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隨想錄 [Napoléon par Napoléon]

拿破侖隨想錄 [Napoléon par Napolé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拿破侖·波拿巴 著,[法] 夏爾·拿破侖 編,呂長吟 譯
圖書標籤:
  • 拿破侖
  • 曆史
  • 迴憶錄
  • 軍事
  • 法國
  • 歐洲曆史
  • 傳記
  • 政治
  • 戰爭
  • 19世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ISBN:978750573825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2379
品牌:創美工廠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Napoléon par Napoléon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2
字數:15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國內首部拿破侖隨想錄,文字全部選自拿破侖書信及迴憶錄,真實的再現瞭拿破侖的思想與情感。是瞭解拿破侖的上佳讀物。

  編者夏爾.拿破侖(Charles Napoléon),係拿破侖一世的弟弟傑羅姆.拿破侖的直係後代,是拿破侖之父夏爾.拿破侖男性法定後代中在世一脈的長子。是法國研究拿破侖的專傢 。

內容簡介

  《拿破侖隨想錄》選編自《拿破侖書信集》和《聖赫勒拿島迴憶錄》。《拿破侖書信集》總共收錄瞭36000多封信函,堪稱數量可觀的一手材料。《聖赫勒拿島迴憶錄》則是拿破侖授意他人撰寫的,字裏行間所透露的,是這位軍事天纔渴望留在人們心中的那個形象。凡是讓拿破侖牽腸掛肚的事,書中都有體現。本書會帶我們重溫這位科西嘉貴族之子的傳奇人生:從大革命時期的年輕將領,到之後的執政官,直到登上法蘭西帝國皇帝的寶座;拿破侖的大軍曾經橫掃整個歐洲,而最終他卻一敗塗地,在流放地聖赫勒拿島溘然長逝。從書中可以縱覽拿破侖的戎馬一生,追蹤他的思想變遷,細細品味這位法蘭西帝王不為人知的個性,發掘他在戎馬生涯中曾遭遇的種種睏境,瞭解一個更真實立體、有血有肉的拿破侖。


作者簡介

  夏爾.拿破侖(Charles Napoléon), 原名夏爾.瑪麗.傑羅姆.維剋多.波拿巴(Charles MarieJér?me Victor Bonaparte), 生於1950 年。法國經濟學博士,工程師,法國政界人士。係拿破侖一世的弟弟傑羅姆·拿破侖的直係後代,是拿破侖之父夏爾·拿破侖男性法定後代中在世一脈的長子。同時,他也是比利時已故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外曾孫。此外,他創立瞭歐洲拿破侖足跡城市聯閤會,並齣任主席一職。其作品涉及國土整治、民族史和傢族史,著有《波拿巴與保利》及《波拿巴傢族:倔強的反叛精神》等。


目錄

拿破侖筆下的拿破侖

第一部分 《拿破侖書信集》摘錄

1769—1787 童年、軍校與學業 6

1796 18

1797 32

1798 49

1799 56

1800 66

1801 73

1802 79

1803 83

1804 88

1805 104

1806 119

1807 132

1808 147

1809 158

1810 168

1811 177

1812 183

1813 190

1814 198

1815 204

第二部分 《聖赫勒拿島迴憶錄》摘錄

一、自述 212

二、理想與抱負 216

三、哲學信念與宗教信仰 221

四、人類與生命 223

五、藝術、科學、齣版與文化 225

六、政策分析、戰略構思、統治理念 226

七、法國的統治 229

八、歐洲 234

九、法國大革命 236

十、軍事策略 238

十一、軍隊司令 240

十二、將軍、部長與同時代人 242

十三、兄弟姐妹 244

十四、約瑟芬 245

十五、其他女人和瑪麗-路易斯 246

十六、健康與喜好 247

十七、流放聖赫勒拿島 248

按主題分類 250

譯後記 259


精彩書摘

  拿破侖筆下的拿破侖

  一韆條語錄,一段帝王人生。

  本書呈獻給讀者的拿破侖語錄摘自《拿破侖書信集》和《聖赫勒拿島迴憶錄》。前者總共收錄瞭36 000多封信函,堪稱數量可觀的第一手材料。而後者則是拿破侖授意他人撰寫的,其內容並非他本人口授。

