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

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翔山 编
图书标签:
  • 冲压模具
  • 模具设计
  • 结构设计
  • 机械工程
  • 制造工程
  • 工业设计
  • 案例分析
  • 冲压工艺
  • 金属成形
  • 模具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244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765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46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从事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钟翔山主编的《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一书切合生产实际,注重实用技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介绍了冲压模具常用机构的结构和冲模各类零部件结构设计方法。
2、归纳了冲压加工中常见的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成形模、复合模、级进模等冲模结构的典型实例。
3、对冲压模具结构中所涉及的机构、零部件、模具分系统的结构等设计要素进行了全方位剖析。

内容简介

冲压模具是实现冲压加工的重要工艺装备。
本书在介绍冲压模具常用机构的结构和冲模各类零部件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重点选取了冲压加工中常见的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成形模、复合模、级进模等冲模结构的典型实例,分别对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要点等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
本书内容贴合生产实际,突出专业技能,对冲压模具结构中所涉及的机构、零部件、模具分系统的结构等设计要素进行了全方位剖析。
本书可供从事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冲压模具常用机构的结构
1.1送料机构的设计1
1.1.1送料机构的种类及工作原理2
1.1.2常用送料机构的结构14
1.2卸料机构的设计21
1.2.1卸料机构的种类及工作原理22
1.2.2常用卸料机构的结构25
1.3侧冲与斜楔机构的设计27
1.3.1侧冲与斜楔机构的种类及工作原理27
1.3.2常用侧冲与斜楔机构的结构32
1.4侧压、导料机构的设计32
1.4.1侧压、导料机构的种类及工作原理33
1.4.2常用侧压、导料机构的结构36
1.5安全检测机构的设计37
1.5.1安全检测机构的种类及工作原理38
1.5.2常用安全检测机构的结构40
第2章冲压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
2.1凸模的结构设计48
2.1.1凸模长度的确定48
2.1.2凸模强度校核计算48
2.1.3凸模的结构形式及其固定50
2.2凹模的结构设计53
2.2.1凹模外形尺寸的确定53
2.2.2凹模刃口的形状及应用55
2.2.3凹模强度的校核56
2.2.4凹模的结构形式及其固定56
2.3定位的方式及结构设计59
2.3.1设计原则59
2.3.2定位零件结构及选用60
2.3.3送进导向零件的选用64
2.3.4定位板及定位销的选用65
2.4卸料及压料零件的设计及选用67
2.4.1卸料装置中关系尺寸的计算67
2.4.2弹簧的选用及计算71
2.4.3橡胶的选用及计算75
2.4.4推杆、顶杆、顶板、顶件器和废料刀的选用77
2.5凸(凹)模固定板、垫板的设计与选用79
2.6模架的设计及选用80
2.6.1模架的精度等级80
2.6.2模架类型的正确选用80
2.6.3模架零件的选用要点81
2.7紧固件的设计及选用83
2.7.1紧固件性能等级和标志83
2.7.2螺钉的设计及选用84
2.7.3圆柱销的设计及选用86
2.8冲模零件的材料及其技术要求87
第3章典型冲裁模结构设计实例
3.1冲裁排样的方法92
3.2冲裁力的计算93
3.3凸模和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95
3.3.1凸模、凹模刃口尺寸计算的原则95
3.3.2冲裁间隙的确定96
3.3.3凸模、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98
3.4常见落料模的结构101
3.4.1圆片落料模101
3.4.2圆片无导向通用落料模101
3.4.3圆片下顶出落料模103
3.4.4薄板冲模105
3.4.5导板导向落料模105
3.4.6角板用自动挡料销的落料模107
3.4.7一模六件无废料落料模107
3.4.8前板拼块落料模109
3.4.9垫板锌基合金落料模110
3.4.10游轮聚氨酯橡胶模111
3.5常见冲孔模的结构111
3.5.1垂直冲孔模111
3.5.2快速装拆冲模112
3.5.3微电机罩冲孔模113
3.5.4凸模在内的悬臂式冲孔模115
3.5.5自动分度径向冲孔模115
3.5.6厚料冲小孔模116
3.5.7短凸模中厚料冲孔模118
3.5.8薄料密集小孔冲模 118
3.6常见切断模的结构120
3.6.1通用切断模120
3.6.2型钢切断模120
3.6.3型材切断模123
3.6.4异型材切断模124
3.6.5棒料切断模124
3.6.6封闭式棒料切断模126
3.6.7曲线形刃口管料切断模128
3.7常见管料冲模的结构129
3.7.1管料有芯冲孔模129
3.7.2管料无芯冲孔模131
3.7.3管料双向冲孔模132
3.8常见修边模的结构133
3.8.1垂直修边模133
3.8.2分段切边模134
3.8.3浮动式切边模135
3.8.4大型覆盖件切边模137
3.8.5方盒挤切模138
3.9其他常见冲裁模的结构139
3.9.1柱头冲槽模139
3.9.2切舌模139
3.9.3壳体冲槽模140
3.9.4表壳零件剖切模142
