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与社会:浅析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没有价值判断的,它不告诉你这个结构 是好还是不好,它只告诉你如果每个人都选择自己认为的*优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当然了,如果我们主观上给纳什均衡本身加一个价值判断的话,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我要讲明一点,可能有好的纳什均衡,也可能有不好的纳什均衡,什么叫好的纳什均衡?什么叫不好的纳什均衡?依赖于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传统的经济学里,我们会用社会福利函数,或者帕累托效率标准来衡量,如果这个制度达不到帕累托均衡,我们说这是不好的,达到了就是好的。
从量化历史看风险博弈与文明变迁
风险具体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管理风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可能很多人只知道说套话,但并不真正理解,我们以前常说,可以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自然会走向文明。那么,人类走向文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凯恩斯经济学及其批判
我们把宏观政策看成是保增长的灵丹妙药,这是对凯恩斯的极大误解,凯恩斯根本就没谈经济增长问题。经济增长靠什么?前面已经说过,单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积累的经济增长是无法持续的,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也是递减的,只有依靠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反思通缩恐惧论
作为一个新兴的转型大国,中国世纪之交应对通缩实践提供了合理应对宏观经济领域通缩压力的重要经验案例。中国政府实施结构改革与宏观稳定的组合政策应对通缩,不仅实施一系列扩大内需举措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且着力推进国企改革、入世开放等一系列结构改革举措。在化解周期失衡矛盾的同时成功提升经济潜在供给增长率,为 21 世纪初年开放经济强劲增长奠定了基础。
新结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第三波思潮
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这样发展,开始的时候,技术产业都在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之内,在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有很多所谓的后发优势,可以把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作为借鉴,作为技术产业升级的来源。它的风险和成本比发达国家自主发明技术成本低多了,所以技术升级可以比发达国家快。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跟投资环境,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的道路选择。
张维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教授。
陈志武,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许小年,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曾任职美林证券亚太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顾问。
林毅夫,现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博弈与社会:浅析纳什均衡 1
从量化历史看风险博弈与文明变迁 49
凯恩斯经济学及其批判 95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通缩压力 121
新结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第三波思潮 185
陈志武 从量化历史看风险博弈与文明变迁
风险具体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管理风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可能很多人只知道说套话,但并不真正理解,我们以前常说,可以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自然会走向文明。那么,人类走向文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02 // 风险的含义与文明变迁
下面,我想具体来讲我关心的风险事件到底是哪些,具体是什么意思,尤其是因为最近的中国股市状况,大家对风险更感兴趣了。在我的印象中,从20 世纪80 年代一直到现在,不同的领导人总是谈到要管理好、控制好风险,美国也这样。谈了这么多,风险具体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管理风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可能很多人只知道说套话,但并不真正理解。我们以前常说,可以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自然会走向文明,那么,人类走向文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有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收集了不同的历史学者做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发现原始社会十万人里一年有近800人死于凶杀暴力,到1200 年的欧洲社会,这个数字下降到了100 人。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1 世纪,这个比例减少到了十万分之一,也就是平均每十万个人里只有一个人会死于凶杀暴力。也就是说,过去800 年的时间里,欧洲社会中人因暴力死亡的概率下降到了百分之一,这是人类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现在已经不必担心在家里、在办公室、在马路上莫名其妙地被人打死,人类的文明化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死于暴力的概率越来越低,抢劫越来越少,因抢劫带来的凶杀也越来越少。我在讲这些数据时,希望大家能自然地想到一个问题:人类到底做了什么,使文明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暴力倾向越来越低了?这个现象的背后肯定是人类有很多举措,使不同人、不同群体、不同国家之间能有效地协调利益纠纷,不至于一有纠纷就想用暴力解决,通过打死对方来让自己获利。