  從《拿破侖書信集》摘取的內容按年代順序整理而成,以簡要的曆史背景為序,方便讀者縱覽拿破侖的戎馬一生,追蹤他的思想變遷。凡是讓拿破侖牽腸掛肚的事,書中都有體現。拿破侖的想法與計謀必然會因局勢而不斷調整,但通常來說是一脈相承的,雖然也偶有變數。

  相比之下,《聖赫勒拿島迴憶錄》則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字裏行間所透露齣的,是這位軍事天纔渴望留在人們心中的那個形象。這纔是整個迴憶錄的主旨與內涵所在。

  一份是拿破侖戎馬生涯中的真情流露,一份是他刻意塑造的理想形象。對比二者,我們便能夠細細品味這位法蘭西帝王不為人知的個性,發掘他在其戎馬生涯中曾遭遇的種種睏境。

  《聖赫勒拿島迴憶錄》是按照口述的內容整理齣來的,未以年代順序為軸,而是按主題編寫而成。

  之所以這樣編排,是為瞭保證本書的前後兩部分銜接起來更為流暢,與此同時,也方便讀者在閱讀時將兩個“版本”的拿破侖進行對照。

  讀者將在我們的帶領下重溫這位科西嘉貴族之子的傳奇人生:從大革命時期的年輕將領,到之後的第一執政官,直到登上法蘭西帝王的巔峰,橫掃整個歐洲,而最終等待他的,卻是一敗塗地,在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後黯然長逝。

  直到最後,我們或許纔會領悟,為什麼兩個世紀以來,隨著對拿破侖認識的不斷加深,有人對他歌功頌德,也有人對他深惡痛絕。

  一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除瞭少量的政治信函或私人信件,王室幾乎不使用書信作為交流方式。舊製度時期,國王極少動筆,即使動筆也僅限於在大臣提交的文件上簽字或在賬簿上做注釋。

  而波拿巴傢族卻以大量的寫作見長,他們深受啓濛思想的熏陶和教育,將寫作視為傳播理性的工具。這也正是18世紀法國文學復興的原因之一。

  他們在工作中習慣用文字與傢族成員和下屬進行溝通,因此他們的命令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以當時前所未有的精準方式傳達下去。

  拿破侖青年時代的書信全部由他親筆所書,這一點在他掌權之後必然難以做到。拿破侖有一個掌璽大臣公署,由一名私人秘書掌管。掌管一職先是由他的同窗布裏昂(Bourrienne)擔任,隨後由梅尼瓦爾(Méneval)接替,最後是由凡(Fain)擔任。拿破侖先是閱讀公函,再將迴復內容的綱要進行口述,之後如有必要還會再行修改,最後由他簽名。有時他還會在簽名前親筆題寫一句客套話。

  不過有時皇帝也會將完整的書信口述齣來。尤其在遇到大事時,他也會親自提筆給傢人寫信。

  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的拿破侖依舊保留著口述的習慣,主要是嚮拉斯卡斯傾訴個人迴憶,抒發當年治國理政的感想。鑒於迴憶錄並非齣自拿破侖本人之手,而是由他人代寫,故而並不能作為我們瞭解這位領袖的最可靠與最精確的文獻依據。

  第一部分

  《拿破侖書信集》摘錄

  1769—1787

  童年、軍校與學業

  拿破侖·波拿巴於1769年8月15日齣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剋肖市(Ajaccio),是這座坐擁四韆人口的城市裏一戶貴族傢庭的孩子。1768年5月,隨著保利的軍隊被擊潰,科西嘉落入法國之手。波拿巴傢族起源於利古裏亞海岸一座名為薩爾紮納(Sarzane)的熱內亞城市,於十六世紀初來到科西嘉島。父親夏爾(Charles)曾支持過位於科特(Corte)的帕斯卡·保利(Pascal Paoli)政府,對其時代的思想持開放態度。

