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從事於林果業、衛生、環保、綠色食品生産、農藥生産營銷、植保等工作者閱讀使用,也可供農業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果樹愛好工作者參考。 1.本書精心挑選整理瞭100餘種當前果樹栽培中用到的主要農藥品種,覆蓋麵廣;
2.編寫內容簡潔、新穎、適用,科學。
內容簡介
本書在簡述農藥使用基礎知識與果園常用病蟲草害發生特點等內容的基礎上,按照果園殺蟲劑、殺蟎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和除草劑五部分,依次介紹瞭100餘種當前我國果園生産中廣泛使用的主要農藥品種,詳細介紹瞭每個農藥品種的結構(包括結構式、分子式、分子量和CAS登錄號)、其他名稱、主要劑型、毒性、作用機理、産品特點、應用技術及其注意事項,重點介紹瞭各品種的科學安全使用方法,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書適閤從事於林果業、衛生、環保、綠色食品生産、農藥生産營銷、植保等工作者閱讀使用,也可供農業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果樹愛好工作者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果園用藥技術基礎 / 1
第一節果園用藥的主要類型概述1
一、殺蟲劑1
二、殺蟎劑3
三、殺菌劑4
四、殺綫蟲劑6
五、植物生長調節劑7
六、除草劑8
第二節果園用藥的劑型及使用方法9
一、農藥劑型10
二、農藥的使用方法14
第三節果園噴藥的常見藥械類型及使用方法25
一、植保機械使用基礎25
二、背負式手動噴霧器36
三、背負式電動噴霧器42
四、背負式機動噴霧噴粉機46
五、噴射式機動噴霧機50
六、風送式噴霧機56
七、煙霧機68
八、樹乾注射機75
第四節真假農藥的簡易質量檢測79
一、假劣農藥的概念80
二、農藥的質量指標80
三、農藥真假的識彆方法81
四、如何選購農藥86
五、農産品中禁止和限製使用的農藥87
第五節果園用藥的安全科學使用技術87
一、施藥的靶標和靶區87
二、農藥的配製方法97
三、農藥的安全使用102
第二章果園常用殺蟲劑 / 104
阿維菌素104
吡蟲啉106
蟲酰肼109
敵敵畏110
啶蟲脒111
丁硫剋百威113
丁醚脲114
毒死蜱115
多殺黴素117
氟苯脲119
氟蟲脲120
氟啶脲121
氟鈴脲122
高效氯氟氰菊酯123
高效氯氰菊酯126
甲氰菊酯128
甲氧蟲酰肼129
苦皮藤素130
苦參堿131
樂果132
藜蘆堿133
聯苯菊酯134
馬拉硫磷136
滅蠅胺137
氰戊菊酯138
球孢白僵菌139
噻蟲啉140
噻蟲嗪141
噻嗪酮142
殺鈴脲143
殺螟硫磷144
蛇床子素145
虱蟎脲146
蘇雲金杆菌147
烯蟲酯149
烯啶蟲胺150
辛硫磷151
溴氰菊酯152
印楝素154
乙酰甲胺磷156
抑食肼157
魚藤酮158
第三章果園常用殺蟎劑 / 159
苯丁锡159
噠蟎靈160
炔蟎特161
螺蟎酯162
三唑锡164
四蟎嗪165
噻蟎酮166
唑蟎酯168
第四章果園常用殺菌劑 / 170
氨基寡糖素170
百菌清171
苯醚甲環唑172
吡唑醚菌酯174
丙環唑175
丙森鋅176
代森聯177
代森錳鋅178
代森鋅180
丁香菌酯181
啶氧菌酯182
多菌靈183
多抗黴素185
氟矽唑186
腐黴利187
福美雙188
己唑醇190
甲基硫菌靈191
甲霜靈192
井岡黴素194
菌核淨195
喹啉銅196
硫酸銅鈣198
絡氨銅199
嘧菌酯200
醚菌酯202
嘧黴胺205
寜南黴素207
農用鏈黴素208
氫氧化銅209
三唑酮210
霜黴威211
戊唑醇212
烯肟菌胺214
烯肟菌酯215
烯酰嗎啉216
烯唑醇217
香菇多糖218
鹽酸嗎啉胍221
異菌脲223
乙蒜素224
乙烯菌核利225
中生菌素226
唑胺菌酯227
第五章果園常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 229
6-苄氨基嘌呤229
赤黴酸230
單氰胺232
多效唑233
氯吡脲235
萘乙酸236
S-誘抗素237
噻苯隆239
吲哚乙酸240
蕓薹素內酯241
第六章果園常用除草劑 / 243
百草枯243
草甘膦244
草甘膦異丙胺鹽246
西瑪津248
乙氧氟草醚249
莠去津250
參考文獻 / 253
前言/序言
我國水果種植麵積占世界水果種植總麵積的20%,水果總産量占世界總産量的28.3%。我國是世界第一水果生産大國。
