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戶口本是“生與死”的補錄簿
是大明以降的“人頭簿”
不問生老病死,隻問稅賦
但《戶口本》裏麵的每一個名字
卻是真實溫暖
有血有肉
永遠卑微但頑固地活著
《戶口本》以我人稱講述瞭江西南昌市金順村少年褚枕石的成長經曆。“我”的父母是一對其貌不揚、高低錯落的鄉巴佬男女。“爸爸”是自私刻薄的“鐵公雞”,“媽媽”是不識字在田坎低頭奔走的赤腳醫生。他們結閤成一個充滿詛罵而又相互依賴的傢庭,而“我”也在爭吵和被忽視中長大。
他們都不像正常人類,或者說,又太像正常人類。
小說裏描寫的一個個小人物,都是活在戶口本裏的所有人的縮影;而他們在貧瘠的生活中掙紮求存的努力,也記錄瞭一個時代的側影。
當“我”逐漸長大時,纔發現戶口本上那薄薄的一頁紙,原來是人生的無形之重。正如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齣身、父母、血緣與時代……看著父母在戶口本中從年輕強壯到衰老凋零,“我”在迴憶的文字中感覺悲涼。但就是這麼悲涼的過去,這麼悲觀的思想,有時候悚然一驚,年少時的生活畫麵紛至遝來,又會忍不住低徊感嘆,心中溫暖不勝。
本書的每一章,並不都直接和戶口有關,作者也並未刻意去編一個首尾齊全的故事。也許隻能用這種非常規的方式,纔能盡量真實記錄下生命中所經曆的細節。
這本書,獻給所有活在戶口本裏的人。
史傑鵬
作傢,江西南昌人。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古文字學、訓詁學以及先秦兩漢文獻學。
齣版作品有長篇曆史小說《亭長小武》《嬰齊傳》《賭徒陳湯》《赤壁》《鵠奔亭》,長篇曆史隨筆《楚漢爭霸》《文景之治》,散文隨筆集《舊時天氣舊時衣》《有風度纔是貴族》,長篇玄幻小說《楚墓》等。
一 相親
二 結婚
三 講傢史
四 狗
五 分傢
六 城南舊事
七 小菊
八 魚刺
九 畫雞
十 寶蓮燈
十一 上海小女孩
十二 照相
十三 撿錢
十四 金順小學
十五 豬市
十六 報仇
十七 蚊帳
十八 遊泳
十九 大舅和二舅
二十 老薑的女兒
二十一 一個陰天的上午
二十二 兩角錢
二十三 下雨天
二十四 鄉巴
二十五 詹老師
二十六 國慶節
二十七 搬傢
二十八 電視機
二十九 蹭飯
三十 鄉下話
三十一 打人
三十二 送水
三十三 打米
三十四 颱鉗廠的班車
三十五 發育
三十六 屋後的池塘
三十七 紅樓夢
三十八 金瓶梅
三十九 在病中
四十 除夕的下午
四十一 畫畫
四十二 春遊
四十三 李鬝婆
四十四 春日
四十五 兩個傻子
四十六 淡淡的月光下
四十七 飲湯
四十八 看電影
四十九 詩詞歲月
五十 通知書
五十一 戶口
五十二 爸爸的旅遊
五十三 暑假
五十四 古籍書店
五十五 無題
後記
1970年代初,二十五歲的爸爸正焦急尋覓著配偶,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瞭。在鄉下,大傢都要在交配的最佳年齡迅速結閤,錯過這個村,就很難有那個店。何況,除此之外,他還有生理需要。
好在媒婆很多,很快爸爸就去瞭相親。有人給他介紹瞭一個三店大隊的女人,住在三公裏外。他上午精神抖擻齣去,中午沮喪地推著二伯父的破自行車迴來,分開迎上來叫喚的雞,踏著一地的雞屎,穿過天井,將自行車支起,拍拍瞭褲子的灰塵。
婆婆正坐在竈邊煮飯,用火鉗夾著一小捆一小捆的乾稻草,塞進爐膛,火光照亮瞭她半邊皺巴巴的臉,紅彤彤的,色調溫暖,好像一幅古典油畫的局部。看見爸爸,她馬上站起來,急切問:“怎麼樣嘛?”
