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傢園 昆蟲圖記

我的傢園 昆蟲圖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虞國躍 著
圖書標籤:
  • 昆蟲
  • 自然
  • 科普
  • 兒童
  • 繪本
  • 動物
  • 傢園
  • 觀察
  • 圖鑒
  • 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0316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9178
包裝:軟精裝
叢書名: 鑒蟲賞蟲趣蟲――昆蟲記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456
字數:6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部)及傢屬園麵積300餘畝,是作者工作和生活瞭二十多年的傢園。作者對其內昆蟲進行拍攝、調查和鑒定,共記錄昆蟲700種(隸屬於16個目194科,37種隻能鑒定到屬),包括92個北京新記錄種(其中10個為中國新記錄種)。每物種提供生態照片、形態特徵、國內外分布及園內發生情況及食性等資料。另外,還記錄瞭蜘蛛等其他蟲蟲22種。本書在為北京昆蟲多樣性積纍資料的同時,也為城市居民認識傢中及庭園蟲蟲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虞國躍,博士,浙江慈溪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境保護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瓢蟲的分類及利用、果樹及園林害蟲的生態防治研究,已發錶甲蟲新種100餘種,齣版《中國瓢蟲亞科圖誌》、《螺鏇粉虱及其天敵昆蟲》、《颱灣瓢蟲圖鑒》、《北京蛾類圖譜》等專業論著和《尋蟲記》、《中國蝴蝶觀賞手冊》等科普圖書,對昆蟲攝影具有濃厚的興趣。

目錄

昆蟲那些事兒
1.昆蟲種類繁多,可利用各種有機質 02
2.昆蟲成功的原因 03
3.昆蟲具有暴發性,可産生重大危害 04
4.江湖險惡,敵人眾多 05
5.昆蟲的生存技巧 06
6.植物抵禦植食性昆蟲的技巧 07
7.雌性選擇與雄性競爭 09
8.人為害蟲 10
9.生物入侵 11
10.生態樂園 11
彈尾目
長科 Entomobryidae 14
方斑長跳蟲 Entomobrya imitabilis Stach, 1963 14
北京長跳蟲 Entomobrya pekinensis Stach, 1963 14
麯毛裸長跳蟲 Sinella curviseta Brook, 1882 15
球角科 Hypogastruridae 15
泡角跳蟲 Ceratophysella sp. 15
圓科 Sminthuridae 16
附圓跳蟲 Sminthurinus sp. 16
蜻蜓目
?科 Coenagrionidae 16
東亞異痣? Ischnura asiatica (Brauer, 1865) 16
隼尾? Paracercion hieroglyphicum (Brauer, 1865) 17
蜻科 Libellulidae 17紅蜻 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 1770) 17
白尾灰蜻 Orthetrum albistylum (Selys, 1848) 18
黃蜻 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 1789) 18
蜚蠊目
姬蠊科 Blattellidae 19
德國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Linnaeus, 1767) 19
地鱉蠊科 Corydiidae 19
中華真地鱉 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1868) 19
冀地鱉 Polyphaga plancyi Bolívar, 1882 20
螳螂目
螳科 Mantidae 20
廣腹螳螂 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 1839) 20
枯葉大刀螂 Para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 1813) 21
中華大刀螂 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1842 21
棕汙斑螳螂 Statilia maculata (Thunberg, 1784) 22
直翅
錐頭蝗科 Pyrgomorphidae 22
短額負蝗 Atractomorpha sinensis I. Bolivar, 1905 22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 23
長翅素木蝗 Shirakiacris shiraki (Bolívar, 1914) 23
花脛綠紋蝗 Aiolopus tamulus (Fabricius, 1798) 23
大墊尖翅蝗 Epacromius coerulipes (Ivanov, 1887) 24
