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寻思录·第一辑

文明寻思录·第一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秦朔 著
图书标签:
  • 文明
  • 历史
  • 文化
  • 思想
  • 哲学
  • 社会
  • 人类学
  • 启蒙
  • 反思
  • 西方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931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093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离开工作了25年的传统媒体“下海”创业的秦朔,从商业文明研究重新起步,发起成立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和自媒体平台“秦朔朋友圈”,秉持着“推动商业文明,让中国明天更好”的理念,致力于剖析商业人物、聆听商业脉动、感知商业灵魂、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商业文明,获得了业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

  本书收录了秦朔近一年来的商业文明研究和政经观察评论文章,其中不乏对中国商业文明和企业家精神的呼吁、对中国经济社会现状的针砭剖析和对中国未来愿景的期望,透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老财经媒体人对于这个时代的深情与反思。


作者简介

  秦朔,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新媒体平台创始人。曾任《南风窗》总编辑、《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第一财经总经理。曾被《中国青年》杂志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的100位中国青年”。著有《会见基金领袖》、《大变局——中国民间企业的崛起与变革》、《大脑风暴——文化工业探寻》、《传播成功学》、《感动中国》、《美国秀》、《告别GDP崇拜》等作品。

  秦朔朋友圈是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精彩书评

  我和秦朔相交相知多年。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才华的媒体人,衷心希望他能够继续长袖善舞,为推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柳传志

  我非常看好“秦朔朋友圈”这个产品,并非仅仅因为互联网,也并非仅仅因为新媒体,而是因为秦朔身上永葆追梦赤子之心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张瑞敏

  这个世界的商业模式和技术革新无论怎样潮来潮往的变化,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的灵魂、商业伦理的价值都将始终鞭策我们谨守、坚持和追求。

  ——马明哲

  一年前秦朔说要以微信公众号为基地进行内容创业时,说实话我还是有些担心他能不能从媒体管理者归零,真正转型为创作者。看到他一篇篇严肃真诚、发人思考的文章,很高兴他转型成功。

  ——马化腾

  在这个时代做一个创业者是幸福的!秦朔继续坚持着“守土有责”,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追求新闻价值和商业文明价值的初心不变。

  ——刘强东


目录

代序 用希望连接生命与生命

我们需要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反思中国富豪十大错

悲情不是中国富豪的宿命

我的朋友王石,以及善与大意的代价

再谈我的朋友王石,以及商业文明视野中的“宝万之争”

当你看到王石的背影你是怎样的心情 ——致傅育宁书

“万宝华之争”:中国商业何时能够走出迷局

万达式扩张狂飙该歇歇了 ——兼论中国企业家的“最大”文化

上海滩为何难产“王者”

深圳敲门,对上海是阴影还是动力?

失衡时代的忧思

房价涨得再高,人民也不会给你发奖的 ——北京、上海、深圳房价暴涨反思录(上)

用怎样的社会主义约束资本狂潮中的房价——北京、上海、深圳房价暴涨反思录(下)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 ——关于中国老人的忧思

中国经济为何博大而不精深

钓愚还是赋能,将决定金融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迈向未来的路上

奋斗中国说

“双创”经济学与中国的未来

中国“四创”:新资本十大趋势

不必为失速而叹息,要为原则而坚持——我所认同的经济价值观(上)

常识也许是中国经济最好的指引——我所认同的经济价值观(下)

风动,幡动,心动不动?——从“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说起

别太在乎GDP 增速,能生活得更幸福就好

迎接新商业文明时代

从富兰克林看美国的“根文明” ——文明寻思录(上)

从四十年的路找五千年的根——文明寻思录(中)

怎样寻找中国的“根文明”? ——文明寻思录(下)

历史的风口与无法打捞的“文明” ——来自开封的启示

共创海商文明再也不能回头的远航——大航海时代与新航海心态

人的觉醒与中国的再出发

后记 一切都已改变,一切又都未变


前言/序言

  代序 用希望连接生命与生命

  一

  2015 年6 月7 日,因为同学吴晓波的一篇文章,我的名字在朋友圈被刷屏了。由于前一天晚上熬夜,我上午起得很晚。一开手机,里面跳出了数十条提醒微信和短信,我这才意识到,一个总在指挥报道别人的人也被别人疯转了一回。