2010 年发生了一件大家可能没有太关注的事:4 个来自中国的公司在巴西和澳大利亚买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地,大概花了4 亿美元。它们在巴西、澳大利亚买到的这些地的面积比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加起来还要多,而且它们对这些地的使用权跟在自己领土上基本没有差别,想种粮食就种粮食,想建高尔夫球场就建高尔夫球场。除了办工厂有环保方面的要求,其他完全像自己的领土一样。相对于以前,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社会,想获得这么大一个地盘很可能只能通过战争手段,而现在通过跨国市场交易来买地,需要付钱,但不需要流血,更不需要派军队。
那么,战争到底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前面我们说的是人类之间一般的暴力打架,下面我们来看看有组织的暴力行为——战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黑格统计了最近500 年欧洲战争的数据,并列出了每十年间有几年至少有两个欧洲国家在打仗。在16 世纪,十年里有九年至少有两个主要国家在打仗;而到19 世纪,这个数字下降到了一年;到21 世纪,几乎为零。这是人类的另外一个成就,也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战争导致的死亡人数有什么变化?我将表格中不同的数据做了整合:在原始社会,世界上每十万人中有5.25‰的人会在一年内死于战争;16 世纪,这个比例下降到了2.5‰;到今天,十万个人里只有0.3‰的人会在一年内死于战争。
由此可见,从原始社会到21 世纪,单个人死于战争暴力的概率下降到一百五十分之一左右。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在北京街上开车跟别人抢道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人类真是太坏了,每一个都跟你抢来抢去不相让,走到21 世纪的今天怎么这么糟糕。我自己在北京开车也有这个感觉。看到这些数字,我会觉得人类真的是了不起,越来越走出野蛮,进入文明。
人类到底做了什么,令我们的文明化程度不断加深,暴力倾向性逐步下降?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人们为什么要打架?为什么要发动战争?暴力的起源是什么,动力来自哪里?
实际上,暴力等行为还是跟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是非常实际的,如果大家不需要打架就能活下去,甚至活得不错,谁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跟人打架,更没有意愿发动战争。我小时候见到村里的男孩打架,就远远地躲在后面。现在我想,为什么我这么相信自由市场,这么相信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大概是因为我从小就比较善良。小时候的经历告诉我,如果大家都用打架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我不愿意去打,那我就会经常吃亏。小时候,我弟弟也是经常埋怨我,说我这个做哥哥的怎么不帮他打架。
成立于2012年的人文经济学会,现在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
本会成立的初衷,就是面向普通大众传播普及经济学知识。这项工作的意义,从小的方面讲,就是我一群有幸接触到经济学的同仁朋友,觉得经济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我们从学习经济学中获得了不少的乐趣,于是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分享。这就像当你吃到一个好吃的苹果或梨子时,也会忍不住向朋友推荐一样。
从大一点的方面来讲,是我们认为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人们建立科学理性的思维,让人们真正知道自己的利益在什么地方,知道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才真正是利国利民的。我们认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总是要受到民意影响的,而社会中会有怎样的思潮和民意,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经济观念。
比如说,最低工资法、反垄断法、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良好的愿望,是为了讨好民意,但实践无数次证明,良好的愿望,不一定能带来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事先知道,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才是对我们社会和个人有好处的。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辨识这些政策的效果的时候,不良政策的出台就会大为减少。
事实上,人文经济学会所要做的工作,也正是无数经济学人一直以来就在做的工作,国内有许多优秀的经济学人,他们一直都在面向大众作一些经济学普及的工作,让许多经济学门外汉都可以感受经济学的魅力,享受经济学的乐趣。我们学会,不过是在向前辈学习,同时希望能激发更多人来一起传播经济学罢了。
为了更好地传播经济学,我们从2015年开始,每一两个月举行一期《人文经济讲座》。这系列讲座,在北京深受欢迎,这因为每次讲座的主讲嘉宾,都是我们国内鼎鼎大名的经济学者,他们不仅是有名的学者,还是优秀、资深的经济学教育工作者。
而现在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就是这系列讲座的部分内容结集。这本文集收录了林毅夫、张维迎、许小年、卢锋、陈志武五位学者的演讲实录。在未来,我们希望能继续举办人文经济讲座,并将更多演讲内容结集出版,与更多有兴趣学习和了解经济学的朋友分享。
借此机会,我们更要向一直以来支持人文经济学会诸项工作的读者朋友,为人文经济学会的维持发展而捐资出力的企业家,为人文经济学会写文章、作报告的经济学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希望我们未来的工作能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学习经济学,享受经济学。
