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论语》原文,是对《论语》全文的解读;第二部分孔子生平,是对孔子一生经历的概述;第三部分《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是对孔子的弟子生平以及《论语》中涉及的其他重要人物生平的简介;第四部分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是对《论语》中出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句的诠释。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使读者对《论语》和孔子都有个深刻的了解。
第一卷 《论语》原文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第二卷 孔子生平
孔子其人其事
尼山降圣
孔子学
勤学好问
孔子学琴
筑坛讲学
子路受教
赴周室考察礼乐
鲁国内乱
苛政猛于虎
景公问政
观象知雨
观器识道
阳虎赠豚
教亦为政
执教杏坛
孔子的教学内容
孔子的教学方法
祭祀忘牲
阳虎乱鲁
孔子出仕
诛杀少正卯
夹谷会盟
计堕三都
弃官离鲁
周游列国
孔子适卫
匡城遭围
蒲邑被困
子见南子
临河而叹
桓魋伐树
丧家之犬
孔子适陈
桓子遗命
陈蔡绝粮
子路问津
叶公问政
必也正名
晚年归鲁
季康子问政
请讨陈恒
整理遗产
聚徒授业
弟子三千
西狩获麟
圣人离世
孔子的生活态度
孔子的居官态度
孔子教子
孔子的性格
仁学的光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白话翻译
第三卷 《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
??
世界文明史提示人们,要想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温习历久弥新的人类文
化经典。记载着孔子言行思想的《论语》一书,就是这样一部穿越了两千多年历史烽烟的、现代人不可不读的人类文化经典。
《论语》被司马迁称为“孔氏书”,读《论语》,必须对孔子其人要有所了解。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祖先是殷商贵族,后自宋迁鲁,到孔子出生时,其家道已经衰落。他的父亲叫叔梁纥,曾做过陬地的长官。孔子出生不久父亲即去世,因此孔子是由他的寡母抚养成人的。孔子母亲姓颜,名徵在。因家贫,孔子从小便不得不经常干些杂活来赡养母亲,曾做过委吏、司职吏之类的小官。这使他得以广泛接触社
会下层,并学会多种技艺。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传布自己的学说,希望有国者能够崇信并施行自己的学说,进而实现他的王道社会理想。其间虽偶有被有国者重视起用、执掌权柄的时候,但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惶惶然的不得志状态。司马迁描述他的这种状态道:“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几近放逐。他自己则自嘲为“丧家之狗”,可见其狼狈(《史记·孔子世家》)。但是这种状态并不影响孔子成为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教立道的启世先圣。《史记·孔子世家》上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他的思想和学说超越了现实权势,影响及于全天下。
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始终贯穿着济世救民的理念,他希望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们都过上有秩序的生活,由他的弟子们编定的《论语》,则可以说就是一本记录了孔子济世思想的智慧书,也是他给中国人制订的行为规范。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论语》成了中国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规范之中。要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不能不读《论语》。
《论语》一书蕴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现代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思潮,都不能掩盖《论语》的光辉;相反,却一遍又
一遍验证着它的普世与超越。_
《论语》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书中记录的大部分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也有其弟子们的对话,全书共二十篇。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论语》的地位非常高,影响非常大。到了东汉时期,《论语》已被列入经书之列,成为学者必读之书,其研究成为一个专门学问,后代学者对其注疏者不计其数。宋代大儒朱熹视《论语》为经典中的经典,并作《四书集注》,成为当时及后代士子的修身圭臬。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将《论语》钦定为科举必读之书,此举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及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书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
《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每一个都称得上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论语》中的人物都成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典型形象,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每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学者,以及每一个想求得生命升华的中国人来说,《论
语》都是一部必读之书。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持续不衰的 “国学热”,人们开始在古代经典中寻找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智慧,其中《论语》就是最受国人关注和重视的一部经典。大家纷纷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求心灵的升华、情感的依归和生命的价值,从“至圣先师”的名言中探求生活的真谛。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论语》原文,是对《论语》全文的解读;第二部分
孔子生平,是对孔子一生经历的概述;第三部分《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是对孔子的弟子生平以及《论语》中涉及的其他重要人物生平的简介;第四部分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是对《论语》中出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句的诠释。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使读者对《论语》和孔子都有个深刻的了解。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为《论语》这样严肃而高深的文字配了精美而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都起到以图解文的作用,再现了当年孔子和弟子们对话的感人景象,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不仅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入理解,而且能得到轻松而高雅的阅读享受。
