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传

萧太后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宏义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传记
  • 萧太后
  • 南北朝
  • 后宫
  • 权谋
  • 女性史
  • 历史人物
  • 史传
  • 古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55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48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8
字数:2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以传主萧太后为主人公的“燕云台”系列电视剧已开拍,暂定年底上映。2.蒋胜男“燕云台”系列小说正在热销,目前已出第1本,网上有连载版,有一定的粉丝基础。

内容简介

从女娲补天、姜太公钓鱼、萧何月下追韩信、唐太宗单骑推突厥,直到岳家军、杨家将……历史的场合,群星璀璨,让人着迷,令人神往,随着讲唱抑扬,心潮随之翻滚,古人的机智勇敢,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秀美,不知不觉中融入我们的心灵,领着我们成长。 本书传主即《杨家将》传奇中的“萧太后”。在辽景宗去世后,她摄政长达二十七年。积极学习汉文化,推进契丹社会封建化改革,与宋朝订立“澶渊之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后。 本书结合传世史料和民间传说故事,尤其是杨家将故事相关联的材料,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展现出萧太后的本来面目,勾勒萧太后传奇的一生。

作者简介

顾宏义,男,1959年生,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校古籍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古典文献学。已出版《天平:13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天裂:12世纪宋金和战实录》等著作多部,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古委会项目。参与编写的《顾炎武全集》获得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目 录
自 序
一 白马青牛
二 辽太祖和述律后
三 失意太子耶律倍
四 辽太宗
五 内乱相继
六 萧燕燕入嫁新天子
七 萧思温与耶律吕不古
八 耶律罨撒葛、耶律喜隐谋逆
九 龙飞功臣:女里?高勋?耶律贤适
一○ 宫中二圣
一一 幽燕四大族:韩?刘?马?赵
一二 失北汉
一三 高粱河大捷
一四 满城之败
一五 韩匡嗣及其家族
一六 萧太后摄政
一七 从韩德让到耶律隆运
一八 契丹名将:耶律斜轸?耶律休哥
一九 岐沟关大战
二○ 血战陈家谷
二一 “杨无敌”、杨六郎及杨家众将
二二 杨门女将的故事
二三 辽宋拉锯战
二四 徐河之战
二五 半生食汉禄、半生食胡禄
二六 举国南侵:辽朝帝后亲征制度
二七 悍将萧挞凛
二八 “澶渊之盟”
二九 伐阻卜
三○ 臣女真
三一 东征高丽
三二 结盟李继迁
三三 文学名臣:室昉?马得臣?邢抱朴
三四 状元张俭
三五 一国两制:辽朝独特的北、南面官制
三六 “一以汉法论”:齐一法律制度
三七 孤稳斡鲁朵与四时捺钵
三八 营建中京城
三九 萧太后崇佛
四○ 辽圣宗亲政
四一 萧太后的兄弟
四二 萧太后的姐妹
四三 辽圣宗诸后妃及其明争暗斗
四四 萧太后诸子与诸孙
四五 耶律制心
四六 萧太后诸女及其驸马
四七 萧太后的功过是非
附录 萧太后大事年表

