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當人類學會製造簡陋的工具,人類的曆史也徐徐拉開瞭帷幕,從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誕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數韆年前神秘而壯美的故事還在曆史的上空迴蕩,見證著遙遠時代文明曙光的古物仍然屹立,世界在緩慢推進的過程中,如何成為今天的模樣,究竟發生瞭什麼?
內容簡介
從人類起源到21世紀,從愚昧落後到嚮文明與輝煌邁進。曆代大國曆經興衰更替,世界經曆瞭怎樣的文明與輝煌?讀完世界簡史,洞知世界一切!
作者簡介
江樂興,男,圖書策劃人,曾齣版過《世界名校之旅》《不可不知的50所美國一流大學》《不可不知的50所歐洲一流大學》《哈佛鍛煉學生的300個推理遊戲》等。其中,《螞蟻的生存哲學》被新聞齣版總署推薦為2008年度100本優秀青少年讀物。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列寜
死亡的曆史會復活,過去的曆史會變成現在,這都是由於生命的發展要求它們的緣故。
——剋羅齊
我們對曆史的無知使我們誹謗我們自己的時代。人們總是如此。
——福樓拜
給彆人自由和維護自己的自由,兩者同樣是崇高的事業。
——林肯
你若想嘗試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個真正的勇者一樣,豁齣全部的力量去行動,這時你的恐懼心理將會成為勇猛果斷所取代。
——丘吉爾
目錄
第一章人類曆史的開端
002 人類早期起源:原始社會的形成
004 人類文明初現曙光:四大文明古國的起源
第二章古典時代的東西方世界
010 古希臘文明的發展
011 古希臘文明的起源:愛琴海文明
013 古希臘城邦國傢的興起:雅典城
018 隻為戰爭而生的希臘城邦:斯巴達
022 古希臘文明保衛戰:希波戰爭
026 西方文明世界的光輝:希臘文明
032 世界的徵服者:亞曆山大大帝
038 羅馬帝國的古典文明
039 羅馬早期文明:羅馬的形成與共和製的建立
045 羅馬的擴張和版圖的奠定:徵服地中海
050 羅馬的鼎盛時期:帝國時代
057 帝國末日:西羅馬帝國滅亡
060 中華文明的建立與發展
061 中國曆史的上古時代:夏、商、西周
072 周王室權力的衰微:春鞦五霸
082 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的前身:秦國的由來
087 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建立:秦帝國
095 漢民族的形成:大漢帝國的興衰
107 黑夜前的夕陽:魏晉時代
第三章中世紀時期的世界
114 歐洲諸國的誕生與發展
115 早期法蘭剋王國的建立:剋洛維和查理時期
118 “查理曼帝國”的締造者:查理大帝
120 法蘭剋王國的分裂:法、德的形成
126 冠以神聖之名的遠徵:十字軍東徵
130 中東、拜占庭帝國與東歐諸國的發展
131 地跨三大洲的霸主:阿拉伯帝國
136 立國韆年的基督教國傢:拜占庭帝國
142 東歐平原的紛亂與統一:基輔羅斯公國
146 東方國傢的發展與沉淪
147 黑暗之後的曙光:隋王朝的功與過
153 昔日的榮光重現:強大的唐帝國
163 中華文明的頂峰與衰落:宋王朝的興衰
170 打遍世界無敵手的國傢:濛古帝國
第四章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
178 資本主義時代的歐洲各國
179 歐洲黑暗時代的結束:文藝復興
185 大航海時期正式開始:歐洲人對世界的探索
190 資本主義大發展:工業革命
194 法蘭西的崛起與發展:共和國的形成
207 德意誌民族統一與崛起:強悍的日耳曼人
216 資本主義時代其他國傢
217 世界新興霸主:美利堅閤眾國
223 日本走嚮強國的領導人:明治天皇
229 中華帝國的復興與衰落:明、清帝國的興亡
242 近代中國的屈辱:清朝的滅亡
250 兩次世界大戰
264 戰後世界:從動蕩到和平
251 新舊殖民帝國的爭奪:第一次世界大戰
256 正義與邪惡的較量:第二次世界大戰
前言/序言
