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度重大选题报批出版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边疆治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课题组的重要研究附属成果。
☆ 民族政治学和边疆治理研究是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术优势和特色所在
☆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中国陆地边疆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出版项目
☆ 本书收录边疆治理研究领域29篇代表性论文,多数作者研究造诣颇深、聚焦边疆研究的前沿问题,有助于读者理性认识我国边疆的历史和现实
☆ 边疆 & 边疆治理丛书·第一辑书目
1. 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周 平 李大龙◎主编(已出)
2. 中国边疆政治学 周 平◎主编(已出)
3. 当代中国陆地边疆治理 方盛举◎主编(即出)
4. 国家发展中的边疆及边疆治理——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的理论阐释 周平◎主编(待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快速地现代化,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融入世界。中国的国家活动遍及全球,国家利益溢出领土的范围已经越来越成为新常态。中国不仅快速地崛起,而且整个国家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亘古未有的巨大的地理空间场域之中。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不但要从自身疆域的角度,而且要从维护海外利益的角度,还要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和界定国家的边疆,并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来加强边疆治理,以实现国家崛起和中国梦的目标。——中国民族政治学学科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周平
中国在快速发展和全面崛起的过程中,国家的边疆以亘古未有的姿态赫然凸显在世人面前,边疆治理也成为了国家治理中重要而特殊的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早在疆域内划定边疆并开展边疆治理的国家,并在长期的边疆治理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边疆治理理论。在传统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无法满足现实中越来越凸显的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全面创新来构建一套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本书为弥补“现有”的边疆政治知识与“应有”的边疆治理理论之间的鲜明反差,汇集了周平、方铁、刘俊珂、孙宏年、方盛举、吕朝辉、朱碧波、王志辉和王砚蒙等九位学者在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领域的新29篇代表性学术文章,既有对传统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和经验的全面挖掘和总结,也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边疆划定和边疆治理实践的系统梳理,还有对其他国家边疆构建和边疆治理的经验和教训的成功借鉴,为实现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的创新进行了可贵探索。
周平,1959年10月生,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博士;长江学者,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主任,政治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民族政治学、地方政府与边疆治理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等十多个科研项目;著有《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香港政治发展(1980-2004)》、《民族政治学》、《中国边疆治理研究》、《民族政治学二十三讲》等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获得过国家教学名师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云南省教育功勋奖等十多种奖励;担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治学学科评审组专家,《政治学研究》、《民族研究》和《世界民族》编委,教育部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享有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等荣誉或称号;被誉为中国民族政治学学科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目录
前言
国家的疆域:性质、特点及形态 周平/1
全球化时代的疆域与边疆 周平/17
论国家疆域的治理 周平/36
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周平/54
论北方游牧民族两次南下西南边疆 方铁/69
西南边疆汉族的形成与历朝治边 方铁/83
继承与发展:元明清时期的南海经略 刘俊珂/101
清前期海疆治策之检讨 刘俊珂/113
建国以来明清海上商业力量研究述评 刘俊珂/126
陆兴祺与民国时期西藏治理研究——以陆氏职衔、所属机构为中心 孙宏年/139
陆疆治理:从“族际主义”转向“区域主义” 周平/154
中国陆地边疆的软治理与硬治理 方盛举 吕朝辉/167
论我国陆地边疆的情感型治理模式 方盛举/183
论我国陆地边疆的合作型治理 方盛举 吕朝辉/198
当代中国族际关系的特点和走向 周平/213
论中国的边疆政治及边疆政治研究 周平/234
论边疆的国家属性——我国边疆若干基本问题析论 周平/253
国家发展中的疆域安全问题 周平/271
论我国边疆的多重属性及其安全风险 朱碧波/287
国家治理须有政治地理空间思维 周平/298
国家治理的政治地理空间维度 周平/31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利益边疆 周平/328
论我国利益边疆的当代困境与安全建构 朱碧波/341
国家视阈里的中国边疆观念 周平/353
强化边疆治理补齐战略短板 周平/372
我国边疆治理的一般客体与特殊客体 方盛举 王志辉/380
论我国边疆治理取向的调适与重构 王砚蒙 朱碧波/395
中国的崛起与边疆架构创新 周平/407
中国边疆观的挑战与创新 周平/422
中国在快速发展和全面崛起的过程中,国家的边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赫然凸显在世人面前。边疆治理也成为了国家治理中重要而特殊的部分。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在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目标以后,全面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成为了国家发展追求的核心目标,国家需要且有能力通过对边疆的全面开发和治理来创造新的增长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的快速现代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的,因而在快速发展中国家利益溢出国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海外利益已经逐步凸显成为国家的核心利益,国家需要从维护海外利益的角度来看待和界定自己的边疆和谋划边疆治理。在此条件下,边疆及其治理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国家崛起和中国梦的实现,都直接相关。
全面的边疆治理迫切需要一套完整且适应形势需要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然而,我国既有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却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现有”与“应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诚然,中国是世界上早在疆域内划定边疆并开展边疆治理的国家,并在长期的边疆治理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边疆治理理论。而且,如此丰富的边疆治理理论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国家治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样一种既定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是在王朝国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基本内容由王朝国家边疆及边疆治理的观念、理论、方略和政策思想构成,核心是从国家核心区的角度看待和界定边疆,并使边疆治理服务和服从于核心区的治理,虽然内容十分丰富并在王朝国家边疆治理的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却无法满足今天中国边疆形态多样化条件下边疆治理的要求。尽管它的许多内容可以经过重新整合后为今天所用,但从整体上看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了。
古老的王朝国家被辛亥革命终结以后,中国便开始了构建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快速地现代化,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融入世界。中国的国家活动遍及全球,国家利益溢出领土的范围已经越来越成为新常态。中国不仅快速地崛起,而且整个国家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地理空间场域之中。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不但要从自身疆域的角度,而且要从维护海外利益的角度,还要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和界定国家的边疆,并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来加强边疆治理,以实现国家崛起和中国梦的目标。这样的现实自然对边疆和边疆治理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传统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无法满足现实中越来越凸显的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全面创新来构建一套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为了实现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的创新,既要全面挖掘和总结传统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的理论和经验,也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边疆划定和边疆治理的实践,还要借鉴其他国家边疆构建和边疆治理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在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主动把上述要求内涵于整个研究工作之中。随着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我们陆续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先后发表了数十篇相关论文。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论集,就是从这些已经发表的论文中辑选出来的。