東亞飛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 1835) 24
斑翅蝗科 Oedipodidae 25
疣蝗 Trilophidia annulata (Thunberg, 1815) 25
蚤螻科 Tridactylidae 25
日本蚤螻 Xya japonica (De Haan, 1842) 25
蟋蟀科 Gryllidae 26
斑腿雙針蟋 Dianemobius fascipes (Walker, 1869) 26
大扁頭蟋 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 1881 26
長瓣樹蟋 Oecanthus longicauda Matsumura, 1904 27
油葫蘆 Teleogryllus emma (Ohmschi et Matsummura, 1951) 27
螽斯科 Tettigoniidae 28
長瓣草螽 Conocephalus exemptus (Walker, 1869) 28
日本條螽 Ducetia japonica (Thunberg, 1815) 29
疑鈎額螽 Ruspolia dubia (Redtenbacher, 1891) 29
黑脛鈎額螽 Ruspolia lineosa (Walker, 1869) 30
革翅目
肥螋科 Anisolabididae 30
肥螋 Anisolabis maritima (Borelli, 1832) 30
姬螋科 Labiidae 30
小姬螋 Labia minor (Linnaeus, 1758) 30
蠼螋科 Labiduridae 31
蠼螋 Labidura riparia (Pallas, 1773) 31
纓翅目
薊馬科 Thripidae 31
美洲棘薊馬 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 1913 31
花薊馬 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 1895) 32
西花薊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 1895) 32
塔六點薊馬 Scolothrips takahashii Priesner, 1950 33
煙薊馬 Thrips tabaci Lindeman, 1889 33
紋薊馬科 Aeolothripidae 34
橫紋薊馬 Aeolothrips fasciatus (Linneaus,1758) 34
黑白紋薊馬 Aeolothrips melaleucus (Haliday, 1852) 34
嚙蟲目
書嚙科 Liposcelididae 35
嗜捲書虱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 1931 35
半翅目
蟬科 Cicadidae 35
蚱蟬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1775) 35
角蟬科 Membracidae 36
黑圓角蟬 Gargara genistae (Fabricius, 1775) 36
隆背三刺角蟬 Tricentrus elevotidorsalis Yuan et Fan, 2002 36
飛虱科 Delphacidae 37
灰飛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 1826) 37
廣翅蠟蟬科 Ricanidae 38
透翅疏廣蠟蟬 Euricania clara Kato, 1932 38
象蠟蟬科 Dictyopharidae 39
伯瑞象蠟蟬 Raivuna patruelis (St.l, 1859) 39
瓢蠟蟬科 Issidae 39
惡性席瓢蠟蟬 Dentatissus damnosus (Chou et Lu, 1985) 39
蠟蟬科 Fulgoridae 40
斑衣蠟蟬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1845) 40
葉蟬科 Cicadellidae 41
葡萄二星葉蟬 Arboridia apicalis (Nawa, 1913) 41
大青葉蟬 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 1758) 42
假眼小綠葉蟬 Empoasca vitis (G.the, 1875) 42
凹緣菱紋葉蟬 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 1896) 42
錐頭葉蟬 Japananus hyalinus (Osborn, 1900) 42
賽綠葉蟬 Kyboasca sexevidens Dlabola, 1967 43
窗耳葉蟬 Ledra auditura Walker, 1858 43
鋸紋莫小葉蟬 Motschulskyia serratus (Matsumura, 1931) 44
檉柳葉蟬 Opsius stactogalus Fieber, 1866 44
烏葉蟬 Penthimia sp. 45
黑點片角葉蟬 Podulmorinus vitticollis (Matsumura, 1905) 45
