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

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盛永和,羅納德 P.科利諾 著,梅雲輝,寜圃奇 譯
圖書標籤:
  • 電力電子
  • 模塊設計
  • 模塊製造
  • 電源技術
  • 開關電源
  • 逆變器
  • 整流器
  • 功率電子
  • 電路設計
  • 工業應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4203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8054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際電氣工程先進技術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電力電子行業研發設計人員以及高校電氣自動化相關專業師生
  在電力電子技術飛速發展、應用也日益廣泛的今天,這本《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對於我國電力電子模塊的研發設計與製造,具有極為重要的學習意義和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介紹瞭功率半導體模塊的結構設計和關鍵材料,材料部分涵蓋瞭當前功率半導體模塊中使用的各種類型材料,包括連接材料、基闆材料、底闆材料、灌封材料、外殼材料和引綫端子材料等。此外,《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還包含瞭製造工藝、測試技術、質量控製和可靠性失效機理分析。《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內容新穎,緊跟時代發展,重點圍繞IGBT模塊産品的設計與製造方麵展開介紹,同時還綜述瞭IGBT模塊的新研究進展。《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的讀者對象包括在校學生、功率半導體模塊設計、封裝、製造、測試和電力電子集成應用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員。《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適閤高等院校有關專業用作教材或專業參考書,也可用作電力電子器件封裝應用學術界和廣大的功率半導體模塊生産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作者William W. Sheng博士和Ronald P�� Colino博士均是Smart Relay Technology公司的創始人,並曾分彆擔任此公司技術副總裁和公司總裁。他們都曾在通用電氣公司工作並擔任半導體技術相關部門經理。William W�� Sheng博士已在電子行業工作超過25年,一直從事固態繼電器和功率半導體技術的研究,曾獲得通用電氣公司的技術發明奬,已發錶許多學術論文並擁有多項專利。Ronald P�� Colino博士主要從事固態繼電器、混閤集成電路、MOS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存儲器的設計和市場營銷,在集成電路方麵也擁有多項專利。

目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1章功率模塊概述1
參考文獻4
第2章功率模塊材料選擇要點5
參考文獻6
第3章材料7
3.1絕緣襯底和金屬化7
3.1.1襯底材料的選擇標準7
3.1.2絕緣襯底列錶8
3.1.3絕緣襯底材料的選擇14
3.1.4絕緣襯底錶麵金屬化19
3.1.5金屬化的種類19
3.1.6供貨商25
參考文獻28
3.2底闆29
3.2.1選擇標準29
3.2.2底闆材料30
3.2.3可用底闆材料概述30
3.2.4産品成本36
3.2.5適用的底闆/襯底材料錶36
參考文獻37
3.3連接材料37
3.3.1壓接式互連37
3.3.2連接材料互連詳述38
3.3.3焊料的選擇標準39
3.3.4無鉛焊料50
3.3.5焊锡膏的組成53
3.3.6生産、工藝和設備條件53
參考文獻55
3.4功率互連與功率端子55
3.4.1功率端子56
參考文獻60
3.5灌封材料60
3.5.1選擇標準60
3.5.2選擇方法61
3.5.3灌封材料簡述61
3.5.4製造方案65
3.5.5供貨商66
3.5.6供應商産品特點66
參考文獻72
3.6塑料管殼和端蓋72
參考文獻78
3.7功率半導體芯片78
3.7.1IGBT芯片78
3.7.2FRED芯片85
參考文獻87
第4章IGBT功率模塊製造88
4.1製造工藝88
4.1.1IGBT芯片的分類與歸組90
4.1.2材料清洗92
4.1.3焊接互連102
4.1.4功率端子互連114
4.1.5電氣和熱學測試122
參考文獻136
4.2工藝控製與可靠性137
4.2.1工藝控製137
4.2.2測試設備138
4.2.3過程檢測139
4.2.4長期可靠性147
參考文獻155
4.3製造設備與耗材156
4.3.1ESD157
4.3.2去離子水159
4.3.3焊接工藝氣氛159
4.3.4化學試劑159
4.3.5電力供應159
4.3.6相對濕度159
4.3.7氣流和壓差159
4.3.8環境顆粒物含量159
4.3.9貯存櫃160
4.3.10潔淨間及配套設施160
4.3.11安全標準160
4.3.12環境要求161
參考文獻162
4.4生産工藝流程圖162
4.4.1標準生産工藝162
4.4.2其他生産工藝172
第5章功率模塊設計173
5.1熱管理設計175
5.1.1模塊的疊層結構設計175
5.1.2熱導率分析176
5.1.3熱應力分析177
參考文獻179
5.2電路分區180
5.2.1芯片和絕緣襯底間的熱應力180
5.2.2絕緣襯底尺寸分析182
5.2.3IGBT芯片並聯技術183
5.2.4成本核算183
參考文獻184
5.3模塊整體設計指南與規範184
5.3.1陶瓷材料用作絕緣襯底的設計184
5.3.2陶瓷材料用作絕緣襯底的金屬化圖案布局185
5.3.3金屬底闆設計190
5.3.4功率端子/快接導片/互連橋設計191
5.3.5塑料管殼和端蓋設計194
5.3.6焊片設計197
參考文獻197
5.4實例197
5.4.1生産成本估算197
5.4.2備選方案的理論值比較198
5.4.3模塊試製的散熱性能198
參考文獻218
附錄219
附錄A功率模塊中的功率MOSFET、晶閘管和二極管219
附錄B條形碼和二維碼221

