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剋與裝甲車圖鑒(白金版)

坦剋與裝甲車圖鑒(白金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深度軍事》編委會 編
圖書標籤:
  • 軍事
  • 坦剋
  • 裝甲車
  • 圖鑒
  • 武器
  • 軍事科技
  • 戰爭史
  • 軍事裝備
  • 冷兵器
  • 交通工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4552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331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世界武器博覽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4
字數:46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是清華大學齣版社重點推廣的兵器知識係列圖書,其具有如下明顯的特色。

  ·內容全麵,經典不錯過從二戰到現在,從歐美到亞洲,經典武器全盤收錄。

  ·文字簡明,理解更容易文字力求通俗易懂,減少生僻專業術語,讀者理解更容易。

  ·重點突齣,記憶更深刻武器概況和優點置頂顯示,關鍵信息清晰醒目。

  ·結構清晰,搜索更簡單分章閤理,排列有序,主次分明,一目瞭然。

  ·圖片豐富,閱讀更輕鬆圖片數量多、質量高,觀賞性和實用性兼具。

  一本書匯集全球經典坦剋與裝甲車,足不齣戶瞭解現代軍事。

  主戰坦剋、重型坦剋、中型坦剋、輕型坦剋、履帶式裝甲車、輪式裝甲車……總有一種武器能點燃你心中的火熱。


內容簡介

  本書精心選取瞭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國設計製造的百餘種經典坦剋與裝甲車,分為主戰坦剋、重型坦剋、中型坦剋、輕型坦剋、履帶式裝甲車、輪式裝甲車等多個類彆,每種坦剋與裝甲車的研發曆史、綜閤性能、主要優點、武器特點等書中均有詳細介紹,並有準確的技術數據錶格。

  本書內容結構嚴謹,分析講解透徹,圖片精美豐富,既適閤廣大軍事愛好者閱讀和收藏,也可以作為青少年的科普讀物。


作者簡介

  《深度軍事》編委會是由一群資深的軍迷組成的寫作團隊,主編曾經擔任鐵血論壇版主。曾經以筆名“鐵血圖文”以及“鐵血工作室”齣版過20餘本軍事類圖書。寫作團隊中的作者也有曾經在《艦船知識》、《輕兵器》等專業軍事雜誌上發錶過自作品的知名作者,還有多位曾經在國內知名齣版社齣版過暢銷軍事書的主創人員。

  《深度軍事》正在打造全國一流的軍事圖書寫作團隊,力求創作齣深受讀者喜愛的軍事圖書。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 01 坦剋與裝甲車概述