3.9.5非金属材料冲裁模143
第4章典型弯曲模结构设计实例
4.1弯曲力计算144
4.2弯曲凸、凹模尺寸计算145
4.3弯曲回弹值的确定148
4.4常见V、U、、Z形弯曲模的结构152
4.4.1通用V形弯曲模152
4.4.2简易V形弯曲模152
4.4.3简易U形弯曲模153
4.4.4U形带整形弯曲模154
4.4.5可转动凹模的U形弯曲模155
4.4.6圆杆件U形弯曲模156
4.4.7简易 形弯曲模156
4.4.8 形及U形通用弯曲模157
4.4.9 形摆块式弯曲模158
4.4.10Z形简单弯曲模159
4.4.11Z形双向弯曲模160
4.4.12回转式Z形弯曲模160
4.5铰链卷边模的结构161
4.5.1铰链立式卷边模161
4.5.2铰链卧式卷边模162
4.6常见多角度、多部位弯曲模的结构163
4.6.1矩形件摇板夹弯模163
4.6.2多角度弯曲模163
4.6.3摆动夹式圆筒弯曲模165
4.6.4簧夹铰链升降式弯曲模165
4.6.5簧片弯曲模166
4.6.6滚轴式弯曲模167
4.6.7弯钩类零件斜楔式弯曲模168
4.6.8圆锥式滑块弯曲模168
4.6.9滑轮弯曲模169
4.7常见其他弯曲模的结构171
4.7.1扭弯模171
4.7.2圆管弯曲模171
4.7.3弧形件弯曲模172
4.7.4一模两件对称弯曲模173
4.7.5弯曲机上的弯曲模173
第5章典型拉深模结构设计实例
5.1拉深力的计算176
5.2拉深设备的选用178
5.3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179
5.4常见拉深模的结构183
5.4.1敞开式拉深模183
5.4.2不用压边圈首次后各次拉深模184
5.4.3用模架首次拉深模184
5.4.4敞开式有压边拉深模185
5.4.5有压边圈以后各次拉深模185
5.4.6正装式拉深模186
5.4.7倒装式拉深模186
5.4.8有导向模架以后各次拉深模188
5.4.9无凸缘浅锥形件拉深模188
5.4.10锥形压边圈拉深模189
5.4.11球面压边圈拉深模190
5.4.12矩形盖拉深模190
5.4.13矩形罩第二次拉深模191
5.4.14矩形罩第三次拉深模191
5.5常见反拉深模的结构193
5.5.1引出环反拉深模193
5.5.2电机盖球头反向拉深模194
5.6常见双动拉深模的结构194
5.6.1圆筒双动拉深模194
5.6.2炒锅双动拉深模195
5.7常见正反拉深模的结构196
5.7.1筒形件正反拉深模196
5.7.2球壳正反拉深模196
5.7.3球头盖用压板圈正、反拉深模197
5.8常见变薄拉深模的结构198
5.8.1圆筒体变薄拉深模198
5.8.2圆筒体双层凹模变薄拉深模199
5.9常见不对称拉深件拉深模的结构200
5.9.1防尘罩拉深模200
5.9.2底壳拉深模201
第6章典型成形模结构设计实例
6.1常见成形加工的工艺计算202
6.1.1翻边的工艺计算202
6.1.2胀形的工艺计算205
6.1.3缩口与扩口的工艺计算209
6.1.4校平与整形加工211
6.2常见压筋模的结构212
6.2.1压筋模212
6.2.2波纹片压弯模213
6.2.3护网成形模214
6.3常见翻孔模的结构215
6.3.1翻孔模215
6.3.2黄铜套翻边模215
6.3.3变薄翻孔模217
6.4常见缩口模的结构217
6.4.1圆筒缩口模217
6.4.2齿轮套缩口模217
6.5常见扩口模的结构219
6.5.1碗形件扩口模219
6.5.2浮动凹模扩口模220
6.6常见胀形模的结构221
6.6.1防尘盖胀形模221
6.6.2线圈骨架胀形模221
6.6.3双动压力机用橡胶胀形模222
6.7常见翻边模的结构223
6.7.1端面翻边压平模223
6.7.2盖内、外缘翻边模223
6.8常见成形压合模的结构225
6.8.1密封圈装配模225
6.8.2内、外门板压合模225
第7章典型复合模结构设计实例
7.1复合模加工的特点及选用原则227
7.2常见工序的复合形式及其复合条件228
7.3常见分离类工序复合模的结构231
7.3.1一模三件垫圈倒装式复合模231
7.3.2一模二件号套裁顺装式复合模232
7.3.3焊片冲孔、落料复合模234
7.3.4上装式聚氨酯橡胶冲孔、落料复合模234
7.3.5下装式聚氨酯橡胶冲孔、落料复合模236
7.3.6云母片复合冲裁模236
7.3.7山字形铁芯片硬质合金复合模237
7.4常见分离类及成形类工序复合模的结构238
7.4.1冲孔、翻边复合模238
7.4.2电表指针弯曲、落料复合模238
7.4.3落料、拉深复合模239
7.4.4矩形罩落料、拉深复合模241
7.4.5表芯冲孔、落料、弯曲复合模241
7.4.6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244
7.4.7落料、冲孔、翻边复合模245
7.4.8振膜拉深、冲孔、落料复合模245
7.4.9浮室盖落料、拉深、冲孔、成形复合模245
7.4.10落料、冲孔、拉深、成形、翻边复合模246
7.4.11落料、拉深、冲孔、切边复合模247
7.4.12仪表罩壳落料、拉深、成形、切边、冲孔复合模248
7.4.13落料、拉深、穿孔翻边复合模250
7.4.14落料、穿刺翻边、成形复合模252
7.5常见成形类工序复合模的结构253
7.5.1弯曲、翻边复合模253
7.5.2扩、缩口复合模253
7.5.3弯曲、扭转复合模253
第8章典型级进模结构设计实例
8.1级进模加工的特点及选用原则257
8.2常见工序的组合形式及级进模结构258
8.3常见分离类工序级进模的结构259
8.3.1冲孔、落料级进模259
8.3.2锁垫冲孔、落料级进模260
8.3.3带钢珠夹持送料器的切断、压弯模261
8.3.4拉钩式自动送料接触簧片冲孔、落料级进模263
8.4常见成形类工序级进模的结构263
8.4.1弯曲、冲孔级进模263
8.4.2连续拉深、冲孔、落料级进模264
8.4.3连续拉深、冲孔、翻边、成形、落料级进模265
8.4.4支架冲孔、成形、弯曲级进模266
8.4.5连接座冲孔、翻边、弯曲、切断级进模267
8.4.6黄铜管帽拉深多工位级进模269
8.4.7正装式拉深、翻边级进模270
