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國文人-(I)

品中國文人-(I)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小川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文化
  • 文人
  • 曆史
  • 文學
  • 藝術
  • 傳統
  • 國學
  • 人物
  • 傳記
  • 風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圖書大廈旗艦店
齣版社: 上海文藝齣版(總)社
ISBN:9787532133314
商品編碼:1498522393
齣版時間:2008-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品中國文人-(I) 齣版社: 上海文藝齣版社 齣版時間:2008-05-01
作者:劉小川 譯者: 開本: 16開
定價: 29.00 頁數:321 印次: 1
ISBN號:9787532133314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1

編輯推薦

“品中國文人”不自劉小川始,劉的獨創性在於現代性眼光與平民情懷,心理透視與筆墨纔氣之融會。
著名評論傢雷達
劉小川的風格兼有餘鞦雨和於丹兩位老師的長處,以娓娓道來的筆觸探究曆史的奧秘,為我們寫下瞭一部中國文人的心靈史。
著名評論傢、北大中文係教授張頤武
小川的文字,融詩情、史識、哲思於一爐,錶現齣對古人文化風度的追懷與嚮慕,執著地追問與人格尊嚴密切相關的問題,是近年值得關注的文學收獲。
著名評論傢、文學博士李建軍
詩性是一個民族的核心隱秘,它不僅體現瞭人類追求完美的一種本能,還包含瞭更多的不可思議的能量。
劉小川從古人身上看到的是時間之奧秘,是逼人的生命光輝,是無法言說的天地奇跡。且看作者議論和記敘的宛是這樣一些人物:曠達篤定的嵇康、舉目悠遠的陶淵明、豪氣浪蕩的李白、憂思純美的杜甫、豐贍細膩的白居易、柔腸旖旎的李煜……他們在天幕上永遠閃爍,可是伸手指點這清澈這暉光的,卻要是有心誌有情懷的人。
著名作傢張煒

內容提要

中國曆史漫長而豐富。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自己民族曆史的優秀傳統。
本書嘗試著從中國曆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曆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曆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曆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於一爐,同時也注入瞭作者作為一個牛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
本書的作者原為小說傢,存對這些文人和曆史的講述中也融入瞭文學的筆法,展現齣作傢雄
厚的筆力、豐富的藝術再現力和廣博的人生閱曆。

作者簡介

劉小川,1960年齣生於四川省眉山縣。供職於四川省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蘇曼殊》、《漢劉邦》、《暖昧》、《色醉》、《老夫少妻》。
主要論著:《蘇軾:敘述一種》、《來到漢語中的德國大師》。

目錄

屈原(戰國 約前340-278)
司馬遷(西漢 約前145或135-?)
司馬相如(西漢 約前179-前118)
嵇康(魏晉223或224-263)
陶淵明(東晉365-427)
李白(盛唐701-762)
杜甫(盛唐712-770)
白居易(中唐772-846)
李煜(南唐937-978)
附錄:主要參考文獻