坦剋與裝甲車的發展曆程 2

坦剋與裝甲車的主要分類 6

坦剋的分類 6

裝甲車的分類 7

坦剋與裝甲車的前沿技術 8

Chapter 02 主戰坦剋

美國M60“巴頓”主戰坦剋 12

美國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剋 14

蘇聯T-54/55主戰坦剋 16

蘇聯T-62主戰坦剋 18

蘇聯T-64主戰坦剋 20

蘇聯T-72主戰坦剋 22

俄羅斯T-80主戰坦剋 24

俄羅斯T-90主戰坦剋 26

英國“百夫長”主戰坦剋 28

英國“酋長”主戰坦剋 30

英國“維剋斯”主戰坦剋 32

英國“挑戰者1”主戰坦剋 34

英國“挑戰者2”主戰坦剋 36

法國AMX-30主戰坦剋 38

法國AMX-56“勒剋萊爾”主戰坦剋 40

德國“豹1”主戰坦剋 42

德國“豹2”主戰坦剋 44

意大利C1“公羊”主戰坦剋 46

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剋 48

瑞典S型主戰坦剋 50

瑞士Pz61主戰坦剋 52

西班牙“豹2E”主戰坦剋 54

日本90式主戰坦剋 56

日本10式主戰坦剋 58

韓國K1主戰坦剋 60

韓國K2主戰坦剋 62

印度“阿瓊”主戰坦剋 64

Chapter 03 重型坦剋

美國M26“潘興”重型坦剋 68

美國M103重型坦剋 70

蘇聯T-35重型坦剋 72

蘇聯KV-1重型坦剋 74

蘇聯KV-2重型坦剋 76

蘇聯KV-85重型坦剋 78

蘇聯IS-2重型坦剋 80

蘇聯IS-3重型坦剋 82

蘇聯T-10重型坦剋 84

英國“丘吉爾”步兵坦剋 86

英國“土龜”重型坦剋 88

法國Char B1重型坦剋 90

法國ARL 44重型坦剋 92

德國“虎”式重型坦剋 94

德國“虎王”重型坦剋 96

德國“鼠”式重型坦剋 98

Chapter 04 中型坦剋

美國M2中型坦剋 102

美國M3“格蘭特/李”中型坦剋 104

美國M4“謝爾曼”中型坦剋 106

美國M46“巴頓”中型坦剋 108

美國M47“巴頓”中型坦剋 110

美國M48“巴頓”中型坦剋 112

蘇聯T-28中型坦剋 114

蘇聯T-34中型坦剋 116

英國“十字軍”巡航坦剋 118

英國“馬蒂爾達”步兵坦剋 120

英國“剋倫威爾”巡航坦剋 122

英國“彗星”巡航坦剋 124

英國“謝爾曼螢火蟲”中型坦剋 126

法國S-35中型坦剋 128

德國三號中型坦剋 130

德國四號中型坦剋 132

德國“豹”式中型坦剋 134

意大利M13/40中型坦剋 136

日本97式中型坦剋 138

Chapter 05 輕型坦剋

美國M3“斯圖亞特”輕型坦剋 142

美國M22“蝗蟲”輕型坦剋 144

美國M24“霞飛”輕型坦剋 146

美國M41“華剋猛犬”輕型坦剋 148

美國M551“謝裏登”輕型坦剋 150

蘇聯T-26輕型坦剋 152

蘇聯T-60輕型坦剋 154

蘇聯BT-7輕型坦剋 156

英國維剋斯MK.E輕型坦剋 158

英國“瓦倫丁”步兵坦剋 160

英國“蠍”式輕型坦剋 162

法國FT-17輕型坦剋 164

法國FCM 36輕型坦剋 166

法國AMX-13輕型坦剋 168

德國一號輕型坦剋 170

德國二號輕型坦剋 172

Chapter 06 履帶式裝甲車

美國M3半履帶裝甲車 176

美國M113裝甲運兵車 178

美國AIFV步兵戰車 180

美國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 182

美國LVTP-5兩棲裝甲車 184

美國AAV-7A1兩棲裝甲車 186

俄羅斯BMD-1傘兵戰車 188

俄羅斯BMD-2傘兵戰車 190

俄羅斯BMD-3傘兵戰車 192

俄羅斯BMD-4傘兵戰車 194

俄羅斯BMP-1步兵戰車 196

俄羅斯BMP-2步兵戰車 198

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 200

英國通用運載車 202

法國AMX-VCI步兵戰車 204

法國AMX-10P步兵戰車 206

德國“黃鼠狼”步兵戰車 208

德國“美洲獅”步兵戰車 210

意大利“達多”步兵戰車 212

以色列“阿奇紮裏特”裝甲運兵車 214

瑞典CV-90步兵戰車 216

日本89式步兵戰車 218

Chapter 07 輪式裝甲車

美國M3裝甲偵察車 222

美國M8輕型裝甲車 224

美國T17裝甲車 226

美國V-100裝甲車 228

美國LAV-25裝甲車 230

美國M1117裝甲車 232

美國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 234

美國聯閤輕型戰術車輛 236

美國“斯特賴剋”裝甲車 238

俄羅斯BTR-80裝甲車 240

俄羅斯BRDM-2裝甲車 242

英國“撒拉森”裝甲車 244

法國VBCI步兵戰車 246

法國VBL裝甲車 248

瑞士“食人魚”裝甲車 250


精彩書摘

  Chapter 01 坦剋與裝甲車概述

  裝甲車是具有裝甲防護的各種履帶或輪式軍用車輛,是裝有裝甲的軍用或警用車輛的統稱。坦剋也是履帶式裝甲車輛的一種,但是在習慣上通常因作戰用途另外獨立分類,而裝甲車輛通常是指防護力與火力較坦剋弱的車種。

  坦剋與裝甲車的發展曆程

  坦剋與裝甲車的誕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1855年,英國J.科恩在蒸汽拖拉機的底盤上安裝瞭機槍和裝甲,製造瞭一輛輪式裝甲車,並獲得專利權,但未能應用到實際中。1899年,英國人西姆斯在四輪汽車上安裝瞭裝甲和機槍。20 世紀初,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和俄國等國傢,先後利用本國鋼鐵製造業和汽車工業的優越實力,製造齣瞭世界上最早的裝甲車。1900年,英國把裝甲汽車投入瞭正在南非進行的英布戰爭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機槍的大規模使用,整個防禦陣地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盡管用普通卡車底盤改裝的裝甲車在參戰各國普遍使用,但由於無法逾越戰場上縱橫密布的戰壕,裝甲車主要用於執行偵察和襲擊作戰任務。

  為瞭剋製機槍的優勢,打破戰場的僵局,1915年,英國海軍接受瞭戰地記者斯文頓的一個新武器設計方案,利用汽車、拖拉機履帶、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製瞭“小遊民”樣車。為瞭保密,英國的研製人員稱這種武器為“水櫃”(Tank),Tank的中文音譯就是“坦剋”。由於該樣車機動能力不能滿足要求,因此,1916年年初又製造瞭第二輛樣車“大遊民”,該樣車定型投産後稱為Mark Ⅰ型坦剋。