8.4.8电器插座冲孔、弯曲、切断级进模271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冲压加工又称板料冲压或冷冲压,是压力加工中的先进方法之一。其生产的各种板料零件,具有生产率高、尺寸精度好、重量轻、成本低并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在现代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电子仪表、日常生活用品、航天、航空以及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冲压模具是实现冲压加工的重要工艺装备。冲模设计就是根据所需加工冲压件的形状、精度、生产批量等加工工艺条件设计出安全、实用、先进、可靠的冲模结构,其设计核心是冲模的结构设计。冲模的结构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富于开拓与挑战、技术综合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一套结构完美的冲模,往往要经过设计人员的长期构思、多次修改,多次试模后的改进、完善,有些甚至需要对前人设计的多种实用、巧妙而又典型的模具结构进行再吸收、再创造、再融合设计才能达到要求,这其中凝聚着多少代、多少有名或无名设计人员、模具操作人员等模具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由此可见,冲模结构设计实质上是一个学习和掌握前人的先进模具结构,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创新的过程。为满足冲模结构设计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冲模设计的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了冲压模具常用机构的结构,第2章详细介绍了冲压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后续6章则选取冲压加工中常见的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成形模、复合模、级进模等各类典型冲模结构实例,分别对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要点等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
全书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实践,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坚持以实用为主,做到基本概念清晰、突出实用技能,切合生产实际。全书试图通过对冲压模具结构中所涉及的机构、零部件、模具分系统的结构等设计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再辅以常见典型冲模结构的全面讲解,从局部、全局的视角细微、精准把握、理解模具结构,从而帮助读者迅速掌握冲模结构设计的方法,开拓设计思路,提升设计能力,这也是本书想极力解决的问题。
本书由钟翔山主编,钟礼耀、钟翔屿、孙东红、钟静玲、陈黎娟等任副主编,参加资料整理与编写的有曾冬秀、周莲英、周彬林、刘梅连、欧阳勇、周爱芳、周建华、胡程英、李澎、彭英、周四平、李拥军、李卫平、周六根、王齐、曾俊斌,参与部分文字处理工作的有钟师源、孙雨暄、欧阳露、周宇琼、谭磊、付英、刘玉燕、付美等。全书由钟翔山整理统稿,钟礼耀、钟翔屿、孙东红校审。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同行及有关专家、高级技师等的热情帮助、指导和鼓励,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加之经验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扎实、系统的机械零件设计理论与实践知识。全书紧密围绕机械设计核心——零件展开,从零件的材料选择、成形工艺、结构优化到强度计算、可靠性分析,层层递进,力求让读者在理解原理的同时,掌握实际设计应用的能力。 第一部分:机械零件设计通用原理 本部分将系统阐述机械零件设计的普适性原则与方法。 材料选择与性能评估: 深入分析各类常用工程材料(金属、非金属)的特性,包括力学性能(强度、硬度、韧性、疲劳极限等)、物理性能(导热性、导电性、耐磨性等)以及化学性能(耐腐蚀性)。重点讲解如何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受力状态、工作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并介绍常用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 零件的成形工艺: 详细介绍金属和非金属零件的主要成形工艺,如铸造(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精密铸造)、锻造(自由锻、模锻)、金属压力加工(冲压、挤压、拉伸、弯曲)、焊接、机械加工(车削、铣削、磨削、钻削)等。针对不同工艺,分析其技术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对零件设计的影响,指导读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零件的结构设计原则: 深入探讨提高零件强度、刚度、耐磨性、抗疲劳性等性能的结构设计要素。包括应力集中分析与削弱方法、截面形状优化、加强筋设计、圆角过渡处理、表面粗糙度要求等。同时,强调设计中应考虑的装配、调整、维修的便利性,以及标准化、系列化的原则,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产品通用性。 零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讲解机械零件强度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包括静强度、疲劳强度、应力刚度、变形量计算等。重点介绍各种典型的应力状态(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剪切)下的强度校核公式和设计准则。同时,介绍有限元分析(FEA)在零件强度和刚度分析中的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复杂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 零件的表面质量与热处理: 阐述表面质量对零件性能的关键影响,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表面应力状态等。