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达模型大全2016

敢达模型大全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HOBBY,JAPAN,CO.,LTD. 著,刘珂,刘洋 译
图书标签:
  • 敢达
  • 模型
  • 高达
  • 动漫
  • 手办
  • 玩具
  • 收藏
  • 模型制作
  • 2016
  • 日本动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75148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026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敢达模型大全(2016)》可说是一本为纪念敢达模型35周年而出版的珍藏版敢达模型图鉴。书中集结了近1700款敢达模型!从“1:144比例敢达”到2016年*新款套件,除SD敢达系列外,几乎网络了所有比例的敢达模型。书中以新品、PG版、MG版、HG版、RG版、OTHER ITEMS、旧套件系列来划分成若干单元,全面详尽地对敢达模型套件进行了展示和介绍,可称是一本敢达模型爱好者不可或缺的典籍,也将会帮助您*加全面地了解和收集敢达模型。

目录

新产品
完美级别
大师级别
高级级别
真实级别
其他级别
其他模型
……

机械之魂:1980-2015 经典机动战士模型制作指南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钟爱“机动战士”世界的资深模型制作者的深度制作技艺宝典。 本书聚焦于一个跨越三十多年历史的宏大主题——从初代“高达”的诞生到2015年年末的最新技术井喷期,我们深入剖析了BANDAI公司旗下HG(High Grade)、MG(Master Grade)、RG(Real Grade)以及PG(Perfect Grade)系列中,那些定义了“高达模型”黄金时代的经典机体。 我们摒弃了对最新潮流的简单罗列,转而潜心研究那些奠定了现代模型制作基础的里程碑式作品的制作哲学、精细化改造路径和涂装技术的演变。 如果您手边正握着一台1987年发售的初代HG“扎古II”套件,或者正在挑战2005年MG“初代高达 Ver.Ka”的复杂内构,这本书将是您手中最可靠的技法参考手册。 --- 第一部:基础重塑与工具哲学(1980-1999 探索期) 本篇以前20年间模型制作理念的形成与工具的普及为核心。我们认为,对于老套件的“拯救”与“重制”,才是真正考验制作者功力的试金石。 第一章:老套件的“复苏”与结构强化 许多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套件,因其早期的模具精度和塑料材质,在今天看来存在明显的“时代痕迹”——如水口处理困难、零件松垮、可动性受限等。 1. 塑料特性的理解与处理: 详细分析ABS、PS、PE等不同材质的特性,特别是针对老旧PS塑料的“泛白”现象,提供温和的打磨、清洁和渗透性胶水粘合技术。 2. 骨架的重新设计(The Inner Frame Revival): 重点解析在缺乏内置骨架的旧HG/MG套件中,如何利用蚀刻片、塑钢棒和补件,人为构建一个稳定且可动的基础结构。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光束剑柄作为“支撑点”来修正重心偏移。 3. 消除“时代感”的刻线技术: 早期套件的刻线深度往往不均匀。本章提供了多层蚀刻、深浅结合的刻线液渗线技巧,尤其针对那些表面纹理平滑的早期机体(如初代RX-78-2的盾牌部分)。 第二章:涂装的回归与基础色彩理论 在喷涂设备尚未普及的年代,素组上色是主流。本书探讨了如何利用笔涂的优势,模拟出超越时代的技术效果。 1. 高光泽与消光的分区处理: 分析初代动画中对“金属感”的模糊处理方式。我们教授如何利用田宫珐琅漆(Enamel)的特性,在机械装甲上实现“半光泽”的过渡效果,模拟老胶片带来的视觉残留。 2. “阴影”的起源: 详细拆解90年代中期流行的“洗旧”(Washing)技术,但这并非指现代的脏污效果,而是指利用深色系颜料渗入缝隙,以增加装甲的“深度感”,而非做旧感。以“Zeta Plus”的装甲色为例,展示如何用稀释的灰色笔涂来模拟阴影。 3. 水贴的粘合与处理: 介绍使用“软化剂”和“固化剂”对90年代早期生产的、易碎的水贴进行预处理和最终固定,避免其开裂或翘边。 --- 第二部:精度革命与细节的极限(2000-2015 精英期) 本篇聚焦于MG Ver.Ka系列(不含2016年后发布的新品)和RG系列所带来的制作理念的转变,即“细节密度决定最终观感”。 第三章:MG Ver.Ka系列的技术解构 “Ver.Ka”(Katoki Hajime)代表着90年代末期模型界对“完美可动性”和“信息量爆炸”的追求。 