精彩书摘

萧燕燕入嫁新天子
当辽穆宗“酗酒怠政”,失去人心之时,辽世宗之次子耶律贤却在暗中悄悄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为日后夺权作着准备。
耶律贤生于天禄二年(948年),《辽史?景宗纪》称其名贤,字贤宁,小字明扆,但《契丹国志》、《东都事略》等文献称其契丹名为明记,后改汉名作贤。当耶律贤四岁时,正遇到察割之乱,亲眼目睹父母亲辽世宗、萧皇后以及祖母皇太后被杀,当时察割还打算杀死耶律贤以斩草除根,但耶律贤得到了御厨、尚食刘解里的保护,刘解里用毡毯将耶律贤涡起,藏在柴薪之中,侥幸得免。辽穆宗继位后,为笼络人心,便将孤儿耶律贤抚养在永兴宫内。耶律贤渐渐长大,看到天子酗酒、游猎无度,吏治败坏,心中甚有想法。当时耶律贤常与自己交往密切的宫分人韩匡嗣、女里等人交游,言论或有讥刺时政、政要的,担任护卫的右皮室详稳耶律贤适为保护耶律贤,常常劝说耶律贤适宜早点疏远这些人,并断绝往来,以免遭不测。有一天,耶律贤又与韩匡嗣谈及时事,当即被耶律贤适所制止,耶律贤悟,不复言论。因此,不少宗王因各种理由遭到辽穆宗的诛杀、囚禁获流放,但耶律贤终于未被天子所疑忌,耶律贤适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谓宫分人,是指在宫帐中服务皇帝、皇后之侍应之人。宫帐亦称斡鲁朵,又写作斡里朵、斡耳朵、兀里朵、窝里朵等,皆为契丹语中宫殿、宫营等词的对音。《辽史?营卫志》说天子“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辽史?兵卫志》曰天子“入则居守,出则扈从”是斡鲁朵法的最基本内容。可见辽朝斡鲁朵作为天子的亲卫侍从,要扈从天子四时游徙,故其亦被称作行宫。契丹惯例,新皇帝即位后,都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斡鲁朵,即划分部分州县土地与部族作为皇帝的私属,以提供皇帝生活所需的物品及仆役等。同时,皇帝在世时,从所属的部族中选拔丁壮充任扈从宿卫;而皇帝去死以后,其宫帐之属民则担当起守护皇陵之责。这些属于宫帐之人,即称之为宫分人。整个辽朝共有斡鲁朵十三座,其中九位皇帝各设一宫,两个摄政日久的皇太后述律太后、承天太后(即萧燕燕)各设一宫,在辽圣宗时权势盛极的皇太弟耶律隆庆设一宫,加上在辽圣宗朝声势煊赫、地位直逼人主、被赐国姓的汉人大宰相韩德让“拟诸宫例”所设的一府,计有十二宫一府:辽太祖的弘义宫,辽太宗的永兴宫,述律太后长宁宫,辽世宗的积庆宫,辽穆宗的延昌宫,辽景宗的彰愍宫,承天太后的崇德宫,辽圣宗的兴圣宫,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的敦睦宫,辽兴宗的延庆宫,辽道宗的太和宫,辽天祚皇帝的永昌宫,以及韩德让的文忠王府。由于诸宫帐随从天子游徙、居止,耶律贤幼年被养于辽太宗的永兴宫中,也就等同于生活在辽穆宗的身边,因此,辽穆宗让永兴宫养育这位前皇帝之子,亦不无就近监视之意,这也当是耶律贤适劝说耶律贤疏远女里、韩匡嗣的原因所在。
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辽穆宗被弑前一日,耶律贤入内觐见,辽穆宗高兴道:“吾儿已成人,可付以政。”这显然是耶律贤成为皇帝以后,为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而制造的舆论。因为以常制而论,辽穆宗死,当由辽穆宗诸弟罨撒葛等继位,而耶律贤仅仅只是辽穆宗的堂侄而已,其间亲疏关系甚明。