條沙葉蟬 Psammotettix striatus (Linnaeus, 1758) 46
花冠紋葉蟬 Recilia coronifera (Marshall, 1866) 46
交字小斑葉蟬 Zygina yamashiroensis Matsumura, 1916 47
桃一點葉蟬 Singapora shinshana (Matsumura, 1932) 47
桑斑葉蟬 Tautoneura mori (Matsumura, 1910) 48
楊皺背葉蟬 Rhytidodus poplara Li et Yan, 2008 48
斑木虱科 Aphalaridae 49
黃斑檉木虱 Colposcenia flavipunctata Li, 2011 49
葉木虱科 Euphylluridae 49
文冠果隆脈木虱 Agonoscena xanthoceratis Li, 1994 49
麗木虱科 Calophyidae 50
黃櫨麗木虱 Calophya rhois (L.w, 1878) 50
木虱科 Psyllidae 50
閤歡羞木虱 Acizzia jamatonica (Kuwayama, 1908) 50
垂柳喀木虱 Cacopsylla babylonica Li et Yang, 1991 51
槐豆木虱 Cyamophila willieti (Wu, 1932) 51
個木虱科 Triozidae 52枸杞綫角木虱 Bactericera gobica (Loginova, 1982) 52
柳條綫角木虱 Bactericera grammica (Li, 1995) 52
垂柳綫角木虱 Bactericera myohyangi (Klimaszewski, 1968) 53
藜異個木虱 Heterotrioza chenopodii (Reuter, 1876) 53
球蚜科 Adelgidae 54油鬆球蚜 Pineus pini (Goeze, 1778) 54
根瘤蚜科 Phylloxeridae 54
柳倭蚜 Phylloxerina salicis (Lichtenstein, 1884) 54
蚜科 Aphididae 55
柳長喙大蚜 Stomaphis sinisalicis Zhang et Zhong, 1982 55
白屈菜無網蚜 Acyrthosiphon chelidonii (Kaltenbach, 1843) 55
豌豆蚜 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 1776) 56
日本忍鼕圓尾蚜 Amphicercidus japonicus (Hori, 1927) 56
蘿?蚜 Aphis asclepiadis Fitch, 1851 57
豆蚜 Aphis craccivora Koch, 1854 57
槐蚜 Aphis cytisorum Hartig, 1841 58
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 1877 58
艾蚜 Aphis kurosawai Takahashi, 1921 59
馬藺蚜 Aphis newtoni Theobald, 1927 59
酸模蚜 Aphis rumicis Linnaeus, 1758 60
龍葵蚜 Aphis solanella Theobald, 1914 60
綉綫菊蚜 Aphis spiraecola Patch, 1914 61
李短尾蚜 Brachycaudus helichrysi (Kaltendach, 1843) 61
酸模短尾蚜 Brachycaudus rumexicolens (Patch, 1917) 62
甘藍蚜 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 1758) 62
西北小毛蚜 Chaetosiphella sp. 63
白楊毛蚜 Chaitophorus populeti (Panzer, 1801) 63
白毛蚜 Chaitophorus populialbae (Boyer de Fonscolombe, 1841) 64
柳黑毛蚜 Chaitophorus saliniger Shinji, 1924 64
核桃黑斑蚜 Chromaphis juglandicola (Kaltenbach, 1843) 65
肖綠斑蚜 Chromocallis similinirecola Zhang, 1982 65
白皮鬆長足大蚜 Cinara bungeanae Zhang et Zhang, 1993 66
雪鬆長足大蚜 Cinara cedri Mimeur, 1936 66
華山鬆大蚜 Cinara piniarmandicola Zhang et Zhang, 1993 67

前言/序言

  每人都有自己的傢園,不論是土生土長,還是移居他鄉,無論傢居大宅,還是蟻族蝸居,都會遇到蒼蠅、蚊子等昆蟲,有時還會有其他蟲蟲入室。我們希望傢中沒有任何蟲蟲(除瞭寵物),但仍有各色蟲蟲不時冒齣來。有些蟲蟲長得很特彆,我們想知道是怎麼迴事,有沒有毒害、如何防範?
  對於昆蟲,不少人都有美好的迴憶,想起童年時與蟲蟲的親密接觸:用半天的時間觀察螞蟻背蒼蠅,去荒郊野地尋找蛐蛐(蟋蟀)或河溝邊灌蛐蛐,拿竹竿去粘知瞭(蟬),或用小網捕捉飛翔的蜻蜓等。現在生活在高樓大廈中的孩童,仍不失對大自然的喜愛。除瞭自己的觀察,父母、老師給予初步的指導也非常重要,如所觀察的蟲蟲叫什麼?到目前為止人們已對蟲蟲有瞭多深的瞭解?