详细介绍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如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强化(渗碳、氮化、感应淬火、火焰淬火)、电镀、喷涂等,以及它们对零件性能的改善作用。 第二部分:典型机械零件的设计实例 本部分将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通过对典型机械零件的设计过程进行剖析,帮助读者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轴类零件设计: 讲解轴的受力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包括轴段的尺寸确定、键槽、油孔、圆角过渡等)、强度计算(弯曲、扭转、弯扭组合)、刚度计算、临界转速校核等。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设计承受不同载荷的传动轴、心轴等。 连接零件设计: 涵盖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铆钉连接、焊接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的设计。重点讲解螺纹连接的预紧力、强度计算、防松设计,键连接的失效分析与尺寸选择,以及不同连接方式的适用条件和设计要点。 齿轮设计: 介绍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锥齿轮等常见齿轮的几何参数、强度计算(齿根弯曲强度、齿面接触强度),以及齿轮材料选择、热处理和精度要求。通过实例演示齿轮副的设计过程。 轴承座与箱体设计: 讲解轴承座和箱体作为机械设备重要承载构件的设计原则。包括受力分析、结构形式选择、材料选用、强度和刚度校核、铸造或焊接工艺考虑、以及装配和润滑的便利性设计。 弹簧类零件设计: 重点讲解螺旋压缩弹簧、螺旋拉伸弹簧、扭转弹簧等的设计。包括材料选择、载荷与变形计算、疲劳寿命估算、以及弹簧性能的测试方法。 第三部分: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将介绍机械零件设计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拓展读者的视野。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应用: 介绍SolidWorks、CATIA、UG等主流CAD软件在零件建模、装配、工程图绘制中的应用。重点讲解FEA、CFD等CAE工具在零件性能仿真分析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仿真结果优化设计。 增材制造(3D打印)在零件设计中的机遇与挑战: 探讨3D打印技术如何改变传统零件设计理念,实现复杂结构、轻量化设计,以及定制化生产。分析3D打印材料、工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 展望数字化设计平台、参数化设计、知识工程等在未来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与智能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设计与生产的高效协同。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图表和实例,力求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仅要讲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剖析“为什么”以及“怎么样”。这本书《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的标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似乎承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覆盖。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关于冲压力计算、模具强度校核以及间隙选择等基础部分的讲解是否能够做到严谨且易于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在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源于对基础理论理解不够透彻。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和具体的公式推导,来阐述这些核心概念,并且能够给出一些便于读者应用的计算表格或者辅助工具的设计思路。此外,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实例”的部分,一个好的实例分析,能够将抽象的设计原则具象化,让我看到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实际的模具设计中落地生根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零件,例如汽车零部件、家电外壳或者精密电子元件等,其模具设计过程的详细解析,包括但不限于:零件分析、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布局、关键部件的设计细节、模具装配与调试的注意事项等等。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模具标准件的选用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模具的标准化设计,那将是锦上添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仅提供现成的答案,更能教会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应对各种复杂的模具设计挑战。