是日深夜,辽穆宗遇弑。消息传出,皇族内部有继位资格者纷纷闻风而动。已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股较大政治势力的耶律贤,与侍从辽穆宗的大臣侍中萧思温、南院枢密使高勋关系密切,尤其是萧思温作为辽穆宗的姐夫,尤见亲信,这就使得耶律贤在这场帝位之争中占得先机。当时耶律贤趁着宫中一片混乱之机,立即亲率飞龙使女里与萧思温、高勋统领甲骑千人驰赴,在次日黎明时分赶到行宫,随即控制了大局。此后的进程,就十分地程式化了:耶律贤在辽穆宗灵柩前为不幸的天子恸哭了一场,然后群臣依例再三劝进,遂即皇帝位于前皇帝的灵柩前,是为辽景宗;百官上尊号曰天赞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曰保宁。
但实际的进行,恐怕并不如此平稳:在辽景宗即位的当日,即以“宿卫不严”的罪名处死辽穆宗的心腹禁卫将领殿前都点检耶律夷腊葛、右皮室详稳萧乌里只。当然天子横死,终得有人承担罪责,但执掌禁军的耶律夷腊葛、萧乌里只被杀,恐怕亦与他俩给抢位的辽景宗带来相当的麻烦有关。
辽景宗即位后,任命拥立功臣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随即又兼北府宰相;封南院枢密使高勋为秦王。进封太平王罨撒葛为齐王,赵王喜隐(耶律李胡长子)为宋王,隆先(耶律倍四子)为平王,稍(耶律倍三子)为吴王,道隐(耶律倍五子)为蜀王,必摄(辽太宗庶子)为越王,敌烈(辽太宗庶子)为冀王,宛(耶律李胡次子)为卫王,以安抚皇室成员。不久又封萧思温为魏王,北院大王耶律屋质加于越。辽景宗进封辽世宗诸弟为王,对稳固其权位影响颇大:隆先,其母大氏。大氏为渤海大姓,故大氏当为耶律倍为东丹王时所娶。辽景宗始封隆先为平王,不久兼政事令,留守东京,镇服辽东。隆先为政,薄赋税,省刑狱,恤鳏寡,数荐贤能之士。辽圣宗时率军征讨高丽有功,死于归途,葬医巫闾山之道隐谷。隆先为人聪明,博学能诗,著有《阆苑集》。道隐,其母高氏,即随耶律倍自东丹国南投后唐的高美人。道隐生于中原,耶律倍死时,道隐被僧人所藏匿而得免祸,因名道隐,后还契丹居住。道隐性沉静,有文武才,时人称之。辽景宗初封他为蜀王,为上京留守;不久迁守南京,所在号令严肃,民获安业。数年后,徙封荆王,统和元年(983年)病卒,追封晋王。
为强化自己的权位,辽景宗当上天子不久,就使出了历代帝王屡试不爽的招术,政治联姻:与“翼戴”功臣萧思温联姻,娶萧家三女儿萧燕燕为妻。
萧燕燕出生于辽应历三年(953年)。据《辽史?圣宗纪》载,986年五月,辽、宋两军在河北岐沟关大战,宋军大败,其“挽漕数万人匿岐沟空城中”,辽军“围之”。壬申日,辽军“以皇太后生辰,纵还”。因此,推知萧燕燕的生日当在五月壬申日,是日正五月五日端阳节。萧燕燕取汉名“绰”,有人认为是取意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之诗:“曾经绰立侍丹墀,绽药宫花拂面枝”,说“绰立侍丹墀”是欲其长大以后要侍奉天子为皇后,这恐怕出于她日后成为皇后之后所加的附会而已。其实“绰”字本形容女子体态柔美,正是女子取名之常用字,实不必求之过深。有关萧燕燕早年事迹的记载甚少,《辽史?后妃传》仅称她“早慧”,有一日萧思温观察三个女儿扫除庭院,只有萧燕燕扫除洁净,便欣喜道:“此女日后必能成家!”又有传说称萧燕燕曾与韩匡嗣的次子韩德让缔有婚约,就在议婚论嫁的前夕,正遇辽景宗登基,出自进一步巩固皇家与萧家的关系,萧燕燕被选入宫,成为天子的新妇。虽然辽制规定皇族、后族互为姻族,但随着燕云地区入契丹,在辽朝政坛上汉人势力日增,契丹贵族与汉人上层的联姻也日趋增多,故有出身后族的萧燕燕欲与宫分出身的汉人韩德让论婚嫁之事,但因萧燕燕被天子选中而不果。萧燕燕入宫即被封为贵妃,五月中被册为皇后。据宋代著名史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云,萧燕燕“色技过人,且通韬略”,故被新登基的辽景宗“立为后”。是年,萧燕燕17岁,而辽景宗22岁。按契丹风俗,早已成年的辽景宗当已曾有婚娶,只是史无记载,不知其详。但辽景宗有一渤海人的妃子,其所生女儿于乾亨二年(980年)出嫁,推知其出生年月当在保宁元年辽景宗登基之前,故此渤海妃嫁于辽景宗应在萧燕燕之前。
