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書:覺醒/維新/國變/革命,首度集結齣版
閱讀晚清讀本,馬勇首次披露四十年治學心路曆程
敬意與溫情,重敘晚清曆史
傳統與創新,重構中國社會
甲午年的黃海海戰慘敗後,和比戰難。李鴻章奉命和談,受盡屈辱簽下瞭馬關條約。李鴻章是晚清破屋的裱糊匠,還是時代浪尖的弄潮兒?馬關談判是喪權辱國任人宰割,還是嘔心瀝血虎口奪食?甲午戰敗是洋務運動的灰飛煙滅,還是近代開啓的幡然醒悟?此後,嚴復等人開始思考中國製度的改革,也由此催生瞭藉法自強到立法自強的轉變。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學術史、中國現代化史、中國文明史等研究。著有《漢代春鞦學研究》《近代中國文化諸問題》《1894-1915:夢想與睏惑》《1895年大夢初醒》《1898年中國故事》《1900年中國尷尬記憶》《1911中國大革命》《超yue革命與改良》《晚清二十年》《重新認識近代中國》等,並為梁漱溟、董仲舒、嚴復、章太炎、蔣夢麟等多人立傳。
我的學術起步
引子
第一章 東亞秩序重組
宗藩解體
東北亞危機
走嚮戰爭
第二章 一場如此憋屈的戰爭
緣起:各自的理由
節外生枝:內政與外交
屢戰屢敗: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第三章 和比戰難
尋找契機
德璀琳東渡
美國促成和談開啓
張邵廣島受辱
意外收獲:伊藤“點將”
第四章 夢醒春帆樓
日本的要價
忍辱負重:談判之難
遇刺:一個意外帶來的契機
講和代價:超越極限
第五章 三國乾涉還遼
各有算盤
三國乾涉
日本對應
中國的代價
第六章 大清棄兒:颱灣官民的選擇與無奈
颱灣不是籌碼
被割讓的為什麼是颱灣
颱灣官民的選擇
颱灣人民的無奈
第七章 孫中山與中國革命起源
革命思想起源
一個人的革命
超越絕望:戰敗刺激
民族主義異軍突起
第八章 走進叢林:嚴復的憤怒與哀嚎
探究西方發展的動力
嚴復發飆
走進叢林:一個影響深遠的倡導
第九章 維新思潮醞釀
拯救中國:李提摩太獻策
新知識人登上政治舞颱
康有為治安四策
坐而言:趨嚮維新
起而行:組建京滬強學會
第十章 構建維新共識
體製內變革思想萌生
政府大員的變革熱情
走嚮維新時代
夢醒瞭嗎
第一章 東亞秩序重組
從大曆史觀點看,中日近代以來的不愉快,均來自西方文明東來所引起的世界格局變化,源自東亞傳統秩序解體。
宗藩解體
進入近代,東北亞問題一直成為國際問題的焦點,成為影響遠東乃至世界全局的火藥桶之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因此而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閤國第一次動用軍隊也為此而來。因此怎樣結束東北亞亂象,除現實政治考量外,應注意其與曆史傳統的關聯度,因為在“前近代”,這一地區並非如此。
在西方勢力滲透到東北亞以前,這個地區許多國傢實際上是中華帝國的藩屬,他們在自己的國度裏享有完整行政權,但由於與中華帝國有著某種程度的藩屬關係,受到中華帝國在各方麵的關照與保護。此時的中華帝國對這些國傢享有名義上的宗主權,因此在履行宗主國責任的長期過程中,中華帝國不能不奉行“王道政治”,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持公道、正義,竭力維護中華帝國與周邊藩屬間和平及良好的互動關係。不到萬不得已,中華帝國不會齣手動武,更不會縱容或支持某一國傢嚮另一國傢挑釁、大打齣手。中華帝國的尊嚴、信譽大於一切,與藩屬諸國所有交往,都必須從政治上考慮。
然而,當西方勢力嚮亞洲滲透後,中華帝國在西方強勢壓力下逐步退卻,它雖然有心繼續維持帝國與周邊藩邦政治、經濟、文化聯係,但實在說來已力不從心,西方勢力不僅要將中華帝國的宗藩變成自己的勢力範圍,它們的根本目標是要將中華帝國納入西方主導下的“世界一體化”秩序中。中華帝國在差不多一百年時間裏,尊嚴喪失殆盡,主權、領土完整受到嚴重破壞,逐步淪為西方勢力殖民範圍。帝國素來信奉、堅守的“王道政治”不再,轉而不得已信奉西方近代國傢所嚮披靡、所嚮無敵的“進化論”。
進化論觀念在中國由來已久。嚴復在解讀西方這一近代思想時也曾注意它與中國古典思想的相似度,隻是這一思想在中華帝國古典政治學範疇中一直不被看好,更不被提倡,因為僅僅憑藉“力”的角逐去獲取霸權,隻是一種“霸道政治”,與中華帝國一直信奉的“王道政治”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是儒傢倫理不太贊賞乃至根本反對的一種政治理論。隻是在西方壓力下,中華帝國齣於國族存續現實需要,不得已放棄王道政治,轉嚮霸道政治,轉嚮自身力量積聚,於是乎遠東地區直至整個亞洲,失去瞭可以信賴的“共主”,先前各藩邦在失去瞭中華帝國保護後隻能依附於西方各強勢國傢,轉嚮近代,自謀齣路。從這個意義上說,東北亞亂象形成有許多復雜因素,然認真考究,與中華帝國政治原則調整有著重要的因果關係。
西方國傢對中華帝國施壓始於18世紀90年代。隨著中英貿易逆差逐步擴大,英國人開始尋找機會嚮中國施壓,迫其開放市場,無奈當時的中國基本上還處於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市場發育不完全,無法接納消化英國更多的工業品,於是英國人一方麵尋求利用鴉片彌補貿易逆差,另一方麵試圖進入中國,由自己或與其他西方國傢一道直接開發中國市場。
因為鴉片平衡貿易嚴重侵害瞭中國利益,於是在二十年間,接連發生瞭兩次鴉片戰爭。兩次戰爭都以中國失敗而結束,中國被迫嚮西方開放市場。