天井對麵,大伯母身材肥碩,牛高馬大,挺著個大肚子,手裏捏著一塊抹布;二伯母則抱著齣生不久的女兒,正要喂奶,一個乳房還耷拉在外麵。她們都停下活,期待地看著爸爸,眼神詢問同樣的問題。
爸爸的腦袋像搖頭電扇那樣轉瞭一圈,說:“你們都看過《鮮花盛開的村莊》唦?”
“前幾日球場上還放過,哪個會沒看過嘛。”大伯母迴答。
爸爸說:“那隻女的,長得就像電影裏頭的六百工分哦。”
這是個典故,來自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裏麵女主人公身強力壯,和男人一樣掙六百工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模範典型。
“六百工分幾好啊,吃得,做得,娶過來,事事都不要你操心。”大伯母說。
“那是蠻難看哦,太胖瞭嘛。”二伯母錶達瞭不同意見。
爸爸說:“就是這話囉,硬是看不過眼哦。”
婆婆有點失望:“算瞭算瞭,再等下,我不相信,像你這樣長長大大,又有文化,會找不到人。”
過幾天,大伯母的一個親戚來瞭。一踏進門檻,老鼠似的四處張望,兼大呼小叫:“金妹啊,你活得蠻不錯哦。貴旺老實,不但是隻閨崽子,還有一份國營工廠的正式工作,城市戶口,又事事都聽你的。你硬是命好哦,這一生世,硬是贏得瞭哦。”又摸摸我堂兄的頭,“小林啊,在新傢還不錯吧?你記到,要拿這裏當自己屋裏哦,以前的爺,要拋到二十五裏外去哦。”
大伯母打斷她:“是哦,是哦,你這麼厲害,不如再幫我屋裏一個忙嘛。”
“說這樣的話,親戚頭上,這麼客氣做什麼哦。”
“我屋裏三叔,你曉得唦,今年二十五歲瞭,你給他介紹一個女崽嘛。”
“金龍是不,還沒說人傢啊?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包在我身上,我這裏就有現成的一隻。我屋裏老頭,你曉得的,大隊派他去城裏金塔街推糞,租住在金順大隊一傢人屋裏,那傢人傢裏有個女,屬雞,也沒嫁人,比金龍小一歲,蠻能乾,還當過女民兵排長。現在在村裏做赤腳醫生,是學雷鋒積極分子。雖然也是農村戶口,但人傢落得地方好,不種榖,隻種菜,住在金塔街,門口一條好寬好大的柏油馬路,人來人往,汽車不曉得幾多。還跟你城南這裏樣的?盡是煤炭渣滓路,騎隻車子跑到來,隔夜的屎都要顛齣來。一到夜晚,路上沒有一隻人毛,鬼打得人死……你問下三叔有興趣不,要是願意,我就聯係他們見一麵。”
大伯母說:“這麼好的條件,那曉得人傢看得上我儂鄉下人不啦?”
“人傢那隻女崽什麼都好,就是沒讀過幾年書,拖到現在,一門心思想找個有文化的。你三叔不是讀過中專啊?現在又是小學老師,話不定談的成哦。”
“聽起來蠻好,那就勞煩你介紹一下啦。”婆婆放下手中喂雞的碗,隔著天井插嘴。
三天後,一對鄉巴佬男女在八一公園門口見麵瞭。男鄉巴佬上身穿一件洗得褪色的褐色中山裝,下身穿一條同樣褪色的綠色軍褲,腳蹬一雙解放鞋,人瘦得像根乾蘆葦,劃根火柴就能點著,而且燒不瞭兩分鍾。他推著一輛二八載重車,車身黃泥星星點點,車杠和車把上纏瞭一圈又一圈的紅色塑料,前後兩個車轂中間,還套著自製的彩色塑料裝飾,毛茸茸的,但不可愛。女鄉巴佬身量矮小,乘船坐車似乎永遠可以逃票。兩個人一高一低,走在柏油馬路上。爸爸推著車,走瞭幾步,主動搭話:“你住在金塔街是不?”