辽朝诸帝,在辽景宗以前的辽太祖、太宗、世宗、穆宗,皆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娶妻,至辽景宗始于即位以后再娶皇后。皇家娶妻自然不同凡响,大异民间。契丹婚俗保留有游牧民族的许多传统礼俗,而与中原汉人有异。如汉族古代婚仪,历来有“六礼”之说,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亦称纳币)、请期、亲迎;此外还有新妇见舅姑等仪。但随着辽朝建立,契丹人与汉人交往日趋频繁,故其汉化亦随之日深,所以中原不少婚仪也影响到契丹婚俗。因有关辽景宗纳萧燕燕之婚仪情况,辽代文献中并无记录,已难知其详,但《辽史?礼志》中载“皇帝纳后仪”,今人也可于此中窥见一斑,故此处简单介绍如下。
男女两家先选定吉日(即请期),至婚礼那日清晨,女方坐家中正堂等候。皇帝遣使及媒人携带酒食来到皇后之家,分别向皇后及其父母、兄弟、宗党进酒;然后送上聘礼(相当于纳征、纳币),致词,再拜。执掌契丹皇族事务的惕隐之夫人四拜,皇后辞别父母、家人,升车,父母饮下女儿所敬之酒,致“戒词”。然后车辇启动,教坊(宫廷娱乐机构)艺人遮道祝贺,皇后族人追拜,进酒,亲迎车辇启动。车辇行至皇宫大门附近,宰相传下天子圣旨,赐皇后及送亲者酒。至宫门,惕隐亲率皇族奉迎。惕隐之夫人宣布皇后下车,即有一妇人“捧镜却行(倒走)”,并“置鞍于道,皇后跨过其上”。(此类婚礼中“捧镜倒行”、“跨鞍”之风俗,据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梁录》等知,唐、宋民间婚礼中也有,其源出于南北朝时的鲜卑人,而契丹人与鲜卑人同属东胡,故流行此婚俗)。皇后进入宫中,至安置天子历代祖先之神主室,分别礼拜舅姑御容(新妇拜见舅故之意),再礼拜皇族诸妇已育多子多孙者,期望早生、多生贵子;再礼拜历代辽帝的御容。然后皇后更衣,穿戴上皇后的服饰。皇帝赏赐皇族迎亲者与后族送亲者酒食。皇后端坐于别殿。迎亲仪式至此结束之后,再行契丹人的传统礼仪:拜奥姑。奥,据《说文解字》云为室内西南隅,是古代家族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所谓奥姑,《辽史?公主表》称,“契丹旧俗,凡婚燕之礼,推女子之可尊敬者坐于奥,谓之奥姑”。而《辽史?国语解》亦载:契丹族“凡纳皇后,即皇族中选尊者一人当奥而坐,以主其礼,谓之奥姑。送皇后者拜而致敬,故称拜奥礼。”其具体过程即皇帝就御座后,由奥姑主持婚礼:首先是送皇后者致词,拜奥姑,奥姑与媒人行酒,宴饮。次日,皇帝拜先帝御容,敬酒,设宴大会后族与群臣,并有百戏、角抵、马戏等表演助兴。第三日,皇帝赏赐后族及送皇后者礼物,后族以礼物谢奥姑。纳皇后之仪礼结束。
萧燕燕嫁天子之次年,即生一女;于两年后的保宁三年(971年)底,又生下长子隆绪,使她在皇室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萧燕燕贵为皇后,给萧家带来了殊荣,声势煊赫:萧思温“父凭女贵”而进封魏王,死后被追封为楚国王;追封萧燕燕的祖父胡母里为韩王,追赠其伯父胡鲁古兼政事令、尼古只兼侍中等。