  英國製造的“小遊民”坦剋

  Mark Ⅰ型坦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齣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齣一對轉嚮輪。該坦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坦剋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坦剋僅裝5挺機槍。Mark Ⅰ型坦剋在1916年8月開始服役,並於同年9月15日首次應用在索姆河戰役中,坦剋在戰場上的卓越錶現,使各國大為震驚。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又在Mark Ⅰ型坦剋基礎上,改進生産瞭Mark Ⅱ至MarkⅤ型坦剋,其中Mark Ⅳ型坦剋生産得最多,約1200輛,參加瞭費萊爾、康布雷等著名的戰役,並一直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時英國還研製生産瞭“賽犬”中型坦剋、C型中型坦剋等。法國是繼英國之後第二個生産坦剋的國傢,先後研製瞭“施納德”突擊坦剋、“聖沙濛”突擊坦剋、雷諾FT-17輕型坦剋和Char 2C重型坦剋。德國1917年開始製造代號為A7V的坦剋。

  德國製造的A7V坦剋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塹壕戰為主,加上裝甲汽車對道路有很大的依賴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製瞭裝甲汽車的發展。但由於成本低廉、可靠性高,裝甲汽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還是獲得瞭更迅速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英國又研製齣瞭裝甲運兵車。車上有輕型裝甲和1挺機槍,可運載20名士兵。雖然車上的裝甲可使車內士兵免受槍彈的傷害,但習慣於徒步作戰的步兵仍把首批裝甲運兵車稱為“沙丁魚罐頭”和“帶輪的棺材”。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坦剋的運用與編組方式研究在各國廣泛興起,主要研究方嚮大緻上分為兩派,一派的意見認為坦剋應該是支援步兵的一個係統,因此需要搭配步兵部隊的編製與作戰形態,平均分配給步兵單位指揮調度;另一派的意見認為坦剋應該集中起來使用,利用坦剋的火力、防護與機動力三項特性作為戰場上突破與攻堅的主力角色。前一派的意見在當時占瞭大多數,後一派則以德國為代錶。而在此期間,各國研製裝備瞭多種類型的坦剋。

  美國現役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先進的戰爭理論指導下,裝備有大量坦剋和裝甲車的德軍部隊以閃電式快速機動作戰橫掃歐洲,令世界感到震驚,也再次喚醒瞭各國對坦剋和裝甲車的高度重視。在大戰初期,德軍大量裝備使用裝甲運兵車,顯著地提高瞭步兵的機動作戰能力,並由於步兵可乘車伴隨坦剋進攻,也提高瞭坦剋的攻擊力。

  1940—1942年,英軍在利比亞的作戰行動更加引發瞭各國研製裝甲車的熱情。英國和美國率先開始大批生産裝甲車,在地麵戰爭中與德國展開決戰。到1942年10月時,英國在中東地區的裝甲車數量已達到近1500輛。大戰中後期,在蘇德戰場上曾多次齣現有數韆輛坦剋參加的大會戰。在北非戰場、諾曼底戰役以及遠東戰役中,也有大量坦剋參戰。戰爭期間,坦剋經受瞭各種復雜條件下的戰鬥考驗,成為地麵作戰的主要突擊兵器。坦剋與坦剋、坦剋與反坦剋武器的激烈對抗,促進瞭中型、重型坦剋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坦剋的結構形式趨於成熟,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性能也得到瞭全麵提高。

  經過簡單僞裝的德國“豹2”主戰坦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國傢中,聯邦德國、英國和法國一直非常重視輪式裝甲車的發展。為滿足作戰時的使用需要,它們改變瞭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利用卡車簡單改造裝甲車的做法,而是通過精心的設計,製造齣一係列全新的車型。這些車型奠定瞭現代裝甲車的基本構造樣式。這一時期內,裝甲運兵車得到迅猛發展,許多國傢把裝備裝甲運兵車的數量看作是衡量陸軍機械化、裝甲化的標誌之一。

  與此同時,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國藉鑒大戰使用坦剋的經驗,設計製造瞭新一代坦剋。20世紀60年代齣現的一批戰鬥坦剋,火力和綜閤防護能力都達到或超過以往重型坦剋的水平,同時剋服瞭重型坦剋機動性能差的弱點,從而終止瞭傳統意義的重型坦剋的發展,形成一種具有現代特徵的戰鬥坦剋,即主戰坦剋。

  20世紀70年代以來,現代光學、電子計算機、自動控製、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麵的技術成就,日益廣泛地應用於坦剋和裝甲車的設計和製造,使坦剋和裝甲車的總體性能得到瞭顯著提高,更加適應現代戰爭要求。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些局部戰爭大量使用坦剋和裝甲車的戰例和許多國傢的軍事演習錶明,坦剋和裝甲車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在現代戰場上,以主戰坦剋和步兵戰車為核心,並裝備有多種戰鬥保障車輛和其他後勤技術保障車輛的裝甲部隊將是地麵戰鬥中的主要突擊力量。由於輪式和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各有優缺點,前者的優點是成本低,後者的優點是越野性能好,所以兩者目前呈現齣齊頭並進的趨勢。此外,步兵戰車齣現後,有的國傢認為它將取代傳統的裝甲運兵車,但多數國傢認為兩種車型的主要用途不同,都應發展,不可偏廢。

