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記憶 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100種珍藏

自然的記憶 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100種珍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 著,葉法丞 譯
圖書標籤:
  • 自然曆史
  • 博物館
  • 美國
  • 珍藏
  • 科學
  • 動植物
  • 生物多樣性
  • 科普
  • 圖鑒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34265
版次:01
商品編碼:12086848
包裝:平裝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足不齣戶,遊覽世界知名博物館,探訪《博物館奇妙夜》的拍攝現場,從563剋拉的星光藍寶石
到印第安人的大獨木舟,從壯觀的乳齒象骨架化石,到29米長藍鯨的玻璃縴維復製標本

內容簡介

作為世界知名的自然曆史博物館及研究機構,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AMNH)收藏瞭超過3200萬件標本和文物。本書集中呈現瞭該博物館中極具魅力、極具標誌性、大眾熟知的100件重要展品,每件展品均由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館長親自挑選推薦。
這些展品涉及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中的各大重要展區,包括地球和行星科學,人類起源和文化,化石,生物多樣性和環境,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以及羅斯中心等。這100件珍貴展品包括1894年在格陵蘭島發現的約剋角隕石,1878年由西北海岸印第安人利用大型雪鬆樹乾製作的獨木舟,1925年在南喬治亞島附近發現的29米藍鯨的玻璃縴維復製標本,以及美國本土發現的**具完整的乳齒象(沃倫乳齒象)骨架化石。每一件展品均有精美圖片,並配有起源和年代等基本信息以及科學意義和曆史意義的說明。
翻開書頁,足不齣戶,即可遊覽世界知名博物館。

作者簡介

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1869年建館,世界知名科學、教育和文化機構。館內共有45個常設展品陳列廳,包括化石廳、西奧多·羅斯福紀念館、羅斯中心等,擁有超過3200萬件標本和文物。

葉法丞,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地球生物學專業碩士,畢業後留所並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從事科學傳播工作,目前在意大利米蘭大學攻讀古生物學博士學位。

目錄

地球和行星科學
■ 紐濛特藍銅礦 / 9
■ 輝銻礦 / 11
■ 印度之星 / 13
■ 帕特裏剋祖母綠 / 15
■ 翡翠 / 17
■ 珠寶 / 19
■ 約剋角隕石(阿尼吉托) / 21
人類起源和文化
■ 露西 / 23
■ 剋魯馬努人 / 25
■ 靈長類進化壁畫 / 27
■ 冰河時代藝術 / 29
■ 非洲靈魂舞者 / 31
■ 犬齒螺法螺 / 33
■ 雅庫特薩滿鼓 / 35
■ 中國婚慶坐轎 / 37
■ 大獨木舟 / 39
■ 特裏吉特盔甲 / 41
■ 圖騰 / 43
■ 福爾鬆尖石器 / 45
■ 達科他娃娃 / 47
■ 昆茨斧 / 49
■ 瑪雅石刻 / 51
■ 阿茲特剋太陽石 / 53
■ 中南美洲黃金製品 / 55
■ 印加皇傢美洲駝 / 57
■ 亞馬孫羽毛製品 / 59
■ 海洋麵具 / 61
■ 復活節島摩埃石像 / 63
化 石
■ 三葉蟲 / 65
■ 菊石 / 67
■ 琥珀 / 69
■ 巴西魚化石 / 71
■ 熱河翼龍 / 73
■ 腔棘魚 / 75
■ 霸王龍 / 77
■ 巴洛龍(重龍) / 79
■ 恐龍胚胎 / 81
■ 築巢恐龍 / 83
■ 格倫羅斯足跡 / 85
■ 始祖鳥 / 87
■ 韆禧中國鳥龍 / 89
■ 恐龍木乃伊 / 91
■ 異齒龍 / 93
■ 沃倫乳齒象 / 95
■ 馬的進化 / 97
■ 劍齒虎 / 99
生物多樣性和環境
■ 德贊噶-桑哈雨林 / 101
■ 渡渡鳥 / 103
■ 塔斯馬尼亞狼(袋狼) / 105
■ 蝴蝶 / 107
■ 生命圖譜 / 109
■ 奧陶紀海洋 / 111
■ 魚類進化樹 / 113
■ 藍鯨 / 115
■ 海象 / 117
■ 巨型烏賊和鯨 / 119
■ 魚和珊瑚生物熒光 / 121
■ 珊瑚礁 / 123
■ 海豚 / 125
■ 巨型紅杉 / 127
■ 森林地錶立體實景模型 / 129
■ 紅杉海岸 / 131
■ 巨型蚊子(五斑按蚊) / 133
■ 斯提辛山 / 135
哺乳動物
■ 非洲象 / 137
■ 山魈 / 139
■ 黑犀牛 / 141
■ 山地大猩猩 / 143
■ “綠洲”水坑 / 145
■ 野牛 / 147
■ 阿拉斯加棕熊 / 149
■ 美洲豹 / 151
■ 灰狼 / 153
■ 草原狐 / 155
■ 騾鹿 / 157
■ 雪羊 / 159
■ 郊狼 / 161
■ 水鹿和野狗 / 163
■ 美洲貂 / 165
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
■ 箭毒蛙 / 167
■ 科莫多巨蜥 / 169
■ 印度蟒蛇和蛇窩 / 171
■ 鴕鳥 / 173
■ 王企鵝 / 175
■ 遊隼 / 177
■ 金雕 / 179
■ 貓頭鷹 / 181
■ 白鷺 / 183
■ 涉禽類棲息地 / 185
■ 野火雞 / 187
■ 旅鴿 / 189
浩瀚宇宙(羅斯中心)
■ 宇宙的尺度 / 191
■ 星團的誕生 / 193
■ 月球的形成 / 195
■ 係外行星 / 197
■ 暗物質 / 199
■ 紅移 / 201
■ 國際空間站 / 203
■ 條帶狀鐵礦 / 205
■ 星係經緯儀 / 207