"曆史是一本有趣的百科全書,是一個多變的孩子,它每次呈現給我們的樣子,都不完全是它的本來的麵目。可是通過查閱曆史,經常發現曆史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甚至會發現,人類是那麼渺小,在曆史的長河裏是那麼微不足道。正是因為如此,人類天生有一種本能,就是把一切發生瞭的事情記錄下來,於是,形成瞭現在看到的一本本曆史書。曆史或許不能像科學一樣給人類帶來實質性的好處,可它卻像一劑無處不在的苦口良藥,引導著人類剋服病患、健康前行。
很多人從小的時候開始,就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從哪裏來?這個世界從哪裏來?世界為何存在?……所有的這一切,我們都可以在人類幾韆年的文明史中找到答案。在人類生活的漫長歲月的軌跡裏,我們可以從更高的維度去看它存在的意義。這便是我們所著這本書的初衷瞭。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已經很少有人能靜心去看完一本深奧的曆史書。那麼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曆史摘其精要地寫齣來,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給大傢。可以讓很多世界觀還在形成期的青少年朋友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那麼我們這本書就算成功瞭。
在世人眼中,人類的幾韆年文明史是進步與殺戮並存的曆史,同時也是人類為瞭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的爭霸的過程。可是當我們站在當時的曆史維度,我們會發現或許很多事情本身就是我們的誤解,抑或是它本身和我們想象的並不一樣。這樣,纔會顯得世界史如此精彩。正如英國學者喬治·屈維廉先生所說:“曆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彆人。”這也就是所謂的“讀史可以明智”瞭吧。
世界史的復雜性非一般地區史可比,它無法像地區史那樣一條直綫從頭寫到尾。人類幾韆年來的政治、戰爭、經濟、文化都會産生韆絲萬縷的聯係,因此在給大傢縱嚮講述世界史的同時,還要橫嚮對比同一時期各國各宗教之間的恩怨糾葛。這對我們來說是眼前的一個睏難,但是同時又可以成為本書的一個亮點。
曆史是由一個一個的小故事構成的,人在裏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書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以人為主體,將一篇一篇曆史故事呈現給讀者。帶讀者迴到當時的情境,盡量還原當時的曆史事實,讓讀者在瞭解史實的同時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瞭解這些曆史人物當時所麵對的環境。同時找迴那份久違的閱讀曆史該有的享受,正如《三國演義》一開頭的那首“臨江仙”所寫的:“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追尋失落的文明:一部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演進的宏大敘事 (一)開篇:寂靜的舞颱與最初的低語 想象一下,一顆藍色的行星,在宇宙的洪流中孤獨地鏇轉瞭數十億年。在它尚未被生命占據的早期,隻有翻滾的岩漿、無休止的火山噴發和充滿有毒氣體的原始大氣。這不是一個關於輝煌帝國的史詩,而是一部關於耐心、偶然與必然的記錄——地球生命的黎明。 本書將帶你迴溯到那個“大氧化事件”之前的深邃黑暗,探索那些在海底熱泉附近孕育齣的第一個、幾乎無法想象的單細胞生命體。我們不會停留於簡單的細胞分裂,而是深入剖析生命如何掌握瞭能量轉換的終極奧秘——光閤作用。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學創新,卻在一瞬間改變瞭整個星球的化學構成,為後來的復雜生命形式鋪設瞭氧氣繚繞的舞颱。 我們將聚焦於“真核生物”的齣現,那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奇跡。內共生理論(Endosymbiosis)如何解釋瞭綫粒體和葉綠體的誕生?這不僅僅是一個細胞內部結構的變化,更是多細胞生命形態爆發的前奏。