  測試中的韓國K2主戰坦剋

  坦剋與裝甲車的主要分類

  坦剋的分類

  坦剋按戰鬥全重和火炮口徑的大小可分為輕型坦剋、中型坦剋、重型坦剋三種。輕型坦剋通常重10~24噸,裝備小口徑武器,主要用於偵察、警戒,也可用於特定條件下作戰,其特點是外形小、重量輕、速度快、通行性高;中型坦剋通常重25~42噸,用於遂行裝甲兵的主要作戰任務,能夠勝任偵察、支援、攻擊等多種角色;重型坦剋通常重43~80噸,主要用於支援中型坦剋戰鬥,其特點是火炮口徑大、炮管長、攻擊力大。同時,重型坦剋車體裝甲厚,抵禦炮擊的能力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曾一度將坦剋分為步兵坦剋和巡航坦剋。步兵坦剋的特點是既保留瞭坦剋的強大火力和裝甲防護,又可搭載少量步兵進行突擊及近戰支援;巡航坦剋又名巡洋坦剋,概念與巡洋艦相似,具有高移動速度及良好機動性,配備機槍及小口徑火炮,可支援步兵進行突擊或小規模偵察。

  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坦剋逐步退役,新造坦剋的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多數國傢按用途將坦剋分為主戰坦剋和特種坦剋。習慣上把在戰場上執行主要作戰任務的坦剋統稱為主戰坦剋(取代瞭傳統的中型坦剋和重型坦剋);裝有特殊設備、擔負專門任務的坦剋,如偵察坦剋、空降坦剋、水陸坦剋、噴火坦剋等,統稱為特種坦剋,多數是輕型坦剋(但大部分國傢將支援作戰用的輕型坦剋,仍保留輕型坦剋的稱呼)。

  英國“挑戰者2”主戰坦剋

  裝甲車的分類

  裝甲車的特性是具有高度的越野機動性能,有一定的防護和火力作用,分為履帶式和輪式兩種。一般裝備1~2門中小口徑火炮及若乾機槍,一些還裝有反坦剋導彈,結構由裝甲車體、武器係統、動力裝置等組成。為瞭增強防護和方便成員下車戰鬥,多采用前置動力裝置方式。

  隨著坦剋的誕生,火力、防護性和越野性都比較弱的裝甲車失去瞭在戰場上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地位。於是它轉嚮其他用途發展,但坦剋也是裝甲車的一種,隻是在習慣上通常因作戰用途另外獨立分類,而裝甲車多半是指防護力與火力較坦剋弱的車種。按照用途,裝甲車主要分為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裝甲運兵車為步兵和作戰物資提供裝甲保護;而步兵戰車則主要用於支援步兵戰鬥,雖然它也可以運載兵員物資,但是載重量已大大減小。

  除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外,裝甲車還包括裝甲偵察車、裝甲指揮車、裝甲通信車、裝甲救護車、裝甲掃雷車、裝甲架橋車等。

  俄羅斯BTR-80裝甲車

  坦剋與裝甲車的前沿技術

  反應裝甲

  反應裝甲是指坦剋受到反坦剋武器攻擊時,能針對攻擊做齣反應的裝甲。最常見的爆破反應裝甲,就是在坦剋外錶安裝一層炸藥,當坦剋受到如反坦剋導彈攻擊時,炸藥引爆,對反坦剋導彈進行乾擾破壞。

  最初的坦剋裝甲都是在不斷增加裝甲厚度的理念下進行技術革新的。這種方法的缺點很明顯,坦剋越來越重,以至於發動機技術和橋梁、路麵的承受能力接近極限。特彆是破甲彈、碎甲彈等炮彈種類的完善和反坦剋火箭技術的發展,要求坦剋裝甲必須尋找其他的強化途徑。20世紀70年代末,以色列首先在裝甲車輛上使用反應裝甲。這種裝甲以結構簡單、廉價和顯著提高防護能力等特點,顯示齣廣闊的應用前景。從此,反應裝甲成為世界各國十分關注的一種新型裝甲。

  裝有反應裝甲的俄羅斯T-80主戰坦剋

  復閤裝甲

  復閤裝甲是由兩層以上不同性能的防護材料組成的非均質坦剋裝甲。一般來說,它是由一種或者幾種物理性能不同的材料,按照一定的層次比例復閤而成,依靠各個層次之間物理性能的差異來乾擾來襲彈丸(射流)的穿透,消耗其能量,並最終達到阻止彈丸(射流)穿透的目的。這種裝甲分為金屬與金屬復閤裝甲、金屬與非金屬復閤裝甲以及間隔裝甲三種,它們均具有較強的綜閤防護性能。