前言/序言

自 序
自公元十至十三世纪中叶约近350年间,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先后与南面的两宋政权对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
唐朝末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日渐强大,于907年即可汗位,916年自称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契丹,辽太宗时又改国号曰大辽,故人们习惯上称之为辽朝。辽朝幅员万里,雄踞北国,至1125年为金人所灭,享国200余年。
辽朝由契丹人所创立,当时民间或称作“大蕃”,故其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均有别于中原汉人政权。如在中国历史上,女主垂帘听政,一向被视为非常态的特殊状态,汉人士大夫对此大多作负面评论。但在辽朝,情况却大有不同,先后主持国政的三位皇太后,辽太祖皇后述律平,辽景宗皇后萧绰,辽圣宗皇后萧耨斤,虽然相关评介有优劣之分,但当时均拥有极大的权力,有时甚至凌驾于皇帝之上,却并未如中原地区政权中干政的皇太后一样遭受非议。而辽朝这三位主政的皇太后,均对辽朝历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如述律皇后辅佐辽太祖南征北战,为辽朝的创建立下了卓越贡献;萧耨斤在当政期间,大改辽圣宗时期的改革措施,吏治败坏,从而成为辽朝中衰的开始。而萧绰主政期间,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空前发展,成为辽代历史上的最盛时期。这萧绰即是本书所要介绍的萧太后。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之母,在辽景宗死后主持辽朝国政,封为“承天太后”,故在民间戏剧小说中,她一般以萧太后或萧燕燕之名称出现。其实对于今人来说,有关萧燕燕的形象,实是随着《杨家将》故事的广为传布而被民间所熟知的,但与《杨家将》之类戏剧小说中杀伐决断、率领虎狼之师与宋军大战于幽燕一带的“母夜叉”形象大为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萧燕燕实是一位为政较清明、深悉治国大义、对辽朝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的辽朝著名女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契丹民族特殊的婚俗制度,辽朝皇后除辽世宗皇后甄氏之外,全部姓萧氏,所以当老皇帝驾崩,新天子继位以后,其皇太后即可称之为萧太后。因此,在辽朝历史上,被称为萧太后的并不止萧燕燕一人,为能加以区别,实以称呼其尊号“承天太后”较为合适,但因为今人一般以萧太后称呼萧燕燕,故本书也就从俗,而概称之为萧太后。当然在本书行文中,为对萧太后一生身份变化有所区分,故其少女时代一般称之为萧燕燕,入宫为皇后时称之为萧皇后,升为皇太后之后即名之为萧太后。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孙师兄建民曾约请诸同好撰写有关中国古代政治与婚姻方面的书稿,让我负责辽、西夏、金部分,此书后来因故未能出版,但我由此对辽史、尤其是萧太后的事迹大为关注。此后,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主持撰著《中国改革通史》一书,又让我撰写辽代一段,使我对辽朝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由于在“二十四史”中,以《辽史》的纂修最为简略,有关史实记载多有疏漏、讹误之处,同时辽朝统治者用酷刑峻法制止辽地文献流入北宋境内,违禁者罪至死,因此在宋人文献中,有关辽朝史事的记载亦甚为零散且时有桀误,使得传世辽代史料极度匮乏。虽然《辽史》里面有关辽代中期的史料较多,但总的说来,仍甚不充分,而有关萧太后的民间传说故事大为流布,家喻户晓,且虚实相间,时有荒诞怪异之处。因此,本书在撰写时,于运用相关史料,并参考近代以来的有关考古资料,以通俗易晓、深入浅出的语词细细评述承天太后萧绰的不平凡之一生经历,同时还注意对有关民间传说故事,尤其是与宋朝杨家将故事相关的资料,进行钩隐抉微,以区别文学之创造与历史之真实,从而尽量展现萧太后之本来面目。
