类体育器材(球类、器械、场地设施)的安全使用要求。 7.3.3 紧急救护知识 介绍常见运动损伤(如扭伤、擦伤、中暑、骨折)的紧急处理方法。 讲解心肺复苏(CPR)及简单包扎技能。 7.4 体育教学中的评价与反思 7.4.1 教学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如何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技术掌握情况、情绪变化等,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7.4.2 教学反思与改进 鼓励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分析如何运用教学评价结果指导后续教学。 第三篇:体育相关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素养 本篇为考生提供体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所需的法律法规知识,并强调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第八章 体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重点解读其中与体育教育相关的条款,如教育原则、学校教育制度、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 8.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阐述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体育组织、体育设施、学校体育等方面的规定。 关注其中关于学校体育工作、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的条款。 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解读其中关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免受伤害、接受教育等方面的规定,强调教师在保护学生方面的责任。 8.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理解其制定目的、评价内容(耐力、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和测试方法。 分析其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指导意义。 8.5 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 梳理近年来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等重要政策。 第九章 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 9.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9.1.1 爱国守法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9.1.2 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对工作认真负责。 9.1.3 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1.4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1.5 为人师表 举止文明,衣着得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 9.1.6 终身学习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9.2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9.2.1 扎实的专业知识 深厚的体育学理论基础、精通各项体育运动技能。 9.2.2 良好的教学能力 能够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实施体育教学。 9.2.3 强健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备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实践的身体条件,并能承受一定的教学压力。 9.2.4 沟通协调与管理能力 能有效与学生、家长、同事沟通,处理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9.3 教师的专业发展 9.3.1 持续学习与进修 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9.3.2 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 积极参与教学课题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9.3.3 反思与自我评价 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和提升。 本书特色 紧扣考纲,全面覆盖: 全面梳理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的考试大纲,确保内容无遗漏,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考试要求。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全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十九个章节,逻辑严谨,层层递进,便于考生系统学习。 内容详实,深入浅出: 对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和图表说明,化繁为简,易于理解和记忆。 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训练方法和安全管理知识,帮助考生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紧跟时事,与时俱进: 融入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体育政策法规,确保考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 配套资源,辅助学习: (此处为非AI生成内容,故不作具体提及,实际书籍可能包含练习题、模拟试题等) 适用人群 参加2017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 希望系统学习体育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体育专业学生。 在职体育教师,用于巩固和更新专业知识。 通过本书的学习,相信考生能够建立起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训练理念,全面提升应试能力,为成功迈入教师行列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