  拿破侖先後在阿雅剋肖市的貝居安女修會和雷科修道院學習,並於1779年同長他兩歲的哥哥約瑟夫(Joseph)一道進入奧頓中學進修法語。他們的母語為科西嘉語,是意大利語方言的一種。年中的時候,拿破侖的父親在巴黎尋得庇護,拿破侖有幸進入布裏埃納皇傢軍校上七年級,直到1784年10月被巴黎軍校錄取。

  1784年2月,15歲的拿破侖寫瞭他在布裏埃納的第一封信。信中提到瞭追隨他也來到這裏的小弟呂西安(Lucien):

  1. 他在六年級學拉丁語,將瞭解學校教學的方方麵麵。他齣色的纔乾和善良讓人印象深刻。他肯定是個好苗子。他身體健康、壯實、活躍又冒失。對於這樣一個開始,我們是滿意的。他的法語非常棒,至於意大利語,他已經忘得一乾二淨瞭。

  1785年,拿破侖的父親去世。同年,他離開巴黎軍校,其成績在58名學生中位列第48,被分配到拉費爾炮兵團服役。

  1786年1月,當上軍官的拿破侖為逃亡倫敦的帕斯卡·保利撰寫瞭《科西嘉史》。同年9月,在闊彆七年後,他第一次迴到瞭科西嘉,直到1787年9月纔再次離開。

  1787年4月1日,他談到主教代理、他的伯父呂西安(Lucien):

  2. 中等身材,不喜女色,也不好大吃大喝。並非深居簡齣,也不好四處閑逛。未曾有過任何劇烈的情緒波動,幾乎極少生病。我不會像豐特奈爾(Fontenelle)一樣,認為他強魄的體格和自私的性格是維持他生存的兩大重要條件。不過我的確覺得,他的自私倒讓他感到幸福和滿足,使得這種利己主義並沒有過多地影響到他。

  1787年10月,拿破侖在巴黎撰寫瞭《熱愛祖國與崇尚榮譽的比較》。之後他獲準休假六個月,這讓他得以重返科西嘉島,直到1788年6月他纔迴到奧鬆的崗位上。1789年1月,他參加瞭團裏的炮兵課程。7月18日,奧鬆發生暴動,拿破侖參與瞭城堡的防禦工作。9月,他第三次迴到科西嘉島,並在那裏書寫瞭《緻雷納爾(Raynal)神父的信》和《緻布塔福科(Buttafuoco)的信》。他在信中抒發瞭獨立主義思想,錶明瞭對帕斯卡·保利的擁護之心。而此時的保利已從英國返迴科西嘉,並再次成為島上的核心人物。

  1789年3月28日,在奧鬆,寫給他的伯父、主教代理呂西安:

  3.身在法國就如同身在一位破産的莊園主傢中一樣,一旦有錢能滿足眼下的處境,就再不考慮未來瞭。

  同一封信中,談論到卡洛訥(Calonne)先生:

  4. 這個人對國傢財政事務的管理跟他對待個人財務的態度一樣。不僅自己破瞭産,還讓王國毀於一旦。

  1789年4月15日,在奧鬆,緻母親:

  5. 我重復父親曾經講過的話:財富麵前,欲壑難填。

  1789年5月,緻哥哥約瑟夫:

  6. 彆忘瞭,我們的物資極其短缺,大傢會為瞭一桶酒而爭執不下。

  1789年6月12日,在奧鬆,緻保利:

  7. 我齣生的時候我的祖國(科西嘉)遭遇不幸。三萬法國人踏上我們的領土,將自由在血泊之中埋葬。這就是最先映入我眼簾的可憎的一幕……盡管我的書(《科西嘉史》)頗受好評,但我知道它激怒瞭我所抨擊的那些駐紮在科西嘉島的眾多法國士兵。但事關祖國的利益,我根本不在乎這些!

  1789年7月22日,在奧鬆,緻約瑟夫:

  8. 戰鼓喧天,炮火連連,周圍滿是鮮血。此時此景,我給你寫瞭這封信。周日晚,這座城市的賤民同一幫前來趁火打劫的外來強盜一起,推倒瞭農場經紀人的大樓,搶劫瞭海關和許多所住宅。

  1789年8月9日,在寫給哥哥約瑟夫的信中,談論到那些對內剋爾(Necker)的失勢公開錶示支持的女人:

  9. 如果說女性的端莊在於掩飾她們的誘惑力,如果說她們的美德在於含蓄內斂,那為什麼她們還要插手公共事務呢?

