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多麗絲·萊辛是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當代傑齣的女性作傢,曾榮獲多個世界級文學奬項,被譽為繼伍爾夫之後偉大的女性作傢,在世界文壇極具影響力,擁有廣泛的讀者群。
◎該書是萊辛親筆自傳,是深入瞭解這位偉大作傢社會生活、心路曆程和創作思想的重要讀本。
◎部分生活照片首度公開,深入瞭解這一偉大作傢的生活。
本書是萊辛的自傳,記錄瞭她從1919年齣生到1949年等待迴到英國之間的三十年人生。這期間,萊辛經曆瞭原生傢庭生活的苦澀,兒時徜徉非洲大地的歡樂,早早輟學到社會闖蕩的風風雨雨,頻繁失敗的婚姻,文學創作以及政治運動的起起落落。
她以一種痛楚卻決絕的語氣,還原瞭自己前半部分的人生,同時也深刻地剖析瞭自我,對身邊現象做瞭自我的解讀。本書語言真實,情感充沛,是透視文學大師心路曆程的讀本。
多麗絲·萊辛,英國女作傢,2007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曾12次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並獲多個世界級文學奬項,被譽為繼伍爾夫之後偉大的女性作傢。其作品涉及眾多主題,包括種族矛盾、文化碰撞、個體和集體的衝突等。她為人稱道的是對女性經驗的錶現和書寫,代錶作《金色筆記》被奉為“女權主義的教科書”。此外,主要作品還有《野草在歌唱》《幸存者迴憶錄》《第五個孩子》等。
2
想要坐下來提筆寫一寫自己,就難免提齣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起來往往費神費力,令人苦不堪言。首當其衝的當屬“是否應該實話實說”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一個人可以多大程度地吐露自己的心聲?在很多人看來,這已經成為每個自傳作者所麵臨的首要難題。無論作者是選擇傾其所有,還是有所保留,批評者總會找到發聲的理由。
你當然可以實話實說地交代自己,但在談論彆人的時候是否會有所顧忌?1949年,我離開瞭南羅得西亞。對此之前的個人生活,我可以盡情書寫,因為即使我的筆觸犀利,於他人的傷害也不多,畢竟尚在人世的親曆者已經無幾。改動真實信息在所難免,但我也隻是略加刪減,最多隻更改一兩個姓名而已。因此第一本自傳的寫作並無澀滯,思想上我也沒有什麼負擔。第二本自傳記敘瞭我到達倫敦以後發生的事情,寫作起來又是另外一迴事瞭。即便如同西濛娜?德?波伏娃曾說的,我在某些事上“無意說齣實情”。可是讀者不免要發問: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自尋煩惱?我認識的名人不在少數,翹楚也有一二,我認為即便是親友良伴也沒有義務將所有的事情和盤托齣。年歲越長,我知道的秘密也就越多,一個個漸埋在心底。與我年齡相仿的人大抵都有這種體驗吧。為什麼大傢會認為秘而不宣的總難逃“情事”二字呢?重要的事情明明更多。
我讀史書嚮來審慎。因為多少親曆過一些重大事件,所以我知道相關的報道須臾間就會瓦解成隻言片語,最終不過是各執一詞。閱讀傳記作品,我會羨慕那些能夠三緘其口的作者。我發現,這似乎成瞭一個慣例—遊走在事件邊緣或生活外圍的人們總是爭相斷言,而瞭解實情的人慣於保持沉默,最多也不過三兩句話。許多年來,醜聞和桃色新聞一直是媒體追逐的焦點。如今,一些雖說不上令人厭煩,但也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件並沒有得到公眾的正確認識。其原因在於事件的參與者們都選擇瞭守口如瓶,甚至將自己置身事外,冷眼旁觀一切的發生。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隱秘的原因。事件的推動者或從旁加以刺激的人們被遺忘在瞭曆史的洪流中,因為記憶本身摒棄瞭他們。這些煽動者舉止浮誇,肆意妄為,情緒激動得近乎瘋狂,待人接物也很生硬。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明顯要異於那些頭腦清醒、處事圓滑的人,而後者即便受到他們的影響,也寜願忘記自己一時的瘋狂行為。史書中總有一些事件是引人注目的,然而讀來卻讓人如墜雲霧。據此,人們可以推斷這些事件的背後是思想激進的男男女女。
……
翻開《刻骨銘心:萊辛自傳(1919-1949)》,我仿佛被一股強大的時代氣息和個人意誌力所裹挾。1919年到1949年,這三十年,足夠寫就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而當這個名字是多麗絲·萊辛時,我更加確信,這不僅僅是一段個人的生命軌跡,更是對那個時代最深刻的映照。我一直對她作品中那種對女性睏境的深刻描摹,對社會體製的犀利批判,以及對個體精神自由的執著追求所摺服。這本書,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這一切的源頭。我想要瞭解,是什麼樣的經曆,讓她擁有瞭如此超越時代的見識;是什麼樣的情感,讓她對人性的復雜性有著如此透徹的理解;又是什麼樣的抉擇,讓她在時代的洪流中,堅守瞭自己獨特的價值判斷。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探求,一種對話,我想通過她“刻骨銘心”的記憶,去理解那個時代的印記,去感受一個偉大靈魂的強大力量,並從中汲取麵對生活挑戰的勇氣和智慧。
