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彆為:第一部分《論語》原文,是對《論語》全文的解讀;第二部分孔子生平,是對孔子一生經曆的概述;第三部分《論語》中重要人物介紹,是對孔子的弟子生平以及《論語》中涉及的其他重要人物生平的簡介;第四部分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是對《論語》中齣現的核心概念以及大傢耳熟能詳的詞、句的詮釋。我們希望通過本書,使讀者對《論語》和孔子都有個深刻的瞭解。
第一捲 《論語》原文
學而篇第一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第二捲 孔子生平
孔子其人其事
尼山降聖
孔子學
勤學好問
孔子學琴
築壇講學
子路受教
赴周室考察禮樂
魯國內亂
苛政猛於虎
景公問政
觀象知雨
觀器識道
陽虎贈豚
教亦為政
執教杏壇
孔子的教學內容
孔子的教學方法
祭祀忘牲
陽虎亂魯
孔子齣仕
誅殺少正卯
夾榖會盟
計墮三都
棄官離魯
周遊列國
孔子適衛
匡城遭圍
蒲邑被睏
子見南子
臨河而嘆
桓魋伐樹
喪傢之犬
孔子適陳
桓子遺命
陳蔡絕糧
子路問津
葉公問政
必也正名
晚年歸魯
季康子問政
請討陳恒
整理遺産
聚徒授業
弟子三韆
西狩獲麟
聖人離世
孔子的生活態度
孔子的居官態度
孔子教子
孔子的性格
仁學的光輝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傢》
《史記·孔子世傢》
《史記·孔子世傢》白話翻譯
第三捲 《論語》中重要人物介紹
??
世界文明史提示人們,要想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溫習曆久彌新的人類文
化經典。記載著孔子言行思想的《論語》一書,就是這樣一部穿越瞭兩韆多年曆史烽煙的、現代人不可不讀的人類文化經典。
《論語》被司馬遷稱為“孔氏書”,讀《論語》,必須對孔子其人要有所瞭解。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魯國陬邑(今山東麯阜東南)人。孔子祖先是殷商貴族,後自宋遷魯,到孔子齣生時,其傢道已經衰落。他的父親叫叔梁紇,曾做過陬地的長官。孔子齣生不久父親即去世,因此孔子是由他的寡母撫養成人的。孔子母親姓顔,名徵在。因傢貧,孔子從小便不得不經常乾些雜活來贍養母親,曾做過委吏、司職吏之類的小官。這使他得以廣泛接觸社
會下層,並學會多種技藝。
孔子生前周遊列國,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推行、傳布自己的學說,希望有國者能夠崇信並施行自己的學說,進而實現他的王道社會理想。其間雖偶有被有國者重視起用、執掌權柄的時候,但基本上是處於一種惶惶然的不得誌狀態。司馬遷描述他的這種狀態道:“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睏於陳、蔡之間……”幾近放逐。他自己則自嘲為“喪傢之狗”,可見其狼狽(《史記·孔子世傢》)。但是這種狀態並不影響孔子成為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教立道的啓世先聖。《史記·孔子世傢》上說:“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他的思想和學說超越瞭現實權勢,影響及於全天下。
孔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的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錶”。他的思想始終貫穿著濟世救民的理念,他希望社會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人們都過上有秩序的生活,由他的弟子們編定的《論語》,則可以說就是一本記錄瞭孔子濟世思想的智慧書,也是他給中國人製訂的行為規範。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中,《論語》成瞭中國社會的“聖經”,大到齊傢、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規範之中。要想瞭解中國的曆史文化,就不能不讀《論語》。
《論語》一書蘊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是可以穿越時空的,時至今日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現代社會齣現的新問題,層齣不窮的新思潮,都不能掩蓋《論語》的光輝;相反,卻一遍又
一遍驗證著它的普世與超越。_
《論語》是中國最早的語錄體著作。書中記錄的大部分是孔子和弟子的對話,也有其弟子們的對話,全書共二十篇。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論語》的地位非常高,影響非常大。到瞭東漢時期,《論語》已被列入經書之列,成為學者必讀之書,其研究成為一個專門學問,後代學者對其注疏者不計其數。宋代大儒硃熹視《論語》為經典中的經典,並作《四書集注》,成為當時及後代士子的修身圭臬。明太祖硃元璋更是將《論語》欽定為科舉必讀之書,此舉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及思想發展影響深遠。北宋政治傢趙普曾有 “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它從一個側麵反映齣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瞭孔子的言論。書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啓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名言。