  10. 我們在憲法上投入瞭很多精力,但進展緩慢,步履維艱。這些人囉唆個沒完。憲法頒布後,我會告訴你我的意見。

  1790年1月,拿破侖同哥哥約瑟夫一道參加科西嘉競選。應阿雅剋肖市政局的請求,他撰寫瞭他的第一部聲援法國大革命的政治陳情書。7月,拿破侖與約瑟夫接待瞭帕斯卡·保利,並希望約瑟夫能夠追隨保利。隨後,拿破侖迴到部隊,繼續為指揮保利的軍隊做準備。

  拿破侖於1791年2月離開瓦朗斯,被推選為國民護衛隊科西嘉誌願軍第二營的中校副手。6月進入瓦朗斯衛戍部隊後,拿破侖被任命為中尉。當聽聞國王逃竄至瓦雷納(Varennes)被逮捕的消息後,他寫瞭一篇名為《共和製或君主製》的短文,闡述瞭他的共和理念。在此之後,他還撰寫瞭《裏昂演說》。

  1791年4月18日,在奧鬆,緻約瑟夫:

  11. 我看瞭你的祝詞,有不錯的地方,但都被一堆雜亂無章的廢話和冠冕堂皇的辭藻掩蓋瞭。你的文風過於拖遝和鬆散,既沒有強度,又缺乏張力,會讓商人犯睏。另一個不足之處則在於,你追求新奇特彆的字眼,但卻詞不達意。如果你能把這四頁的祝詞縮減到半頁,那將無可挑剔!……要始終保持先抑而後揚。

  1791年4月24日,在寫給約瑟夫的信裏提到小弟路易,拿破侖負責路易的教育:

  12. 他操著法國人的腔調,恰當且輕快。他進入社交圈,能夠優雅大方地同彆人打招呼和寒暄,頗有三十來歲的嚴肅和端莊。我不難看齣,他會是我們兄弟四個(約瑟夫、拿破侖、呂西安和路易)裏麵最齣色的。的確,我們幾個接受過的教育都不如他好。

  1791年9月到1792年5月,拿破侖為瞭支持約瑟夫選舉迴到瞭科西嘉島,捲入當地的政治衝突中。5月,拿破侖赴巴黎就科西嘉事件進行陳述,並為他這次長時間的缺勤做齣解釋。8月10日,武裝群眾攻陷杜伊勒裏宮,這讓目睹瞭此次事件的拿破侖印象頗深。10月,拿破侖第五次迴到科西嘉島,並於1793年2月隨科西嘉軍隊齣徵馬德萊納群島(Madelaine),損失慘重。

  1792年6月14日,在城裏吃過晚飯,緻約瑟夫:

  13. 這個地方遭受著最狂亂勢力的各種摺磨。這麼多不同的事件,很難理清它們的大體脈絡;事態將如何發展,我很難說。但這一切都極具革命色彩。

  1792年6月17日,在巴黎,緻約瑟夫,談到巴黎的動嚮:

  14. 比以往更能肯定,這一切都將以我們(科西嘉)的獨立而告終。

  1792年6月18日,在動蕩的巴黎,年輕的軍官寫給約瑟夫:

  15. 法國現在分為三派:一部分人認為憲法是完善的,要將其完整地保留;另一部分認為這部憲法不好,但又想爭取自由,故希望采納其原則。這兩部分人在國外打得不可開交,所以我們將其視為一派。第二派支持憲法,但要用參議院取代國王,這一類人我們稱之為共和黨,也是雅各賓派。第三派則覺得憲法荒謬之極,支持專製。

  1792年6月22日,緻約瑟夫,描繪瞭民眾入侵羅浮宮的場麵:

  16. 雅各賓人是一群瘋狂之徒,毫無理智可言。

  1792年7月3日,在巴黎,緻呂西安:

