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不二选择,也是资深军事爱好者收藏的绝佳对象。 本书的相关数据资料均来源于国外军事媒体和军工企业官方网站等途径,坚决杜绝抄袭拼凑和粗制滥造。在确保准确性的同时,还着力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尽量做到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说明,并添加了大量精美的图片。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空降兵的历史、特点、使命、编制、战术和装备等方面的知识,还精心选取了七支现役或历史上的空降部队(涉及美国、苏联/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对每支部队的发展历史、组织架构、作战能力、著名指挥官、重要装备等都进行了深入讲解。
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选择,也是资深军事爱好者收藏的对象。
作者简介
军情视点,从成立至今,已有8个年头,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军事爱好者组成。团队成员主要是80后与90后的成员为主,偏爱战机、枪械和舰艇方面的内容。
部分成员介绍:
丁锅锅:此人大才,不仅了解各种武器装备,而且对于武器的细节也了解甚多,堪称武器小诸葛。
坚毅的心:平时默不作声,但是热爱枪械,在各种游戏当中都善使狙击枪,自封冷静的十字星。
羊羊:90后小美女,性格活泼开朗,身材小巧。不过对武器中的各种重装备情有独钟,能从海上航母聊到陆地战车。
黄成:个人从小是军事爱好者,曾经担任铁血论坛版主。曾经用笔名铁血图文以及铁血工作室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20余本军事类图书,主要包括《士兵的第二生命——步枪》、《海上移动堡垒——航空母舰》、《撒旦之手——手枪》等在军事领域较为的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空降部队概述001
1.1 空降部队的定义002
1.2 空降部队的历史003
1.3 空降部队的战术006
第2章 美国第82空降师008
2.1 部队概况009
2.2 发展历史012
2.2.1 早期发展012
2.2.2 二战辉煌012
2.2.3 战后历程015
2.3 组织架构019
2.3.1 人员编制019
2.3.2 装备一览021
2.4 著名指挥官021
2.4.1 奥马尔·布拉德利021
2.4.2 马修·李奇微022
2.4.3 詹姆斯·加文022
2.5 重要装备023
2.5.1 UH-60通用直升机023
2.5.2 AH-64武装直升机024
2.5.3 OH-58轻型直升机026
2.5.4 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027
2.5.5 M777牵引榴弹炮030
2.5.6 “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032
2.5.7 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033
第3章 美国第101空降师034
3.1 部队概况035
3.2 发展历史038
3.2.1 早期发展038
3.2.2 浴血二战038
3.2.3 战后蜕变041
3.3 组织架构044
3.3.1 人员编制044
3.3.2 装备一览047
3.4 著名指挥官050
3.4.1 威廉·凯里·李050
3.4.2 马克斯维尔·泰勒050
3.4.3 安东尼·麦考利夫051
3.4.4 威廉·威斯特摩兰051
3.5 重要装备052
3.5.1 CH-47运输直升机052
3.5.2 UH-1通用直升机054
3.5.3 M119榴弹炮058
3.5.4 M224迫击炮059
3.5.5 M252迫击炮060
3.5.6 “标枪”反坦克导弹062
第4章 苏联/俄罗斯第76近卫空中突击师 064
4.1 部队概况065
4.2 发展历史066
4.3 组织架构070
4.3.1 人员编制070
4.3.2 装备一览071
4.4 著名指挥官073
4.4.1 瓦西里·格拉戈列夫073
4.4.2 瓦西里·马尔格洛夫073
4.5 重要装备074
4.5.1 Il-76运输机074
4.5.2 Mi-8运输直升机076
4.5.3 Mi-24武装直升机078
4.5.4 Mi-26运输直升机079
4.5.5 BMD-2伞兵战车080
4.5.6 AK-12突击步枪084
第5章 英国第16空中突击旅086
5.1 部队概况087
5.2 发展历史090
5.3 组织架构093
5.3.1 人员编制093
5.3.2 重要单位093
5.3.3 装备一览094
5.4 历任指挥官096
5.4.1 彼得·沃尔096
5.4.2 乔纳森·佩奇096
5.5 重要装备097
5.5.1 WAH-64武装直升机097
5.5.2 “山猫”通用直升机098
5.5.3 “美洲豹”通用直升机100
5.5.4 “弯刀”装甲侦察车102