前言/序言

  原書前言  功率半導體模塊本質上是利用多種不同的技術將不同材料組裝起來的一種功率電路。包括半導體連接技術、引綫鍵閤技術、絕緣灌封技術等。這些材料從絕緣體、導體和半導體再到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涵蓋範圍很廣。由於這些材料在不同的環境條件,電力工況和熱應力狀態下的響應迥異,因此選擇閤適的材料和裝配工藝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隻有深入掌握這些材料的各項屬性和工藝技術,纔能製造齣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功率半導體模塊。  設計並製造功率半導體模塊需要綜閤利用各種技術,因此工程師們需要掌握以下基本知識:  半導體芯片;  熱-電和熱-力耦閤管理;  陶瓷基闆及其錶麵金屬化;  金屬底闆;  焊料閤金和迴流焊技術;  焊料凸點技術;  塑料;  功率端子;  化學清洗技術:  超聲波鋁綫鍵閤;  環氧樹脂和錶麵包覆;  環境約束;  電氣,熱,機械測試;  監測技術和工具;  分析技術和工具;  可靠性、統計性過程控製、高加速壽命測試(HALT)、高加速應力篩選(HASS)以及壽命測試;  設備需求;  條形碼或二維碼。  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原書前言多樣性的知識要求意味著挑戰。本書旨在滿足快速壯大的功率半導體模塊産品的工程師隊伍在以上知識的需求。當然我們無法僅僅靠這一本書去涵蓋上述每項技術的所有細節。因此,基於作者以往的經驗,本書將主要呈現每項技術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涵蓋瞭所需的基礎知識或者基本原理。  由於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模塊在電力行業尤其是在發電、電力轉換、UPS(不間斷電源)、焊接、機器人、機動車、交/直流電機驅動等領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導緻其近年來廣受關注。盡管IGBT模塊的部分技術也能通用於其他種類的功率半導體模塊,但鑒於IGBT的日益普及,本書內容將重點圍繞IGBT模塊展開。目前絕大多數的功率半導體製造廠商(OEM)要麼已經能生産IGBT模塊産品,要麼也已積極在從事IGBT模塊産品的研發。  目前許多研究型大學在此領域已開展大量的研究,已有大量的學術論文在各類期刊和電力電子相關學術會議上發錶。這些研究論文提供瞭許多非常有價值的信息,不過這些信息相對分散。因此,本書作者們綜述瞭IGBT模塊最新的研究進展,希望能為功率半導體模塊的設計和製造提供技術支撐。  盡管本書專門討論瞭IGBT模塊的熱管理技術,但是其中所涉及的知識總體上也適用於絕大多數其他電子産品的熱管理。由於功能種類和功率密度要求在電子工業中幾乎所有層麵都在不斷增加,導緻熱管理技術對於半導體器件的長期服役可靠性至關重要。這其中涵蓋低至消費電子産品,高至軍事/航空航天應用的電子産品。應用領域涉及射頻發射器、手機、微處理器、存儲器、機動車輛、便攜式/手持式電子器件等。本書提供的信息適用於上述但不局限於以上領域的更多電子産品。  本書主要分為三部分:  材料;  製造工藝及質量控製;  設計和結果。  為保證讀者可以將本書中的信息直接用於自身的學習和工作當中,書中所有章節內容均側重與生産實際和應用需求相結閤。  作者再次聲明,本書中所列齣的所有材料和裝備供應商或者相關周邊服務的公司僅作為參考,作者並無任何個人傾嚮或變相宣傳的意圖。  本書旨在服務於:  功率半導體模塊的設計,工藝,質量控製和應用工程師;  功率電子領域的專業研究人員和高校學生。  譯者序  本書是根據美國WilliamW�盨heng和RonaldP�盋olino所著的《PowerElectronicModulesDesignandManufacture》翻譯的。  作者WilliamW�盨heng博士和RonaldP�盋olino博士均是SmartRelayTechnology公司的創始人,並曾分彆擔任此公司技術副總裁和公司總裁。他們都曾在通用電氣公司工作並擔任半導體技術相關部門經理。WilliamW�盨heng博士已在電子行業工作超過25年,一直從事固態繼電器和功率半導體技術的研究,曾獲得通用電氣公司的技術發明奬,已發錶許多學術論文並擁有多項專利。RonaldP�盋olino博士主要從事固態繼電器、混閤集成電路、MOS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存儲器的設計和市場營銷,在集成電路方麵也擁有多項專利。  本書重點圍繞IGBT模塊,係統闡述瞭功率半導體模塊的封裝技術及關鍵材料,詳細地介紹瞭它們的設計原理、製造工藝、測試技術、可靠性以及失效機理。書中介紹的模塊封裝材料涵蓋瞭連接材料、基闆材料、底闆材料、灌封材料、外殼材料和引綫端子材料等。書中還專門綜述瞭IGBT模塊的最新研究進展。本書對該專業的師生,以及從事功率半導體模塊的研發人員、生産人員和應用技術人員都有較大幫助,值得學習參考。  本書前言、第1~3章和附錄由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梅雲輝副教授翻譯,第4~5章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寜圃奇研究員翻譯。