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是一部关于历史的书,讲述了六十多年以来推动欧洲一体化的众多政治人物们的经历;又是一部关于哲学的书,因为作者认为政治的真谛只有在时间中才能被理解。
本书看点:
本书荷兰文版自2009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2010年获得了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荷兰语哲学书“苏格拉底奖”,2012年获得欧洲精神协会颁发的“欧洲书籍奖”和法兰西人文与政治科学学术院颁发的政治学书籍“路易·马林奖”。
本书着力介绍了欧洲政治秩序起源、欧洲一体化进程这一缓慢而又影响重大的事件,探究在一个欧洲政治体清楚地存在于世之前,欧洲政治的性质到底是什么。
吕克·范米德拉尔(1973年生),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在莱顿大学和鲁汶大学担任欧盟法及欧洲研究教授,同时也是荷兰《新鹿特丹商报》(NRCHandelsblad)和《时代》(DeTijd)的政治评论员。2010至2014年间,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的亲密顾问和首席演讲撰稿人。
前言
导论
关于欧洲的三种话语
涵盖“欧洲”的三个领域
第一部分 会议桌上的秘密
第一章 跨越
会议桌上
精神
空着的椅子
第二章 跳跃
神奇的方法
台阶上的东道主
第三章 桥梁
条约的主人
米兰政变
冲突和迂回
“天桥”
第二部分 命运的多变
第四章 六国之聚(1950-1957)
舒曼的声音和阿登纳的耳朵(1950年5月10日之前)
没有统一制服的欧洲(1950年6月25日之后)
苏伊士运河和公爵夫人谷城堡(1956年11月6日及其前后)
第五章 共同体的期待(1958-1989)
给自己的时间
时间紧迫
第六章 作为联盟行动(1989至今)
柏林墙倒塌后
纽约双子塔被撞毁后
第三部分 寻觅公众、赢得公众
第七章 德国式策略:构建“欧罗巴民族”
如何成为一体?
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体?
第八章 罗马式策略:关照“被保护着”
权利和自由
保护
民意调查
第九章 希腊式策略:吸引“合唱团”
单声
和声
戏剧
后记
对赞成的追求
三种策略
一个欧洲政治竞技场需要一个欧洲公众。但后者真的存在吗?
如同专有名词“欧洲”一样,其属格“欧洲的”能让人想到地理、历史、法律和政治的交错混杂的含义,没有一个能简化成另一个。但这不意味着人们不能对它们进行排序。如果再加上对行动领域进行区分的话,分析就能更有成效。外部的、文化的和地理的领域由制度领域之外的人占据。在“欧洲伟人”的表格里,哥伦布(Colomb)和歌德(Goethe)的所处的格子与让?莫内或斯巴克是完全不同的。
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开始,“欧洲人/欧洲的”一词的用法就遇到了有趣的变化。(名词“欧洲”的属格Européen或英语European既可以表示“欧洲人”,也可以表示“欧洲的”。——译者注)这对于各民族国家牵涉其中的向欧洲的过渡有着重要意义。政治人物和作家让-弗朗索瓦?德尼奥(Jean-Francois Deniau)在1977年写道:“不再有“欧洲人”了!……五十年前,人们很自然地谈到欧洲人,以把我们这一地区的居民区分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非洲人、亚洲人和美洲人。如今,这个用语过时了,并且几乎从日常使用中消失。现在,它只能用来表示“欧洲‘界’,也就是围绕着让?莫内或布鲁塞尔机构的舆论运动或专家团队。在现在实际使用的分类框架中,相对于第三世界和东方国家,我们被归类为‘西方人’,或者是‘白人’或‘工业化国家’。”
这个评论相当重要。用我们对不同领域进行分析的用语将其进行重述,就是:1950年以后,“欧洲人/欧洲的”一词离开了外部的、自然的和地理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它自然地与美洲、非洲和亚洲这些用语相关),而加入到了内部制度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它具有对于“欧洲”的建筑师或建造者而言归纳出了身份认同的意识形态特征)。因此,在1950和1960年代,舒曼的政党是“欧洲党”,并且“欧洲人”们为英国的加入而四处奔走,而戴高乐虽然是法国人,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被看作是“欧洲人”。这是一个奇怪的悖反:在关于“欧洲”的激烈讨论的这些年里,住在欧洲的人们不再被称为“欧洲人”。“欧洲人”一词的概念从一个大陆上的居民缩减成了一个计划的倡导者。
但是,论述到这里,有一个空白对我们提出了问题:那么在成员国整体的中间领域就没有“欧洲人”了吗?上面的论述,就好像从外部的大陆的领域直接跳进了布鲁塞尔的内部领域,而没有通过成员国领域过渡。其实这恰恰是1970年代以来欧洲政治所努力填补的空白。被组织起来的“欧洲”认为需要作为公众的“欧洲人”就是各成员国的人民。不需要更多——挪威人、瑞士人和欧洲部分的俄罗斯人都没感觉这些与他们有关;但也不能少——光有布鲁塞尔内部领域的外交官、议员、官员和说客是不够的。换句话说,(在1977年,九国的时代)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从官僚机构的封闭空间中一次性地提炼出“欧洲人”而(至少部分地)使德国人、比利时人、英国人、丹麦人、法国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卢森堡人和荷兰人的自然定义整合到“欧洲人”之中。
但如何做到呢?