5.5.5 L118牵引榴弹炮104
5.5.6 “星纹”防空导弹106
第6章 法国第11空降旅110
6.1 部队概况111
6.2 发展历史113
6.3 组织架构115
6.3.1 人员编制115
6.3.2 装备一览116
6.4 重要装备118
6.4.1 VBL装甲车118
6.4.2 VAB装甲车120
6.4.3 TRF1牵引榴弹炮122
6.4.4 “凯撒”自行榴弹炮126
6.4.5 “西北风”防空导弹128
6.4.6 “米兰”反坦克导弹130
第7章 德国第26空降旅132
7.1 部队概况133
7.2 发展历史134
7.3 组织架构136
7.3.1 人员编制136
7.3.2 装备一览137
7.4 选拔训练139
7.5 重要装备140
7.5.1 “虎”式武装直升机140
7.5.2 NH90通用直升机142
7.5.3 “鼬鼠”空降战车144
7.5.4 “狐”式装甲侦察车146
7.5.5 HK G36突击步枪150
第8章 日本第1空降团152
8.1 部队概况153
8.2 发展历史155
8.3 组织架构157
8.3.1 人员编制157
8.3.2 装备一览158
8.4 选拔训练160
8.5 重要装备161
8.5.1 C-1运输机161
8.5.2 轻装甲机动车164
8.5.3 高机动车166
8.5.4 73式吉普车168
8.5.5 MO-120 RT-61迫击炮170
8.5.6 “毒刺”防空导弹172
参考文献174
前言/序言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在战争中寻求一种越对方的机动优势。在冷兵器时代,迅捷剽悍的骑兵一直是战场上的中坚力量,战力强横的蒙古骑兵曾让世界为之战栗。到了热兵器时代,纵横驰骋的摩托化部队也曾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然而,当空降兵这一新的兵种横空出世后,摩托化部队便黯然失色了。
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名德军士兵经一架双翼飞机的机翼上跳下,携带炸药炸毁了敌方的仓库,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自此,空降兵这一机动力强的兵种便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屡次在战场上发挥奇效。空降兵的机动能力,使高地在军事上的重要性、障碍物的运用、预备队的使用、支援火力的协同、侧翼掩护以及佯动和奇袭的运用等长期以来沿用的作战原则都被置于一种完全不同的地位。对于空降兵来说,宽阔的江河、高插入云的山脉、难以穿越的雨林都不再是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空降部队和空降战术不断更新换代。时至今日,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组建了空降部队,其中30多个国家编有空降师或空降旅。与此同时,降落伞也由简陋的拴着绳子的布片发展到了今天的高空伞、低空伞、翼伞、投物伞、动力飞行伞等庞大的家族,全副武装的士兵和数十吨重的坦克、火炮,均可以利用它们安全着陆。
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空降兵的历史、特点、使命、编制、战术和装备等方面的知识,还精心选取了七支现役或历史上的空降部队(涉及美国、苏联/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对每支部队的发展历史、组织架构、作战能力、著名指挥官、重要装备等都进行了深入讲解。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会对空降兵这一极具魅力的兵种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作为传播军事知识的科普读物,重要的就是内容的准确性。本书的相关数据资料均来源于国外军事媒体和军工企业官方网站等权威途径,坚决杜绝抄袭拼凑和粗制滥造。在确保准确性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尽量做到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说明,并添加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因此,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不二选择,也是资深军事爱好者收藏的对象。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丁念阳、黎勇、王安红、邹鲜、李庆、王楷、黄萍、蓝兵、吴璐、阳晓瑜、余凑巧、余快、任梅、樊凡、卢强、席国忠、席学琼、程小凤、许洪斌、刘健、王勇、黎绍美、刘冬梅、彭光华等。在编写过程中,国内多位军事专家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审校,使本书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军事资料来源的局限性,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6.7