  我們生活的庭園,會栽培多種多樣的植物,也會生長許多本地的植物。植物長蟲,天經地義,但有時植物上的植食性昆蟲數量太多瞭,影響瞭植物的正常生長,影響觀瞻,或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園林管理部門或工人要對這樣的“害蟲”進行防治。目前不少單位對害蟲的防治,采用化學農藥,常常按日曆(即所謂的“防治曆”)施藥。這樣的防治常常殃及池魚,降低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汙染瞭環境。如果知道瞭種類、習性和發生規律,是否可以製定針對性更強、更科學的防治措施呢?
  自然界是一個“和而不同”的生態係統,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能成為害蟲的昆蟲少之又少。庭園內多種多樣的昆蟲,可以相互牽製,所形成的復雜食物網可以阻止蟲害的産生。因此,庭園裏的蟲蟲並不是越少越好(也很難做到),沒有瞭復雜的相互關係,缺少瞭天敵的控製,一些蟲蟲更易暴發成災,從而形成農藥越用越多的惡性循環。除瞭保持對蟲蟲的寬容外,有時我們可以找到更有效、對環境更友好的防治方法,如修剪可大量減少龍爪槐上槐蚜的數量,樹乾環塑料帶可有效防治草履蚧,等等。
  我國城鎮化的比例不斷提高,城市內昆蟲的生存空間正在快速減少。園內的有些昆蟲僅見一次,或多年不見瞭,但也有新的昆蟲隨植物而引入。即使園子的麵積不大,也有非常豐富的昆蟲種類,進行認真和深入調查,仍可發現新的昆蟲種類。作者對工作和生活的園子進行瞭持續觀察,把10多年來記錄的園內昆蟲整理成冊。書本共記700種昆蟲(隸屬於16個目194科,37種隻鑒定到屬),包括92個北京新記錄種(其中10個為中國新記錄種),以及蜘蛛等其他蟲蟲22種。本書可為城市居民特彆是青少年和農林植保專業人員提供參考資料,也為北京昆蟲多樣性積纍本底資料,為我院正在開展的建設“美麗院所”添一分彩。本書附有圖片索引,方便讀者使用。如果按圖索驥,有瞭初步或正確的學名,通過網絡,可查到更詳細的資料。
  由於作者知識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錯誤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虞國躍2016年8月7日


《我的傢園 昆蟲圖記》是一部旨在帶領讀者走近我們身邊那些微小而神奇的生命——昆蟲的科普讀物。本書並非簡單羅列昆蟲的種類和特徵,而是著力於展現昆蟲與其生存環境之間錯綜復雜的聯係,以及它們在維係生態平衡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翻開本書,你將不再視那些不起眼的蟲子為煩惱,而是開始以一種全新的、充滿敬意的目光去審視它們。本書將帶你穿越四季,探訪從繁華的城市綠地到靜謐的鄉村田野,再到幽深的森林與濕地,去發現那些隱藏在草葉縫隙、花叢深處、泥土之中,乃至我們觸手可及的角落裏,各種形態各異、生機勃勃的昆蟲。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圖記”二字,它意味著不僅僅是文字的闡述,更是通過大量精美、生動的圖片,將昆蟲的世界呈現在讀者眼前。這些圖片,有的近距離捕捉瞭昆蟲最細微的紋理和色彩,展現瞭它們令人驚嘆的“微觀之美”;有的則捕捉瞭昆蟲在自然環境中活動的瞬間,例如蜜蜂辛勤地在花朵間采集花粉,蝴蝶翩翩起舞般在草地上飛翔,螳螂捕食的敏捷瞬間,螞蟻們井然有序地搬運食物,以及螢火蟲在夏夜裏閃爍的光芒,這一切都將通過真實的影像,成為讀者探索昆蟲世界的窗口。 我們不僅僅會看到昆蟲的外錶,更將深入瞭解它們令人著迷的生活習性。本書會細緻地描繪不同昆蟲的生命周期:從卵到幼蟲,再到蛹,最後羽化成美麗的成蟲,這個奇妙的蛻變過程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生命史詩。你將瞭解到,為什麼有的毛毛蟲如此肥碩,而有的卻細長如綫;為什麼有的蛹包裹得嚴嚴實實,而有的卻裸露在外;為什麼有的成蟲隻有短短的生命,而有的卻能經曆數月乃至數年的時光。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聚焦於昆蟲與它們“傢園”的互動。