好的,这里有一份《萧太后传》以外的,关于一部架空历史小说的详细图书简介。这部小说名为《龙驭山河录》,背景设定在一个融合了古代中国与奇幻元素的架空世界。 --- 图书名称:《龙驭山河录》 作者:[此处留空,或填写一个符合小说氛围的笔名] 类型:东方奇幻/架空历史/权谋史诗 字数预估:约 1500 字 --- 卷一:龙脉初醒 引子:乾元纪元,神州破碎 自上古神祇陨落,天地灵脉枯竭,神州大陆便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碎星之乱”。昔日雄踞一方的四大皇朝——中原的煌炎帝国、北境的铁幕汗国、西域的流沙圣城、东海的扶桑列岛,在灵气断绝的困境下,彼此攻伐,生灵涂炭。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力征伐时代,而是一个关于信仰、秘术与残存神力的角力场。 《龙驭山河录》的故事,便从煌炎帝国的边缘地带——被誉为“龙脊”的青云山脉深处开始。 核心人物:陆景和(外号:无名匠) 陆景和,一个在青云山脚下与世隔绝的铁匠铺里长大的孤儿。他表面上只是一个普通的锻造学徒,沉默寡言,唯一的特长是能将凡铁打造成拥有微弱“气韵”的兵器。然而,他体内流淌着被世代封印的“龙族血脉”,这份血脉的力量,并非他所理解的武道,而是与天地山河相连的古老契约。 故事开端,一封来自京城密探的紧急书信打破了青云山的宁静。信中提到,煌炎帝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皇帝病重,朝中以摄政王李玄机为首的“天机派”正试图通过禁术唤醒沉睡的“地龙”,意图掌控天下灵脉,建立永恒的帝国。他们的行动不仅触犯了天道,更唤醒了潜伏在暗处的古老邪祟——被世人遗忘的“影妖”一族。 初露锋芒:灵铁与山魂 为了保护养育自己的山村,陆景和被迫走出深山。他带走的,是师父临终前留下的唯一遗物——一块名为“太初”的暗金色矿石,以及一张残缺的古老舆图。舆图上标注着神州各地数个被称为“枢纽”的地点,这些地点被认为是连接天地灵脉的关键所在。 陆景和的旅程,首先引来了北境铁幕汗国“霜狼骑兵团”的注意。霜狼骑兵团的少主,铁腕冷酷的拓跋烈,率领精锐追击,意图夺取陆景和身上的“太初”矿石,因为传闻那是传说中能重铸汗国“天狼战旗”的圣物。 在一次惊心动魄的追逐战中,陆景和在绝境之下,无意中激活了“太初”矿石的力量。他没有使用蛮力,而是以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与周围的山石草木产生了共鸣,引导地脉之气暂时显现,形成了一道足以阻挡骑兵的土墙。这一幕,被路过的西域“流沙术士”组织中的一位年轻占星师——萨米拉所目睹。 联盟与分歧:权谋的初探 萨米拉,洞悉天机,却厌恶权力倾轧。她看出了陆景和血脉的潜力,更预见到李玄机的阴谋将导致天地崩塌。她向陆景和揭示了舆图的秘密:要阻止李玄机,必须抢先收集散落在神州各地的“五方镇灵玉”,重塑早已崩溃的“五行法阵”,才能稳定龙脉。 至此,陆景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铁匠,他踏上了横跨四大势力范围的征途。 在卷一的尾声,三人组(陆景和、萨米拉,以及一名偶然相遇的、原为煌炎帝国中立派的落魄谋士赵无忧)抵达了流沙圣城的外围。他们发现,圣城内部早已被李玄机的眼线渗透,而“影妖”一族也开始在暗中活动,他们并非简单的邪祟,而是试图利用人间的混乱,达成自身种族的复兴。 陆景和必须学会驾驭他那股时而狂暴、时而沉静的龙脉之力,同时应对煌炎帝国的追捕、铁幕汗国的觊觎,以及潜伏在阴影中的真正敌人。 卷一核心冲突点: 1. 身份的觉醒: 陆景和如何接受自己与上古龙族血脉的关联,以及这份力量带来的责任与危险。 2. 势力博弈: 煌炎帝国(内部分裂)、铁幕汗国(扩张欲望)、流沙圣城(宗教壁垒)之间的复杂关系。 3. “影妖”的真相: 揭示影妖并非绝对的恶,他们与龙脉的衰弱有着深刻的联系。 --- 卷二:山河入局 卷二将深入描述陆景和一行人如何在神州大陆复杂的政治与信仰体系中周旋。他们不再是被追逐者,而是开始主动影响局势的关键变数。 核心地点与挑战: 铁幕汗国的极北冰原: 陆景和一行人必须潜入被冰封的“天狼圣墓”,以获取第一枚“镇灵玉”。在这里,他们将面对拓跋烈少主的真心考验,以及汗国长老会中保守派势力的阻挠。陆景和的锻造技艺,将在此地得到升华,他不再仅仅是打铁,而是开始“重塑”灵脉之材。 扶桑列岛的雾隐之村: 东海扶桑的文化封闭且重视血统。为了获得第二枚镇灵玉,他们需要说服崇拜海神但却排斥大陆文化的扶桑族长。萨米拉的占星术在此遭遇前所未有的混乱,因为海域灵气紊乱,预示着更大的“海啸”即将来临。 煌炎京畿的暗流: 摄政王李玄机的势力日益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仅仅控制皇帝,而是开始公然利用禁术。陆景和被迫利用他“无名匠”的名声,在民间建立起一股抵抗力量,同时要应对帝国最高情报机构“黑羽卫”的步步紧逼。一位曾与陆景和师父相识的神秘退休将军,将成为他们的重要盟友。 力量的进化: 陆景和的力量不再局限于引发自然现象。在与影妖的多次交锋中,他领悟了“驭龙”之法,能够短暂地将山川之灵气凝聚于兵器之上,形成具有真正破坏力的“龙吟”之击。