跟隨我們的筆觸,觀察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炸”,看看那些古怪、奇形怪狀的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如何在短短幾百萬年間,幾乎用盡瞭所有可能的生物設計方案。這些早期的探索者,有些最終演化成瞭我們熟悉的物種,而絕大多數,則永遠地沉睡在瞭岩層之中,留下瞭模糊不清的化石印記,等待著我們去解讀它們沉默的故事。 (二)陸地的徵服:從水到土的漫長遷徙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但陸地纔是競爭與演化的終極戰場。本書將詳細描繪那些勇敢的先行者——魚類如何發展齣肺和四肢,艱難地爬上潮濕的岸邊。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進化飛躍,而是經曆瞭無數代生物對重力、乾燥和呼吸挑戰的適應性調整。我們將解剖早期兩棲動物的骨骼結構,分析它們的生存策略,以及它們如何利用新齣現的植被形成的生態位。 隨後,我們將進入“古生代”的鼎盛時期,目睹早期爬行動物如何通過羊膜卵的創新,徹底擺脫瞭對水的依賴,成為地球的真正主宰。恐龍時代的輝煌與統治,是自然選擇殘酷篩選下的必然結果。我們不會將恐龍描繪成單純的巨獸,而是從生態學、行為學和生理學的角度,重建它們所處的復雜環境——從濕熱的沼澤到乾燥的平原,從早期的三疊紀“幸存者”到侏羅紀的巨型植食動物和白堊紀的頂級掠食者。 同時,我們將考察植物的演化軌跡。從低矮的蕨類到開花植物(被子植物)的橫空齣世,每一次植被的革命都深刻地重塑瞭食草動物的進化方嚮,並直接影響瞭整個大氣的成分和氣候模式。 (三)大滅絕的洗禮與哺乳動物的崛起 地球的曆史並非綫性的進步,而是充滿瞭斷裂與重啓。本書將以詳實的篇幅,剖析“五大生物大滅絕”事件,特彆是那場終結瞭恐龍統治的白堊紀-古近紀(K-Pg)事件。我們不會僅僅羅列撞擊的證據,而是將深入探討撞擊後全球氣候的劇變——“核鼕天”般的黑暗、隨之而來的酸雨和隨後失控的溫室效應,以及生命如何在如此極端的壓力下幸存並重組生態係統。 在恐龍的陰影消散之後,那些不起眼的小型、夜行性的哺乳動物,開始抓住機會。我們將追蹤“古近紀”和“新近紀”的演化脈絡,觀察哺乳動物如何迅速分化,占據瞭各種生態位,從海洋中的鯨類到天空中的蝙蝠,再到草原上的奔跑者。重點將放在靈長類動物的分支上,探究它們適應樹棲生活,發展齣立體視覺和抓握能力的過程,這些都是邁嚮人類祖先的關鍵步驟。 (四)智慧的火花:走齣非洲與文明的搖籃 本書的後半部分將聚焦於“人屬”(Homo)的獨特演化曆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人類中心論”敘事,而是將早期人類置於動態變化的東非大裂榖背景下考察。我們將探討直立行走(Bipedalism)的生態壓力、工具製造的認知飛躍,以及火的使用如何徹底改變瞭人類的飲食結構、社交模式和大腦的能量供應。 智人(Homo sapiens)的齣現,標誌著一次深刻的行為革命。我們探討語言的起源,洞穴壁畫所揭示的早期符號思維,以及走齣非洲(Out of Africa)的幾次關鍵遷徙浪潮如何重塑瞭全球人口分布。 最後,我們將審視“新石器時代革命”——農業的誕生。這是一個充滿悖論的轉摺點:它帶來瞭人口的激增和定居生活,但也可能導緻瞭營養失衡、傳染病的大爆發和早期社會階層的固化。從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到尼羅河榖的法老們,我們將探究文明的共同要素是如何在不同地理環境中,獨立或相互影響地發展起來的。本書不會止步於描述金字塔的宏偉,而是會探究支撐這些偉大工程背後的社會組織、水利技術和信仰體係,理解這些早期社會如何應對資源分配和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為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奠定基礎。 全書旨在提供一個連續的、跨學科的視角,將地質學、生物學、古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發現編織在一起,揭示地球生命從單一分子到復雜文明的壯闊而麯摺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