媽媽說:“是哦。你住在城南大隊?聽說蠻遠哦。”
爸爸想,不遠我他媽的找你,又矮,小學還沒畢業,就這樣還能做赤腳醫生,不曉得要害死幾多人。他說:“是哦,那明日你還繼續在金順大隊做事?”
“什麼明日?”媽媽有點摸不著頭腦。
“就是結婚以後。”
“哦,你說怎樣就怎樣,戶口遷到你們城南大隊也行。”
爸爸想,遷到城南大隊,那不成瞭腦膜炎。他說:“我們國傢,子女戶口隨母,你還是留在金順大隊比較好,雖然說也是農村戶口,但畢竟屬於郊區,地方也好,就在城裏,還發糧票。”
“畢竟。”媽媽迴味瞭一下這個詞,說:“這是什麼意思?”
爸爸怔瞭一下,遲疑道:“畢竟,就是好歹。”
“哦,好歹屬於郊區。意思是還不錯?”
“差不多吧。”
媽媽有點不好意思:“我沒有什麼文化,第一次聽到這隻詞。聽說你是學堂裏的老師?”
“是哦。”爸爸迴答,“赤腳老師。”
媽媽說:“也蠻不錯哦。我這隻人,最怕讀書瞭,讀過一年半私塾,手心都被老師打得青痛,看到老師就怕。”她的眼光中充滿崇敬。
他們繞著八一公園,轉瞭一個圈。媽媽不時地看看旁邊圍欄內姹紫嫣紅的公園,但男鄉巴佬對之視而不見,因為進去要花兩分錢的門票,兩個人就是四分,太奢侈瞭。一會兒,他們又轉迴瞭東門,已近中午,旁邊一傢國營館子店門口排起瞭長龍,排在最前麵的一個人,雙手高舉著錢和糧票叫嚷:“一碗肉絲麵,一碗肉絲麵,對,啊,就放那一點子肉啊?多放點子唦。”服務員迴答:“放幾多肉,國傢有規定,不是你想吃幾多就有幾多的。”那人說:“國傢,國傢有幾多事要管,會管你放幾根肉絲?你硬是扯卵蛋哦。”服務員說:“我扯卵蛋?你就不說自己事多。到底吃不吃哦?不吃靠邊站,不要擋到人傢——底下。”他指著後排那個。
媽媽停住瞭腳步,望著人群,咽瞭一口唾沫。爸爸覺察到瞭什麼,趕緊說:“我的腳踏車是藉我二兄的,他下午要上班,必須按時還。我先走瞭。”說著已經飛身上車,沒入前方一條小巷,眨眼沒有瞭蹤影,像一隻受驚的蟑螂。
媽媽呆呆站著,嘟噥瞭一句:“看樣子,是一隻鐵公雞。不過蠻高,也蠻有文化。”又嘟噥瞭一句,“畢竟。”
我嚮來不太關注純粹的現實主義題材,但《戶口本》成功地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並讓我徹底改變瞭看法。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巧妙,它采用瞭非綫性的敘事手法,時間綫索在過去與現在之間不斷跳躍,但每一次跳轉都精準地服務於揭示當前人物狀態的根源。這種錯落有緻的敘事,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解謎的快感。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語言功底極為紮實,遣詞造句精準而富有畫麵感,即便是描述最普通的場景,也能讓人感受到其背後蘊含的詩意和重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記憶”的描繪,那些模糊不清、被時間扭麯的往事,被作者用近乎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重新呈現齣來,讓人分不清何為真實,何為心之所嚮。這是一部需要慢下來,細細品味的文學作品,它給予讀者的迴報,遠遠超齣瞭其篇幅所能衡量的價值。
評分這本《戶口本》簡直是讓我耳目一新,完全顛覆瞭我對傢庭題材小說的刻闆印象。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入木三分,仿佛每一個角色的喜怒哀樂都能真切地觸摸到。故事的推進流暢自然,沒有絲毫拖遝或刻意煽情的地方,一切都水到渠成,讓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尤其是對社會背景的描繪,那種微妙的時代變遷下,個體命運的無力和抗爭,被展現得淋灕盡緻。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深刻的自我對話,很多過去被忽略的傢庭關係和個人選擇,都在閤上書頁的瞬間被重新審視。這本書的格局很大,它不僅僅講述瞭一個傢庭的故事,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這個社會結構中那些不易察覺的紋理與張力。我非常推薦給所有對生活懷有深度思考的讀者,它帶來的思考的餘韻,絕對值得你花時間去細細品味。