  三防裝置

  三防裝置用以保護乘員和車內機件免受或減輕核、化學和生物武器的殺傷和破壞。這種裝置齣現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60年代以來為大多數主戰坦剋所采用。

  三防裝置由密封裝置(密封組閤件、自動關閉機構等)、濾毒通風裝置和探測報警儀器等組成,通常分個人式和超壓式兩種。個人式三防裝置,乘員佩戴的防毒麵具用導管與濾毒通風裝置相連,空氣被淨化以後,再供乘員呼吸。超壓式三防裝置,乘員不必佩戴麵具,濾毒通風裝置將汙染的空氣淨化後送入密閉的乘員室,並形成超壓,阻止汙染的空氣從縫隙進入車內。現代坦剋一般采用超壓式三防裝置,還備有防毒麵具等個人防護器材。

  裝有復閤裝甲的法國AMX-56“勒剋萊爾”主戰坦剋

  裝有三防裝置的意大利C1“公羊”主戰坦剋

  ……

前言/序言

  前言

  1939年9月1日4時45分,德軍以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瞭波軍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綫。德國裝甲部隊與空軍構成的快速縱深挺進力量,將陳舊龐大的波軍迅速撕裂、閤圍,至10月5日,波蘭戰役即告結束。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閃電戰”首次逞威,其後又迅速徵服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等國,令世界各國大為震驚。

  德軍之所以在戰爭初期瘋狂逞凶,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德軍創造性地使用瞭坦剋與裝甲車集群戰術。當時,德國的坦剋相對於英國、法國的坦剋弱小很多,多為輕型坦剋,正麵與英法對抗毫無取勝希望,因此德軍將坦剋集中起來,直接放棄步兵部隊的拖纍,集中一點突擊對方防綫,化劣勢為優勢。而英國、法國的坦剋應用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思維,將坦剋部隊分布於整個戰綫,使命也隻是支援步兵作戰。

  受德國的影響,各主要參戰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均大力發展坦剋與裝甲車,由此誕生瞭許多舉世聞名的經典型號,如蘇聯T-34中型坦剋、美國M4“謝爾曼”中型坦剋、英國“丘吉爾”步兵坦剋、德國“虎”式重型坦剋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國依然很重視坦剋與裝甲車的研發工作。時至今日,以主戰坦剋和步兵戰車為主的裝甲力量仍然是現代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精心選取瞭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國設計製造的百餘種經典坦剋與裝甲車,分為主戰坦剋、重型坦剋、中型坦剋、輕型坦剋、履帶式裝甲車、輪式裝甲車等多個類彆,對每種坦剋與裝甲車的研發曆史、綜閤性能、主要優點、武器特點等方麵均有詳細介紹,並有準確的技術數據錶格。每種坦剋或裝甲車都配有精美細膩的鑒賞圖片,可讓讀者更直觀地認識這些聞名世界的陸戰利器。

  本書緊扣軍事專業知識,不僅帶領讀者熟悉武器構造,而且可以瞭解武器的作戰性能,特彆適閤作為廣大軍事愛好者的參考資料和青少年朋友的入門讀物。全書共分為7章,涉及內容全麵閤理,並配有豐富而精美的圖片。

  本書是真正麵嚮軍事愛好者的基礎圖書。全書由資深軍事團隊編寫,力求內容的全麵性、趣味性和觀賞性。全書內容豐富、結構閤理,關於武器的相關參數還參考瞭製造商官方網站的公開數據,以及國外的權威軍事文檔。

  本係列圖書由《深度軍事》編委會創作,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有陽曉瑜、陳利華、高麗鞦、龔川、何海濤、賀強、鬍姝婷、黃啓華、黎安芝、黎琪、黎紹文、盧剛、羅於華等。對於廣大資深軍事愛好者以及有意瞭解國防軍事知識的青少年來說,本係列圖書不失為最有價值的科普讀物。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通過閱讀本係列圖書,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軍事素養。



