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曾深刻影响了包括《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在内的众多美食家,可谓一部吃货的自我修养之书
◎本版《雅舍谈吃》由"雅舍谈吃""谈吃拾遗"两部分构成,是对梁实秋谈吃散文的完整辑录
◎梁实秋的文字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线装裸脊,进口瑞典轻型纸,雅致细腻的阅读体验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初版收录文章57篇,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读来常常口齿生津,馋涎欲滴。
此次新修订,将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雅舍谈吃"和"谈吃拾遗"。"雅舍谈吃"完整收录初版《雅舍谈吃》所有内容;"谈吃拾遗"辑录初版《雅舍谈吃》未收录的39篇谈吃美文,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极其完备的《雅舍谈吃》。
梁实秋(1903.01.06-1987.11.03)
名治华,字实秋,生于北京
文学家,翻译家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赴美留学,入科罗拉多学院,一年后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26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1927年与胡适、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之后参与创办《新月》月刊;是年,与鲁迅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论战
1930年起,历时38年以一人之力翻译完整部《莎士比亚全集》
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编译馆编辑委员会委员,长居北碚雅舍
1949年至台湾,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1987年病逝于台北
代表作品:
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谈吃》
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沉思录》等
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
读大学的时候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给迷住了。美食在作家的笔下早已超(yue)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后来参加工作,拿着菲薄的工资,我专门去把《雅舍谈吃》里写到现在能找到的美食尝了个遍。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上编 雅舍谈吃
序言 / 西施舌 / 火腿 / 醋溜鱼 / 烤羊肉 / 烧鸭 / 狮子头 / 两做鱼 / 炝青蛤 / 生炒鳝鱼丝 / 酱菜 / 水晶虾饼 / 汤包 / 核桃酪 / 铁锅蛋 / 瓦块鱼 / 溜黄菜 / 酸梅汤与糖葫芦 / 锅烧鸡 / 煎馄饨 / 核桃腰 / 豆汁儿 / 芙蓉鸡片 / 乌鱼钱 / 韭菜篓 / 蟹 / 炸丸子 / 佛跳墙 / 栗子 / 海参 / 满汉细点 / 菜包 / 糟蒸鸭肝 / 鱼翅 / 茄子 / 莲子 / 白肉 / 干贝 / 鲍鱼 / 咖哩鸡 / 烙饼 / 笋 / 黄鱼 / 八宝饭 / 薄饼 / 爆双脆 / 拌鸭掌 / 鱼丸 / 腊肉 / 粥 / 饺子 / 锅巴 / 豆腐 / 烧羊肉 / 菠菜 / 龙须菜 / 鸽 / 味精
下编 谈吃拾遗
酪 / 面条 / 烧饼油条 / 窝头 / 狗肉 / 炸活鱼 / "麦当劳" / "啤酒"啤酒 / 粽子节 / 大菜 / 由熊掌说起 / 关于苹果 /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 萝卜汤的启示 / 豆腐干风波 / 康乃馨牛奶 / 圣米舍尔酒厂 / 喝茶 / 说酒 / 饮酒 / 请客 / 厨房 / 喜筵 / 饭前祈祷 / 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 / 圆桌与筷子 / 北平的零食小贩 / 吃在美国 / 记日本之饮食店 / 吃 / 馋 / 吃相(其一) / 吃相(其二) / 《饮膳正要》 / 读《媛珊食谱》 / 读《烹调原理》 / 读《中国吃》 / 再谈"中国吃" /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汤包(节选)
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狗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狗不理去,搭平津火车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贩卖包子的高举笼屉到车窗前,伸胳膊就可以买几个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确有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这些谈吃的文字,前二十一段刊于《联合报》副刊,以后各段刊于《中华日报》副刊。随便谈谈,既无章法,亦无次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不是烹调专家,我只是"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游徙不广,所知有限,所以文字内容自觉十分寒伧。大概天下嘴馋的人不少,文字刊布,随时有人赐教,有一位先生问我:"您为什么对于饮食特有研究?"这一问问得我好生惶恐。我几曾有过研究?我据实回答说:"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所以孟子说:"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专恣口腹之欲,因小而失大,所以被人轻视。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人"就好。
《朱子语录》:"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我的想法异于是。我以为要求美味固是人欲,然而何曾有背于天理?如果天理不包括美味的要求在内,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么多的味蕾?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甲子中秋,在台北
评价四 拿到《雅舍谈吃》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素雅而精致的风格,让人一眼就爱上。翻开书页,作者的文笔更是让我惊艳。他用一种旁征博引,却又不失生活气息的笔调,将美食与文化、历史、人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他的文章,就像是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他的人生阅历,来为你解读食物的奥秘。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一些传统小吃的描写,那些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淡去的味道,被他用文字重新唤醒,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光,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他不仅仅是在介绍食物,更是在讲述食物背后的故事,讲述那些与食物有关的记忆,以及那些因为食物而连接起来的人。