你的傢園,可以是自傢的小花園,也可以是小區裏的公園,甚至是窗颱上的盆栽。本書將幫助你認識這些環境中常見的昆蟲,例如在花叢中忙碌的瓢蟲,它們不僅顔色鮮艷,更是捕食蚜蟲的“小衛士”,為植物的健康生長貢獻力量。你還會遇到那些在草地上穿梭的螞蟻,它們組成龐大的社會群體,通過復雜的社會分工和勤勞的努力,成為維護土壤健康和傳播植物種子的重要力量。那些在夜空中閃爍的螢火蟲,它們的“求偶信號”不僅僅是美麗的風景,更是它們延續種族的重要方式。 本書還將探討一些在我們看來“不起眼”的昆蟲,如蚯蚓。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昆蟲,但它們在土壤中的生活對傢園的貢獻是巨大的。它們翻鬆土壤,促進空氣流通和水分滲透,並將有機物分解,成為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本書會讓你意識到,即使是那些生活在泥土深處的生命,也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此外,本書還會涉及一些與昆蟲相關的趣味知識,例如: 昆蟲的“超能力”:它們如何感知世界?例如,蝴蝶如何辨彆花朵的顔色和氣味?蜜蜂如何利用紫外綫導航?螞蟻如何通過觸角“交談”? 昆蟲的“防禦工事”:一些昆蟲擁有令人驚嘆的僞裝能力,它們能夠融入周圍的環境,躲避天敵。例如,竹節蟲能夠模仿樹枝,葉蟎能夠隱藏在葉片的脈絡中。還有一些昆蟲會分泌有毒物質或發齣警告色,來嚇退捕食者。 昆蟲的“繁殖策略”:從一次産下成百上韆枚卵的昆蟲,到精心保護後代的昆蟲,它們展現瞭多種多樣的繁殖方式,每一場生命延續的背後都充滿瞭智慧。 昆蟲與人類的關係:本書不會迴避昆蟲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既包括對農業有益的授粉者和捕食害蟲的益蟲,也會適度提及一些可能對人類造成睏擾的昆蟲,並提供科學的視角來理解和應對。 《我的傢園 昆蟲圖記》的目標是,通過詳實的內容和精美的呈現,幫助讀者建立起對昆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它鼓勵讀者放慢腳步,仔細觀察,去發現我們身邊最普遍卻也最被忽視的生命。每一次的翻閱,都可能是一次新的探索,一次對生命多樣性的感悟。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論文,而是以一種更加親切、易懂的方式,將科學知識融入到有趣的觀察和生動的講述中。它適閤所有年齡段的讀者,無論你是對自然科學充滿好奇的孩子,還是希望重新認識身邊世界的成年人。它旨在激發你對昆蟲世界的興趣,讓你在未來的日子裏,在看到一隻小小的甲蟲,或是一隻展翅的蝴蝶時,不再是匆匆掠過,而是能停下腳步,去發現它們背後的故事,去感受它們在這個傢園中,與你我共同存在的意義。 這本書,是一份送給所有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讀者的禮物,它將為你打開一扇通往微觀世界的大門,讓你領略到生命最本真、最頑強的姿態,並從中獲得啓發與樂趣。你會發現,即使是最平凡的角落,也可能隱藏著最不平凡的生命奇跡。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從封麵那淡雅的墨綠色調開始,就透露齣一種寜靜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氣息。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翻到它的,當時正值春日,萬物復蘇,內心對自然的那份嚮往被這本書一下子點燃瞭。書頁的氣味帶著一種淡淡的紙張和油墨的混閤香,仿佛能讓人聞到泥土和青草的味道。裝幀很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作者傾注瞭大量心血的作品。我特彆喜歡它那種不緊不慢的敘事節奏,沒有那些過於學術化的說教,更多的是一種親曆者的娓娓道來,讓人感覺像是跟隨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博物學傢在自傢的後院進行一次漫長的探險。文字的功力很深厚,那種對細節的捕捉能力,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仿佛那些微小的生命,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瞭靈魂,不再是背景中匆匆掠過的影子,而是舞颱上的主角。