1. 内构的“去繁就简”与强化: 许多MG的内构虽然复杂,但可动结构相对脆弱。本章侧重于如何识别内构中“装饰性”过强而“功能性”不足的部件,并利用金属管线、电线和定制的承重件对其进行结构性替换和加固。 2. 装甲分色的“重新定义”: 传统的依靠贴纸或喷涂实现的分色,在Ver.Ka系列中被细小的零件分割线所取代。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利用零件的“自然断层”进行分色,例如,如何将原本一体成型的肩部装甲拆分为三层,以增加层次感,尤其针对“牛高达”和“沙扎比”的测试件。 3. “光影引导”的涂装策略: 分析Ka设独特的“冷调”和“高对比度”的视觉效果。指导制作者如何使用高对比度的底漆(如黑色或深灰色)来配合主色(如中性灰、冷白),并通过多层喷涂控制光泽,以还原Katoki先生设计图中那种锐利、硬朗的金属质感。 第四章:RG系列(2010-2015)的“微缩化”挑战 RG系列将1/144比例推向了极致的细节密度,这带来的是全新的制作挑战——处理微小零件的精度和组装的耐心。 1. “骨架”的精细维护与润滑: 重点讲解Adtive Linkage System(可动联动结构)的维护。分析哪些连接点需要使用专用的模型润滑剂,哪些需要轻微的砂纸打磨以确保流畅性,避免因塑料摩擦导致的零件应力损坏。 2. 微小贴纸(Dry Transfer Decal)的实战应用: RG系列大量依赖干式转印贴纸。本章提供针对曲面和复杂凹槽处贴附技巧,如何利用热风枪的微弱热量软化贴纸边缘,使其完美贴合装甲表面,避免“浮贴”感。 3. 细节的“二次刻线”: RG的细节虽多,但某些关键的辅助散热口或传感器区域的刻线仍显模糊。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0.05mm的雕刻刀对现有凹槽进行二次加深,并通过“消光罩光漆”来提升二次刻线的清晰度。 --- 第三部:环境与展示(场景的构建与摄影) 完美的模型需要合适的环境来衬托其工艺的深度。本篇关注如何利用场景和布光,使成品模型更具故事感和专业展示效果。 第五章:场景的叙事性与“留白”哲学 好的场景不是堆砌细节,而是引导观众的视线。 1. “局部环境”的制作: 放弃制作完整的基地场景,转而专注于一个15cm x 15cm的“微型战场残骸”。如何利用树脂、石膏和工业废料来模拟被摧毁的殖民地地表或陨石坑的质感。 2. 天气与时间的影响: 讲解如何通过涂装(如薄雾、雨痕、尘土飞扬)来设定模型的“时间点”。例如,模型是在久经沙场的黄昏,还是在刚被修复的清晨。 3. 展现“重量感”的底座处理: 针对PG和大型MG模型,如何设计一个能承载其重量、同时视觉上能体现其巨大质量的展示台座。 第六章:专业摄影与光线的艺术 模型制作的最后一步,是将作品的细节清晰地传递给观看者。 1. “无影”与“强影”的控制: 分析如何使用两盏或三盏LED光源,通过调整色温和角度,来突出模型的棱角和分色层次。 2. 背景的选择与景深: 推荐使用纯黑或纯白的无反光背景布,并教授如何使用中长焦镜头,配合小光圈,营造出模型主体清晰而背景轻微虚化的专业效果,使观众聚焦于装甲的细节打磨。 --- 总结: 本书不追求最新的技术,而是沉淀了过去三十年间,制作者们通过实践摸索出的对机械美学的尊重和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它教导的不是“如何快速完成一个模型”,而是“如何用一生去雕琢一台属于你的机动战士”。适合有三年以上模型制作经验,并渴望将自己的技艺提升到更高层次的资深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内敛,充满了行家之间的交流感,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吸引小白读者而使用的夸张或煽情的辞藻。它更像是一本内参资料,用一种近乎学术的口吻来描述模型技术。比如,在介绍光油干燥时间的段落里,作者用了非常精准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参数作为参考基准,这种严谨到近乎苛刻的态度,让我深感这本书的专业性。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篇文章,是关于“如何通过调整光照角度来拍摄模型以突出其雕刻细节”的探讨,它不是简单地推荐某款灯光设备,而是从摄影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光线如何与模型表面的斜切面产生交互作用,进而产生视觉上的立体感。这种从技术底层进行剖析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模型成品,是技术、材料学和艺术审美完美结合的产物。