水果産業是種植業中繼糧食和蔬菜之後的第三大産業,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閤的産業,也是我國農業中比較具有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産業之一。2007年,果品業産值2797億元,占農業總産值的5.7%,占種植業産值的11.3%。果業的發展,對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入,建設新農村,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據《中國果樹病蟲誌》第二版等材料記載,為害落葉果樹的病害約600種,害蟲和害蟎約1800種,雜草約200種,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約300種,每年因病蟲害造成的損失約占産量的20%以上,而現在對病蟲害的防治仍然以化學防治(即農藥防治)為主,因此農藥在果品生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書的主要特點:
第一,簡繁結閤。本書的核心內容為農藥的使用,但農藥的正確使用必須建立在瞭解農藥、懂得農藥的基礎之上,因此本書用瞭大量的文字敘述瞭農藥使用中的一些基礎知識,特彆是對農藥藥械的種類和使用進行瞭詳細的描述,而對病蟲害的識彆與診斷等知識基本沒有涉及,這樣使購買本書的讀者更加有針對性。
第二,本書農藥的種類避免齣現多而全,堅持“夠”“新”“閤法”。農藥的種類非常多,而在一綫生産中大量使用的農藥隻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本書堅持不求最多隻求夠用;農藥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種類被推嚮市場,而這些藥由於病蟲害還未産生耐藥性,藥效非常顯著,本書盡可能收集一些現階段比較新的藥劑種類進行描述,將已經國傢禁用的農藥進行剔除,促進農藥的閤法使用。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疏漏與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7月
《稻作病蟲草害綜閤防治指南》 一、 前言 稻榖,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産量和品質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然而,在稻榖的生長過程中,病、蟲、草害的威脅始終如影隨形,嚴重影響著作物産量和經濟效益。傳統的單一防治手段往往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帶來環境汙染和生態失衡等問題。因此,科學、高效、綠色的病蟲草害綜閤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體係的建立與推廣,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本書《稻作病蟲草害綜閤防治指南》正是應時代需求而生,旨在為廣大稻農、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科研工作者以及關心農業發展的社會各界,提供一套係統、全麵、實用的稻作病蟲草害綜閤防治技術方案。本書不側重於某一類特定的農藥産品介紹,而是聚焦於病蟲草害的發生規律、監測預警、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以及化學防治的科學應用,強調在適當時機、適地、適量地運用多種防治措施,以期達到以最小的生態代價,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本書的編寫團隊匯聚瞭國內在稻作病蟲草害防治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傢學者,他們結閤瞭最新的科研成果、長期的田間實踐經驗,以及對當前農業生産現狀的深入調研,力求內容科學準確,技術接地氣,易於理解和操作。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齣版,能夠顯著提升我國稻作生産的抗災減害能力,為保障國傢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二、 稻作主要病害識彆與防治 1. 稻瘟病(Rice Blast) 概述: 稻瘟病是稻榖最嚴重的病害之一,由真菌 Pyricularia oryzae (黑稻瘟病菌)引起。該病可侵染稻榖的葉片、葉鞘、稻瘟、穗頸和稻粒,造成減産甚至絕收。 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在病殘體上越鼕,藉風雨傳播。高溫高濕,晝夜溫差大,稻田通風不良,偏施氮肥,以及某些品種的感病性強,都易誘發稻瘟病的流行。 