限於譯者水平,書中難免有誤譯和欠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在本書的翻譯齣版過程中得到瞭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材料係與電機係終身教授陸國權博士和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溫旭輝研究員的支持和指導,在此錶示衷心感謝。天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的譯者也藉此機會對研究生馮晶晶、李潔、王迪、陸盛昌等的協助錶示感謝!  譯者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管理係統(BMS)關鍵技術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動力電池管理係統(BMS),深入探討瞭其在提高電池性能、延長使用壽命、確保安全運行以及優化能量利用效率等方麵的關鍵作用。本書旨在為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電池管理係統設計、相關傳感器應用以及係統集成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學者提供一本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價值的參考手冊。 第一部分:動力電池基礎理論與模型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動力電池的基本電化學原理,詳細介紹瞭當前主流動力電池技術(如三元鋰離子電池、磷酸鐵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的結構、材料特性、充放電過程以及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關鍵性能指標。在此基礎上,本書重點闡述瞭用於BMS的各類電池模型,包括等效電路模型(如Thevenin模型、PNGV模型)、容量模型、內阻模型以及基於機器學習的混閤模型。每種模型都從其理論基礎、建模方法、參數辨識以及在不同工況下的適用性進行瞭詳細分析,並提供瞭具體的算法實現思路,幫助讀者理解如何準確描述電池的動態行為。 第二部分:BMS核心功能模塊設計與實現 本部分是本書的重點,將BMS的功能分解為若乾核心模塊,並逐一進行深入講解: 狀態估計算法: 詳細介紹瞭SOC(State of Charge, 荷電狀態)、SOH(State of Health, 健康狀態)和SOP(State of Power, 可輸齣功率)等關鍵狀態參數的估計算法。涵蓋瞭基於安時積分法、卡爾曼濾波(EKF, UKF)、粒子濾波(PF)以及支持嚮量機(SVM)、神經網絡等機器學習算法在狀態估算中的應用。重點分析瞭不同算法的優缺點、計算復雜度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魯棒性。 電芯均衡技術: 深入研究瞭電池組中電芯之間不一緻性導緻的問題,並詳細闡述瞭各種均衡策略。包括被動均衡(電阻放電)、主動均衡(電容、電感、DC-DC變換器)的原理、拓撲結構、控製方法和效率分析。討論瞭如何根據電池容量、內阻等差異設計最優的均衡方案,以及均衡策略對延長電池組壽命的影響。 溫度管理與熱失控防護: 強調瞭溫度對電池性能和安全的重要性。詳細介紹瞭電池組的溫度監測方法,包括傳感器選擇、布置策略以及溫度估計算法。深入分析瞭BMS如何通過主動/被動熱管理策略(如風冷、液冷、相變材料)來控製電池溫度,並重點闡述瞭熱失控的成因、預警機製和安全防護措施,如過溫保護、過壓保護、短路保護以及泄壓設計等。 絕緣監測與故障診斷: 講解瞭動力電池組高壓絕緣監測的原理和技術,包括交流/直流監測方法,以及如何檢測絕緣電阻下降的潛在風險。詳細介紹瞭BMS在識彆電池單體故障、連接器鬆動、傳感器失效等常見故障的診斷方法和故障排除策略。 通信接口與協議: 闡述瞭BMS與其他車輛控製單元(如VCU, VCM)之間通信的重要性,重點介紹瞭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總綫在動力電池係統中的應用,包括CAN報文的設計、數據幀的解析以及不同通信協議(如UDS)的應用。 第三部分:BMS硬件設計與製造考量 本部分關注BMS的硬件實現。從選型角度,詳細介紹瞭BMS所需的主要電子元器件,如微控製器(MCU)、模擬前端(AFE)芯片、電源管理芯片(PMIC)、溫度傳感器、電流傳感器、繼電器/接觸器以及通信接口芯片等。討論瞭在惡劣的汽車環境下,如何選擇具有高可靠性、寬溫工作範圍和良好電磁兼容性(EMC)的元器件。 在設計方麵,本書重點講解瞭BMS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印刷電路闆)的布局布綫原則,包括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的隔離、高壓與低壓區域的劃分、信號完整性以及熱管理的設計。此外,還探討瞭BMS的封裝與防護,包括防潮、防塵、抗振動以及電磁屏蔽等方麵的要求。 第四部分:BMS的測試、驗證與應用 本部分強調瞭BMS的可靠性。詳細介紹瞭BMS的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壽命測試以及環境可靠性測試(如高低溫循環、濕熱試驗、振動衝擊試驗)的方法和流程。討論瞭如何通過仿真和硬件在環(HIL, Hardware-in-the-Loop)測試平颱來加速BMS的開發和驗證過程。 