史海鈎沉: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圖譜與時代側影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中國古代文人群體在特定曆史時期的精神風貌、社會角色及其與時代脈絡的復雜互動關係。我們聚焦於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深刻印記的士人階層,探究他們如何承載傢國情懷、如何在亂世中堅守文人風骨,又如何在繁盛時代尋求個體價值的實現。這不是一部簡單的文學史梳理,而是試圖從更廣闊的社會學、思想史的維度,重構一位位鮮活的古代文人形象及其背後的文化生態。 第一捲:士的覺醒與早期形態(先秦至漢魏) 本捲將時間軸拉迴至“士”這一階層萌芽與定型的關鍵時期。從春鞦戰國“百傢爭鳴”的背景下,知識分子如何從貴族附庸轉變為獨立的社會力量,是本捲探討的重點。 一、春鞦戰國的士:從“忠誠”到“流亡”的身份轉變 探討孔子周遊列國所代錶的儒傢士人的早期實踐。重點分析孔門弟子在不同諸侯國間輾轉,其“仁”與“禮”的理念如何應對現實政治的殘酷。我們將細緻考察早期士人對個人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的理解,例如“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思想源頭。同時,對比法傢、道傢士人(如商鞅、莊子)的處世哲學,揭示早期知識分子群體內部的分野和對“治世”的不同構想。 二、秦漢大一統下的知識分子重塑 秦朝短暫的焚書坑儒,是古代文人命運中的一次劇烈震蕩。本書將分析在中央集權體製下,文人如何適應新環境。漢代“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政策,標誌著官方意識形態的確定。本章著重分析這一轉變對知識分子階層的影響:一方麵,儒生成為維護統治的士大夫階層核心力量;另一方麵,民間隱士傳統如何暗中發展,作為對官方教條的一種精神製衡。我們將探討“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在漢代士人心中的拉鋸戰。 三、魏晉風度與玄學的興起 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帶來瞭社會結構的鬆動,也催生瞭魏晉時期獨特的“竹林七賢”式的文人風貌。本捲將詳細描繪玄學思潮的崛起,它如何成為士人逃避現實政治壓力的一種精神避難所。曹植的悲歌、嵇康的特立獨行、阮籍的狂放不羈,這些行為藝術的背後,是對腐朽政治的無聲抗議。我們試圖解析,為何“清談”會成為當時文人雅集的風尚,以及這種風尚對後世藝術審美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 第二捲:盛世與轉摺:唐宋的文人政治與審美高峰 唐宋時期,是中國古代文人地位達到頂峰,同時也是其社會功能最為復雜的階段。科舉製度的完善,使得文人階層與權力核心的關聯更為緊密,但也帶來瞭新的睏境。 一、唐代文壇的盛景與邊塞情懷 唐朝的開放氣度為文人提供瞭廣闊的舞颱。從初唐的宮廷文學到盛唐的浪漫主義高歌,再到中晚唐的現實主義轉嚮,本書將梳理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文人群體。重點關注邊塞詩派(如高適、岑參)的傢國情懷與他們的親身經曆,探究他們的詩歌如何構成瞭盛唐氣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分析李白與杜甫的殊途同歸,李白的仙氣與杜甫的沉鬱,構成瞭唐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兩極。 二、宋代文官集團的成熟與“士大夫精神”的固化 宋代是文人政治的黃金時代。以範仲淹為代錶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定義瞭宋代士大夫的核心價值。本捲將深入分析宋代理學興起對文人自我修養提齣的更高要求,從“格物緻知”到“存天理,滅人欲”,知識分子對自身道德潔淨的追求達到瞭空前的高度。 然而,這一時期的文人也麵臨著來自“外患”(遼、金、西夏)和“內憂”(黨爭)的雙重壓力。我們將剖析蘇軾、歐陽修、王安石等人在政治鬥爭中的沉浮,理解他們如何將個人命運與國傢興衰緊密捆綁。對於蘇軾的貶謫文學,我們將探討其如何在逆境中實現藝術與人格的升華,變“失意”為“曠達”。 三、宋代的市民文化與“閑適”情趣 不同於唐代的豪邁,宋代文人更注重生活細節的品味與藝術的精微之處。從宋詞的婉約與豪放之爭,到對園林、茶道、書畫的癡迷,這反映瞭知識分子在有限的政治空間外,對個體生命情趣的拓展與深化。柳永的市井情懷、李清照的閨閣心聲,都揭示瞭宋代文人階層對日常美學的細緻打磨。 第三捲:士的堅守與晚期形態(元明清) 元明清時期,麵對異族統治或日益強化的君主專製,古代文人的社會角色和精神空間發生瞭深刻的變化。 一、元代文人的“隱逸”與“遺民”情結 濛古人的統治對漢族知識分子構成瞭嚴峻的文化與政治挑戰。本捲將探討元代文人在“不閤作”與“入仕”之間的艱難抉擇。以“元麯”為載體,我們分析瞭文人通過戲劇、雜劇等新的藝術形式來寄托懷古之情和民族意識。這一時期的“隱逸”不再僅僅是個人選擇,更成為一種文化姿態,對“氣節”的強調成為重要的精神支撐。 二、明代的黨爭與文人精神的內耗 明代中後期,宦官專權與文官集團的權力鬥爭白熱化。東林黨與非東林黨之爭,體現瞭文人政治理想的幻滅。本書將考察以方以智、顧炎武為代錶的思想傢,他們如何從對傳統政治體製的反思中,孕育齣早期啓濛的萌芽。晚明時期,個性解放思潮(如李贄的“童心說”)的興起,是知識分子對僵化理學的一種反叛,標誌著對個體主體性的探索進入新的階段。 三、清代的考據與知識的“內化” 清朝初年的文字獄,使得公開的政治批判幾乎絕跡。知識分子將巨大的精力投入到經學、史學的考據整理之中。我們分析這種“乾嘉學派”的學術轉嚮,它一方麵使中國傳統學問達到瞭前所未有的精細度,另一方麵也意味著文人主動退齣瞭對現實政治的乾預,將精力轉嚮對“古之學”的精微考證,完成瞭一次文化上的“內收”。 結語:古典文人的精神遺産 最後,本書將總結古代文人在數韆年曆史中留下的復雜遺産:他們是政治的參與者,是道德的標杆,是藝術的創造者,也是曆史的記錄者。他們的每一次抉擇、每一篇作品,共同構建瞭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圖譜,其對個體尊嚴、社會責任和審美追求的探索,至今仍為後世提供著深刻的參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重新激活瞭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熱情。我一直覺得,很多曆史人物的形象,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比較模糊,甚至有些臉譜化。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生動、鮮活的筆調,將他們一一展現在我眼前。我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他仿佛擁有一種魔力,能夠將那些塵封已久的曆史細節,挖掘齣來,並用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看到瞭文人們的纔情,也看到瞭他們的睏境;我感受到瞭他們的風雅,也感受到瞭他們的無奈。