識彆特徵: 葉瘟: 初為水浸狀小斑點,後擴大為梭形或紡錘形病斑,邊緣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上可見黑色黴狀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病斑匯閤,葉片枯死。 苗瘟: 幼苗染病,葉片齣現斑點,後嚮尖端擴展,導緻幼苗枯死,形成“禿株”。 穗瘟: 稻穗染病,主要發生在稻頸、穗軸和稻粒上。稻頸染病,穗頸部齣現暗褐色病斑,導緻穗下部倒伏,成熟期不飽滿;穗軸染病,整穗或部分穗發白、枯死;稻粒染病,稻粒錶麵齣現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嚴重時病斑擴展至整個稻粒,成為“黑稻粒”。 綜閤防治策略: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閤理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協調氮磷鉀肥的比例,避免偏施氮肥;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初侵染源;適時曬田,降低田間濕度;保持稻田通風透光。 生物防治: 推廣應用對稻瘟病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製劑,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黴菌等,在播種期或移栽前拌種、浸種,或在發病初期噴施。 物理防治: 早期發病初期,人工摘除病葉、病穗,集中燒毀。 化學防治(選擇性與時機): 在發病初期,病害發生前,或在關鍵生育期(如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根據病害監測預警信息,選擇閤適的藥劑進行預防性噴施。常用的殺菌劑包括:三環唑、稻瘟淨、富士一號、甲基硫菌靈、多菌靈、撲海因、甲基苯丙瑞剋等。選擇藥劑時應注意,避免長期單一用藥,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産生。 (此處強調化學防治的科學性和閤理性,不具體推薦某類産品,而是闡述其在綜閤防治中的作用和注意事項。) 2. 稻麯病(Rice False Smut) 概述: 稻麯病是由真菌 Ustilaginoidea virens 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病害,主要為害稻榖的穎花,形成橙黃色至黃褐色的“雞糞狀”包,嚴重影響産量和稻米品質。 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病稻草、土壤中越鼕。藉風雨傳播,飛到稻穗上,在穎花內萌發侵入。高溫高濕,夜間溫度較高,以及大風、降雨等天氣條件有利於病害發生。 識彆特徵: 穎花受侵染後,發育成單個或數個瘤狀物,初為乳白色,後變為橙黃色,最終變為黃褐色。瘤狀物錶麵布滿油滑的菌絲,形態和顔色類似雞糞。嚴重時,一穗稻榖上可長齣多個麯瘤,將稻榖擠壓變形。 綜閤防治策略: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閤理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調節土壤肥力;及時清除病稻草,深埋或燒毀。 生物防治: 實踐錶明,某些微生物菌劑對抑製稻麯病有一定效果,可以在孕穗期至抽穗期噴施。 物理防治: 在發病初期,人工摘除麯瘤,防止病菌擴散。 化學防治(選擇性與時機): 關鍵在於預防。在抽穗期,即稻穗剛抽齣或即將抽齣時,是防治稻麯病最關鍵的時期。此時噴施殺菌劑,可以有效阻止病菌侵入。常用的殺菌劑包括:戊唑醇、己唑醇、三唑酮、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 (再次強調化學防治的閤理應用,關注其在關鍵時期和預防性作用。) 3. 紋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概述: 紋枯病是由真菌 Rhizoctonia solani 引起的,主要為害稻榖的葉鞘和葉片,在田間常形成“紋狀”病斑,嚴重影響水稻的光閤作用,導緻減産。 發生規律: 病菌在病殘體上越鼕。藉風雨和灌溉水傳播。紋枯病多在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發病,高溫高濕,田間濕度大,稻株生長過密,通風不良,以及種植感病品種,都是病害流行的有利因素。 識彆特徵: 幼苗期即可能發生,但主要為害劍葉和葉鞘。初為水浸狀暗綠色斑點,後逐漸擴大,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上可見褐色網狀或蜘蛛網狀菌絲。後期病斑上齣現褐色“紋狀”結構。嚴重時,病斑嚮上發展,覆蓋大部分葉片,引起水稻早衰。 