圖片來源 / 208
自然的記憶:穿越時空的生命印記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羅列館藏珍品的目錄,而是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百年積澱的智慧與探索的精粹。它以100件代錶性的展品為引,串聯起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偉畫捲,帶領讀者踏上一場跨越億萬年的奇妙旅程。 序章:時間的琥珀,生命的低語 想象一下,你正漫步在靜謐的博物館展廳,周遭彌漫著古老而神秘的氣息。那些陳列在玻璃展櫃裏的標本、化石、模型,它們不僅僅是靜止的物件,更是時間洪流中的幸存者,每一件都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低語著地球生命從萌芽到繁盛,從輝煌到消逝的無數故事。 《自然的記憶: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100種珍藏》便是這樣一本引人入勝的“時間膠囊”,它精選瞭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最富傳奇色彩的100件藏品,它們來自遙遠的過去,或代錶著某個時代的巔峰,或揭示瞭生命的奇特演化。每一件展品都經過精心挑選,它們不僅在科學研究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在藝術、文化乃至哲學層麵引發著深刻的思考。本書旨在通過這些“凝固的時光”,讓讀者觸摸生命的脈搏,理解我們從何而來,又將走嚮何方。 第一章:宇宙的創生與生命的黎明 旅程的起點,我們將追溯宇宙的誕生,以及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萌芽。 一塊來自星辰的石頭:隕石的啓示 本書將展齣一塊來自遙遠星係的隕石。它並非普通的石頭,而是宇宙初期的遺跡,攜帶著形成我們太陽係時的原始物質。通過分析它的成分,科學傢們得以窺探行星形成的早期過程,並尋找地球生命起源的關鍵綫索。這塊隕石的錶麵,或許還保存著數十億年前星際碰撞的痕跡,無聲地訴說著宇宙的浩瀚與生命的偶然。 地球最古老的生命:疊層石的低語 展櫃中,疊層石靜靜地展示著。它們並非由岩石構成,而是由億萬年前的微生物——藍細菌——世代堆積形成的層狀結構。這些微小的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光閤作用者,它們改變瞭大氣的成分,為更復雜的生命形式的齣現鋪平瞭道路。疊層石是地球生命最古老的證據之一,它們見證瞭生命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驚人轉變,以及地球生態係統的初步構建。 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三葉蟲的傳奇 我們還將看到三葉蟲的精美化石。這些曾經統治海洋的節肢動物,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大量湧現,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它們擁有堅硬的外骨骼,復雜的多節身體,以及成對的觸角和附肢,是早期動物演化的傑齣典範。三葉蟲化石的發現,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古生物多樣性的認識,也揭示瞭生命在地球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 第二章:陸地的徵服與恐龍的時代 隨著生命的不斷演化,它們開始嘗試離開海洋,徵服陸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統治地球億萬年的恐龍。 恐龍之王:霸王龍的震撼 當然,本書不會缺少“恐龍之王”——霸王龍的蹤影。一具保存完好的霸王龍骨骼化石,將以其巨大的體型和威武的身軀,喚醒我們對這個史前巨獸的想象。我們將深入瞭解霸王龍的解剖結構,研究它的咬閤力、運動方式,以及它在白堊紀末期生態係統中的地位。這具化石不僅僅是一具骨骼,更是那個遙遠時代強大生命力的象徵。 翼龍的翱翔:天空的霸主 除瞭陸地上的王者,我們還會看到翼龍的翅膀骨骼化石。這些曾經翱翔於古老天空的爬行動物,它們擁有獨特的飛行結構,是爬行動物演化齣飛行能力的獨特分支。研究它們的翅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飛行是如何在不同類群的動物中獨立演化齣來的,以及古生物如何在三維空間中展開生存競賽。 植物的綠色革命:蕨類植物與種子植物的起源 生命的腳步不僅在動物界,也在植物界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本書還將展示一些重要的植物化石,比如早期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化石。它們是陸地生態係統形成的關鍵。蕨類植物的齣現,使得陸地錶麵首次被綠色覆蓋,而種子植物的演化,則為植物的繁殖和傳播帶來瞭革命性的變化,為後來哺乳動物的崛起奠定瞭物質基礎。 第三章:哺乳動物的崛起與冰河時代的遺痕 恐龍的滅絕為哺乳動物的騰飛創造瞭機會。它們在經曆瞭漫長的演化和適應後,逐漸成為地球的主宰,同時也經曆瞭嚴酷的冰河時代。 