評分說實話,我對近期齣版的許多傢庭倫理劇都感到審美疲勞,總覺得它們在重復一些老套的衝突和解決模式。但《戶口本》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它探討的不是激烈的矛盾爆發,而是那些潛藏在日常瑣碎下的巨大情感暗流。作者對“沉默”的描寫尤其齣色,很多關鍵性的信息和情感轉摺,都是通過角色之間的未盡之言、一個眼神的閃躲、一次不經意的迴避來傳達的。這種“留白”的處理,極大地考驗瞭讀者的理解能力和共情心,也使得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層次。這本書的節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時而緩慢得如同時間停滯,時而又在不經意間加速,將你推嚮一個無法迴避的情感高潮。它需要的不僅僅是閱讀,更需要一種沉浸式的“體驗”。
評分初讀這本書時,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平鋪直敘的生活記錄,畢竟書名是如此的質樸。然而,事實證明,我的判斷完全錯瞭。這本書的敘事技巧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度。作者嫻熟地運用瞭多重視角,讓原本可能略顯沉悶的日常生活瞬間變得立體而富有張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會揭示齣哪個角色的隱藏動機,這種結構上的精妙設計,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懸念感。而且,語言風格極其鮮活,充滿瞭生活的氣息,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文學腔調,讀起來非常舒服,卻又暗藏著深刻的哲理。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環境氛圍的營造,那種特定的年代感,通過寥寥數語便躍然紙上,仿佛能聞到舊傢具散發齣的特有氣味。這本書,絕對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佳作,它用最樸素的詞語,講述瞭最復雜的人性。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震撼,更多來自於它對“身份”這一概念的解構。它沒有將“戶口本”僅僅視為一個證明文件,而是將其符號化,作為個體與集體、過去與現在之間復雜關係的錨點。作者通過幾個核心人物的命運交織,深刻探討瞭社會標簽是如何塑造、甚至禁錮一個人的自由意誌的。寫作風格上,它呈現齣一種近乎冷峻的客觀性,不輕易評判任何一個角色,而是將他們置於特定的環境壓力下去觀察其自然反應,這使得整個故事的真實感倍增。我很少看到一本小說能如此冷靜地直麵存在的睏境,同時又在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個體尊嚴的終極關懷。對於那些渴望在喧囂中尋找一份清晰認知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評分正版 雙十一活動買的,真心不錯。
評分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
評分越來越不喜歡京東,總是偷人隱私,用手機搜索過的東西,京東會推送,電腦網頁內也會推送,促銷時會偷偷漲價,做人不實在,以後會減少使用京東。
評分小說描寫瞭一個時代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一些記憶
評分買幾本書慢慢看。天太熱瞭。我戳大你娘!哈哈哈哈…
評分~
評分東西挺好的送貨也很快
評分之前看過彆人推薦,據說有些敏感,還沒看,包裝完整
評分書收到瞭,好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