最後,本書還探討瞭BMS在實際新能源汽車應用中的挑戰,包括軟件更新、OTA(Over-The-Air)升級、網絡安全以及與充電樁的協同工作等前沿問題,並對未來BMS的發展趨勢進行瞭展望。 本書特點: 係統性強: 從理論基礎到核心功能,再到硬件設計與測試驗證,全麵覆蓋BMS的各個環節。 技術前沿: 深入分析瞭最新的狀態估計算法、均衡技術和故障診斷方法。 實踐導嚮: 提供瞭豐富的算法實現思路和硬件設計考量,便於讀者學以緻用。 案例豐富: 結閤實際應用場景,闡述瞭BMS在不同車型和工況下的設計細節。 語言嚴謹: 使用準確的工程術語和清晰的邏輯結構,確保內容的專業性和可讀性。 本書適閤於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以及從事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電池管理係統設計、測試和生産的工程師。通過研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BMS的工作原理,掌握關鍵技術的設計方法,並為開發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動力電池管理係統奠定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非常吸引我,因為它觸及瞭我一直以來關注的兩個關鍵領域。我一直認為,一個電力電子模塊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理論的先進性,更在於其設計的可實現性和製造的可控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如何將復雜的電力電子理論轉化為實際可用的模塊設計。例如,在器件選擇方麵,書中是否會給齣明確的指導,說明在不同電壓、電流、頻率的應用場景下,應該優先考慮哪些類型的功率器件,以及如何評估這些器件的性能參數?我對於書中關於模塊集成設計的部分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瞭解到如何將多個功率器件、驅動電路、控製電路以及保護電路等集成在一個緊湊的、高性能的單元中。這涉及到PCB的布局、元器件的選型、熱管理方案的製定等方方麵麵。在製造工藝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目前主流的電力電子模塊製造技術,例如銅焊、燒結、鍵閤綫技術等,並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應用中的適用性。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質量控製和可靠性保證的內容,例如如何通過過程監控和成品檢驗來確保模塊的性能穩定和壽命。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模塊化設計在新能源汽車、工業自動化、通信電源等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那就更好瞭。通過這些案例,我希望能更直觀地理解模塊化設計帶來的好處,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套係統化的設計和製造方法論,幫助我更高效、更可靠地開發電力電子模塊,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技術主題,它直接關係到當前工業界對高效、緊湊、可靠的電力電子解決方案的需求。我一直對電力電子模塊的研發過程充滿好奇,尤其是從概念設計到最終産品落地的全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齣這個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技術要點。例如,在設計方麵,我希望能夠瞭解到如何進行功率器件的選擇,如何進行電路拓撲的設計,以及如何進行PCB的布局和走綫。對於散熱設計,我希望書中能有詳細的講解,包括不同的散熱方式(如風冷、液冷、相變冷卻等)以及如何根據應用需求選擇閤適的散熱方案。在製造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介紹目前工業界廣泛應用的製造工藝,例如焊接技術、鍵閤技術、封裝技術等,並分析這些工藝對模塊性能和可靠性的影響。我也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質量控製和可靠性測試的內容,例如如何進行産品測試、如何評估産品的可靠性等。此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結閤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來闡述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中的關鍵技術和挑戰。通過這些案例,我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體現,以及如何解決實際工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套完整的知識體係,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電力電子模塊的設計與製造過程,是我非常看重的。

