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奋斗进取的95年(第1卷 1921-1949)

中国共产党奋斗进取的95年(第1卷 1921-194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文斌,武国友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共产党
  • 党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革命历史
  • 政治史
  • 历史
  • 中共历史
  • 建党百年
  • 中国革命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ISBN:978754513750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384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奋斗进取的95年(第1卷 1921-1949)》记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自1919年五四运动发端,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长达30年的漫长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自1921年正式成立到1949年执掌全国政权.经历了五大阶段,用了28年时间。

目录

导言
1921正
1922正
1923年
1924焦
1925年
1926正
1927年
1928年
1929正
1930正
1931年
1932正
1933正
1934钽
1935正
1936正
1937正
1938正
1939年
1940正
1941正
1942正
1943正
1944正
1945年
1946年
1947正
1948年
1949年

附录
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革命政权概况
1.中国共产党第一至七届中央领导机构及负责人名录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国民军中任要职的中共党员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部队序列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名录
5.中国工农红军序列
6.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斗争简表
7.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分局及14个地区的部分负责人名录
8.八路军序列
9.新四军序列
10.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一览表
11.东北抗日联军序列
12.华南游击队序列(1949年)
13.抗日战争时期各中共中央局、中央分局的设立与沿革
14.敌后抗日根据地概况
15.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府
16.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主要战绩统计(1937年—1945年)
17.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兵力损失统计(1937年—1945年)
18.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战绩统计
19.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兵力逐年增长统计(1937年一1945年)
20.抗日军政大学概况
21.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22.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我军战斗序列及战绩统计
23.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兵力损失对比表
24.全国大中城市解放日期一览表
二、各民主党派、主要群众团体负责人名录
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中国民主同盟
3.中国民主建国会
4.中国民主促进会
5.中国农工民主党
6.中国致公党
7.九三学社
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9.工会组织
10.青年团组织
11.妇女组织
索引
一、重要事件索引
二、重要会议索引
三、重要文献索引
风雨兼程,铸就新生:中国共产党创业史(上卷:1921-1949)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画卷中,有一抹最耀眼的红色,它点燃了民族的希望,引领了人民的解放,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抹红色,就是中国共产党。本书《风雨兼程,铸就新生:中国共产党创业史(上卷:1921-1949)》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重温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至关重要的历史时期。这并非一部枯燥的政治史书,而是一部充满血泪、智慧与奋斗的英雄史诗,它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内忧外患的险峻形势下,从星星之火逐步燎原,最终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主的伟大力量。 第一章:曙光初现,救亡图存的呐喊(1921-1927) 1921年7月,在上海和嘉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群怀揣着救国救民理想的先进分子,如同暗夜中的星火,汇聚在一起,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个稚嫩的政党,肩负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初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如同一叶小舟,在汹涌的时代洪流中艰难起航。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外有列强的侵略瓜分,内有军阀割据、民生凋敝。然而,正是这样的困境,激发了共产党人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和探索精神。他们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在中国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人遭受了残酷的镇压,血的教训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必须独立自主地掌握武装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 第二章:星火燎原,探索独立的武装斗争之路(1927-1934)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随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虽然遭遇挫折,却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这段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这里,共产党人摸索出一套不同于苏联模式的中国革命道路,初步形成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大法宝”。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下,根据地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浇灌了革命的幼苗。在这一时期,共产党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组织建设、军事斗争、经济发展、群众工作中进行艰辛的探索与实践。尽管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革命的火种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顽强地燃烧着。 第三章:浴血长征,锻造不屈的革命脊梁(1934-1936)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中央革命根据地遭受毁灭性打击,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危急关头,中共中央被迫决定战略转移,开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苦、最壮丽的史诗。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翻越雪山,跨过草地,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面对饥饿、疾病和严寒的侵袭,无数红军将士倒在了前进的路上。然而,他们的牺牲,换来了革命的希望。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复兴的关键。它不仅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火种,更重要的是,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顽强的斗争意志,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章:抗日烽火,民族解放的坚强柱石(1937-1945) 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将中华民族推向了灭亡的边缘。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放弃了“打倒一切敌人”的口号,与国民党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根据地,成为了牵制和打击日军的重要力量。在敌后战场,共产党人与日伪军进行了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使其声望空前高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第五章:解放战争,走向新中国的曙光(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条道路的选择。国民党政府企图独揽大权,发动了内战。面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内战的威胁,中国共产党坚定地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 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小米加步枪,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人民解放军以其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力量。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在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巍然屹立。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奋斗进取的辉煌成果,更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争取自由解放的伟大胜利。 《风雨兼程,铸就新生:中国共产党创业史(上卷:1921-1949)》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顽强奋斗、勇于担当精神的深刻诠释。从嘉兴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到领导亿万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血与火,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新生。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伟大力量,理解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领导核心,何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这段艰苦卓绝的创业史,为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认识新中国,提供了最坚实、最生动的历史依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封面选用了沉稳的暗红色,配以烫金的“中国共产党奋斗进取的95年”几个大字,显得庄重而不失力量感。翻开书页,纸质非常细腻,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穿插的史实图片,虽然篇幅有限,但每一张都精心挑选,极具代表性,仿佛能将人瞬间拉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例如,一张描绘井冈山斗争的旧照片,虽然模糊,但其中战士们坚毅的眼神,以及背后巍峨的山峦,共同营造出一种艰苦卓绝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书本的整体排版布局也很合理,段落分明,逻辑清晰,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轻松把握历史脉络。每一章节的过渡也衔接得当,使得叙事流畅自然,不会出现突兀感。我个人对历史读物的细节要求比较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一些年代久远的事件,通过作者的梳理,呈现出令人信服的画面感。而且,封底的版权页信息也很完整,印刷厂、发行日期等都清晰可见,这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严谨。总而言之,从这本书的物质呈现上,就已经能感受到它背后所蕴含的厚重感和价值。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讲述了“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带来了什么”。作者在梳理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历程时,并没有将成功简单化,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一次挫折和困难背后的原因,以及党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策略,最终走向胜利的。这种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以及对革命经验的总结,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基因和精神内核至关重要。我感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最终获得人民的支持并取得革命的胜利。书中对一些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阐释,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建树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例如,作者在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并没有将其视为凭空产生,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过程中,展现了其思想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这让我感觉到,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理解历史的更深层次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信念、奋斗和牺牲的史诗。作者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描绘了无数共产党人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情感,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读到书中关于早期共产党人为了理想而慷慨赴死的描写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体会到那种崇高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体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更体现在无数普通党员身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汇聚成了强大的革命洪流。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不仅仅是战略战术的成功,更是这种深植于人民群众中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它让我看到,历史的进程,是由无数个个体的选择和行动所汇聚而成的,而这些选择和行动,往往源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评分

