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 [K-12 Education In The USA]

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 [K-12 Education In The US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定华 著
图书标签:
  • 美国教育
  • K-12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体系
  • 教育观察
  • 教育研究
  • 美国文化
  • 教育政策
  • 比较教育
  • 教育改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30856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724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K-12 Education In The US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0
字数: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基于作者多次访美的亲身体验与观察,夹叙夹议,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从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坐标轴上对美国基础教育进行了介绍分析,并收录了丰富多彩的实例,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科学性与可读性的交融。
  《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重点突出,内容翔实,涉及国人较为关心的美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校长队伍、教师队伍、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创新教育、品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车制度、信息技术教育、私立学校教育等各个方面。
  《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避开了孤立地就理论谈理论,或就观感说观感,而是理性中有感悟,观察中有思考,对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借鉴价值,既适合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工作者参阅,又适合厂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考。

目录

第一章 从哪里来:美国基础教育发展历史回顾
一、美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基础教育萌芽阶段(1776年以前
(二)基础教育初创起步阶段(1776-1861年)
(三)基础教育普及发展时期(1861-1945年)
(四)基础教育的改革创新阶段(1945-2000年)
(五)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新探索
二、影响美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文献
(一)《国防教育法》
(二)《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三)“2061计划”
(四)“蓝带学校”计划
(五)《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六)《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七)力争上游计划
(八)《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
(九)《2007-2012年战略规划》
三、美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一)移民重教传统,北美得以继承
(二)联邦项目引导,各州具体推动
(三)管理体制多元,办学模式灵活
(四)大兴研究之风,遵循教育规律
(五)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六)提倡向外学习,博采异邦众长
结语

第二章 有钱不可任性:美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
一、美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沿革
(一)美国基础教育经费的持续增长
(二)美国基础教育经费向欠发达地区倾侧
二、美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原则与机制
(一)美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原则
(二)美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三、美国基础教育经费来源
(一)所得税
(二)消费税
(三)财产税
(四)教育税
(五)彩票收入
(六)私人捐款
(七)校企联合
(八)发行债券
四、美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调整
(一)尊重广大公民的公平诉求
(二)承认教育差距的客观存在
……

第三章 学校的领头雁:美国基础教育校长队伍
第四章 学生的引路人:美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第五章 如何应对择校:美国义务教育入学策略
第六章 如何应对“高考”:美国高中教育
第七章 改革永远在路上:美国基础教育课程
第八章 让人欢喜让人忧:美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
第九章 不拘一格育人才:美国学校刨新教育
第十章 和风细雨求实效:美国学校品格教育
第十一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美国学校心理辅导
第十二章 一种教育新常态:美国学校信息技教育
第十三章 一道亮丽风景线:美国校车制度
第十四章 特色鲜明有传统:美国私立学校教育
第十五章 百闻不如一见: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十余次近距离观察
第十六章 向哪里去:美国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展望
后记
《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 一瞥深邃的教育肌理 美国基础教育,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教育体系,承载着塑造未来公民的重任。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K-12教育网络如同一张庞大的网,编织着不同地区、不同背景学生的成长轨迹。本书《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正是致力于深入探索这张网的每一个节点,揭示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并对其中的现实挑战与发展趋势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深入的研究。这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教育概览,而是一次对美国K-12教育体系肌理的精细解剖,一次对塑造一代代美国年轻人的教育实践的真实呈现。 本书的写作初衷,源于对当前全球教育变革浪潮中,美国基础教育所扮演角色的深刻关注。作为世界公认的教育强国,美国的K-12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然而,正如任何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一样,美国基础教育也并非完美无瑕。它既有令人称道的创新与卓越,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本书力求通过一种“观察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深刻的视角,去理解美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洞察其背后的力量,并审视其未来的走向。 第一部分:制度的基石——美国K-12教育的架构与演进 深入理解美国基础教育,首先需要对其制度架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部分将从宏观层面入手,梳理美国K-12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从联邦、州到地方教育局的层层管辖,探讨不同层级在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角色与权力分配。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教育理念在历史长河中的更迭,例如从传统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再到近年来对STEM教育、个性化学习的强调。这并非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要揭示这些演进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及经济动因,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当今的美国基础教育格局。 同时,我们将详细剖析美国K-12教育体系的多样性。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教育的权力高度分散,这导致了各州、各学区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上存在显著差异。本书将聚焦于这种多样性,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如公立学校、特许学校、私立学校)在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学生构成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带来的影响。我们将探讨“学区”这一概念在美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成为资源分配和教育机会不均的重要载体。 第二部分:教学的实践——课堂内外,知识的传递与能力的培养 在制度的框架下,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环节。本部分将聚焦于美国K-12教育的课堂实践,从微观视角展现知识的传递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我们将考察当前美国基础教育中主流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式学习(PBL)、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并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例如,我们会深入探讨项目式学习如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以及其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方面的潜力。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教师的角色与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和情感投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探讨美国对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评价机制,以及当前教师队伍面临的挑战,例如职业倦怠、薪资待遇、专业发展机会不足等。通过对优秀教师案例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如何在挑战中创新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如何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除了课堂教学,本书还将探讨课外活动在美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体育、艺术、社团活动等,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分析这些课外活动如何帮助学生发掘兴趣、培养特长、提升社交能力,以及它们与学术成绩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第三部分:评价的尺度——学业的衡量与成长的评估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衡量,也是对教育质量的反馈。本部分将深入分析美国K-12教育的评价体系。我们将审视标准化考试(如SAT、ACT、州立标准化测试)在美国教育中的作用和争议,分析它们在促进教育问责、进行教育比较等方面的价值,同时也探讨它们可能带来的“应试教育”倾向,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限制。 除了标准化考试,本书还将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这些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发展,例如课堂观察、学生作品集、教师评价等。我们将分析这些评价方式的优势,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与评价的关联。不同背景的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表现差异,往往反映了教育资源和机会的不均。本书将深入分析评价体系如何可能加剧或缓解教育不公,并探讨如何设计更加公平和有效的评价机制,以真正反映每个学生的潜力与成长。 第四部分:挑战与前沿——困境的剖析与未来的展望 任何一个教育体系都面临着挑战,美国K-12教育也不例外。本部分将聚焦于当前美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深入探讨教育公平的挑战。经济差距、种族隔离、地理位置等因素,导致不同学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在接受优质教育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书将分析这些不公平现象的成因,并探讨各种旨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与实践,例如资源倾斜、特许学校的尝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推广等。 我们还将关注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影响。从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到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教学模式和学习体验。本书将探讨技术如何赋能个性化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也审视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信息安全等挑战。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应对全球化和未来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需求,是美国基础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将审视美国在这些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对未来的教育改革方向进行展望。 结语 《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旨在为关注美国K-12教育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度、细致的观察视角。本书并非试图提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秘方”,而是希望通过对美国基础教育的深入剖析,引发读者对教育本质、教育公平、教育创新等重要议题的思考。我们相信,理解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就是理解其社会文化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窗口。本书希望成为您打开这扇窗口的一把钥匙,带领您一起探索美国基础教育的深邃肌理,共同思考教育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如果能跳脱出那种干巴巴的学术报告腔调,转而采用更具现场感和人文关怀的笔触,那无疑会大大提升阅读体验。我个人非常推崇那种“行走式”的教育报道,即作者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深入到课堂、教职工会议,甚至是家长会现场的参与者。例如,书中是否捕捉到了教师在面对日益增加的行政压力和标准化考试要求时的真实心境?他们是如何在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社区特殊需求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的?我希望看到一些鲜活的“人物侧写”,比如一位在资源匮乏学校坚守了二十年的老教师,或者是一位努力平衡工作与孩子教育的移民家庭家长。这些微观的故事,往往比宏观的统计数据更能触动人心,更能让读者理解教育政策在具体执行层面所遇到的复杂性和挑战。一个真正好的研究,应该能够将冰冷的数据与火热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让读者不仅“知道”了什么,更能“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这本书只是罗列了一些现有的教育理论模型,而缺乏这种鲜活的“人味儿”,那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评分