这本书让我对“吃”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生理的需求,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他的真挚情感所打动,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发。这本书,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评价三 《雅舍谈吃》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忙碌的生活中,给我带来了一片宁静而充满温情的空间。我喜欢它不落俗套的叙事方式,没有那些浮夸的渲染,也没有刻意营造的“高大上”氛围。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朴素的亲切感,仿佛他正坐在你身边,轻声细语地诉说着他与食物的故事。我常常被他笔下那些寻常的食物所打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家常菜,在他眼中却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他不仅仅是在描写菜肴本身,更是在描绘那些与食物相关的场景,与食物相关的人,以及那些因为食物而衍生出的情感。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回归,一种对简单、纯粹生活的热爱。他让我重新认识到,美食的魅力,并非仅仅在于其山珍海味,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究竟在吃什么?我们在吃下去的,除了营养,还有什么?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吃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一本关于情感的书。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对食物的理解,也照出了我对生活的热情。
评分评价一 《雅舍谈吃》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心头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封面上那淡雅的水墨画,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美食的文化之旅。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作者那种温润而深邃的文字所吸引。他笔下的每一道菜,都不仅仅是食材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段历史的缩影,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我尤其喜欢他描写家常菜的部分,那些在寻常巷陌中流传的烟火气息,被他写得格外动人。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他描绘的场景之中,闻到饭菜的香气,听到家人的笑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对食材的挑选、烹饪的手法、甚至是佐料的恰到好处,都让我深深折服。他不仅仅是在介绍食物,更是在传递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美食不只是填饱肚子,它承载着回忆,连接着情感,更是我们理解和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我常常在饭后,捧着这本书,回味着自己品尝过的食物,也憧憬着书中那些未曾尝试过的美味。它不仅仅是一本美食读物,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的指南,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每一餐饭,每一份味道,以及隐藏在其中的种种美好。
评分评价五 《雅舍谈吃》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品尝一道精心烹制的佳肴,入口温润,回味悠长。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不张扬,不浮夸,却能直抵人心。他笔下的美食,仿佛被赋予了灵魂,不仅仅是色香味的呈现,更承载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敬意。我尤其欣赏他对那些日常食材的独特解读,他能从最平凡的食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对身边的食物产生了新的认识。他不仅仅是在分享美食,更是在分享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细微之处的观察,以及对情感的珍视。读他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笔尖下的温度,感受到他对每一个细节的用心。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美味,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情感。它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书,能够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品味生活的美好。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们,这本书定会带给你一次难忘的精神盛宴。
评分评价二 坦白说,《雅舍谈吃》这本书,在我最初的认知里,可能更偏向于一本菜谱或者美食介绍。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才发现它所蕴含的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的文字,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他并没有刻意去追求那些华丽辞藻,而是用一种平实而真挚的语言,娓娓道来。那些关于食物的记忆,关于人情世故的体悟,都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他的笔尖。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传统烹饪技艺的细致讲解,那种对细节的执着,对传统的敬畏,让我看到了一个匠人心中的坚守。他不仅告诉我“吃什么”,更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吃”,以及“吃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情”。读这本书,就像和一位饱学之士在慢悠悠地聊天,他会和你分享他对食物的理解,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他对人生百态的洞察。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对生活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美食,是需要用心去品味的,是需要用情感去连接的。它不仅仅关乎味蕾的享受,更关乎心灵的满足。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生活、追求品质的人们,这本书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书很新,买了很多精神食粮,用了优惠卷也很划算,京豆快递的速度也特别快,基本隔天就到,比在书店买划算了很多,很多还没来得及看,京豆很棒。
评分挺不错的,看着还比较喜欢。
评分京东快递值得信赖
评分口水和吃的欲望,纵横交错的文字!必须看的一本杂谈,想起旧时光!!
评分好好好,很满意。觉得很不错。希望好好看。
评分印刷装订都很不错,正版图书。梁先生的书很是值得一看。信任京东。好!
评分东西还不错,下次还会买。
评分还没看,包装完整。。
评分书看着很不错,以后还会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