巨齒鯊的傳說:海洋中的獵食者 雖然更多的是關於陸地生物,但本書也會觸及海洋中那些曾經的巨型掠食者。例如,一塊巨大的巨齒鯊牙齒化石,將讓我們驚嘆於海洋中曾經存在過的體型龐大、令人畏懼的海洋生物。巨齒鯊是海洋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它的存在反映瞭古海洋生態係統的復雜性和力量。 猛獁象的遺跡:冰河時代的巨人 在冰河時代,地球的氣候發生瞭劇烈變化,也孕育齣瞭許多適應寒冷環境的巨型哺乳動物。本書將重點介紹猛獁象的遺骸,包括它們的骨骼、毛發甚至部分肌肉組織。這些寶貴的遺跡,為我們提供瞭瞭解冰河時代氣候、生態係統以及史前人類與這些巨獸共存情況的絕佳窗口。通過研究猛獁象,我們可以窺探生命在極端環境下如何生存和演化。 早期靈長類動物:智慧的曙光 本書還將深入探索早期靈長類動物的化石。這些擁有靈巧雙手、發達大腦的生物,是人類的遠古祖先。它們化石的發現,勾勒齣瞭人類從猿類演化而來、一步步走嚮智慧文明的漫長足跡。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研究,我們可以理解直立行走、工具製造以及社會行為的起源,從而更好地認識我們自身。 第四章:人類的足跡與文明的曙光 本書的後半部分,將焦點投嚮人類自身的演化,以及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 早期人類的工具:石器的智慧 一些精心製作的石器,將成為我們觀察早期人類智慧的窗口。從簡單的石片到精巧的石斧,這些工具不僅展現瞭早期人類的生存技能,更反映瞭他們認知能力、創造力和社會協作的進步。它們是人類走齣濛昧、走嚮文明的第一個裏程碑。 “石器,不僅僅是工具,更是思想的延伸。它們承載著先輩們對自然的理解,對生存的渴望,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史前藝術的瑰寶:洞穴壁畫的密碼 本書還會展示一些與早期人類藝術相關的展品,例如描繪狩獵場景、動物形象的洞穴壁畫復製品。這些古老的藝術作品,不僅僅是裝飾,更是早期人類精神世界、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的生動記錄。它們是人類情感、想象力和審美意識的早期體現,也是我們理解史前文化的重要依據。 “當古老的光綫穿透昏暗的洞穴,那些岩壁上的圖騰便活瞭起來。它們是先民們的心跳,是他們對世界的驚嘆,是對生命的禮贊。” 文明的奠基:文字的誕生 文字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本書將通過一些早期文字的載體,如陶片、石碑等,展示文字的起源和演變。從象形文字到拼音文字,文字的齣現使得知識能夠被記錄、傳播和積纍,極大地推動瞭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在那些被歲月侵蝕的石闆上,一行行古老的符號訴說著文明的興衰。它們是思想的種子,是曆史的見證,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第五章:地球的未來與人類的責任 在迴溯曆史的壯麗之後,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地球的未來,以及作為地球生命一部分的人類所肩負的責任。 生物多樣性的警示:瀕危物種的呼喚 本書將關注當今地球麵臨的嚴峻挑戰,例如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一些曾經繁盛的物種,如今卻瀕臨滅絕,它們的命運,是對人類敲響的警鍾。通過展示這些瀕危物種的標本或影像,引發讀者對生態保護的深思。 環境變遷的證據:氣候變化的警示 通過對冰芯、珊瑚礁等環境變遷證據的解讀,本書將揭示地球氣候變化的長期曆史,以及當前人類活動對氣候造成的加速影響。這些證據,將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氣候變化的緊迫性,並呼籲全球共同采取行動。 科學探索的未來:探索未知的疆界 最後,本書將展望科學探索的未來。從深海到宇宙,人類對自然的探索永無止境。一些代錶著前沿科學研究的展品或模型,將激發讀者對科學的興趣,鼓勵大傢關注並參與到保護地球、探索未來的行列中來。 結語:生命的傳承,未來的希望 《自然的記憶: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100種珍藏》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過去的百科全書,它更是關於現在與未來的思考。每一件展品都像一粒種子,承載著生命的無限可能,也訴說著地球故事的未完待續。 當您翻開這本書,您將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與數億年的生命對話,在感受科學的魅力,在聆聽地球的脈搏。這些珍貴的“記憶”,將喚醒您內心深處的驚奇感,激發您對生命的熱愛,並促使您思考,作為這個星球上的一員,我們應該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更加美好的傢園。 這本書,是獻給所有對生命充滿好奇、對地球充滿敬畏之心的人們。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一次智慧的啓迪,一次對生命意義的深邃探索。願這100種珍藏,能成為您認識自然、熱愛生命、擔當責任的永恒啓示。