《戰火鑄就的鋼鐵雄獅:世界坦剋與裝甲戰車圖鑒》(典藏珍藏版) 前言 自火炮的轟鳴響徹戰場,裝甲力量便以其無可匹敵的衝擊力和防護力,深刻地改變瞭現代戰爭的麵貌。從最初笨拙的“馬剋”係列,到如今信息化、智能化的陸地多用途平颱,坦剋與裝甲車輛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技術革新與戰術演變的宏大交響麯。它們是戰爭的藝術,是工業實力的象徵,更是國傢安全屏障的重要基石。 《戰火鑄就的鋼鐵雄獅:世界坦剋與裝甲戰車圖鑒》(典藏珍藏版)並非僅僅是一本收錄瞭圖文資料的工具書,它是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帶領讀者走進陸地裝甲戰車的輝煌曆史,品味它們在曆次衝突中的英姿,理解它們如何從戰場上的“巨獸”演變成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多麵手”。我們緻力於呈現一個全麵、深入且引人入勝的裝甲世界,從最基礎的原理到最前沿的應用,從經典的型號到鮮為人知的特種車輛,為您構建一座裝甲車輛的百科全書。 本書特色與內容概覽 一、 全景式曆史迴顧:裝甲戰車的進化軌跡 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型號,而是將每一款載具置於其曆史的洪流之中。我們將從裝甲戰車誕生的黎明時期開始,追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早期坦剋的初步嘗試,分析它們的設計理念、作戰方式及其局限性。接著,我們將深入探討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裝甲理論的飛速發展,德國閃電戰的崛起,蘇聯的裝甲洪流,以及盟軍的工業生産奇跡。 萌芽與誕生: 探索世界上第一批坦剋的設計思路,例如英國的“馬剋”係列和法國的聖·沙濛坦剋,它們是如何在塹壕戰中誕生的,又承載瞭怎樣的戰爭期望。 兩次世界大戰的變革: 細緻梳理從早期簡單防護到裝甲傾斜的演變,從輕型偵察車到重型突擊炮的分類,以及發動機、懸掛係統、武器配置等關鍵技術的突破。我們將重點分析古德裏安的裝甲理論如何在實戰中得到驗證,以及T-34等革命性設計的齣現如何改變戰爭格局。 冷戰時期的競賽: 深入剖析冷戰時期兩大陣營在坦剋技術上的激烈角逐。從蘇聯的T係列(如T-54/55、T-62、T-72、T-80)與美國的M係列(如M47、M60、M1艾布拉姆斯)的對比,到西方國傢的豹係列(如豹1、豹2)、挑戰者係列等優秀設計,我們將解析核生化防護、主動防護係統、先進火控等技術如何在這一時期蓬勃發展。 後冷戰時代的多元化發展: 關注海灣戰爭、伊拉剋戰爭等現代衝突對裝甲車輛提齣的新挑戰,以及信息化、網絡化、無人化等新趨勢如何塑造當代裝甲戰車的未來。 二、 精緻圖文解析:每一輛戰車的故事 本書的核心在於其詳實而精美的圖文內容。我們搜集瞭大量珍貴的一手資料和高品質的圖片,力求呈現每一款裝甲車輛最真實、最全麵的麵貌。 詳盡的規格參數: 對於每一款車型,我們都會提供其關鍵的規格參數,包括但不限於: 乘員構成: 明確標注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等各崗位職責。 重量與尺寸: 戰鬥全重、車體長度、寬度、高度,以及越障能力等。 動力係統: 發動機型號、功率、扭矩,以及最高速度、最大行程等。 火力配置: 主炮口徑、彈藥類型、射速,以及同軸機槍、車頂機槍等輔助武器。 防護能力: 裝甲類型、厚度(在關鍵部位)、角度設計,以及是否配備反應裝甲或主動防護係統。 生産國與服役年份: 明確載具的來源及其開始大規模投入使用的時期。 高清三視圖與細節特寫: 我們將提供清晰的三視圖,幫助讀者從各個角度瞭解車輛的整體布局和設計特點。同時,輔以大量細節特寫圖片,展示炮塔、車體、懸掛係統、發動機艙、內部操縱設備等關鍵部位,深入淺齣地講解其設計原理和技術創新。 演進與變體: 對於一些經典且型號繁多的載具,我們將重點介紹其不同批次、不同型號(如改進型、齣口型、特種型號)之間的區彆與聯係,展現其在不同曆史時期和不同使用需求下的發展脈絡。 三、 豐富的主題章節:洞悉裝甲戰車的多元世界 除瞭按時間綫梳理曆史,本書還設置瞭多個專題章節,從不同維度深入探討裝甲戰車的方方麵麵。 主戰坦剋(MBT)的黃金時代: 聚焦現代戰場上最核心的裝甲力量,深入解析各國標誌性主戰坦剋的性能特點、設計哲學以及在現代戰爭中的核心作用。我們將對比分析不同國傢在火力、防護、機動性以及信息化作戰方麵的側重點。 步兵戰車(IFV)與裝甲運兵車(APC)的協同作戰: 探討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作為陸軍地麵兵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與主戰坦剋協同作戰,提供步兵的機動、防護與火力支援。我們將解析它們在偵察、突擊、反裝甲等多種任務中的獨特價值。 偵察與支援:偵察車、自行火炮與工程車輛: 介紹各種非戰鬥或輔助戰鬥的裝甲車輛,包括快速偵察車、強大的自行火炮係統(如火炮、火箭炮)、以及在戰場搶修、掃雷、架橋等方麵發揮關鍵作用的工程車輛。它們雖不直接參與正麵交鋒,但其作用同樣不可忽視。 輕型裝甲車輛的多樣性: 涵蓋輪式裝甲車、輕型坦剋、反坦剋殲擊車等,分析它們在復雜地形、城市作戰、快速反應等場景下的優勢。 特種用途裝甲平颱: 探索如排雷車、防爆車、指揮車、裝甲搶救車等,這些特殊車輛在滿足特定作戰需求,保障其他部隊高效運轉方麵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來裝甲戰車的展望: 結閤當前軍事科技的發展趨勢,展望未來裝甲戰車的可能形態,包括無人化、智能化、模塊化、高能武器等前沿概念。 四、 深入的戰史分析:裝甲戰車在戰場上的真實錶現 每一款載具的誕生,最終都要迴歸其在戰場上的實際應用。本書將穿插大量的戰史分析,讓讀者瞭解這些鋼鐵巨獸是如何在真實硝煙中接受檢驗,並不斷改進的。 經典戰役中的裝甲力量: 以庫爾斯剋會戰、諾曼底登陸、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著名戰役為切入點,分析各方裝甲力量的部署、戰術運用、以及在戰役進程中的關鍵作用,探討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 技術與戰術的互動: 分析裝甲技術的發展如何催生新的戰術,反之,戰術需求又如何推動裝甲技術的進步,二者之間的動態平衡與演進過程。 個案研究: 選擇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型號,深入剖析其在特定衝突中的錶現,例如T-34在二戰東綫戰場上的顛覆性影響,M1艾布拉姆斯在海灣戰爭中的優異錶現,以及現代城市巷戰對裝甲車輛提齣的新挑戰。 五、 藝術與文化的交融:裝甲戰車的多重意義 裝甲戰車不僅是軍事裝備,它們也深刻地影響著文化,並在模型製作、影視作品、遊戲娛樂等領域留下瞭深刻的印記。 模型製作與收藏: 為模型愛好者提供豐富的參考素材,介紹不同模型的比例、細節特徵以及製作技巧。 影視與遊戲中的裝甲: 探討裝甲戰車在經典戰爭題材電影、紀錄片以及各類軍事遊戲中的形象塑造,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公眾對戰爭的認知。 國傢工業與國防象徵: 分析裝甲車輛作為國傢工業實力、科技水平和國防力量的重要象徵意義。 結語 《戰火鑄就的鋼鐵雄獅:世界坦剋與裝甲戰車圖鑒》(典藏珍藏版)是一本獻給所有對裝甲戰車、軍事曆史、工業技術以及戰爭藝術感興趣的讀者。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您不僅僅是認識一個個冰冷的型號,更能感受到那些在戰火中閃耀的鋼鐵智慧,理解那些推動曆史前進的力量,以及對那些在裝甲車輛研發、生産、使用一綫默默奉獻的無數工程師、士兵和工人的敬意。 翻開這本書,您將踏上一段令人振奮的裝甲之旅,去發現那些改變戰爭進程的鋼鐵巨獸,去探尋它們背後的故事,去領略裝甲戰車那獨有的魅力與力量。這是一部關於力量、關於智慧、關於曆史的宏大敘事,等待著您去細細品讀。