评分

这本《敢达模型大全2016》的印刷质量实在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我特别注意到,即便是那些细节极其复杂的机体特写,色彩的还原度也非常精准,那种金属的质感和装甲的锐利边缘,透过纸面都能感受到制作师的匠心。翻阅内页时,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香气,对于一个资深模型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装帧的设计也十分考究,封面采用了局部UV工艺,使得“敢达模型大全”这几个字在光线下会产生微妙的浮雕效果,显得既专业又大气。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全书的排版布局极为合理,没有那种常见工具书的拥挤感,每一款模型的介绍都有足够的留白,让眼睛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也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精美的照片和图解上。看得出来,出版社在设计和制作环节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鉴,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对于长期关注高达模型制作和收藏的人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是加分项,它传递出的信号是:这本书是为真正懂行的玩家准备的。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目录编排逻辑非常跳跃,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按比例(1/144、1/100、1/60)或者按系列(UC、SEED、00)来组织内容,这刚开始让我有些无所适从。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我开始理解这种独特的编排可能是故意的——它更侧重于“主题式”的专题介绍。比如,它会用一整个章节来对比分析“所有系列中,头部天线结构的演变史”,或者“从三款不同时代套件看,万代在脚部接地性上的技术进步”。这种跳出常规分类的叙事手法,反而迫使读者以一种全新的、跨越时间线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零件设计。这种打破常规的编辑思路,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解谜的乐趣,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知识点碰撞,它成功地将一本参考书变成了一场探索之旅。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感到非常惊喜,它远远超出了我预期的那种仅仅罗列产品型号的“大百科”范畴。书中对2016年前后几款重量级MG和PG套件的评测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拆解分析。作者不仅仅展示了成品图,更深入地剖析了不同厂商(比如万代本家与其他第三方品牌)在同一主题下的模具精度差异、可动范围的优化思路,甚至连水口处理的最佳方案都有详细的图文对比。特别是那几页关于渗线液选择和消光保护漆对不同材质表面观感影响的实验性分析,信息量密度极大,读起来需要放慢速度,反复咀嚼。我个人在某款特定比例的扎古上一直困惑的“肩部连接件松弛”问题,在这本书里竟然找到了官方设计思路的侧面解释,虽然没有直接提供维修教程,但这种对设计哲学层面的探讨,对提升我个人的制作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本书对高级玩家的胃口拿捏得非常到位,它卖的不是“看热闹”,而是“看门道”。

评分

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完全放在了“制作工艺”和“历史沿革”上,而非仅仅是面向新手的“入门指导”。我注意到,书中对早期模型的“复刻”和“重涂”技巧探讨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这对于那些热衷于老模翻新的资深玩家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例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用现代的喷罐技术来模拟90年代那种略带粗糙感的消光质感,这是一种对模型历史的致敬和延续。此外,书中对不同时期敢达世界观设定的梳理,特别是对一些冷门机体在设定资料集中的首次登场时间点进行了严谨的考证,这体现了编纂团队极强的资料搜集能力和对原著的敬畏心。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整个敢达系列模型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宏大的认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个套件,而是将其置于整个模型工业史的长河中去审视。这对于我重新审视自己收藏柜中那些年代久远的“老家伙”,激发了重新上色的冲动。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比书店划算!儿子喜欢!

评分

一般般,为逝去的青春冲个值而已

评分

好。。。送货迅速。。。。。。

评分

连较早期的模型都有介绍,不足之处没有介绍BB系列的。

评分

其实买回来只是摆设,根本没空看

评分

最近准备入坑,买一本先研究研究

评分

几乎标价的五折,沉沉的,估计用来严刑逼供也验不出伤

评分

连较早期的模型都有介绍,不足之处没有介绍BB系列的。

评分

最近准备入坑,买一本先研究研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