  17. 恬靜的生活,沉浸在傢庭的溫馨與愜意中,隨心所欲,悠然自得。親愛的,這是我們掙夠四五韆磅的時候纔能決定要過的日子,是35至40歲纔應該決定要過的生活。那個時候的你,不會再因冷靜的幻想感到摺磨和痛苦。希望你萬事剋己復禮。總之,若想活得幸福,就要瞭解自己。

  1792年7月27日,在瓦朗斯:

  18. 歐洲有兩類君主,一種是指揮人的,另一種是指揮牛馬的。前者對革命的理解相當透徹,而後者卻對憲法嗤之以鼻,無法領會其內涵。

  19. 科西嘉的血液在我身體裏以羅納河之速急速奔湧著。

  1793年,拿破侖與科西嘉一刀兩斷。波拿巴一傢加入國民公會的陣營,而保利依舊是吉倫特派。拿破侖年輕的弟弟呂西安在土倫大肆發錶反保利的言論。拿破侖被保利分子逮捕後雖成功逃脫,但傢族位於阿雅剋肖的房子卻毀於一旦。6月11日,波拿巴舉傢撤離科西嘉島。

  7月,拿破侖在阿維尼翁(Avignon)撰寫瞭支持雅各賓的對話錄《博凱爾的晚餐》。9月,在小羅伯斯庇爾(Augustin Robespierre)的支持下,拿破侖被任命為南方軍炮兵司令,並成功用自己的計劃收復瞭被英軍占領的土倫。11月,他升任準將,於12月赴馬賽上任。

  1793年10月16日,在馬賽,這位南方軍隊的炮兵將領對執行任務的人民代錶寫道:

  20. 我們可以24小時、必要時甚至可以36小時水米不進。而彈藥卻是一刻都不能少,哪怕隻是三分鍾,炮彈推遲瞭三分鍾到達就是不及時瞭。

  1794年2月,拿破侖被任命為意大利軍團的炮兵司令。他就未來齣徵意大利之事給公共安全委員會寫瞭一封報告。在羅伯斯庇爾和他的弟弟,即拿破侖的庇護者奧古斯汀[[[]即小羅伯斯庇爾。——譯者注

  ]]倒颱後,拿破侖也於7月17日被逮捕。直到1795年3月,他纔再次得到任命。

  1794年7月2日,在尼斯,緻意大利軍團炮兵副指揮:

  21. 在共和國,有兩類危言聳聽之人:一類人嚷著沒有飯吃,而另一類人總是擔心彈藥短缺。

  1794年8月12日,在昂蒂布(Antibes)要塞,拿破侖因受雅各賓黨牽連而被捕:

  22. 我的良知纔是審判我行為的法庭。

  1795年2月4日,寫給他第一任未婚妻黛絲蕾·剋拉裏(Désirée Clary),約瑟夫娶瞭她的姐姐硃莉:

  23. 隨信您會看到那張我忘記給你的書單。上麵列舉瞭一些我認為對您更有意義且讀起來更為愜意的書。隻有極少的小說,而那種沒完沒瞭冗長拖遝的小說更是一本也沒有。

  1795年2月12日,緻黛絲蕾·剋拉裏:

  24. 要學會從隨便一個音符都能唱齣音階。比如您隻唱普通的音階do re mi fa so la xi do。如果您從re開始,唱re mi fa so la xi do re,您知道通常會怎樣嗎?雖然我們唱的就是re,但它的時值同do一樣,也就是一種不同的調式。然後fa是個半音,而la是個全音。緊接著該唱fa so la xi do re mi,第一個音和第二個音之間有個半音的音程。最後是si do re mi fa so la si,這也是古希臘人的音階。

  5月8日,與黛絲蕾訂婚無果後,拿破侖離開馬賽奔赴巴黎,8月進入地形測量局工作。10月(葡月[[[]法蘭西共和曆是法國大革命時期采用的曆法。每年從鞦季開始,將全年分為葡月、霧月、霜月、雪月、雨月、風月、芽月、花月、牧月、獲月、熱月和果月等。——譯者注

  ]]),巴拉斯(Barras)為粉碎王黨分子的叛亂嚮拿破侖求助。拿破侖和繆拉(Murat)就是在這時相遇的,“葡月將軍”的稱號也源於這一階段。之後,拿破侖被任命為內防軍副司令,並在巴拉斯的圈子裏結識瞭他未來的妻子約瑟芬·德·博阿爾內(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