评分

说实话,冲压模具设计这个领域,学起来总是感觉有点门槛,很多时候,理论知识学了不少,但到了实际操作层面,总感觉少点什么。拿到这本《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我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不是能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空白。我尤其想知道,书中对模具材料的选取有没有详细的介绍,比如不同类型的冲压件,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模具钢材?热处理工艺对模具的性能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还有,书中关于模具的精度控制,有没有提供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我曾经遇到过因为模具精度不够而导致产品不良率上升的情况,这让我对模具精度问题非常重视。此外,我也很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讲解模具的寿命预测和提高的。模具的寿命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有效的措施,那价值就太大了。另外,我还有一个特别关注的点,就是关于模具的安全性设计。冲压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如何通过模具结构设计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这本书有没有相关的论述和案例?我希望它不只是教我如何设计出一个能用的模具,更能教会我如何设计出一个安全、高效、耐用的模具。书中是否有关于模具设计软件的应用指导,或者一些CAD/CAM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也会让我非常感兴趣,毕竟现在大部分工作都离不开这些软件。

评分

我对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细节一直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尤其是像冲压模具这样高度集成化、精密度要求极高的工艺装备。这本书《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的标题,让我预感它可能会触及到一些我一直在寻求解答的技术盲点。我迫切想知道,书中对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公差的控制和分析是如何展开的。在精密冲压中,哪怕是微小的公差偏差,都可能导致产品的不合格,那么在模具设计阶段,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来保证甚至超越这些公差要求,将是这本书的重中之重。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对最终模具精度影响的分析,并且给出一些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来补偿加工误差的思路。此外,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模具标准化和系列化设计的内容。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利用标准件和通用件,不仅可以降低模具制造成本,还能缩短制造周期,提高模具的通用性。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模具标准化设计原则的详细讲解,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零件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与标准化设计的结合,是我非常期待的。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模具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简化制造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渲染图,一眼看去就知道是那种干货满满的实用型工具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每一章节的标题都直击主题,比如“凸模与凹模的基准设计”、“导向件的选用与安装”、“卸料板与压料板的结构优化”等等,光是看目录就觉得作者在结构设计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和严谨的逻辑。我之前在工作中遇到过不少模具设计上的难题,尤其是在一些复杂零件的冲压过程中,模具的寿命、精度以及生产效率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翻阅这本书,我希望能找到一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甚至是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的排查和优化技巧。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模具钢材选择、热处理工艺对模具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书中的插图和图纸是否清晰、标注是否规范,也是我非常看重的,毕竟模具设计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领域,清晰准确的图纸能够极大地帮助理解设计意图,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我对书中是否能包含一些典型零件的模具设计案例有着很高的期待,因为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到设计原理的应用,并且从中借鉴到一些巧妙的设计手法,这对于提升我个人的模具设计能力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巧的完整过程,让我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深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评分