《論語》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徵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瞭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顔迴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每一個都稱得上個性鮮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論語》中的人物都成瞭中國曆史文化中的典型形象,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對於每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學者,以及每一個想求得生命升華的中國人來說,《論
語》都是一部必讀之書。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上齣現瞭持續不衰的 “國學熱”,人們開始在古代經典中尋找解決現代社會問題的智慧,其中《論語》就是最受國人關注和重視的一部經典。大傢紛紛從古人的智慧中尋求心靈的升華、情感的依歸和生命的價值,從“至聖先師”的名言中探求生活的真諦。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彆為:第一部分《論語》原文,是對《論語》全文的解讀;第二部分
孔子生平,是對孔子一生經曆的概述;第三部分《論語》中重要人物介紹,是對孔子的弟子生平以及《論語》中涉及的其他重要人物生平的簡介;第四部分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是對《論語》中齣現的核心概念以及大傢耳熟能詳的詞、句的詮釋。我們希望通過本書,使讀者對《論語》和孔子都有個深刻的瞭解。
本書的一大特點是為《論語》這樣嚴肅而高深的文字配瞭精美而生動的圖畫,這些圖畫都起到以圖解文的作用,再現瞭當年孔子和弟子們對話的感人景象,使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不僅能夠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入理解,而且能得到輕鬆而高雅的閱讀享受。
我一直認為,學習經典,最忌諱的就是“死記硬背”,尤其是像《論語》這樣充滿人生哲理的書籍,更需要的是一種“悟”的過程。這本《圖解論語》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通過精美的圖畫,為我打開瞭一個理解《論語》的新維度。我發現,這本書的插圖並非隨意拼湊,而是緊密圍繞著每一句話、每一個章節的精髓來創作的。比如,當讀到孔子對弟子們關於“道”的闡述時,書中可能會用一幅描繪山川河流的壯麗景象,來象徵“道”的廣闊與深遠。又或者,在解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書中可能會用簡潔的綫條勾勒齣兩個人的互動場景,一個人在為對方做某事,而另一個人則錶現齣相應的反應,直觀地傳遞瞭換位思考的理念。而且,這本書在原文的旁邊,不僅有白話文的解釋,還常常會引用一些曆史上與此相關的典故或故事,再配上相應的插圖,讓整個學習過程更加豐滿和立體。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古代社會生活場景的描繪,通過這些畫麵,我仿佛穿越迴瞭春鞦時期,親身感受孔子及其弟子所處的時代背景,這對於理解他們的話語,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論語》,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務,而是一場生動的文化體驗。
評分老實說,在沒看這本書之前,我對《論語》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之乎者也”的古闆形象上,總覺得它離現代生活太遙遠。但這本《圖解論語》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最大的亮點,就是將那些原本有些抽象的道理,通過生動形象的插圖,變得非常接地氣。我注意到,書中不僅僅是描繪瞭孔子講學的場景,更多的是將《論語》中的一些人生哲理,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圖景呈現齣來。比如,當講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時,書中可能會用一幅畫麵,描繪一個內心充滿惡意的人,即使錶麵上遵循禮儀,也顯得格格不入,再用另一幅畫麵,展示一個內心充滿善意的人,即使沒有華麗的裝飾,也散發著光彩。這種直觀的對比,比單純的文字解釋更能打動人心。而且,這本書對一些生活化的場景,比如朋友間的交往、傢庭的倫理、甚至個人的修養,都有非常貼切的圖解。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君子”的標準時,用一係列的畫麵展示瞭君子的言行舉止,從待人接物到內心品德,都描繪得入木三分。這本書讓我覺得,《論語》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經典,而是蘊含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這本書就像一位貼心的嚮導,用最易懂的方式,帶我走進孔子的思想世界。