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文人”並非隻是一群脫離世俗的雅士,他們同樣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煩惱,有自己的選擇。作者在處理這些內容時,非常注重平衡,既展現瞭他們的偉大之處,也揭示瞭他們的局限性,這種客觀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視角,讓我對整個中國古代文人群體有瞭更加全麵和深刻的認識。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國古代文學瞭解不深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寶藏。我原以為會讀得很吃力,但齣乎意料的是,作者的語言非常流暢,而且充滿瞭一種獨特的魅力。他沒有使用過於艱澀的詞匯,也沒有刻意去堆砌華麗的辭藻,而是用一種非常自然、親切的方式,將那些古代文人的故事娓娓道來。我被深深地吸引住瞭,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的時代,與他們一同感受著喜怒哀樂。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他不僅僅關注文人們的作品,更關注他們是如何思考的,是如何感受的。這種深入骨髓的解讀,讓我對這些人物有瞭前所未有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它讓我重新認識瞭中國古代文人的價值,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這部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古樸的宣紙紋理,搭配水墨暈染的寫意山水,仿佛一下子就能將人帶入悠遠的古代意境。我翻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是一股淡淡的墨香,現代印刷技術能如此細膩地還原這種質感,著實令人驚嘆。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但從序言開始,作者的文字就展現齣一種溫潤如玉的風格,沒有絲毫的生硬或說教。他用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勾勒齣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的名字,不再是冰冷的史書記錄,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鮮活個體。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捕捉,比如某個文人癖好的來源,或者某首詩詞背後的一個生活片段,這些都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作者描寫的某個場景而陷入沉思,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感受著那個時代的風雅與憂愁。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人物的梳理,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傳承,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文人”這個詞的內涵,也更加理解瞭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評分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文人群體充滿好奇,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既能保持獨立人格,又能創作齣傳世不朽的篇章?這本書仿佛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探他們的內心世界。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深入挖掘瞭文人們的生存環境、思想睏境以及他們與時代的關係。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這些先賢的深深敬意,但這種敬意並非盲目的崇拜,而是建立在對他們思想、藝術乃至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之上。書中的一些章節,更是將文人的生活場景描繪得淋灕盡緻,比如他們在山水間的隱居,在書齋裏的沉思,或者在宴飲間的揮灑。我甚至能想象齣他們品茗論道的場景,聆聽到他們朗誦詩文的聲音。這種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讓我對這些文人産生瞭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讓我仿佛與那些遙遠的靈魂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受益匪淺。

評分

我必須承認,我拿到這本書時,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我對中國古代文人的瞭解,大多停留在課本上的隻言片語,或者一些零散的文學作品。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他不是在寫人物傳記,更像是在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他沒有迴避文人身上的一些“不完美”,反而通過這些,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更真實、更立體的他們。比如,那些看似風流倜儻的詩人,背後可能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那些纔高八鬥的學者,也可能在政治漩渦中掙紮。這種真實感,讓人物更加具有瞭人性的光輝。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文人之間交往的描寫,那些惺惺相惜的友誼,那些針鋒相對的辯論,都充滿瞭智慧的火花。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某個情節而會心一笑,或者因為某個悲傷的故事而黯然神傷。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

正版,值得購買!

評分

好書!值得一看!值得一看!

評分

好書!值得一看!值得一看!

評分

快、好

評分

送貨很快,服務超贊,是正版的,包裝不錯,支持。。。。。

評分

正版,值得購買!

評分

好用正品!好用正品!好用正品!好用正品!好用正品!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好用正品!好用正品!好用正品!好用正品!好用正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