評分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展現瞭一種罕見的剋製與磅礴並存的敘事風格。它用最樸實的語言,描繪瞭生命最宏大的主題——生存與繁衍,變遷與永恒。作者似乎懂得,真正的震撼不需要誇張的辭藻來堆砌,隻需要精準地還原真相。它沒有給我灌輸宏大的自然哲學,而是通過聚焦於那些渺小的生命體,引導我去體會生命的韌性和宇宙的秩序。讀完後,我的心境變得非常平和,似乎那些日常生活中讓人焦躁不安的瑣事,都在這種對永恒生命循環的觀察中變得微不足道瞭。它像是一劑清涼的藥,洗滌瞭都市生活的喧囂與浮躁,讓人重新校準瞭與世界相處的頻率,找到瞭一種基於萬物平等的謙卑感。這絕對不是一本“讀完就放一邊”的書,它會成為一種長期的精神參照物。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現代印刷藝術的一場勝利。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使得文字和插圖之間保持著一種優雅的張力,互不乾擾,卻又互相成就。那些配圖,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簡直不敢相信它們是齣自一位業餘愛好者之手——雖然我不知道作者的專業背景,但其描繪的精度和對光影的把握,絕對達到瞭專業水準。尤其是那些微距拍攝的特寫,昆蟲復眼的晶瑩剔透,翅膀上鱗粉的細微紋理,都展現得淋灕盡緻,那種質感仿佛能穿透紙麵,觸手可及。這種視覺上的享受,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它不是單純的閱讀,更像是一場視覺與文字交織的沉浸式展覽。我甚至會特意放慢速度,細細品味每一張圖片旁邊的注解,生怕錯過瞭任何一個細節的魅力。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極其私密和真誠的。它沒有那種生硬的、為瞭迎閤大眾讀者的姿態,反而更像是一部日記體的觀察手稿,充滿瞭作者個人的情感投射和生活印記。我能從那些細密的筆觸中感受到作者在清晨薄霧中等待一隻甲蟲齣現的耐心,也能體會到他在暴雨中捕捉到某種稀有飛蛾時的那種近乎狂喜的心情。這種真情流露,是任何冰冷的數據和圖錶都無法替代的。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個“我們共同的傢園”的意象,這個傢園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居所,更是我們與自然萬物共享的生命空間。讀完之後,我走齣門看院子裏的草地,感覺整個世界的色彩都變得更鮮明瞭,那些平日裏視而不見的細微生命,此刻仿佛都帶著某種神秘的意義嚮我緻意。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以為這又是一本關於昆蟲的科普讀物,無非就是分類、習性、生命周期那一套老流程。但翻開後纔發現,這本書的格局遠超我的想象。它不僅僅記錄瞭各種昆蟲的形態特徵,更深入地挖掘瞭它們與我們“傢園”——也就是我們所處的生態環境——之間那種微妙的、互為依存的關係。作者的觀察視角非常獨特,他似乎總能找到最不尋常的角度去審視那些最常見的生物。比如,他對某種蝴蝶蛻變過程的描寫,簡直像一首優美的詩歌,充滿瞭哲思,讓人不禁思考起生命與時間的關係。閱讀的過程,像是在解開一個又一個精妙的自然謎題,每一次的揭曉都伴隨著“原來如此”的驚嘆。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對“觀察”本身的尊重,他沒有試圖去馴服自然,而是耐心地等待,記錄,最終呈現給我們一個真實而又充滿敬畏的自然圖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