现代国家利用各种策略来吸引和保持公众的注意:风中飘扬的旗帜、阅兵、议会和媒体、退休制度、维修公路或义务教育等等。这些方式可以同时使用(越多越好),但人们能区分不同的传统。有三大基本形式:我们的情感可以从“我们的人民”、“根据我们的利益”或“我们自己的决定”三个口号所概括的思想中获得可信度。纵观历史,这些面向公众的策略分别可以被称作“德国式”、“罗马式”和“希腊式”。欧洲政治依次使用这三种策略而得以形成。
“德国式”策略在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历史和文化身份。一些人和另外一些人说相同的语言,尊敬相同的价值和相同的圣书,共有相同的习俗,或者他们的祖先参加过同一场战争。公众应该有这样的感觉:他们(领导者)和我们(被统治者)属于同一人民。借法国大革命之机,德国思想家们例如赫尔德(Herder)、施莱格尔(Schlegel)和费希特趁势让民族主义变为知识记述。他们自觉属于德意志民族,他们为德意志没有国家而痛惜。他们雄心勃勃地想通过自己的文字来创建一个民族情感,然后国家会随之而来。这个意识形态方针在整个欧洲都有追随者。从伦敦到贝尔格莱德,从巴黎到巴勒莫,人们依靠相同的技术来让民族身份得以表现或产生。已知的方法有发展民族史书、采用国旗和国歌、庆祝国庆、建立义务教育和兵役、创造共同的语言、建立荣耀的英雄纪念碑和“创造传统”等。
“罗马式”策略的基础是人民从政治运作中获得好处。统治者给予保护、创造可能性并付出金钱。他们的目标民众由当事人组成。“罗马式”这个修饰语在这里不是返回到罗马共和国,而是罗马帝国,在那时公民没有发言权,而统治者以“面包和游乐”哄骗人民。由罗马和平所提供的安全是——除了物质实现例如引水渠和公共浴室——帝国所拥有的用来让外国人民归附到政权之下的大王牌之一。
三折画的最后一副——“希腊式”策略,其基础是对以自己的名义作决定的代表群体所进行的阶段性评估。这个方法有时候由人民对于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直接投票来补充。目的是使得法律和决定被认为是“我们的事务”,公众对此拥有发言权。古希腊是多数同意表决原则和民主基础的摇篮。公众在希腊式策略中被赋予关键的角色,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这一角色加强了长期政治反应的能力。
欧洲成员国从这三个传统的每一个中汲取了思想和灵感要素,以加强整体。它们组织选举、给予补助并颁发奖励。它们设置了一面旗帜和一首盟歌、它们思考英雄、它们承诺了保护公民和很多其他事情。在一个策略失败的情况下,人们就尝试另外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内部领域的机构,欧盟执委会和欧洲议会积极寻求公众的厚爱,这并不奇怪。在中间领域,态度则更为模糊。成员国承认“欧洲公众”的作用——是他们在这方面做出最重要的决定——但又不愿意失去本国的民众。争取公众的战斗就这样变成了欧洲整体和各成员国之间对立的舞台。
对“欧洲民众”的寻觅,以及与之相伴的内部领域的热情和成员国的不认真,是本书第七章至第九章的主题。对该主题的分析并不是以大事年表的方式,而是按照德国式、罗马式和希腊式策略依次进行的。每个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遭遇了特殊的障碍。
但是事情从1977年以来发生了变化,正当让-弗朗索瓦?德尼奥对“欧洲人/欧洲的”这一词语的观察似乎表现出只有自我宣称的“欧洲人”还继续存在于布鲁塞尔。这个词语从那时起从封闭的官僚机构朝着中间领域方向开始移动。成员国人民也部分地变成了欧洲人,至少他们向调查机构是这样宣称的。在1970年代中开启的征服民众的策略获得了一些成功,这是我们下文将要研究的。但是也发生了其他一些无法定义和震撼人心的事情。
1989年的地缘政治冲击给“欧洲”一词加载了新的含义。被美国和苏联分割了如此长时间的大陆重新意识到了它的统一。有两个发展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圈子的边界得到扩展,以将几乎整个大陆纳入,这增加了地缘政治和文化涵义上的“欧洲”一词在政治意义上使用的可信度;第二,西方的经济方法在全世界的扩散——也就是说1989年开始的,在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化”的进步——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势力的巨变。1975年时还存在的世界划分——西方、东方和第三世界的世界分化——已经完全不再贴切。作为世界强权要素的社会主义“东方阵营”的消失,使得以前显然应有的“西方的”跨大西洋的团结互助受到了质疑。“第三世界”或多或少简化成了非洲——如今中国和印度的兴起让亚洲重拾起自身意识,而南美则要求赋予它一个位置。换句话说,如今几乎全是联盟的公民的古老大陆的居民们,如果有一天感觉在自己身上出现了作为“欧洲人”的情感,那么世界历史的进程对于他们的聚集是有贡献的。
……
这是一本挑战我既有认知的读物,从书名就可以感受到它试图打破陈规,重新审视欧洲历史的某个关键“开端”。我一直认为,对欧洲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时期或某个特定的国家,但“Le Passage ? L'Europe Histoire D'un Commencement”这个标题,让我预感到作者将试图勾勒出一种更为全局、更为根本的视角。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探讨一些在传统欧洲史叙述中容易被忽视的元素,比如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甚至是那些来自非欧洲世界的思想和技术交流,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欧洲的早期面貌。它可能不是一条直线式的进步史,而是一条充满迂回、冲突、融合的复杂路径。“Un Commencement”的提问方式,也让我猜测作者可能对“欧洲”的定义本身就持有某种开放性或动态性。它或许在追溯那些最早的“欧洲性”萌芽,那些至今仍然影响着欧洲认同感的种子。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全新的视角,让我得以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欧洲文明的基因,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却又至关重要的“开端”。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通向欧洲之路 [ Le Passage ? L'Europe Histoire D'un Commencement]”,给我一种强烈的“寻根”的冲动。