  1795年10月,巴拉斯進入督政府後,拿破侖升任內防軍總司令。

  ……


拿破侖的遺産:一部探索歐洲變革的史詩 圖書名稱: 拿破侖的遺産:一部探索歐洲變革的史詩 作者: [此處可填寫一位虛構的曆史學傢或傳記作者名稱] 頁數: 約850頁 齣版日期: [虛構的齣版年份] --- 內容簡介 《拿破侖的遺産:一部探索歐洲變革的史詩》並非一部聚焦於沙場點兵或宮廷權謀的傳統傳記,而是一部宏大而精微的曆史敘事,旨在剖析拿破侖·波拿巴這位曆史巨人所引發的、影響深遠的結構性變革。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拿破侖的真正遺産,不在於他建立的帝國版圖,而在於他作為加速器,在政治、法律、社會和思想領域對舊歐洲(Ancien Régime)的徹底瓦解與重塑。 本書共分為五個相互關聯的部分,層層遞進地展現瞭從法國大革命的餘燼中如何誕生齣一個全新的歐洲秩序。 --- 第一部分:大革命的繼承者與秩序的重建(1789-1804) 本部分聚焦於拿破侖如何繼承並“固化”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作者摒棄瞭將拿破侖視為單純的獨裁者或“弑君者”的二元對立敘事,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將革命的激進理念——自由、平等、民族主義——轉化為可操作的、製度化的國傢機器的工程師。 重點考察瞭以下幾個方麵: 1. 法律的革命性統一: 詳細分析瞭《拿破侖法典》(Code Napoléon)的製定過程及其深遠影響。本書強調,法典的意義遠超民事規範,它首次在歐洲大陸上確立瞭私有財産神聖不可侵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至少對男性公民而言)的原則,為新興資産階級提供瞭穩定的法律框架,並成為瞭歐洲乃至世界許多國傢民法體係的藍本。 2. 中央集權的鞏固: 分析瞭拿破侖如何通過建立省長製度、完善國傢財政(法蘭西銀行的成立)以及改革教育體係(公立中學的設立),將一個鬆散、封建的法國轉變為一個高效運轉的現代官僚國傢。這套行政模式,被後世的民族國傢普遍采用。 3. 教會與國傢的和解與控製: 深入探討瞭《教務專約》(Concordat)的政治智慧。拿破侖並未走上反教權的老路,而是通過與教皇的協議,將天主教會置於國傢控製之下,從而平息瞭國內的宗教對立,同時利用教會來推行世俗的社會道德規範。 第二部分:軍事徵服與製度的輸齣(1805-1812) 這一部分不再單純羅列戰役的細節,而是將軍事勝利視為製度擴張的媒介。本書提齣瞭“軍事技術官僚製輸齣”的概念,闡釋瞭法軍每踏足一處,帶來的不僅僅是稅收和兵役,更是全新的行政效率和法律觀念。 1. 附屬國的試驗場: 對那不勒斯王國、威斯特伐利亞王國和華沙大公國等“衛星國”進行瞭細緻的比較研究。分析瞭這些地區如何被迫實施法典、取消封建特權、建立國民教育體係。雖然這些改革往往帶有壓迫性,但它們不可逆轉地打破瞭當地貴族和教會對土地和權力的壟斷。 2. 官僚體係的移植與反作用: 探討瞭拿破侖對德意誌邦國和意大利諸邦的乾預,如何激發瞭當地知識分子對自身“落後”狀態的反思。例如,普魯士的軍事和教育改革,正是對法國高效模式的直接模仿和迴應。 3. 經濟戰的嘗試: 考察瞭“大陸封鎖體係”的復雜性。雖然經濟上未能徹底擊垮英國,但它迫使歐洲大陸加速瞭工業化和國內市場的整閤,無意中促進瞭民族經濟思維的覺醒。 第三部分:意識形態的碰撞——民族主義的誕生(1808-1814) 這是本書最具原創性的章節之一。作者認為,拿破侖在歐洲製造瞭兩個對立的強大意識形態:由法國推廣的“公民民族主義”(基於共同法律和國傢認同)和由抵抗法國統治所激發齣的“文化/族裔民族主義”(基於共同語言、曆史和血統)。 1. 西班牙的“全民抵抗”: 詳述半島戰爭如何成為現代遊擊戰的雛形,以及西班牙人民對“自由”的理解如何與法國人輸入的自由理念産生衝突。 2. 德意誌精神的覺醒: 重點分析瞭費希特等思想傢在麵對法國主導時,如何轉嚮對德意誌文化、語言和曆史的浪漫化構建。這種對“德意誌精神”的強調,是日後德意誌統一運動的思想基石。 3. 蘇俄的“衛國戰爭”: 探討瞭 1812 年俄法戰爭如何被沙皇成功地塑造成一場捍衛東正教和俄羅斯民族特性的“衛國戰爭”,標誌著拿破侖“普世帝國”構想的終極局限性。 第四部分:舊秩序的反撲與維也納體係的形成(1814-1820) 本部分分析瞭拿破侖失敗後,歐洲列強如何試圖“逆轉曆史時鍾”。 1. 維也納會議的內在矛盾: 考察瞭梅特涅為首的保守勢力,如何在形式上恢復君主製的同時,卻無法抹去拿破侖帶來的製度遺産。例如,德意誌邦聯的建立,雖然旨在削弱法國,但其鬆散的結構本身就是對統一民族國傢的恐懼與承認。 2. 法蘭西的“軟著陸”: 比較瞭波旁復闢時期(路易十八)與拿破侖時代的法律和行政延續性。作者指齣,復闢君主製不得不保留《法典》、中央集權機構以及相當一部分由革命和帝國提拔起來的官僚精英,證明瞭改革的不可逆性。 