用戶評價

評分

在我眼中,《坦剋與裝甲車圖鑒(白金版)》絕對是同類書籍中的佼佼者,它將“圖鑒”的嚴謹性與“科普”的趣味性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技術革新”的細緻呈現。它沒有簡單地羅列技術名詞,而是通過對比不同時代、不同型號的裝備,來展現技術是如何一步步演進的。例如,書中詳細介紹瞭從早期使用鑄造炮塔到後來的焊接炮塔,再到現代復閤材料炮塔的演變過程,以及每一種變化所帶來的優勢和挑戰。我也對書中關於“動力係統”的介紹印象深刻,從早期依靠汽油發動機,到後來普遍采用柴油發動機,再到現代的渦輪增壓、燃氣輪機等,書中都進行瞭清晰的說明,並且解釋瞭為什麼技術會朝著這個方嚮發展,例如效率、可靠性、續航能力等方麵的提升。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瞭一些“未來科技”的展望,比如對無人化裝甲車輛、定嚮能武器等前沿技術的探討,這讓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未來的思考。它用一種非常啓發性的方式,讓我看到瞭裝甲車輛技術發展的無限可能。

評分

作為一個軍事迷,我一直對“裝甲”這個詞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坦剋與裝甲車圖鑒(白金版)》則給瞭我一次全方位、深層次的探索之旅。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坦剋,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裝甲車輛領域。從早期的裝甲偵察車、步兵戰車,到後來的自行火炮、工程車輛,幾乎你能想到的與裝甲化作戰相關的裝備,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詳盡的介紹。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不同類型裝甲車輛的“職責劃分”的解讀。書中清楚地說明瞭為什麼要有專門的步兵戰車,它們如何在戰場上與步兵協同作戰,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和機動能力。我也第一次瞭解瞭自行火炮的強大之處,它們是如何在遠距離、隱蔽地摧毀敵方目標,並在戰術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書中還涉及瞭一些比較特殊的裝甲車輛,比如掃雷車、架橋車等,這些裝備雖然不像主戰坦剋那樣引人注目,但它們在現代戰爭中卻是不可或缺的“幕後英雄”。這本書就像是一本裝甲車輛的百科全書,它不僅提供瞭大量的圖片和技術參數,更重要的是,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這些裝備的設計初衷、技術特點以及在戰場上的實際運用,讓我對整個裝甲化作戰體係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

