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 五四
原价:22.00元
作者:杨亮功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7078425
字数:180000
页码:2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早期三十年教学生活》是杨亮功先生回忆早年读书与教学生活的著作。作者以简洁、平实、生动的笔法,描述了其自光绪二十六年入学直至一九三三年的读书与教学生活。《五四》是杨亮功先生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与表兄蔡晓舟当年就合作编写出的记录五四运动的一本书。书中详尽描述了五四运动的全过程,并对起因与影响作了分析,还广泛搜集了史料,为后人作了全景式的记录,是研究与记录五四运动最早的一部书。
内容提要
清末民初,正是中国教育思想极大转变时期:由私塾转变到学校教育,由传统保守思想转变到接受西洋学术思想,由古典文学转变到提倡白话文;正如美国教育家克柏莱(E.P.Cubberley)所说的:“在复杂方言的中国,正把古老的文化从困难中转到西方性的文明。” 杨亮功先生幼受私塾教育,大学时代正逢五四运动,其后又留美研究教育。《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这一本小书,虽系作者个人的叙述,但却充分反映了这个伟大转变时代学术思想上所表现的一种新生的智慧之火。本书实为中国早期教育蜕变最珍贵的史料。
《五四》一书,刊行于1919年9月,是记载五四运动最早出版的一本书。书中所载,皆系编者的第一手资料。读者可以从这一本书,认清五四的真面目,体会五四的真义。亦可以了解到此一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关系。
目录
前言
一、青灯家塾忆童年
二、五年北大读书生活
三、梓桐阁一年
四、在美求学六年的经过
五、短短的六个月在河大
六、吴淞江上——我在中国公学一段办学的经历
七、百花亭两年
八、蔡孑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在中央研究院讲词
九、胡适之先生与中国公学——为胡先生逝世周年而作
十、悼蒋孟邻先生
十一、记克柏屈教授
作者介绍
杨亮功,安徽省巢县人,清光绪廿三年(1897)生。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专业,在美国获史丹福大学教育硕士及纽约大学哲学博士。历任上海中国公学副校长,安徽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教育系主任等职。民国二十二年转任监察委员、监察使。到台湾后任“监察院”“秘书长”、“考试委员
文摘
序言
初读到书名,脑海中便浮现出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以及在那段岁月里辛勤耕耘的教育者们。 “早期三十年”——这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而“教学生活”则将焦点聚集在那些鲜活的个体身上。再加上“五四”这个醒目的符号,我几乎可以想象出书中描绘的画面:一群知识分子,在那个新旧交替、思想碰撞的时代,如何将他们的理想和抱负,通过教育传递给下一代。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个时期教育工作者所经历的种种,无论是他们在课堂上的激情燃烧,还是在教学之外的思考与挣扎。是否会有关于他们如何学习和适应新知识、新教学方法的记录?又是否会触及他们面对社会变迁和政治动荡时的内心独白?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窥见那个时代教育的温度,感受那些教育者们所承受的压力,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坚持和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回顾,更可能是一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追问。
评分这本书仿佛是一扇时光之门,将我带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书页,感受那个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心路历程。从书名“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来看,我预期会读到许多关于那个时代教育理念的探讨,也许会涉及当时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尤其“五四”二字,更是勾起了我对那个启蒙时代的无限遐想,那个追求科学与民主、思想解放的年代,一定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那个时代教师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他们的困惑与坚持。是宏大的时代叙事,还是细腻的人物刻画?我期待书中能有对教师个人成长、教学方法创新、以及他们如何应对时代挑战的生动展现。也许,书中还会触及那个时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师群体如何在这种体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期的教育肌理,体会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耕耘的灵魂。
评分光是读到书名,就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那个时代的好奇心。 “早期三十年”这个时间跨度,正好是中国近代史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而“教学生活”又将我的思绪引向了那些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五四”这个时代的标签,更是让我联想到那个充满激情和变革的年代,思想的火花如何点燃了整个民族。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在那个物资匮乏、环境艰苦的年代,一群有志之士,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简陋的教室里,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播撒知识的种子。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那个时代教育工作者细腻的情感和真实的经历的?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保持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的?书中是否会展现那个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学术追求,他们如何学习、研究、以及将新思想融入教学?又或者,它会聚焦于那个时代师生关系的独特之处,那种充满启蒙和尊重的互动?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选择与坚持。
评分这本《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 五四》着实吸引了我,它仿佛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记录着那个转型时期教育工作者的点点滴滴。书名中“早期三十年”这个限定,立刻让我对那个充满变动与探索的时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五四”的字样,更是将我的思绪直接拉到了那个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我设想,书中一定会描绘那个时代教师们所面临的独特挑战:既要传承旧有的学问,又要拥抱新兴的思潮;既要应对社会动荡,又要坚守教育的阵地。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通过“教学生活”这个切入点,来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那个时期教育体系的演变,以及教师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期待看到书中关于教学理念的碰撞,关于课程设置的革新,甚至关于课堂内外发生的鲜活故事。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那个时代的教育者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下一代的责任感。
评分看到《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 五四》这个书名,我的心立刻被勾住了。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个引子,将我拉入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早期三十年”——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分量的时段,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其关键的时期。而“教学生活”则将我们带到了教育工作者的世界,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灵魂。再加上“五四”这个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不禁想象,书中是否会深入描绘那个时期,知识分子如何在新文化浪潮的冲击下,探索教育的真谛?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教师们的真实面貌,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是如何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坚守育人的使命。是否会详细叙述他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我更希望从中看到那个时代教育工作者们对理想的执着,他们如何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启蒙和传承的责任。这本书,或许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教育的脉络,以及那些教育者的智慧与担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