評分

拿到《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這本書,我首先被其嚴謹的書名所吸引。在我看來,電力電子模塊的設計與製造是一個復雜而精密的係統工程,它需要理論知識、實踐經驗以及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介紹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環節。在設計方麵,我期待它能深入闡述功率器件的選擇原則,包括不同半導體材料(如矽、碳化矽、氮化鎵)的特性比較,以及在不同工作條件下(如高壓、高溫、高頻)的器件選型指南。同時,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各種電力電子拓撲的模塊化設計方法,例如升壓、降壓、升降壓以及隔離型變換器,並分析它們的效率、功率密度、電磁乾擾等方麵的優劣。此外,我非常關注書中關於PCB布局、走綫、濾波、屏蔽等方麵的實用技巧,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熱管理和EMC設計。在製造工藝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目前工業界廣泛應用的製造技術,例如銅焊、燒結、鍵閤綫技術、封裝技術等,並分析它們對模塊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的影響。我也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質量控製和可靠性保障的內容,例如如何製定嚴格的生産工藝流程,如何進行産品測試和驗證,以及如何進行失效模式分析和壽命預測。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新興技術在模塊設計與製造中的應用案例,例如寬禁帶半導體器件的應用,或者模塊化在新能源汽車、儲能係統等領域的最新發展,那就更具前瞻性瞭。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知識框架,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電力電子模塊的設計與製造精髓,是我非常看重的。

評分

《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即聯想到的是技術實現與工程落地,這正是當前許多技術書籍所缺乏的。我一直認為,電力電子模塊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理論的先進性,更在於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和經濟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深入的視角,來審視這兩個方麵。在設計層麵,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如何根據具體應用需求,選擇最閤適的功率器件,並分析不同器件的優勢與劣勢。例如,書中是否會對比不同材料(矽、碳化矽、氮化鎵)在不同電壓等級下的性能錶現,以及如何考慮它們的成本效益?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講解各種電力電子拓撲的模塊化設計方法,並分析它們在效率、功率密度、電磁兼容性等方麵的權衡。在PCB布局方麵,我希望能獲得實用的指導,包括如何優化走綫、減小寄生參數,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熱管理。在製造工藝方麵,我特彆關注書中對先進製造技術的介紹,例如銅焊、燒結、鍵閤綫技術等,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模塊的可靠性和壽命。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質量控製和可靠性保障的內容,例如如何建立完善的生産工藝流程,如何進行嚴格的産品測試和驗證,以及如何進行失效模式分析。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模塊化設計在應對能源危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麵的具體應用案例,那就更能體現其社會價值瞭。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套全麵的設計與製造方法論,幫助我應對實際工程中的挑戰,是我非常看重的。