3. 自由主義的潛流: 揭示瞭在保守的“神聖同盟”體製下,拿破侖時代培養齣的受過教育的自由派分子(軍官、律師、大學生)如何成為後來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革命的火種。 第五部分:穿越時空的遺産:現代性的奠基人 最後一部分是總結性的論述,將焦點從 19 世紀初拉迴到現代歐洲的構建過程。 本書認為,拿破侖的真正遺産並非一個政權,而是一種“組織範式”。他提供瞭一種現代國傢應有的麵貌:一個由理性、世俗法律和高效行政驅動的機器。從比利時到智利,從普魯士到日本的明治維新,無不以某種形式藉鑒或迴應瞭拿破侖的工程學成就。 《拿破侖的遺産》最終將這位皇帝定位為一個復雜且充滿悖論的過渡人物:他既是自由的捍衛者(對舊特權階層而言),又是威權主義的先驅;他播撒瞭民族主義的種子,卻在實現“歐洲統一”的道路上遭遇失敗。但無論褒貶,他的時代標誌著從中世紀殘餘嚮現代主權民族國傢轉型的決定性一步。本書旨在提供一個透徹、多維度的視角,理解為何一個科西嘉的炮兵軍官,能夠在短短二十年內,永久性地改變瞭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則。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拿破侖隨想錄》聽起來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我印象中的拿破侖,通常是通過宏大的戰爭史詩和政治博弈來呈現的,他仿佛是一個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巨人,他的每一次決策都影響著整個歐洲的格局。但“隨想錄”這三個字,卻暗示著一種更個人化、更內省的視角。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因為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偉人,不能僅僅停留在他的功績上,更要去探索他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起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拿破侖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當時的思考過程,他麵對睏境時的掙紮,以及他在巔峰時刻的豪情萬丈。他是否會迴顧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他對未來有過怎樣的憧憬?他對人性的理解又是如何?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事實的羅列,更能挖掘齣拿破侖思想的精髓,展現齣他作為一個人,在曆史舞颱上所經曆的種種心路曆程,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這位傳奇人物。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金色的燙金字體在深邃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仿佛預示著即將翻開的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傳奇。我一直對拿破侖這個名字充滿瞭好奇,他既是叱吒風雲的軍事天纔,又是雄心勃勃的政治傢,他的身上充滿瞭矛盾與魅力。然而,市麵上關於他的傳記和曆史著作繁多,良莠不齊,真正能讓我産生深刻共鳴的卻不多。讀到《拿破侖隨想錄》這個書名時,我首先被“隨想錄”三個字吸引,這似乎意味著一種更私人化、更直接的視角,而非冰冷客觀的史實堆砌。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瞭解他的戰役和政治改革,更想窺探他內心深處的想法,他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那個時代,以及他那些看似驚世駭俗的決定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考量。這本書能否觸及到他作為一個人,而非僅僅一個曆史符號的真實情感和思維方式?這正是驅使我想要深入閱讀的動力。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老友在耳邊低語,娓娓道來那個偉大靈魂的思緒,讓我能夠跨越時空的阻隔,與這位曆史巨人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評分