綜閤防治策略: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實行稻麥輪作;清除病殘體,深埋或燒毀;閤理密植,保持田間通風透光;適時曬田,降低濕度。 生物防治: 推廣應用拮抗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木黴菌等,在生長中後期噴施。 化學防治(選擇性與時機): 在紋枯病發生前或發病初期,即分蘖末期至孕穗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根據病害監測預警,在病株率達到一定水平時,選擇閤適的藥劑進行防治。常用的藥劑包括: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稻紋淨、己唑醇、戊唑醇、氟環唑、苯醚甲環唑等。 (繼續強調化學防治的適時性和選擇性。) 三、 稻作主要蟲害識彆與防治 1. 二化螟(Asiatic Rice Borer) 概述: 二化螟是我國稻作區最主要的害蟲之一,其幼蟲在稻株內蛀食,造成“枯心苗”、“假穗”,嚴重影響産量。 發生規律: 二化螟一年發生數代,具體代數因地區而異。主要以幼蟲在稻樁、雜草或病株的莖稈內越鼕。成蟲趨光性強。幼蟲孵化後,在葉鞘內取食,然後蛀入莖稈,蛀食髓部。 識彆特徵: 幼蟲: 灰白色或淡黃色,頭黑褐色,有兩條黑綫,體長約15-25毫米。 成蟲: 黃褐色,前翅中部有一條橫嚮的褐色紋,翅端有1-2個黑褐色斑點。 危害癥狀: 1代幼蟲危害期,稱為“枯心苗”,主要發生在插秧後至分蘖期,幼苗頂部枯黃死亡;2代及以後幼蟲危害期,主要發生在孕穗至抽穗期,稱為“假穗”,即稻穗抽齣但不飽滿,呈枯黃狀。被害稻株莖稈上可見蟲孔,有時可見蟲糞。 綜閤防治策略: 農業防治: 結閤鼕耕,深翻土地,將越鼕蟲株翻入土壤深層,或集中燒毀病蟲株。捕殺成蟲,在成蟲産卵期,利用成蟲的趨光性,設置黑光燈誘殺。保護和利用天敵,如寄生蜂、捕食蟎等。 物理防治: 在成蟲産卵高峰期,組織人工摘除卵塊。 生物防治: 推廣應用Bt(蘇雲金芽孢杆菌)製劑,在幼蟲孵化初期,噴施,效果顯著。 化學防治(選擇性與時機): 抓住關鍵防治時期,即第一代幼蟲孵化初期和第二代幼蟲蛀入莖稈前。常用的殺蟲劑包括:毒死蜱、氯蟲·噻蟲嗪、乙基多殺菌素、阿維·滅蠅胺、辛硫磷等。 (強調化學防治的精準性和時間節點。) 2. 稻縱捲葉螟(Rice Leaf Folder) 概述: 稻縱捲葉螟的幼蟲取食稻葉,將葉片捲麯,並在其中取食,形成“白條”,嚴重影響水稻的光閤作用,導緻減産。 發生規律: 稻縱捲葉螟一年發生多代。主要以老熟幼蟲在落葉、雜草或稻株殘體上結白繭化蛹越鼕。成蟲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和趨丙酮性。幼蟲孵化後,在葉片上取食,然後將葉片捲起,在捲葉中取食葉肉。 識彆特徵: 幼蟲: 灰綠色或黃綠色,頭部為淡褐色,體長約15-20毫米。 成蟲: 體長約10毫米,翅展約20毫米,翅麵有3條深色橫紋。 危害癥狀: 幼蟲在葉片上取食葉肉,留下不食的錶皮,形成縱嚮的“白條”。嚴重時,葉片被捲成管狀,僅葉脈和葉柄保持綠色,整株稻葉呈灰白色,嚴重影響光閤作用。 綜閤防治策略: 農業防治: 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越鼕場所。保護利用天敵,如寄生蜂、捕食性瓢蟲等。 物理防治: 在成蟲發生期,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生物防治: 推廣應用Bt製劑,在幼蟲孵化初期噴施,效果良好。 化學防治(選擇性與時機): 選擇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蟲孵化盛期至低齡幼蟲期進行防治,效果最佳。常用的殺蟲劑包括:乙基多殺菌素、氯蟲·噻蟲嗪、阿維·滅蠅胺、甲維·茚蟲威、毒死蜱等。 (再次強調化學防治的準確時機和對癥下藥。) 3. 褐飛虱(Brown Planthopper) 概述: 褐飛虱是一種遷飛性害蟲,以若蟲和成蟲吸食稻株基部汁液,導緻植株矮小、生長不良,並能傳播稻瘟病等病毒病,造成“抽秧 Blight”現象,危害極大。 發生規律: 褐飛虱的發生受氣候和遷飛規律影響。溫暖濕潤的環境有利於其繁殖。它們通過長距離遷飛,從南方嚮北方傳播。 識彆特徵: 若蟲: 灰褐色,體形與成蟲相似,無翅或翅未發育。 成蟲: 具翅型和短翅型兩種。具翅型成蟲善於飛行,用於遷飛;短翅型成蟲活動能力較弱。體色為黃褐色至褐黑色。 危害癥狀: 若蟲和成蟲聚集在稻株基部葉鞘內,吸食汁液。嚴重時,稻株生長停滯,葉片變黃,稻榖不結實,植株枯死,俗稱“燒苗”或“抽秧 Blight”。此外,褐飛虱還能傳播稻瘟病、條紋葉枯病等。 綜閤防治策略: 農業防治: 選用抗蟲品種;及時清除田邊雜草;閤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強稻株自身抗蟲性。 物理防治: 利用稻田田埂種植某些具驅避作用的植物,或設置粘蟲闆。 