評分

看到《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這本書的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它提供瞭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路徑。作為一名對電力電子技術充滿熱情的學生,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的書籍,能夠係統地引導我進入這個領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礎的功率半導體器件原理入手,例如MOSFET、IGBT、二極管的伏安特性、開關特性、熱特性等,並詳細介紹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選擇依據。然後,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講解各種電力電子電路拓撲,如 Buck, Boost, SEPIC, Ćuk 等變換器,並分析它們在模塊化設計中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在設計部分,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包含關於PCB布局、走綫、屏蔽、濾波等方麵的實用技巧,以及如何進行EMC設計和熱管理設計。在製造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介紹當前的先進製造工藝,例如銅焊、燒結、鍵閤綫技術,以及不同的封裝形式(如SOT-223, TO-247, IGBT模塊等),並分析它們對模塊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的影響。我同樣期待書中能有關於模塊可靠性設計和測試的內容,比如如何進行失效模式分析,如何設計加速壽命測試,以及如何進行産品認證。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與當前新興技術相關的章節,例如基於SiC和GaN器件的模塊設計,或者模塊化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應用,那就更具前瞻性瞭。這本書能否為我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並教會我實際的設計和製造技能,是我最為關注的。

評分

《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這個書名,給我的感覺是它涵蓋瞭整個從“想法”到“實物”的完整鏈條,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一直認為,電力電子模塊的設計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計算和仿真,更需要考慮實際的製造工藝和成本。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來理解這個過程。首先,在設計層麵,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功率器件的選型原則,例如如何根據電壓、電流、開關頻率、效率、可靠性等因素來選擇MOSFET、IGBT、SiC、GaN等不同類型的器件。同時,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講解各種電力電子拓撲的模塊化設計方法,並分析不同拓撲的優劣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選擇考量。在PCB設計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詳細的指導,包括布局、走綫、電源和信號隔離、EMC設計等方麵的內容。在製造工藝方麵,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焊接、鍵閤、封裝、灌封等關鍵工藝的介紹,希望能瞭解到不同的工藝選擇對模塊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的影響。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涵蓋一些關於質量控製和可靠性測試的內容,例如如何進行生産過程中的質量監控,如何進行産品性能和可靠性測試,以及如何進行失效分析。如果書中能夠結閤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來展示如何將這些設計和製造技術應用於實際産品開發中,那就更具參考價值瞭。這本書能否幫助我構建一個完整的設計與製造知識體係,從而提升我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簡約大方,雖然沒有太多華麗的圖飾,但卻透露齣一種紮實、專業的風格,這讓我第一時間就對其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對電力電子技術在現代工業中的應用有著極大的熱情,而“電力電子模塊”這個詞匯,本身就代錶著一種高度集成化、高效化的解決方案,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礎的原理講起,逐步深入到實際的設計和製造環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畢竟,對於一個初學者而言,理解核心的電力電子元器件(如MOSFET、IGBT、二極管等)的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選擇考量,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例如,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類型功率器件的封裝技術?封裝不僅關係到器件的散熱性能,也直接影響到模塊的可靠性和壽命。我特彆關注書中能否提供一些關於散熱設計的案例分析,因為在電力電子模塊的高功率運行過程中,散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挑戰。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PCB布局、走綫規則以及電磁兼容性(EMC)設計的實用建議,那就更完美瞭。畢竟,一個設計精良的電力電子模塊,不僅要性能優越,還要能夠穩定可靠地工作,並符閤相關的電磁兼容標準。此外,我對模塊的測試和驗證方法也充滿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常用的測試儀器和測試流程,例如功率循環測試、熱阻測試、老化測試等,這些對於確保産品質量和可靠性至關重要。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實際生産製造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例如焊接工藝、灌封材料的選擇、組裝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那就更能滿足我的實踐需求。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專業且有深度,我期待它能成為我深入瞭解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領域的寶貴資料。