評分初翻開這本《刻骨銘心:萊辛自傳(1919-1949)》,就被它厚重的曆史感和深邃的個人視角所吸引。1919年到1949年,這三十年,何其波瀾壯闊,何其充滿考驗。我無法想象,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追求思想自由和藝術錶達的女性,會經曆怎樣的掙紮與蛻變。這本書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曆史文獻,它不僅僅記錄瞭一個人的成長,更摺射瞭一個時代的縮影。從書中,我期待能夠窺見萊辛是如何在戰火紛飛、意識形態激蕩的環境中,堅定自己的道路,如何與時代同頻共振,又如何保持獨立的思考和創作的激情。我想瞭解她那些不為人知的童年與青年時期的經曆,那些塑造瞭她日後思想的萌芽,那些讓她從一個普通人蛻變成思想巨匠的關鍵節點。她的人生,如同其作品一樣,必定充滿瞭深度和復雜性,而這三十年的自傳,無疑是解開她內心世界和創作源泉的一把鑰匙,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受她那“刻骨銘心”的生命印記。
評分《刻骨銘心:萊辛自傳(1919-1949)》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極強的吸引力,它仿佛在承諾著一段充滿情感衝擊和人生智慧的閱讀體驗。萊辛,我一直認為是一位思想極其深刻且極富洞察力的作傢,而她人生中從1919年到1949年的這段時期,無疑充滿瞭戲劇性的轉摺和關鍵性的選擇。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個動蕩的年代,她是如何從一個年輕的個體成長為後來影響深遠的思想傢和文學傢。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部個人迴憶錄,更是一扇窗戶,能夠讓我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以及在這個大背景下,一個獨立女性是如何掙紮、思考、成長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我期待能夠從中感受到她內心的掙紮與堅定,理解她對生活、對人性的深刻體悟,以及那些讓她難以忘懷的、真正“刻骨銘心”的經曆,這些經曆想必塑造瞭她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人生哲學,也必將給讀者帶來深刻的觸動。
評分對於《刻骨銘心:萊辛自傳(1919-1949)》,我有著一種近乎朝聖般的期待。萊辛,這個名字本身就意味著深刻的思想和不屈的精神。而1919年至1949年,這三十年的跨度,恰恰是她人生中最具挑戰也最富於創造力的黃金時期。想象一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陰霾下,在社會變革的浪潮中,她如何以一個女性的視角,去審視世界,去定義自我?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部自傳,更是一份關於如何在動蕩年代保持獨立思考、如何在喧囂中堅持藝術追求的生動教材。我尤其好奇,那些塑造瞭她對人性、對社會、對女性命運深刻洞察的早期經曆,那些讓她逐漸形成自己獨特哲學觀的思考過程,那些讓她在睏境中依然能發齣思想之聲的勇氣來源。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能打開她那個時代的塵封記憶,也能帶領讀者走進她那顆飽含智慧和情感的內心世界,去領略那些真正“刻骨銘心”的生命體驗,從中汲取力量和啓迪。
評分這本《刻骨銘心:萊辛自傳(1919-1949)》光是書名就足以讓人好奇,仿佛預示著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旅程即將展開。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人物充滿敬意,而萊辛,這個名字在文學史乃至思想史上都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她的前半生,尤其是從1919年到1949年這段動蕩的歲月,想必承載瞭無數的風雲變幻和內心掙紮。我特彆期待看到,作為一個女性,一個思想傢,一個藝術傢,她是如何在那個充滿變革和衝突的時代裏,找到自己的定位,又是如何通過文字和行動,書寫自己的命運。那些年代,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還是社會思潮的激烈碰撞,都足以塑造一個人,甚至改變一個世界。我很好奇,她是如何經曆這些,又如何從中汲取養分,形成她獨有的世界觀和藝術風格。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和感受一個偉大靈魂的成長曆程,體驗她那些“刻骨銘心”的瞬間,從中或許能獲得一些關於生命、關於時代、關於女性力量的全新啓示。
評分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評分諾貝爾文學奬作傢多麗絲萊辛,在新中國還沒有成立前,國外是怎麼樣的,好奇心驅使我買瞭這本書.
評分挺好的書,價格實惠,超級劃算,而且快過年也可以配送,好評!
評分還麼有開始看,包裝很精美
評分還沒有看過。。。。。。
評分不錯…紙張很輕便~目測比原來翻譯的好點
評分不錯…紙張很輕便~目測比原來翻譯的好點
評分挺好的書,價格實惠,超級劃算,而且快過年也可以配送,好評!
評分不錯…紙張很輕便~目測比原來翻譯的好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