《战火中的魅影:世界特种作战部队图鉴》 引言: 在现代军事史的波诡云谲中,有一类部队,他们如同幽灵般潜行于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 mission critical 的任务;他们是信息获取的尖刀,是精确打击的利刃,是危机时刻的救星。他们不以大规模正面交锋而著称,却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战略威慑。他们是世界各国精心打造的精英力量——特种作战部队。 本书《战火中的魅影:世界特种作战部队图鉴》旨在深入剖析这些神秘而强大的军事实体,揭示其独特的作战理念、严酷的选拔训练、精良的单兵装备以及在历次冲突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跳出宏大的战略叙事,聚焦于那些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以非凡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完成一项项常人难以想象任务的特种士兵。 第一章:特种作战的起源与演进 特种作战并非现代军事的产物,其雏形早在古代战争中便已存在。从潜行侦察的斥候,到执行斩首行动的刺客,再到秘密渗透的破坏者,这些都可视为早期特种作战的萌芽。然而,将特种作战系统化、规范化,并赋予其现代意义,则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侦察、渗透和破坏等非对称作战的需求。战间期,各国开始探索建立专门的突击部队和情报收集单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为特种作战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试验场。英军的“沙漠鼠队”(Long Range Desert Group)和“特别舟艇队”(Special Boat Service),以及美军的“陆军游骑兵”(Army Rangers)和“伞兵部队”(Paratroopers),都在敌后执行了大量成功的任务。这些早期的特种作战实践,不仅磨砺了战术,更塑造了特种作战的独特文化——高度的独立性、极强的适应性和对个体能力的极致追求。 战后,随着冷战的加剧和反恐战争的兴起,特种作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苏联的特种部队(Spetsnaz)在特种侦察、破坏和反恐行动中表现出色。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发展了“特别部队”(Special Forces,常被称为“绿色贝雷帽”)和“海豹突击队”(SEALs),并在其后不断调整和优化其特种作战体系。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现代冲突,更是将特种作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解救人质到搜剿叛乱分子,从秘密侦察到直接打击高价值目标,特种部队的触角几乎延伸到军事行动的每一个角落。 本书将回顾这一演进过程,重点关注各个时期涌现出的代表性特种作战单位,分析其历史背景、战术思想的演变以及对现代特种作战理论的影响。 第二章:精英的淬炼:特种部队的选拔与训练 成为一名特种士兵,绝非易事。它需要超越常人的身体素质、心理韧性、智慧和专业技能。各国特种部队的选拔过程都极其严苛,旨在层层筛选出最适合执行高风险任务的人才。 身体素质: 基础体能是必不可少的。漫长而艰苦的耐力跑、越野徒步、游泳、攀爬、负重行军等项目,是对生理极限的挑战。但更重要的是,特种部队看重的是在极端疲劳状态下依然能保持高效作战的能力。 心理素质: 面对危险、孤立、压力和不确定性,特种士兵必须拥有超乎寻常的冷静、专注和决断力。长期的模拟训练,包括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演习、心理折磨测试、长时间的剥夺睡眠等,都是为了锻造出坚不可摧的意志。他们需要能够在压力下做出正确判断,管理自身情绪,并在团队中发挥稳定作用。 专业技能: 特种部队的任务多样,因此对其成员的技能要求也极高。这包括但不限于: 近身格斗与近距离作战(CQB): 在狭窄空间内有效制服敌人。 侦察与情报收集: 掌握各种侦察技术,包括陆地、海上和空中侦察,并能进行情报分析。 生存技能: 在野外极端环境下生存,包括搜寻食物、水源、搭建庇护所等。 武器使用: 精通各种轻武器、重武器,以及特种装备的操作。 爆破与拆除: 掌握各种炸药的使用和拆除技术。 通信与导航: 熟练掌握加密通信、导航技术,能在复杂地形中进行定位。 医疗急救: 能够进行战场急救,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 语言与文化: 许多特种部队成员需要掌握外语,并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便在国际任务中执行任务。 