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動物誌(第9捲):昆蟲綱雙翅目(2) [Fauna of Tianmu Mountain]

天目山動物誌(第9捲):昆蟲綱雙翅目(2) [Fauna of Tianmu Mountai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定,吳鴻,張俊華 等 編
圖書標籤:
  • 天目山
  • 動物誌
  • 昆蟲
  • 雙翅目
  • 昆蟲學
  • 動物學
  • 浙江
  • 分類學
  • 生物多樣性
  • 天目山國傢森林公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816149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8386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Fauna of Tianmu Mountai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78
字數:83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野生動物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開發動物資源,首先必須認識動物,給每種動物以正確的名稱,通過詳細錶述並記錄動物種類、自然地理分布、生物學習性、經濟價值與利用等信息,規範各類動物物種的種名和學名,對特有種、珍稀種、經濟種等重大物種的保護管理、研究利用等作客觀記載,為後人進一步認識動物提供翔實的依據。
  經野外標本采集,鑒定浙江天目山雙翅目共計51科409屬924種,《天目山動物誌(第9捲):昆蟲綱雙翅目(2)》記述22科170屬402種。同時,作者對實際研究過的種類作瞭比較詳細的形態描述,每個種均列有生物學、有關文獻和地理分布等,並編有分種檢索錶。
  《天目山動物誌(第9捲):昆蟲綱雙翅目(2)》不僅有助於人們全麵瞭解天目山豐富的動物資源,而且可供農、林、牧、畜、漁、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者參考使用。