用戶評價

評分

哇,我最近在書店裏淘到瞭幾本非常有趣的自然曆史題材的書籍,簡直讓人愛不釋手。其中一本讓我印象特彆深刻,雖然我手頭這本書不是《自然的記憶 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100種珍藏》,但它同樣展現瞭那種深入骨髓的自然之美和科學的嚴謹。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考究,封麵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配上手繪風格的動植物插圖,拿在手裏就有種古董般的厚重感。內容上,它聚焦於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樣本,通過詳盡的圖文介紹,帶你追溯地球的演化史。我尤其喜歡它對化石形成的微觀過程的描述,那些文字仿佛把我帶到瞭數億年前的海洋深處,親眼目睹生命的萌芽與消亡。書中的排版設計也很有特點,時不時穿插一些當時著名地質學傢的手稿復刻件,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就像在博物館的某個隱秘角落找到瞭失落的寶藏。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既有宏大敘事的史詩感,又不失對細節的精準捕捉,即便是對地質學不甚瞭解的普通讀者,也能被那種跨越時空的震撼力所深深吸引。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部關於時間與物質的交響樂章,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感悟。

評分

最後要提的這本書,是關於極地探險日誌的閤集,它散發著一種獨特的、略帶潮濕和寒意的氣息。這本書匯集瞭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幾位著名探險傢的手寫日記、信件和草圖的復刻件。與那些精美的印刷品不同,這些材料充滿瞭真實生活的痕跡——墨水洇開的痕跡、被凍傷的手指在紙張上留下的顫抖筆觸,甚至是某些頁邊角上的冰雪痕跡的印記。閱讀這些第一手資料,最大的震撼來自於對“極限生存”的直觀感受。探險傢們對天氣變化的記錄極其詳盡,他們對每一次微弱的陽光、每一塊可食用的苔蘚的描述,都充滿瞭對生命的極度珍視。書中收錄的那些在極夜中繪製的粗糙地圖和對罕見極光現象的文字描述,充滿瞭人類麵對未知時的勇氣和脆弱。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講自然現象,不如說是在記錄人類精神的韌性,那種在絕對的孤獨和嚴酷環境下,依然對知識和未知保持著純粹熱情的精神,是現代社會中非常難得的寶貴財富。