我总是对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充满好奇,尤其对欧洲这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明,更是如此。“Le Passage”这个词,我解读为一种“跃迁”或者“转变”,或许是在某个关键时刻,欧洲开始走向一条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道路,或者,它开始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明特征。“L'Europe Histoire D'un Commencement”,则直接点明了其探讨的核心——欧洲的“开端”。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是泛泛而谈,而是会聚焦于那些可能被我们忽略的、却至关重要的“起点”,甚至是那些“未被充分认识的开端”。它可能会让我们看到,欧洲文明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元素汇聚、碰撞、融合。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更加细致入微的视角,去发掘那些不那么显眼,却奠定了欧洲基础的“开端”,从而让我们对今日的欧洲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通向欧洲之路 [ Le Passage ? L'Europe Histoire D'un Commencement]",光是读起来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宏大感。我一直对欧洲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种由点滴汇聚成宏大叙事的进程。这本书的标题似乎预示着一场关于欧洲起源、发展乃至形成其独特文明的深度探索。我期待它能带领我穿越漫长的岁月,去探寻那些塑造了今日欧洲的伟大时刻、关键人物和思想潮流。从古希腊罗马的奠基,到中世纪的分裂与融合,再到近代的民族国家兴起与革命浪潮,我好奇作者将如何勾勒出这一条“通向欧洲之路”。“Le Passage”这个词组,更是暗示了一种转变、一种跨越,或许是地理上的,或许是文化上的,又或许是政治上的。而“L'Europe Histoire D'un Commencement”,则直指欧洲的“开端”,这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被历史长河湮没却又至关重要的最初火种。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罗列事实,更会深入剖析这些“开端”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如同滚雪球般,逐渐形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那个复杂而迷人的欧洲。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通向欧洲之路 [ Le Passage ? L'Europe Histoire D'un Commencement]",给我一种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我一直对历史的“细节”和“转折点”特别感兴趣,而这个标题似乎正是指向了欧洲历史中那些至关重要的“开端”和“转变”。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定义这个“开端”,它会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某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某种文化现象?“Le Passage”这个词,更是让我联想到各种形式的“跨越”——可能是地理上的迁徙,思想上的碰撞,或者是文明之间的融合。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位辛勤的考古学家,为我们层层剥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得以一窥欧洲文明最初的模样?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走出那些熟悉的、被反复提及的历史叙事,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宏大事件背后的细腻脉络。或许,它会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开端”,是如何最终汇聚成今日欧洲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让我们对欧洲的起源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通向欧洲之路 [ Le Passage ? L'Europe Histoire D'un Commencement]" 这个书名,光是看到就让人觉得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文明,尤其是像欧洲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文明,关键在于抓住它的“开端”。而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正是聚焦于此,并带有一丝追问的语气,这让我非常好奇。我设想,作者可能不会简单地讲述欧洲的“成长史”,而是会深入挖掘那些塑造了欧洲独特性的“最初的火花”,以及这些火花是如何演变成熊熊烈焰的。“Le Passage”,我理解为是一种“通道”或“过渡”,也许是指欧洲从一个相对孤立的区域,通过各种交流、冲突、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和历史认同的整体。这本书可能会颠覆我一些固有的认知,让我看到那些不那么显而易见,甚至是被忽略的“开端”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教科书的视角,用一种更生动、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带领我们去发现欧洲文明的根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