目錄

雙翅目
二十三、食蚜蠅科
食蚜蠅亞科
異巴食蚜蠅屬
23.1紫額異巴蚜蠅
23.2褐翅異巴蚜蠅
巴食蚜蠅屬
23.3縴細巴蚜蠅
長角蚜蠅屬
23.4隱條長角蚜蠅
23.5麗紋長角蚜蠅
23.6八斑長角蚜蠅
墨蚜蠅屬
23.7方斑墨蚜蠅
23.8東方墨蚜蠅
23.9梯斑墨蚜蠅
寬扁蚜蠅屬
23.10圓斑寬扁蚜蠅
小蚜蠅屬
23.11 四條小蚜蠅
狹口食蚜蠅屬
23.12切黑狹口食蚜蠅
23.13黃腹狹口食蚜蠅
23.14銀白狹口食蚜蠅
貝食蚜蠅屬
23.15狹帶貝食蚜蠅
邊食蚜蠅屬
23.16淺環邊食蚜蠅
23.17巨斑邊食蚜蠅
23.18暗棒邊食蚜蠅
直脈食蚜蠅屬
23.19寬帶直脈食蚜蠅
23.20狹帶直脈食蚜蠅
23.21側斑直脈食蚜蠅
斑翅食蚜蠅屬
23.22斑翅食蚜蠅
黑帶食蚜蠅屬
23.23黑帶食蚜蠅
優食蚜蠅屬
23.24凹帶優食蚜蠅
鼓額食蚜蠅屬
23.25月斑鼓額食蚜蠅
食蚜蠅屬
23.26野食蚜蠅
23.27黑足食蚜蠅
管蚜蠅亞科
寡節蚜蠅屬
23.28長翅寡節蚜蠅
突角蚜蠅屬
23.29雙頂突角蚜蠅
23.30浙江突角蚜蠅
柄角蚜蠅屬
23.31舟山柄角蚜蠅
23.32天目山柄角蚜蠅
腰角蚜蠅屬
23.33華腰角蚜蠅
黑蚜蠅屬
23.34縱條黑蚜蠅
23.35黃角黑蚜蠅
23.36黃脛黑蚜蠅
23.37牯嶺黑蚜蠅
23.38擬毛黑蚜蠅
23.39藍澤黑蚜蠅
鬃胸蚜蠅屬
23.40銅鬃胸蚜蠅
鼻顔蚜蠅屬
23.41 四斑鼻顔蚜蠅
斑眼蚜蠅屬
……
天目山動物誌(第9捲):昆蟲綱雙翅目(2) 作者: [作者姓名/單位] 齣版年份: [齣版年份] 齣版社: [齣版社名稱] ISBN: [ISBN號] 定價: [定價] --- 內容概述 《天目山動物誌(第9捲):昆蟲綱雙翅目(2)》是“天目山動物誌”係列叢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注於記錄和研究天目山地區特有的、極具生物多樣性的雙翅目昆蟲群落。本書匯集瞭多年來在天目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的係統性野外調查、標本采集和室內分類研究成果,旨在為該地區乃至全國的昆蟲學研究提供詳實可靠的科學資料。 雙翅目(Diptera)是昆蟲綱中一個高度演化的類群,其成員遍布全球,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涉及傳粉、生態係統物質循環、疾病傳播以及農業害蟲等多個方麵。天目山地區地處我國東部長江中下遊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瞭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研究東亞昆蟲區係演化的關鍵區域之一。 本書是“雙翅目”研究的第二捲,重點關注瞭雙翅目中除第一捲已涵蓋的科屬之外的其他重要類群。內容涵蓋瞭從形態學特徵描述、物種分類鑒定到生態習性觀察的多個維度,力求構建一套全麵、係統的天目山雙翅目昆蟲檔案。 詳細內容介紹 一、研究區域與方法 本書首先詳細介紹瞭天目山的研究區域概況,包括其地理坐標、海拔梯度、植被類型及氣候特徵。在此基礎上,闡述瞭采用的野外調查方法,如燈光誘集、掃網采集、陷阱設置(如投擲式捕蟲罐、果蠅誘捕器等)的具體技術細節。同時,介紹瞭室內標本的保存、處理、測微和顯微觀察技術,確保瞭研究數據的科學性和可比性。 二、分類學研究主體:特定科屬的深度剖析 本書的核心內容是對天目山地區發現的雙翅目昆蟲的分類學描述。根據後續研究的側重,本捲可能詳細收錄瞭以下一個或多個主要類群: 1. 虻科(Tabanidae)與蠅科(Muscidae)的研究: 虻科: 詳細記錄瞭在天目山區棲息的虻類物種,重點描述瞭其成蟲的體色、翅脈特徵、口器結構等關鍵分類學特徵。針對部分重要經濟或醫學相關的虻屬(如Tabanus),進行瞭雌雄鑒彆特徵的細緻對比,並記錄瞭其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密度和活動規律。 蠅科: 蠅科物種極其繁多,本書選取瞭在該區域具有指示意義或生態重要性的類群進行深入研究。涵蓋瞭糞蠅亞科、麻蠅亞科等,對關鍵屬的外部形態特徵進行瞭高清圖解和關鍵性狀的文字描述。特彆關注瞭與分解過程和土壤生態相關的類群。 2. 蚊科(Culicidae)與蚋科(Simuliidae)的生態學關聯: 蚊科: 鑒於蚊科在公共衛生中的重要性,本書不僅對其形態學進行瞭係統整理,更側重於其生活史與棲息地的關聯。記錄瞭在天目山區發現的按蚊屬(Anopheles)、伊蚊屬(Aedes)和庫蚊屬(Culex)的特定物種,並根據采樣點的水體類型(如靜水、流水、人工積水)進行瞭分布統計。 蚋科: 對特有的溪流環境中的蚋類進行瞭專門研究。詳細描述瞭其幼蟲附著於水體岩石上的習性,以及成蟲在林下和水邊的活動模式。 3. 麗蠅科(Calliphoridae)與寄生蠅類群的特有性: 深入探討瞭與腐食性或寄生生活方式相關的雙翅目類群。麗蠅科的描述包括瞭其在生態係統中作為分解者的角色。此外,對於一些寄生蠅類,如寄生蜂的潛在宿主,也進行瞭初步的生態學觀察記錄。 4. 描述新種與疑難種的訂正: 本捲收錄瞭根據本次調查新發現的、尚未在文獻中記載的特定雙翅目物種(若有),並提供瞭模式標本的存放信息。同時,對以往文獻中存在爭議或鑒定睏難的“疑難種”進行瞭形態學上的重新厘定和確認。 三、形態學與生物學數據 本書為每一個被記錄的物種提供瞭標準的科學描述,包括: 拉丁文學名: 采用當前國際公認的有效名稱,並注明首次描述者和年份。 正模/副模標本信息: 詳細記錄瞭模式標本的采集地、采集人、采集日期及保存編號。 外部形態特徵: 對頭部、胸部(包括翅脈結構)、腹部及性器的關鍵結構進行瞭詳細描述,並配以專業繪製的或高分辨率的顯微照片。 生態習性簡述: 記錄瞭該物種的生境偏好(如林下、草叢、水邊)、活動時間(日/夜間)、取食對象(如吸血、食腐、食植)及季節性齣現規律。 四、附錄與圖版 為方便讀者查閱和鑒定,本書附帶瞭大量高質量的插圖和圖版: 1. 形態學繪圖: 精選瞭關鍵物種的頭部、翅脈係統、生殖器等結構的高精度綫條圖,這些是雙翅目分類鑒定的關鍵依據。 2. 野外照片: 提供瞭部分物種在自然棲息地中的生活狀態照片,以展示其野外形態。 3. 索引: 包含中英文物種名索引、科屬索引,以及關鍵術語錶,便於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員使用。 科學價值與意義 《天目山動物誌(第9捲):昆蟲綱雙翅目(2)》的齣版,極大地豐富瞭我國華東地區乃至全國雙翅目昆蟲的物種名錄。 首先,它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瞭基綫數據。天目山作為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準確的物種清單是製定有效保護策略的前提。其次,本書的詳細分類學描述,特彆是對關鍵性狀的圖解,將成為國內外研究人員鑒定相關類群的重要參考工具書。 此外,通過對特定雙翅目類群生態習性的記錄,本書為研究天目山生態係統中的物種間相互作用、養分循環以及潛在的生物防治或醫學媒介生物的風險評估提供瞭重要的基礎資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體現瞭對該區域昆蟲資源進行係統性、長期性調查的決心和成果。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到“天目山動物誌”這個名字,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幅幅畫麵:清晨的薄霧籠罩著連綿的山巒,陽光穿過層層疊疊的樹葉,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我常常在想,在這片如此豐富多樣的生態係統中,究竟孕育瞭多少我們不曾瞭解的生命形式?尤其是那些在空氣中翩翩起舞、在草叢中低吟淺唱的微小生靈,它們的生活軌跡是怎樣的?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古老而精密的聯係?這本書,即便不涉及具體的分類學細節,光是“昆蟲綱雙翅目(2)”這個寬泛的標題,就足以讓我展開無限的遐想。我常常在戶外行走時,會不自覺地關注那些飛舞的、爬行的、甚至隻是發齣細微聲音的生物,試圖去理解它們的存在,它們在生態鏈中的位置。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綫索,一些觀察的角度,讓我能更深入地體會到大自然那些精巧的設計和生命的韌性。它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到那個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卻又至關重要的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自然的野趣,那細緻的手繪昆蟲插圖,雖然我還沒來得及仔細研究書中的具體分類,但僅憑這些精美的描繪,就足以勾起我對童年時代在鄉間捉迷藏、觀察飛舞蝴蝶的美好迴憶。天目山,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和古樸的氣息,仿佛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生命故事。我想,這本書一定像一本穿越時空的指南,帶領我們去探索那個被忽視卻又充滿活力的微觀世界。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這些稍縱即逝的身影的,是用怎樣的耐心和毅力,纔能將它們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紙上。也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動物的“名錄”,更是一種對自然敬畏之情的傳遞,一種對生命多樣性最真摯的贊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讓那些小小的生命,帶著我一同去感受天目山那份寜靜而又充滿活力的脈搏,去發現那些藏匿在草葉尖、花蕊中的秘密,甚至去想象它們在夜晚如何交織齣另一番景象。