評分

老實說,我之前對“圖鑒”類書籍的印象是比較枯燥的,無非就是圖片加上一些技術參數。然而,《坦剋與裝甲車圖鑒(白金版)》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沒有枯燥的技術堆砌,而是巧妙地將曆史背景、戰術應用與裝備性能有機地結閤起來。比如,它會介紹某款坦剋是在什麼樣的戰爭環境下誕生的,它的齣現解決瞭當時戰場上的哪些關鍵問題,或者說它在某場戰役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冷戰時期各國裝甲力量發展的分析,那些關於“坦剋大戰”的描述,以及各國如何在新一代坦剋設計中互相藉鑒、又互相防範的細節,讀起來就像是在看一部宏大的曆史劇。書中對於“主戰坦剋”這一概念的演變過程也解釋得非常清楚,從最初的通用型坦剋,到後來強調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的均衡發展,再到如今信息化、智能化的趨勢,我都能通過這本書清晰地梳理齣來。而且,書中的很多篇幅都著重描寫瞭不同坦剋在實際作戰中的錶現,例如某場關鍵戰役中,某型坦剋是如何以少勝多的,或者說它在麵對敵方哪些先進裝備時顯得力不從心。這種“故事性”的解讀,讓冰冷的機械瞬間充滿瞭生命力,也讓我對這些武器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

評分

《坦剋與裝甲車圖鑒(白金版)》這本書,簡直是讓我一個對軍事裝備不甚瞭解的普通讀者,瞬間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之前看到新聞裏那些鋼鐵巨獸,總覺得它們外形差不多,最多就是炮管長一點短一點。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圖片和名稱,而是通過非常詳實的比對和介紹,讓我看到瞭不同時期、不同國傢坦剋和裝甲車在設計理念、技術特點上的巨大差異。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二戰時期德國虎式坦剋和蘇聯 T-34 坦剋的對比,文字非常生動地闡述瞭虎式那令人膽寒的火力與厚重裝甲,同時也解釋瞭 T-34 那在當時具有革命性的傾斜裝甲設計和齣色的機動性,以及它們各自在戰場上扮演的角色和造成的戰術影響。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設計背後的故事,例如工程師們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發揮創意,製造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裝備。讀完這一部分,我纔真正理解瞭為什麼 T-34 能成為戰爭史上的經典,而虎式又為何讓盟軍如臨大敵。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聽一場精彩絕倫的曆史講座,隻不過主角是那些沉默卻威猛的鋼鐵戰士。而且,每款裝備都有精美的插圖,細節還原度極高,讓我仿佛能觸摸到冰冷的金屬外殼,感受到引擎的轟鳴。

評分

我一直覺得,評價一本軍事類書籍,最重要的還是它能否讓我“學到東西”,並且“看得過癮”。《坦剋與裝甲車圖鑒(白金版)》無疑做到瞭這兩點,甚至超齣瞭我的預期。《坦剋與裝甲車圖鑒(白金版)》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陳列裝備,而是通過非常生動的“實戰場景復原”來解讀裝備的。書中會穿插一些非常精彩的戰例分析,例如某場戰役中,兩種對峙的坦剋型號是如何進行交鋒的,雙方各自的戰術如何發揮瞭作用,以及最終的結果是如何被裝備性能和戰術運用的結閤所影響的。我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夜間作戰”的描寫,詳細介紹瞭不同時期坦剋在夜間作戰中遇到的挑戰,以及紅外夜視、熱成像等技術是如何改變這一局麵的。這種“場景化”的敘述方式,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仿佛置身於那個炮火紛飛的戰場,親身感受著裝甲車輛的強大與脆弱。而且,書中還對一些“著名坦剋”進行瞭深入的“人物化”解讀,將它們的設計理念、生産過程、實戰錶現甚至一些傳奇故事都娓娓道來,讓我覺得它們不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擁有自己“性格”的鋼鐵英雄。這本書真的讓我對軍事裝備的認識,從“知道有這麼迴事”,提升到瞭“理解瞭它們為什麼存在,又為何如此重要”。

評分

男孩子的最愛。。。。。

評分

評分

內容翔實,圖片豐富

評分

兒子期盼很久的書,特彆的喜歡

評分

價錢便宜,有活動更超值

評分

書本不錯,物美價廉,兒子很喜歡。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書籍本身、內外包裝都完好無損無汙,謝謝賣傢、快遞員和京東商城。

評分

兒子很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