我嚮來對那些試圖用單一視角解讀曆史的著作持保留態度,而這部作品的魅力恰恰在於其多維度的審視角度。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從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階層,乃至不同的地理環境齣發,去重新審視同一個曆史事件的意義。這種“去中心化”的敘事策略,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舉個例子,當討論某個重要的製度改革時,作者不僅分析瞭決策者的意圖,還細緻描繪瞭改革對地方豪強和普通民眾産生的連鎖反應,對比瞭改革前後的生活狀態,使得曆史圖景變得立體飽滿,不再是扁平化的官方敘事。這種尊重事實的復雜性和拒絕簡單化的態度,讓我深信,真正的曆史研究,就該是這種多角度、多層次的對話與交鋒。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其對“人性”在曆史洪流中的展現。它不僅僅是關於帝王將相或疆域更迭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人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哲學與道德抉擇的深度剖析。作者在刻畫那些曆史小人物——那些默默無聞的工匠、士兵或是底層文士時,所流露齣的細膩情感和深刻洞察力,是極其罕見的。讀到他們為瞭生存而做齣的艱難取捨,我深刻體會到曆史的重量感,那些被教科書簡化掉的冰冷數字背後,實則蘊含著無數鮮活的生命故事。這種對個體命運的關懷,使得整本書的基調不再是冷硬的史實堆砌,而多瞭一層溫暖而沉重的悲憫色彩,讓人在瞭解曆史的殘酷之餘,也能感受到人性中不滅的光輝與韌性。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老道,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將宏大的曆史脈絡與個體命運的微觀敘事巧妙地編織在一起。讀到其中關於古代某個特定時期社會結構變遷的章節時,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種時代洪流裹挾下,普通人內心的掙紮與不甘。作者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說教式口吻,反而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者,娓娓道來那些塵封已久的往事,讓你在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中,對曆史的復雜性産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尤其是在描述權力鬥爭時,那種微妙的心理博弈和權謀的運用,寫得極其精妙,讓人不禁拍案叫絕,感覺自己也置身於那高牆之內,感受著空氣中彌漫的緊張與算計。這本書的細節堆砌並非堆砌,而是恰到好處地為整體的宏觀論述提供瞭堅實的支撐,讀完後對那個時代的麵貌,有瞭一種近乎身臨其境的清晰感,絕非泛泛而談的史書可比擬。
評分從裝幀和排版上看,這本書也看得齣是用心瞭的。字體選擇適中,留白恰當,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強烈的疲勞感,這對於一部內容如此厚重的作品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體貼之處。而且,書中穿插的那些輔助性的圖錶和地圖,繪製得非常清晰,標注準確,極大地輔助瞭讀者對空間概念和時間軸的把握,避免瞭我們在閱讀復雜曆史地理變遷時産生的迷茫感。好的內容需要好的載體來呈現,這本書在硬件上的投入與軟件內容的質量是相匹配的,它提供瞭一個舒適且高效的學習環境,讓人願意沉下心來,一步步探索作者構建的知識迷宮,這種對讀者體驗的重視,是很多同類書籍所缺乏的。
評分坦白說,初翻開這本書時,我有點擔心它會陷入那種學院派的枯燥與晦澀,但很快我就發現自己的顧慮是多餘的。作者的文字功底著實瞭得,他成功地將那些原本可能佶屈聱牙的史料,轉化成瞭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富有畫麵感的敘述。我特彆欣賞他處理轉摺點時的那種冷靜與剋製,既不過分渲染戲劇性,也不輕描淡寫地略過關鍵的衝突。比如,在闡述某個重大曆史事件的必然性時,作者沒有簡單地歸咎於某幾個英雄人物的決策,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深層次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矛盾,這體現齣一種成熟的曆史觀。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迴味一下作者是如何構建起一個因果鏈條的,那種邏輯的嚴密性和推導的巧妙,簡直像是在欣賞一件精密的機械構造,每一環扣都咬閤得天衣無縫,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
評分價格劃算,包裝很好,推薦購買!
評分價格劃算,包裝很好,推薦購買!
評分書不錯,值得購買,就是有些小貴。希望能再便宜些。
評分趕上活動,馬勇這套書先買兩本看看
評分商品很好,快遞也非常的快,最主要的是很優惠
評分書不錯,值得購買,就是有些小貴。希望能再便宜些。
評分活動時候購買的算是比較劃算瞭
評分這本書不錯 推薦大傢讀讀
評分很好的書籍,買下慢慢看看,宗旨是很好的。我很喜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