构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庞大的工程。以上这些论文,只是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的部分成果,未必能够达成构建完整且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边疆和边疆治理理论的目标,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多和更有分量的创新成果,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从事此项工作。
周平
2015年12月16日
我是一名对国际法和地缘战略理论颇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近来,我一直在关注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边界安全等议题,并试图从中探寻当代国际关系中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根源。因此,当我看到《国家的疆域与边疆》这本书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预想它能提供一个更为宏观和历史性的视角来理解这些复杂问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对“疆域”的概念进行一种“去自然化”的梳理,即强调疆域的形成并非仅仅是地理环境的必然结果,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力量角逐的产物。对于“边疆治理”这个部分,我希望它能超越简单的军事部署和行政管理,而是深入到边疆地区的多样性,包括其特殊的民族宗教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是如何塑造独特的治理挑战和策略的。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比如是集权式的垂直管理,还是更为灵活的区域自治,或者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境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探讨边疆地区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比如资源获取、战略缓冲,乃至文化认同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系统地学习和理解那些影响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层动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和地缘政治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这样一本深入浅出的著作,能够系统地梳理和阐释“国家疆域”这个宏大概念的形成、演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实践。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对“边疆”这一独特区域的治理模式进行细致的探讨,因为边疆往往是国家的主权、文化、经济和安全最为敏感和复杂的交汇点。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从古代王朝的郡县制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边界划定,从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互动到现代国际秩序下的边界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故事和值得深思的理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版图的深刻力量。我期待它能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例如,我想知道不同国家是如何通过军事征服、外交谈判、条约签署,甚至是和平演变来确立和巩固其疆域的?边疆地区特有的社会结构、民族构成、经济发展模式,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中央政府的统治策略和边疆治理的成效?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相信它的出现,会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并激发我更深入的研究兴趣。
评分我是一名喜欢阅读纪实文学和政策分析类书籍的读者,尤其对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和运作机制的作品情有独钟。近期,我一直在关注国家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格局中维护自身利益,而“国家疆域”和“边疆治理”无疑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议题之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深入到那些可能被大众忽视的边疆地区,讲述那里发生的故事,展现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如何在地方层面被执行,又如何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互动。我希望书中能通过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边疆地区的开发项目、边界冲突的化解过程、或是民族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生动地诠释“边疆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摆脱学术论文的枯燥,而是用一种更具叙事性和人文关怀的笔触,去展现边疆地区人民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国家发展和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我相信,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能提供知识,更能引发共鸣和思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普通读者与宏大国家议题的一座桥梁,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国家”这个概念的内在逻辑,以及边疆治理对于一个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
评分我是一名对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国家”并非一个静态的地理实体,其疆域的形成和边界的维持,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建构和权力运作的结果。因此,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书,能够从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剖析“国家疆域”是如何在历史和现实中被塑造的,以及“边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其独特的社会关系、权力结构和文化表征是如何形成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传统的政治和军事叙事,更多地关注生活在边疆地区的人民,他们的社会生活、身份认同、以及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互动。我期待书中能探讨边疆地区所面临的社会经济不平等、文化融合与冲突、以及族群关系等复杂问题,并分析中央政府的边疆治理政策是如何影响这些社会现实的,又如何被地方社会所接纳、抵抗或改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严谨的学术分析为基础,同时又不失对个体经验的关注,为我们理解国家如何在微观层面运作,以及边疆如何成为观察国家权力与社会互动的重要窗口提供深刻的洞见。
评分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对国家疆域的形成和演变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曾阅读过不少关于战争、条约和地缘政治的书籍,但总觉得在“边疆治理”这一块,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深入的论述。我希望这本书能填补这一空白,它能够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出发,梳理不同文明、不同时代,甚至不同地缘政治环境下,国家是如何划定、巩固和管理其疆域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探讨那些“被遗忘的边疆”,它们是如何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兴衰,又是如何影响着国家整体的发展和安全。对于“边疆治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其“多样性”的深刻洞见,即边疆并非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类型的边疆(如陆地边疆、海洋边疆、甚至网络边疆)可能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我希望书中能深入分析一些具体的治理案例,比如如何处理跨国犯罪、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应对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等等。我相信,一本好的关于边疆治理的书,不仅能让我们理解历史,更能帮助我们洞察当下,并为未来的国家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评分辛苦了 下午订的 晚上送到
评分辛苦了 下午订的 晚上送到
评分辛苦了 下午订的 晚上送到
评分辛苦了 下午订的 晚上送到
评分辛苦了 下午订的 晚上送到
评分辛苦了 下午订的 晚上送到
评分辛苦了 下午订的 晚上送到
评分辛苦了 下午订的 晚上送到
评分辛苦了 下午订的 晚上送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