然而,过度使用力量会导致他自身的“人性”被远古的龙魂侵蚀。 卷二高潮: 李玄机成功唤醒了一部分“地龙”的力量,导致煌炎帝国腹地发生大规模的“灵脉反噬”灾难,无数城池被凭空升起的山脉吞噬。陆景和必须做出抉择:是继续收集镇灵玉以求长远稳定,还是立刻介入救灾,冒着暴露自己身份并被帝国当场击杀的风险。他选择了后者,并首次在世人面前展露了其部分龙脉之力,赢得了无数百姓的拥戴,但也彻底成为了帝国最高通缉犯。 --- 卷三:乾坤逆转 卷三将是全面冲突与格局重塑的阶段。四大势力之间的平衡彻底被打破,龙脉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真相揭示: 通过对几块镇灵玉的解读,萨米拉发现,所谓的“龙脉枯竭”,并非自然衰亡,而是上古时期神祇陨落时,为了防止力量被滥用而主动“封印”了灵脉。而李玄机试图唤醒的“地龙”,并非是平衡,而是被压制在深层地底的“虚空之源”,一旦彻底释放,将导致整个神州世界的结构性崩塌。 最终对决的筹备: 陆景和集齐了所有的镇灵玉,他必须前往传说中神祇陨落之地——“虚空之眼”进行最后的祭炼。 1. 北境的承诺: 拓跋烈在目睹了灵脉灾难后,真正认识到李玄机的威胁,他率领残余的霜狼骑兵团,向陆景和提供穿越北境冰川的通道,达成了一场超越国界的军事合作。 2. 西域的牺牲: 流沙圣城内部爆发了信徒与术士之间的分裂。萨米拉的导师为了掩护她取得关键的祭祀资料,献祭了自己的生命,将圣城的最后一道防御力量——数万符文法阵的控制权交给了陆景和。 3. 煌炎的内战: 陆景和必须面对真正的敌人——摄政王李玄机。李玄机已然半人半妖,他的身体成为了“虚空之源”的媒介。同时,帝国中效忠于正统皇室的力量开始反扑,京城爆发了血腥的内战。 终章:龙驭山河 决战地点位于神州大陆的地理中心——“虚空之眼”。陆景和利用五方镇灵玉,引导着他所获得的、来自山川、冰原、黄沙、海洋的灵气,与李玄机进行最后的对决。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武力比拼,而是关于“掌控”与“顺应”的哲学较量。陆景和最终放弃了完全“驾驭”龙脉的念头,而是选择以自身为媒介,完成上古契约的“重启”——他并未重新激活所有力量,而是将灵脉以一种更为温和、分布更广的方式重新编织回神州大地。 李玄机被力量反噬,化为尘埃。 结局展望: 神州大陆恢复了部分的灵气,但不再是上古时代的磅礴,而是变得更加稳定、与万物共生的“活水”。煌炎帝国解体,四大势力进入了漫长的重建期。陆景和,这位曾经的无名铁匠,完成了他的使命,却选择了再次隐退。他没有选择成为新的皇帝或神祇,而是带着萨米拉,回到了青云山脉,继续他平凡的锻造生活,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平静山河。他留下的,是传说中那些带有“龙吟”之声的兵器,激励着新时代的开拓者。 --- 本书看点提炼: 世界观的宏大构建: 融合了东方哲学中的五行、山川河流与奇幻史诗中的秘术、远古血脉。 成长的弧光: 一个凡人如何被卷入宿命,最终以“顺应天道”而非“征服天道”的方式拯救世界。 权谋与情感的交织: 四大势力间的复杂互动,以及主角团内部基于信念的坚定与分歧。 独特的战斗体系: 不仅仅是刀光剑影,更是对自然元素和地脉之力的精妙操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传记实在是引人入胜,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亲眼见证了一位伟大女性的崛起与辉煌。作者对历史背景的梳理极其到位,从辽国的早期历史,到契丹民族的社会风貌,再到宫廷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入微,让人对这位太后的每一步决策、每一次权衡都感同身受。她是如何在一个男性主导的政治舞台上,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一步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成为影响辽国近半个世纪的实际掌权者,这一过程的描写,读来令人拍案叫绝。书中对她与几位重要人物的互动,比如她早年的伴侣、后来的皇帝们,都有着深入的分析,这些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权力博弈,更充满了人性深处的复杂情感,让人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整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又不乏生动的细节描摹,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