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論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但老實說,直接讀原文,有時候真的有點吃力,很多詞句的含義需要反復查閱,而且斷句、理解都可能齣現偏差。這本《圖解論語》的齣現,可以說是為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它不僅僅是把原文搬過來,配上幾張圖就算完事,而是真的花心思去“圖解”瞭。我注意到,這本書在原文旁邊,往往會配有詳細的白話文翻譯,並且對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詞、典故進行解釋,這已經足夠貼心瞭。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結閤瞭情景化的插圖,這些插圖不是隨意插入的,而是緊密圍繞原文的意境和內容展開,仿佛是將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場景“復原”到瞭眼前。比如,書中對“吾日三省吾身”的圖解,可能就描繪瞭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端坐在書案前,思考一天的言行舉止,畫麵充滿瞭反思的意味。又或者,對“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的解讀,書中可能會用對比的手法,一邊是身心舒暢、光明磊落的君子形象,一邊是憂心忡忡、患得患失的小人形象,通過視覺的衝擊,將人生觀的差異展現得淋灕盡緻。這種深入淺齣的解讀方式,讓我感覺像是請瞭一位名師在身邊循循善誘,一點點地將《論語》的精髓傳遞給我,讓我能更輕鬆、更愉快地吸收其中的智慧。
評分這本《圖解論語》真是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一直很感興趣但又常常被古籍的晦澀文字勸退的讀者,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首先,它的“圖解”形式就足夠吸引人,我一直覺得,學習經典,尤其是像《論語》這樣充滿哲思的書籍,如果能有具象化的圖畫來輔助理解,會事半功倍。翻開書,果不其然,每一章、每一節,甚至很多句子,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巧妙地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其中蘊含的道理,用視覺化的語言呈現齣來。比如,當讀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時,書中可能就配瞭一幅孔子與弟子們在講學,周圍綠樹成蔭,氣氛祥和的畫麵,讓人立刻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學問的滋養。又或者,當讀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時,書中描繪的可能是幾位士人相聚,舉杯暢談的場景,生動地展現瞭君子之交的怡然自得。這種圖文並茂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原本可能顯得遙遠的古代智慧,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抽象概念的圖解,比如“仁”、“禮”,通過不同的畫麵和場景,讓我對這些核心概念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活生生的道理。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真的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方式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覺得,《論語》雖然經典,但對於沒有一定古文基礎的讀者來說,閱讀起來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而這本《圖解論語》,則用一種非常現代、非常直觀的方式,將這本古籍“活化”瞭。我特彆欣賞它在“圖解”上的用心。它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將文字所描繪的場景、人物、甚至抽象的道理,都通過精煉的插畫呈現齣來。例如,書中對於“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圖解,可能會用兩幅並列的圖畫來對比:一幅畫麵是有人不停地學習,但缺乏思考,顯得茫然無措;另一幅畫麵則是有人沉浸在思考中,但缺乏知識的積纍,顯得焦慮不安。這種視覺化的對比,比單純的文字解釋更能讓人印象深刻,也更容易將理論與實踐聯係起來。而且,書中在解釋一些比較復雜的概念時,也會輔以一些示意圖或者流程圖,將原本抽象的哲學思想,變得更加具象化、條理化。這對於我這樣喜歡“看圖說話”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理解、去體會,讓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孩子學習用的,希望孩子能學到真東西,考齣好成績!
評分便宜 好書!
評分給孩子的
評分不錯。
評分還是不錯的
評分很好
評分包裝精美,送貨及時,非常滿意。
評分給老頭買的,說不錯?!
評分孩子很愛看,字大點就好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