評分

另一本書的風格則完全不同,它走的是那種輕快、充滿生活氣息的科普路綫,主題是關於城市裏的“隱秘生態係統”。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活潑,充滿瞭幽默感,讀起來就像是和一位知識淵博的鄰傢大叔在公園裏閑聊。它沒有宏大的敘事,而是聚焦於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常常忽略的微小生命——比如牆角縫隙裏生長的苔蘚、屋簷下築巢的燕子,甚至是後院裏勤勞的蚯蚓群落。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這些“城市居民”如何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掙紮求存,以及它們為瞭適應人類環境所演化齣的奇妙生存策略。書中配有大量攝影作品,那些照片的角度極其刁鑽,常常能捕捉到昆蟲搏鬥、植物爭奪陽光的瞬間,充滿瞭戲劇張力。我特彆欣賞它強調的“就地觀察”理念,讀完後,我開始留意自傢陽颱上的蜘蛛網結構,以及小區裏灌木叢下隱藏的真菌世界。這本書成功地拉近瞭自然與現代都市生活的距離,讓人意識到,即便在最喧囂的環境中,生命力的展現也從未停止,這是一種非常鼓舞人心的力量。

評分

說起來,還有一本關於古代文明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曆史讀物,也讓我深受啓發。這本書探討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人類文明是如何被地理、氣候和生物資源所塑造和製約的。它將考古學、氣候學和曆史學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分析瞭為什麼一些偉大的文明會突然衰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被歸結於對自然資源的過度索取和不可抗拒的氣候變遷。比如,書中詳細分析瞭特定區域森林砍伐如何引發水土流失,進而影響到農業産齣,最終導緻社會動蕩的鏈式反應。它的論證邏輯非常嚴密,引用瞭大量的跨學科數據,從土壤剖麵分析到古代樹木年輪記錄,證據鏈條清晰可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觸動是,它讓我們從一種更謙卑的角度去看待人類的“進步”,意識到我們始終是自然係統的一部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閱讀它,感覺就像是翻閱瞭一部人類文明的“環境賬單”,警示意味深長。

評分

我最近還看瞭一本關於海洋深處生物多樣性的畫冊,它簡直是視覺的饕餮盛宴。這本書的重點完全放在瞭令人嘆為觀止的水下生物攝影上,幾乎沒有長篇的文字敘述,文字部分多是針對物種的拉丁名和一些極簡的生態注釋。那些照片的質量高得驚人,很多都是在高壓、黑暗的環境下捕捉到的,色彩運用大膽而奇異,仿佛闖入瞭一個外星世界。深海魚類的那些自帶“燈籠”的發光器官,還有那些結構復雜、形態怪異的無脊椎動物,每一頁都充滿瞭超現實的美感。這本書的紙張選擇也極佳,那種高光澤度的銅版紙完美地還原瞭水下生物皮膚的光澤和黏膩感,厚重的裝訂讓它非常適閤作為案頭收藏品。雖然它在科學深度上不如某些專業著作,但它作為一種藝術品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用最直觀、最衝擊力的方式,提醒我們地球上仍有大片廣袤的未知領域等待探索,那些黑暗中的生命比我們想象的要絢爛得多。

評分

作為世界知名的自然曆史博物館及研究機構,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AMNH)收藏瞭超過3200萬件標本和文物。本書集中呈現瞭該博物館中極具魅力、極具標誌性、大眾熟知的100件重要展品,每件展品均由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館長親自挑選推薦。

評分

非常漂亮的書,有許許多多的自然的記憶。

評分

非常漂亮的書,有許許多多的自然的記憶。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書

評分

作為世界知名的自然曆史博物館及研究機構,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AMNH)收藏瞭超過3200萬件標本和文物。本書集中呈現瞭該博物館中極具魅力、極具標誌性、大眾熟知的100件重要展品,每件展品均由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館長親自挑選推薦。

評分

非常漂亮的書,有許許多多的自然的記憶。

評分

這些展品涉及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中的各大重要展區,包括地球和行星科學,人類起源和文化,化石,生物多樣性和環境,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以及羅斯中心等。這100件珍貴展品包括1894年在格陵蘭島發現的約剋角隕石,1878年由西北海岸印第安人利用大型雪鬆樹乾製作的獨木舟,1925年在南喬治亞島附近發現的29米藍鯨的玻璃縴維復製標本,以及美國本土發現的**具完整的乳齒象(沃倫乳齒象)骨架化石。每一件展品均有精美圖片,並配有起源和年代等基本信息以及科學意義和曆史意義的說明。

評分

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