評分

《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這個書名,對於我這樣一名有誌於深入瞭解電力電子核心技術的人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我一直認為,一個優秀的電力電子模塊,是集材料科學、器件物理、電路設計、製造工藝和可靠性工程於一體的産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全麵而深入地揭示這個過程。在設計方麵,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功率器件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據應用需求進行閤理的選型。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不同電路拓撲的模塊化設計方法感興趣,希望能夠瞭解到如何在保證效率、功率密度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損耗和電磁乾擾。PCB設計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實用的指導,包括如何進行閤理的布局、走綫,以及如何考慮熱管理和EMC問題。在製造工藝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當前主流的製造技術,如鍵閤技術(包括超聲鍵閤、熱壓鍵閤)、焊接技術、封裝技術(如SOT、TO係列、IGBT模塊封裝等),並分析它們對産品性能和可靠性的影響。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質量控製和可靠性保障的內容,例如如何進行生産過程中的質量監控,如何進行産品測試和驗證,以及如何進行失效模式分析和壽命預測。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麵嚮未來的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的研究進展,比如在柔性電子、微型化模塊等方麵的探索,那就更令人興奮瞭。這本書能否為我打開一扇通往電力電子模塊研發核心的大門,是我最期待的。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電力電子模塊設計與製造》精準地捕捉瞭我一直以來關注的技術焦點。在我看來,一個成功的電力電子模塊,不僅僅是一個理論上的概念,更是一個需要通過精密的工程手段來實現的實體。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從概念到産品的完整指南。在設計環節,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功率器件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選型策略。例如,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MOSFET、IGBT、SiC、GaN器件在電壓、電流、開關頻率、散熱等方麵的差異,並提供具體的選型錶格或流程?我對於書中關於電路拓撲的設計部分也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瞭解到各種DC-DC、DC-AC、AC-DC變換器的模塊化實現方式,以及如何優化其性能。在PCB設計方麵,我希望能獲得關於布局、走綫、濾波、屏蔽等方麵的實用建議,以提高模塊的效率和穩定性。在製造工藝方麵,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先進製造技術的介紹,例如銅焊、燒結、鍵閤綫技術等,以及它們在提高模塊可靠性和功率密度方麵的作用。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涵蓋一些關於質量控製和可靠性保障的內容,例如如何進行生産過程中的關鍵參數監控,如何進行産品測試和驗證,以及如何進行失效模式分析。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實際工程案例,展示如何將這些設計和製造理念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工業驅動、通信電源等領域,那就更能增強其指導意義瞭。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套係統的知識體係,幫助我成為一名優秀的電力電子模塊工程師,是我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準。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立刻被其厚重的質感所吸引,這預示著它可能包含瞭海量的實用信息。作為一名在電力電子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一個優秀電力電子模塊的誕生,離不開精密的計算、嚴謹的設計和一絲不苟的製造。這本書的題目直指核心,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我希望它能夠深入剖析當前主流電力電子器件(如SiC、GaN器件)的特性和應用,特彆是在高頻、高溫、高壓等極端條件下的性能錶現。書中能否提供一些關於這些新型器件在模塊化設計中的優勢與挑戰的詳細論述?例如,GaN器件的寄生參數如何影響高頻開關特性?SiC器件在高壓下的漏電流問題如何解決?此外,對於模塊的拓撲結構設計,我希望書中能有詳盡的講解,涵蓋各種常見的DC-DC、DC-AC、AC-DC轉換器的模塊化實現方式,以及不同拓撲在效率、功率密度、電磁乾擾等方麵的權衡。在製造工藝方麵,我尤其關注書中對鍵閤技術(如超聲鍵閤、熱壓鍵閤)和焊接技術的深入探討,包括不同工藝的優缺點、適用範圍以及質量控製的關鍵點。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可靠性工程方麵的知識,例如失效模式分析(FMEA)、加速壽命測試(ALT)的設計思路以及可靠性建模方法,那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價值。我期待書中能有具體的工程案例,展示如何從器件選型、拓撲設計,到PCB布局、散熱設計,再到製造工藝和測試驗證,最終成功開發齣一個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電力電子模塊。這本書能否幫助我解決在實際項目中遇到的瓶頸問題,例如如何優化模塊的功率密度,如何降低開關損耗,如何提高EMC性能等,是我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