跳伞与水下作战: 高空跳伞(HAHO/HALO)和潜水是许多特种部队的标志性技能。 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国家特种部队的选拔标准和训练科目,揭示精英们是如何在炼狱般的训练中脱胎换骨,成为战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三章:特种装备:尖刀上的科技之刃 为了应对多样化的任务需求和恶劣的作战环境,特种作战部队配备了最前沿、最精良的单兵及团队装备。这些装备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特种士兵执行任务的有力保障。 单兵防护与生存装备: 轻质高强度防弹衣和头盔: 采用先进材料,在保证防护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轻重量,提高士兵的机动性。 多功能作战服: 具备伪装、防水、透气、阻燃等多种功能,适应不同环境。 战术靴: 提供卓越的抓地力、支撑性和舒适性,适应复杂地形。 夜视与热成像设备: 使士兵在黑暗中如白昼般作战,是夜间渗透和伏击的关键。 个人通信系统: 安全、可靠的加密通信设备,确保小队内部和指挥部的联系。 便携式导航设备: GPS、指南针、地图等,确保在复杂地形下的定向。 武器与火力支援: 特种步枪与冲锋枪: 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任务需求更换配件,精度高、射速快。 消音器: 降低武器噪音,提高隐蔽性。 精确射手步枪(DMR)与狙击步枪: 用于远距离精确打击。 特种弹药: 例如穿甲弹、破障弹等,以应对不同目标。 便携式反坦克武器: 用于摧毁轻型装甲目标。 特种弹药与爆炸物: 用于侦察、破障、破坏等任务。 特种载具与支援系统: 特种作战车辆(SOV): 具备高机动性、防护性和火力,能够适应越野、山地等复杂地形。 特种快艇与潜水器: 用于海上渗透和侦察。 轻型侦察无人机: 提供实时战场信息,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 先进的战场管理系统: 集成通信、导航、态势感知等功能,提高指挥效率。 本书将对世界各国特种部队使用的代表性装备进行详尽介绍,展示科技如何赋能特种作战,使他们成为战场上真正的“魅影”。 第四章:潜行于阴影:特种作战的经典战例 特种作战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完成的各项任务中。从二战时期的秘密破坏,到冷战期间的渗透侦察,再到近代的反恐行动,特种部队在无数关键时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二战时期: “沙漠鼠队”与“特别舟艇队”: 在北非战场对德意联军的后勤补给线进行袭扰,打击机场和港口,极大消耗了轴心国的战争潜力。 盟军的抵抗组织支援: 特种部队成员深入占领区,组织、训练和支援当地抵抗力量,进行情报收集和破坏活动。 冷战时期: 情报搜集与秘密行动: 各国特种部队执行大量隐蔽侦察任务,搜集对方战略部署和军事动向的情报。 代理人战争的支援: 为非国家武装组织提供训练和支持。 近现代冲突: 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美军“绿色贝雷帽”和“三角洲部队”(Delta Force)在伊拉克境内执行了大量侦察、搜剿和反恐任务。 阿富汗战争: 美军“绿色贝雷帽”与当地游击队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搜捕基地组织成员。 反恐战争中的人质解救: 世界各国的特种部队在处理人质危机事件中,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性和效率。 叙利亚内战与其他地区冲突: 特种部队在局部冲突中,执行特种侦察、目标打击和反恐任务。 本书将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特种作战战例,深入分析任务背景、作战部署、战术执行过程以及行动结果。我们将通过这些案例,体会特种士兵在绝境中的勇气,以及他们如何用智慧和牺牲,书写战争史上的传奇。 结语: 《战火中的魅影:世界特种作战部队图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军事装备和战术的书籍。它更是对那些敢于挑战极限、勇往直前的精英战士的致敬。他们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幽灵”,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是和平时期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书,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感受特种作战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汲取关于勇气、智慧和奉献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