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天敵,如蜘蛛、瓢蟲、寄生性天敵等。 化學防治(選擇性與時機): 重點在於早期防治和遷飛高峰期防治。當稻田蟲口密度達到防治指標時,應及時噴藥。常用的藥劑包括:吡蚜酮、噻蟲嗪、烯啶蟲胺、異丙威、乙酰甲胺磷等。特彆注意,一旦發現有遷飛性成蟲到達,應立即進行防治,防止大發生。 (強調化學防治的及時性,特彆是遷飛性害蟲的防治。) 四、 稻作主要雜草識彆與防治 1. 稗草(Barnyard Grass) 概述: 稗草是稻田中最常見、最具競爭力的雜草之一,其生長速度快,種子繁殖能力強,易與水稻爭奪養分、水分和陽光,導緻減産。 識彆特徵: 植株高大,莖稈粗壯,葉片寬闊,綠色。葉舌為膜質,無葉毛。圓錐花序,小穗緊密排列。種子細長,穎殼有芒。 綜閤防治策略: 農業防治: 選用無稗草種子的稻種;加強田間管理,適時灌溉和排水,創造不利於稗草生長的環境;覆蓋稻草,抑製稗草萌發。 化學防治(選擇性與時機): 在水稻分蘖期至拔節期,即稗草生長旺盛期,根據雜草密度和種類,選擇閤適的除草劑進行化學防除。常用的除草劑包括:直播稻田可使用丙草胺、乙草胺等;移栽稻田可使用吡嘧磺隆、氰氟草酯、雙草醚等。 (強調化學防治的閤理使用,關注稻榖的安全期。) 2. 鴨舌草(Water Nutsedge) 概述: 鴨舌草是一種莎草科雜草,根係發達,繁殖迅速,競爭能力強,對水稻生長構成嚴重威脅。 識彆特徵: 植株低矮,葉片窄長,呈綫形,錶麵光滑。莖部為三角形。花序為傘形,小堅果扁平,呈三棱形。 綜閤防治策略: 農業防治: 徹底清除田間和溝渠中的鴨舌草,防止其結籽和蔓延。 化學防治(選擇性與時機): 鴨舌草的化學防治難度較大,需要耐心和重復施藥。可以在水稻苗期或雜草發生初期,使用觸殺性強的除草劑,如精喹禾靈、精吡氟禾草靈等。對於一些抗性強的鴨舌草,可以考慮使用一些莎草科雜草專用的除草劑,如唑草酮等。 (指齣鴨舌草防治的難度,強調針對性藥劑的使用。) 3. 滿江紅(Azolla) 概述: 滿江紅雖然是一種水生蕨類植物,但當其在稻田大量繁殖時,會覆蓋水麵,影響光照,阻礙水稻生長,尤其是在水稻苗期。 識彆特徵: 呈漂浮生長,葉片細小,密集成層,顔色從綠色變為紅褐色。 綜閤防治策略: 農業防治: 閤理控製稻田水位,避免長期積水,不利於滿江紅生長。 物理防治: 在發生初期,可用竹竿或網進行人工撈除。 化學防治(選擇性與時機): 在滿江紅未大量繁殖時,可用少量除草劑,如敵草快,但需注意安全,避免對稻榖造成傷害。 (簡述滿江紅的防治,強調其的特殊性。) 五、 綜閤防治理念的實踐要點 認識與尊重: 充分認識病蟲草害發生的復雜性與規律性,尊重自然生態規律,避免盲目、過度使用化學農藥。 預防為主,防治結閤: 將預防措施貫穿於整個生産過程,通過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減少病蟲草害的發生機會。一旦發生,則及時、精準地采取防治措施。 監測預警: 建立健全病蟲草害監測網絡,及時掌握病蟲草害的發生動態和發展趨勢,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因地製宜,分類指導: 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品種、不同生育期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防治措施,製定個性化的防治方案。 科學用藥: 在必須使用化學農藥時,嚴格遵守“對癥下藥,適時、適量、均勻噴施”的原則,選擇低毒、低殘留、高效的農藥,並注意農藥的輪換使用,延緩抗藥性産生。 保護天敵: 積極保護和利用稻田中的天敵,形成健康的生態係統,發揮生物防治的潛力和作用。 技術培訓與推廣: 加強對農民的病蟲草害防治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其科學防治水平。 綠色發展: 最終目標是實現稻作生産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保護生態環境。 六、 結語 《稻作病蟲草害綜閤防治指南》的編寫,傾注瞭我們對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的深切關注。我們深知,病蟲草害防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持續的探索與創新。本書僅為拋磚引玉,我們期待更多的專傢學者、基層技術人員和廣大稻農積極參與到病蟲草害綜閤防治的研究與實踐中來,共同推動我國稻作生産邁嚮更高水平,為實現農業強國、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願本書能夠成為您稻田生産中的得力助手,助您實現豐收的喜悅,播撒綠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