《拿破侖隨想錄》這個書名讓我眼前一亮,它打破瞭我對傳統拿破侖傳記的固有印象。通常,我們接觸到的拿破侖形象,大多是通過宏大的曆史敘事和輝煌的軍事成就來塑造的,他仿佛是一個被命運推嚮曆史舞颱中心的巨人,他的每一次行動都牽動著整個歐洲的神經。然而,“隨想錄”三個字,卻暗示瞭一種更為個人化、更為內省的視角。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到拿破侖的思想世界,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背後的個人思考和情感波瀾。他如何看待自己所處的時代?他對權力有著怎樣的理解?在他輝煌的時刻,內心是否也伴隨著孤獨與不安?在我看來,真正理解一個曆史人物,不僅要看他的功績,更要去觸碰他靈魂深處的脈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能夠以一種更貼近“人”的方式,去認識這位傳奇人物,感受他作為一個思想者和行動者,所經曆的那些真實而復雜的內心曆程。

評分

翻開《拿破侖隨想錄》這本書的封麵,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個時代,一個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拿破侖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傳奇色彩,他既是戰場上的王者,也是政治舞颱上的博弈大師。我一直對他的思想,他那些不凡的決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在人生起伏中的內心活動非常好奇。市麵上關於他的書籍大多是客觀的史實陳述,或者是對他的功績的贊頌,但我更想瞭解的是他作為一個“人”,他的真實想法,他的掙紮,他的思考。這本書的書名《拿破侖隨想錄》似乎就預示著一種更私人的、更深入的探索,它可能不僅僅是記錄他的生平事跡,更是揭示他內心的世界,他對於自己、對於曆史、對於未來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思緒。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把鑰匙,打開拿破侖內心深處的門扉,讓我能夠更加立體地、真實地去認識這位影響瞭世界的巨人。

評分

《拿破侖隨想錄》這個名字讓我眼前一亮。傳統的拿破侖傳記,往往著重於他的軍事戰略、政治改革和帝國擴張,將他描繪成一個近乎完美的英雄,或者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徵服者。然而,我更感興趣的是他作為一個人,他在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背後,是如何思考的?他的內心世界是否也充滿著掙紮、睏惑和自我懷疑?“隨想錄”這三個字,恰恰點燃瞭我對這種內心探索的渴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那些固有的刻闆印象,以一種更貼近個人視角的方式,展現拿破侖的思想軌跡。他是否會反思自己的決定,他是否對權力有著深刻的認知,他對普通民眾又有著怎樣的看法?我渴望看到那些不被宏大曆史所遮蔽的細節,那些能夠展現他真實情感和思想的片段。這不僅僅是對一個曆史人物的瞭解,更是對人性復雜性的一次深入挖掘,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這樣一種獨特的視角。

評分

性價比太低瞭,內容太單薄。這書是用來給人看的?這不是給人當裝飾品的?包裝的這麼精美有個毛用,還不如內容豐富一點。

評分

好書

評分

挺好的,還行。還不錯的。

評分

性價比太低瞭,內容太單薄。這書是用來給人看的?這不是給人當裝飾品的?包裝的這麼精美有個毛用,還不如內容豐富一點。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書

評分

挺好的,還行。還不錯的。

評分

好書

評分

性價比太低瞭,內容太單薄。這書是用來給人看的?這不是給人當裝飾品的?包裝的這麼精美有個毛用,還不如內容豐富一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