书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深度和广度都令人称赞。例如,在解析遵义会议的意义时,作者不仅仅强调了它在军事战略上的转折,更深入地剖析了其背后政治路线的调整和思想解放的重要性。通过对当时不同派别观点的梳理,以及关键人物的决策过程的细致呈现,我更清晰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如何克服了认识上的偏差,最终找到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作者在分析过程中,也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使得论证过程严谨可信。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节点时,所展现出的审慎和客观。他会从不同角度解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给出基于史实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结论。这种严谨的研究态度,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叙事史,更像是一部具有学术深度的历史研究著作,能够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读完关于抗日战争的章节,我对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吸引人,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决策巧妙地融入其中。在描述早期共产党人面对生死考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令人动容的勇气和信念。我读到关于长征的篇章时,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种极度的饥寒交迫,以及在绝境中,战士们互相搀扶、坚持前进的决心。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反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那样的环境下,人性的光辉是如何闪耀的。比如,书中描绘了在艰难行军中,党员们如何克服个人的恐惧和绝望,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来鼓舞彼此。这种叙事方式,让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阅读历史,而是更深切地理解了革命先辈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他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同时,作者在处理复杂的历史事件时,也保持了一种客观的态度,尽量呈现出事件的多重面向,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各方力量的博弈。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一些关键转折点时的笔触,那种紧张感和决定性的力量,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心潮澎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