拿到《师说:人文经济学》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看起来非常“有分量”。不是指物理上的重量,而是它名字中透露出的那种知识的厚重感和思想的深度。我一直在琢磨,“师说”二字究竟指的是什么?是像《论语》那样,记录一位智者对经济学深刻的见解和教诲吗?还是指那些对经济学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老师”们的故事和思想的梳理?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走进经济学的殿堂,但又不是那种生硬枯燥的教材式讲解。而“人文经济学”这个组合,则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我总觉得,很多经济学讨论似乎过于关注效率和理性,却忽略了人的情感、价值观、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如果这本书能够从人文的视角,去审视经济学的本质,去探讨经济发展与人类福祉、社会公平、甚至艺术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那我将会非常兴奋。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的经济学解读,帮助我理解那些冰冷数字背后更深层的人类活动和社会意义。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拓展我思维边界的书籍,特别是那种能够将不同学科领域巧妙联系起来的作品。“师说:人文经济学”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暗示了一种跨学科的视角。我一直在思考,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与人文艺术、哲学、历史等领域究竟有多深的渊源,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启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经济学理论的哲学根基,比如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感论对他的经济学思想的影响,或者凯恩斯主义背后所蕴含的时代思潮。同时,“人文”二字也让我联想到对个体价值的关注,不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经济学与个人幸福、社会公平、文化传承等议题的关联。我期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经济学理论梳理,更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新方式,让我能够从更宏观、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也许书中还会分享一些经济学家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下孕育和发展的,这种故事性的叙述往往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能打动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真的很喜欢,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也选得特别好,翻阅的时候有种沙沙的、很舒服的声音,这点就足以让我坐下来好好品味内容了。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它蕴含着某种沉淀了很久的思想,封面上的书名“师说:人文经济学”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我尤其对“师说”这个词感兴趣,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教育和传承,不知道这本书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是讲述经济学理论的起源,还是探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那些影响深远的“大家”的故事?“人文经济学”这个提法也很有意思,我一直觉得经济学很多时候被简化为冰冷的数字和图表,似乎脱离了人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如果这本书能将“人”重新放回经济活动的中心,去审视经济现象背后的人文关怀和伦理考量,那绝对是我期待已久的。我迫不及待想看看作者如何将这两个看似有些距离的概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希望能读到一些颠覆我固有认知的洞见,甚至是一些关于经济学学习方法的启发,比如如何才能真正地“理解”经济学,而不是仅仅记住公式。
评分看到《师说:人文经济学》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今天的经济生活,究竟与过去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有着怎样的联系?“师说”二字,让我感觉这本书像是在邀请我们去聆听智者的教诲,去体味经济学思想的传承与演变。我非常好奇,作者会选择哪些“师”来讲述?是亚当·斯密、凯恩斯,还是其他不那么为人熟知但同样贡献卓著的思想家?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说”?是历史故事,是思想梳理,还是理论分析?而“人文经济学”,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期待,我总觉得经济学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模型,它应该与人的生活、情感、价值追求紧密相连。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经济活动背后的人性维度,探讨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甚至个人幸福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方式去理解经济学,去思考经济如何才能真正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福祉,而不是仅仅追求效率和增长。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师说”和“人文经济学”的字样,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经典著作的沉静与力量。我一直觉得,经济学并非仅仅是关于金钱和市场交易的学问,它更是关于人类行为、社会组织和资源配置的深刻洞察。而“师说”,则让我感觉这本书可能会以一种传承者的姿态,去梳理和解读那些经济学发展史上重要的思想脉络和核心观点。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像一位睿智的导师,引导读者去理解那些经济学大家们的思想精华,比如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形成自己独到的经济学见解的。而“人文经济学”这个提法,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跳出单纯的量化分析,去探讨经济活动背后的人性、道德、文化以及价值观等非量化因素。我期待作者能描绘出经济学与人类情感、社会公平、生活意义之间的联系,甚至是如何通过经济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富足。我希望读完这本书,能够对经济学有一个更深刻、更有人情味的理解。
评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在读书中才能获取真正的快乐。
评分双十一凑单多买书,人生最乐事不过读书。
评分很好,包装完美,价格便宜,一直在京东买,比在超市划算多了,推荐推荐推荐
评分帮同学买的书,应该不错吧
评分我觉得很不错,为了京豆,非常好看
评分包装完好送货快。快递小哥热情有礼貌。非常感谢。我会继续在京东购物。
评分很好,包装完美,价格便宜,一直在京东买,比在超市划算多了,推荐推荐推荐
评分超级赞 强烈推荐 真的好真的
评分书很好,包装不错,还没看,会很有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