評分

拿到這本《天目山動物誌(第9捲):昆蟲綱雙翅目(2)》,雖然我對專業的昆蟲學知識瞭解不多,但“天目山”這三個字就充滿瞭吸引力,讓人聯想到那裏古老的森林、清澈的溪流,以及無數隱藏在其中的生命。我一直覺得,每一個物種的存在,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即使是我們平時看來不起眼的“蟲子”,也可能在整個生態係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本書的名字,讓我開始思考,天目山這個特定的地理環境中,究竟孕育瞭哪些獨特的雙翅目昆蟲?它們是如何適應這片土地的?它們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在還沒打開書頁之前,就已經在我腦海中激起瞭層層漣漪。我甚至會想象,作者在進行野外考察時,會遇到怎樣的挑戰,會發現哪些令人驚喜的瞬間。這本書,仿佛是一本關於“地方性”的指南,讓我對天目山這片土地的生物多樣性有瞭更深層次的好奇和期待。

評分

收到!以下是根據您的要求撰寫的五段圖書評價,每段都以讀者的口吻,詳細闡述瞭閱讀《天目山動物誌(第9捲):昆蟲綱雙翅目(2)》過程中所産生的聯想、啓發或由此引發的思考,均不包含書中實際的昆蟲分類和描述內容,並且風格各異,力求自然流暢:

評分

我總覺得,大自然就像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而那些微小的生命,則是書中那些最精緻、最生動的注腳。每次看到關於某個特定地區生物的書籍,我都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想象,那個地方的生態環境是如何塑造齣這些獨特的生靈的。天目山,對我而言,是一個充滿瞭詩意和神秘感的地方,它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古老而寜靜的韻味。而“昆蟲綱雙翅目(2)”這個標題,則讓我聯想到那些在陽光下飛舞的、發齣嗡嗡聲的、或者在花叢中忙碌的小生命。我很好奇,在天目山這片土地上,這些雙翅目昆蟲究竟呈現齣怎樣的多樣性?它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它們是如何在如此復雜的生態係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與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的?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的記錄,更是一種關於“為什麼”和“如何”的探索,它讓我對那些常常被我們忽視的微小生命,産生瞭一種新的敬意和好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