关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是我极为看重的一个部分。美国K-12体系的弹性是众所周知的,从蒙特梭利到各种特色磁石学校(Magnet Schools),选择的多样性本身就值得深入剖析。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评价当前围绕“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基础知识传授”之间的辩论的。在STEM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地位是否受到了挤压?更重要的是,这种课程选择和教学实践背后的意识形态冲突是什么?比如,关于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美国建国叙事中的争议话题,不同学区和州政府的态度差异巨大,这本书有没有深入探讨这些“文化战争”是如何渗透到日常课堂中的?如果作者能提供不同州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展示出从加州到德州在历史、公民教育上的显著分野,那就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了。这种对“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深度挖掘,才能揭示出教育体系中更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博弈。

评分

最后,我极其关注这本书在展望未来趋势方面所展现的洞察力。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但真正有价值的展望,是基于对当前挑战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空泛的口号。作者是否对美国教育体系在未来十年可能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如教师流失率的飙升、高等教育成本的持续上涨对K-12阶段规划的影响、以及全球化竞争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做出了有根据的推测?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非传统教育路径(如职业技术教育回归、学徒制复兴)的讨论,以及这些路径在美国主流教育体系中占据了多大的空间,又面临着怎样的偏见。一个优秀的观察者,应该能够不仅描述“是什么”,更能引导读者思考“将要成为什么样”。如果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路线图,指明改革的真正痛点和潜在的突破口,它就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盏指路的明灯。

评分

对于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即EdTech的普及情况,我希望能得到一个审慎的评估,而不是盲目地赞扬。疫情加速了线上学习的推广,但这种转变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是否得到了缓解还是加剧?作者是否考察了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在获取优质硬件设备、高速网络以及家长辅导资源上的巨大差异?纯粹的教育技术投入并不必然等同于学习成效的提升,这一点非常关键。我希望看到关于技术工具对师生关系、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影响的实证研究。例如,那些基于大数据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在提升平均成绩的同时,是否牺牲了学生探索未知、进行深度合作的能力?一个成熟的观察报告,应当能够超越对新奇教育工具的热衷,而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意义建构——来衡量技术介入的真正价值与代价。

评分

这部书名读起来就让人感到沉甸甸的,仿佛能从中窥见那个庞大而复杂的美国教育体系的全貌。我当初翻开它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好奇,想知道在那些光鲜的报道背后,K-12阶段的真实图景究竟是怎样的。我特别关注作者是如何处理不同学区之间资源不均、贫富差距对教育质量的深远影响的。优秀的教育观察类书籍,往往不会停留在对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会深入挖掘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比如学区划分的制度、地方税收对学校预算的决定性作用,以及这种固化的体系是如何代际传递的。我期待看到作者是否能提供扎实的案例研究,比如对比一个东北部富裕郊区和内陆贫困城市的公立学校,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到升学率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家长参与度、社区支持对学校绩效影响的数据支撑,那就更好了。毕竟,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社会经济结构之中,任何研究若想站得住脚,就必须将教育置于更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去审视。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观察报告”,而是一部有深刻洞察力的社会学著作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