这本《图解论语》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一直很感兴趣但又常常被古籍的晦涩文字劝退的读者,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首先,它的“图解”形式就足够吸引人,我一直觉得,学习经典,尤其是像《论语》这样充满哲思的书籍,如果能有具象化的图画来辅助理解,会事半功倍。翻开书,果不其然,每一章、每一节,甚至很多句子,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巧妙地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出来。比如,当读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书中可能就配了一幅孔子与弟子们在讲学,周围绿树成荫,气氛祥和的画面,让人立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问的滋养。又或者,当读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书中描绘的可能是几位士人相聚,举杯畅谈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君子之交的怡然自得。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可能显得遥远的古代智慧,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抽象概念的图解,比如“仁”、“礼”,通过不同的画面和场景,让我对这些核心概念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活生生的道理。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老实说,直接读原文,有时候真的有点吃力,很多词句的含义需要反复查阅,而且断句、理解都可能出现偏差。这本《图解论语》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是把原文搬过来,配上几张图就算完事,而是真的花心思去“图解”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原文旁边,往往会配有详细的白话文翻译,并且对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典故进行解释,这已经足够贴心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结合了情景化的插图,这些插图不是随意插入的,而是紧密围绕原文的意境和内容展开,仿佛是将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场景“复原”到了眼前。比如,书中对“吾日三省吾身”的图解,可能就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端坐在书案前,思考一天的言行举止,画面充满了反思的意味。又或者,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解读,书中可能会用对比的手法,一边是身心舒畅、光明磊落的君子形象,一边是忧心忡忡、患得患失的小人形象,通过视觉的冲击,将人生观的差异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让我感觉像是请了一位名师在身边循循善诱,一点点地将《论语》的精髓传递给我,让我能更轻松、更愉快地吸收其中的智慧。
评分老实说,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论语》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之乎者也”的古板形象上,总觉得它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但这本《图解论语》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将那些原本有些抽象的道理,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变得非常接地气。我注意到,书中不仅仅是描绘了孔子讲学的场景,更多的是将《论语》中的一些人生哲理,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图景呈现出来。比如,当讲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时,书中可能会用一幅画面,描绘一个内心充满恶意的人,即使表面上遵循礼仪,也显得格格不入,再用另一幅画面,展示一个内心充满善意的人,即使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散发着光彩。这种直观的对比,比单纯的文字解释更能打动人心。而且,这本书对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比如朋友间的交往、家庭的伦理、甚至个人的修养,都有非常贴切的图解。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君子”的标准时,用一系列的画面展示了君子的言行举止,从待人接物到内心品德,都描绘得入木三分。这本书让我觉得,《论语》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经典,而是蕴含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这本书就像一位贴心的向导,用最易懂的方式,带我走进孔子的思想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真的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论语》虽然经典,但对于没有一定古文基础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这本《图解论语》,则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直观的方式,将这本古籍“活化”了。我特别欣赏它在“图解”上的用心。它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将文字所描绘的场景、人物、甚至抽象的道理,都通过精炼的插画呈现出来。例如,书中对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图解,可能会用两幅并列的图画来对比:一幅画面是有人不停地学习,但缺乏思考,显得茫然无措;另一幅画面则是有人沉浸在思考中,但缺乏知识的积累,显得焦虑不安。这种视觉化的对比,比单纯的文字解释更能让人印象深刻,也更容易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而且,书中在解释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时,也会辅以一些示意图或者流程图,将原本抽象的哲学思想,变得更加具象化、条理化。这对于我这样喜欢“看图说话”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理解、去体会,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经典,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尤其是像《论语》这样充满人生哲理的书籍,更需要的是一种“悟”的过程。这本《图解论语》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通过精美的图画,为我打开了一个理解《论语》的新维度。我发现,这本书的插图并非随意拼凑,而是紧密围绕着每一句话、每一个章节的精髓来创作的。比如,当读到孔子对弟子们关于“道”的阐述时,书中可能会用一幅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象,来象征“道”的广阔与深远。又或者,在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书中可能会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两个人的互动场景,一个人在为对方做某事,而另一个人则表现出相应的反应,直观地传递了换位思考的理念。而且,这本书在原文的旁边,不仅有白话文的解释,还常常会引用一些历史上与此相关的典故或故事,再配上相应的插图,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丰满和立体。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古代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通过这些画面,我仿佛穿越回了春秋时期,亲身感受孔子及其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于理解他们的话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论语》,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生动的文化体验。
评分挺喜欢,快递很给力
评分给老头买的,说不错?!
评分1
评分不错。
评分便宜 好书!
评分挺喜欢,快递很给力
评分包装精美,送货及时,非常满意。
评分刚看还不错,乃国之精髓
评分给孩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