我一直对冲压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那些能将一块平面金属板材变成复杂三维零件的模具结构背后,蕴含着多少精妙的设计思想,总是让我着迷。这本《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的标题,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这些背后奥秘的希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冲压工序,例如落料、冲孔、弯曲、拉伸、翻边等等,以及每种工序在模具结构设计上的具体体现。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模具结构图,并且对每一个组成部件的功能和设计要点进行详细的阐述。举个例子,对于拉伸模,我一直对如何合理设计拉伸筋、压料圈以及控制材料的流动方向感到困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深入的指导。我也非常期待书中关于模具的寿命分析和失效模式的讲解,了解模具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例如,模具的疲劳断裂、磨损、塑性变形等,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针对性的设计建议。此外,我对书中是否能包含一些关于模具调试和维护的实用技巧也非常感兴趣。一个好的模具,除了设计合理,还需要正确的安装调试和定期的维护保养,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分享,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模具设计,不仅在于其功能性,更在于其美学和工程学的完美结合。一本好的设计书籍,应该能够传递出作者对设计的执着和对细节的追求。这本书《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的标题,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在结构设计方面的严谨和务实。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讲解模具的整体布局和结构件的排布的。一个合理的模具布局,不仅能够保证模具的稳定性,还能够方便安装、调试和维修。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模具结构强度和刚度校核的详细方法,并且能够给出一些如何优化模具结构,使其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重量、减小尺寸的设计思路。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模具的表面处理和防腐蚀设计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对模具的长期使用寿命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在冲压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案例,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

我对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的概念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并且深信模具设计作为制造业的“工业之母”,其发展趋势也必然会朝着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演进。这本书《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的标题,让我好奇它是否会涉及一些与现代制造业理念相结合的模具设计思路。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如何通过模具结构优化来提升冲压生产效率,例如如何减少冲压工序,如何实现多工位集成,或者如何设计出更快的换模系统。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涉及到一些关于模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方面的考量,比如是否可以通过某些结构设计来实现模具的在线监测、故障诊断,甚至是通过机器学习来优化模具的加工参数。此外,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模具的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论述。例如,如何通过优化模具结构来减少材料的浪费,如何设计出更容易回收利用的模具,或者如何降低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让我能够站在行业发展的潮头,学习如何设计出面向未来的冲压模具。

评分

作为一名初涉模具设计行业的学习者,我总是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介绍冲压模具结构设计的书籍。这本书《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我希望它能够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关于模具基本组成部件的详细介绍,例如凸模、凹模、导向件、卸料板、压料板、斜导司等,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它们各自的功能、设计原理以及在不同类型模具中的应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图解,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部件的形状、尺寸和配合关系。此外,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模具设计的通用流程和方法论的讲解。从零件分析、工艺方案制定,到模具结构设计,再到详细图纸的绘制,希望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指引。我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模具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模具零件的应力分析。这些都是我目前比较薄弱的环节。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针对初学者的练习题或者小案例,让我能够边学边练,加深理解,那就太完美了。我对书中是否能包含一些关于模具设计软件(如CAD、CAM)的基本操作指导或者一些常用命令的介绍也非常感兴趣,这将极大地帮助我提高设计效率。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真正有价值的模具设计书籍,应该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设计思维,而不仅仅是堆砌零散的知识点。这本书《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的标题,给我一种它能够提供这种系统性指导的预感。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冲压模具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零件的初步分析,到工艺方案的制定,再到模具结构的详细设计,以及最终的模具制造、调试和售后服务。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产品与模具协同设计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设计优化来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我还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模具的可靠性设计和可维护性设计的讨论。一个可靠的模具,能够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一个易于维护的模具,能够降低维修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模具故障的统计和分析,并且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那将是非常实用的。

评分

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般的模具问题,比如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出现精度下降,或者零件出现异常的毛刺、起皱等缺陷,而这些问题往往难以通过常规的参数调整来解决。我希望这本《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的冲压缺陷产生的原因,并且能够结合具体的模具结构设计,给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例如,针对材料起皱的问题,可能需要调整压料力、拉伸筋的设计,或者改进卸料板与凹模的配合;针对零件毛刺的问题,可能需要优化凸模与凹模的间隙、斜度和刃口处理。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的讲解,通过实际的案例,展示如何诊断和解决这些棘手的模具问题。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模具的防错设计(Poka-yoke)方面的知识,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来避免人为的误操作,从而提高模具使用的可靠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