我必须赞扬作者的叙事功力,她成功地将一位历史人物从历史的尘封中“唤醒”,赋予了她鲜活的生命力。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并非简单地按时间顺序线性叙述,而是穿插了对她执政理念的深度剖析,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思辨的乐趣。特别是在描述她晚年如何处理继承人问题和稳定朝局时,那种运筹帷幄、洞察人心的描绘,读起来酣畅淋漓。书中所引用的史料注释详实可信,但却完美地融入了流畅的文字之中,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可读性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读完之后,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充满了对个体在宏大历史背景下能动性的深刻理解。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强力推荐给所有对历史、权力与女性领导力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

坦率地说,起初我对阅读一部历史传记是抱有一丝疑虑的,生怕充斥着枯燥的年表和官方记载的重复。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更像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史诗小说,却建立在坚实的史实基础之上。作者的笔触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剖析了辽代宫廷政治的微妙之处。我尤其关注到书中对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探讨,这位太后作为统治者,如何处理汉文化和契丹本土习俗之间的张力,以及她如何利用文化手段来巩固统治,这部分内容展现了她超越时代的眼光。书中对于特定历史事件的侧面描写也十分精彩,比如某次重大的朝会,或是某次重大的外交会晤,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环境渲染,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历史洪流的磅礴力量。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一个人的生平,更在于它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复杂的权力结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洞察力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富冲击力的,它迫使我重新审视我对“垂帘听政”这类概念的固有偏见。作者以一种近乎“侦探”般的细致,抽丝剥茧地还原了这位女性如何在重重误解和敌意中,将危机转化为机会。书中对她早年经历的追溯,特别是那些塑造了她性格的关键时刻,描绘得极为细腻,这些“前传”性质的章节为她后来的铁腕统治提供了充分的心理动机。阅读过程中,我数次被她面对的道德困境所触动——为了江山社稷,她不得不做出的那些艰难取舍。文字的密度很高,但节奏感把握得极佳,引人入胜,让人无法停下翻页的冲动,总想知道在下一个转角处,命运又为这位传奇人物准备了怎样的考验。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北方民族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人物的面貌远比教科书上描绘的要丰满和立体得多。这位太后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惊人的韧性。作者似乎用了大量的时间去考证那些零散的史料,并巧妙地将它们编织成了一个连贯且富有张力的故事线。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她处理国家大事时的那种冷静和果断,比如她对内政改革的推行,以及在边疆冲突中采取的策略,这些都体现了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并未将她简单地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圣人或彻底的权谋家,而是展现了她作为一个人所经历的挣扎、失落与坚持。那些关于她如何平衡母性与政治责任的描述,尤其发人深省,让人思考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女性的“权力”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在这种夹缝中求生存并有所作为。文字的运用老练而不失韵味,使得原本厚重的历史题材变得异常可读,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评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萧太后传

评分

最近京东买书优惠力度较大。

评分

书很好,纸质好,很喜欢

评分

本书传主即《杨家将》传奇中的“萧太后”。在辽景宗去世后,她摄政长达二十七年。积极学习汉文化,推进契丹社会封建化改革,与宋朝订立“澶渊之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后。 本书结合传世史料和民间传说故事,尤其是杨家将故事相关联的材料,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展现出萧太后的本来面目,勾勒萧太后传奇的一生。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顾氏书籍,必是精品。

评分

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