  事前我没有看过晓波的文章。他后来告诉我,那天上午他在讲课,也没想到这一篇文章会被到处转。那时我已经决定告别传统媒体生涯,但我没有晓波早早下海、驰骋市场化道路所练就的超然和洒脱。我怕争议,怕成为口舌是非的来源。坦白地说,“看门狗”的身份也高抬了我。很多人比我更具看家护院、守卫正义的勇气和坚韧。

  6 月7 日,一位朋友给我发短信:“对于害怕飞翔的,笼子是归宿;对于渴望飞翔的,蓝天才是故乡。”其实,虽然起跳了,也有很多平台希望我跳过去,但究竟到哪里,我并没有真想清楚。我也怯懦过,也想有个安稳的鸟巢,远没有达到自由飞翔的高度。想创业不难,说出来也不难,但真伏下身从头去做,还是有很多不适应。往往有冲动少行动,有方向缺计划。过去老说不喜欢天天开会。但现在真的天天坐在家中,事事从零做起,屋里只有夫人可以叫两声,不像在办公室想叫谁就叫谁,我还真有点不习惯。做小了觉得对不住“江湖地位”,做大了又“前怕狼后怕虎”,这个担心那个不放心,我也经历了思想的波折与精神的阵痛。辞职不是心血来潮,但没想到真辞了,很痛。

  二

  25 年办报办刊,我一直还算顺利,没掉下来。我是个平面媒体人。因为曾在第一财经电视主持过节目,我这张中规中矩没特色的脸也被很多市民熟识。在上海这座有着浓厚投资文化的城市,我走到很多地方,都会有人招呼我。白岩松说:“一条狗只要经常上央视都会出名。”这是真的。

  为什么要辞职创业?本质上,源于内心深处的悸动和不安。作为一个60 后,我基本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全过程。无论传奇辉煌还是困难挑战,无论向上提升的力量还是向下沉沦的景象,这波澜

  壮阔的时代都一直我有一颗永不磨灭的好奇心。我想把我所感知到的时代温度和脉动好好记录,哪怕只是个人视角。而每当想到自己天天忙忙碌碌,会里来会里去,内心就会问:将来向马克思交卷时,你是准备拿一串职衔,还是准备拿一些精神产品?陈忠实在写《白鹿原》时说过:“要写一部死后可以放在棺材里当枕头用的大书。”管理未必是我最擅长的,而阅读、观察、交流、思考、写作、传播,却是我不倦的偏好。既如此,何不放下一些东西开启真正想要的人生呢?

  我萌发了从商业文明角度切入,做一些更为长远的研究与著述的想法,特别是当我看到中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宏观负债越来越高,财富积累不断上升,企业家精神未见提升,新的需求蓬勃而起,旧的供给无法出清,长期积存的结构问题、低效问题、治理问题不断涌现的时候。我隐约觉得,我们正处在一个失衡年代。尽管“经济不平衡”已开始校正,但整个社会心理的失衡还在加剧。

  2015 年六七月间,中国资本市场演绎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大变局。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集体高烧,到“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凄凄惨惨,变化和导致变化的因素如此复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此纠结,以至于我们已经很难把故事说得清清楚楚,把脉络理得明明白白。

  从4 月14 日到6 月3 日,我在《第一财经日报》头版先后写过5 篇文章,主题全是提示风险。6 月我不再负责报纸内容,此时的市场让我觉得更加畸形。从2015 年初到6 月2 日,创业板涨了170%,中小板涨了120%,上证综指涨了51%,深证成指涨了58%。这还是在2014年A 股牛冠全球的基础上发生的。2014 年底上证综指冲过3200 点,市场上有不少提示风险的声音,而4500 点后,看好冲到6000 点、8000点的声音却越来越大。

  资本市场从来都是人性的放大器。在中国,它还是制度性、结构性问题的放大器。如果以为抓住一批“害群之马”就会市场大吉,这等于又放弃了一次反思机会。索罗斯曾说:“要面对现实,体认错误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一步……但实际上,只要能体认‘不完美的理解’是人类的常态,就不会觉得认错有什么好丢脸的。”

  我们与其四处找“罪魁祸首”,不如回归本源深刻自省。在我看来,中国资本市场虽然规模很大,却仍有不少“蒙昧与野蛮”。我们有交易处理能力堪称世界第一的计算机系统,但整个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监督与管理,往往自相矛盾,让人无从预期。我们有数千万的散户,买菜会挑挑拣拣,为几毛钱还价,买股却常靠消息就去博傻。

  我曾经想把公司和公号都叫“文明+”,希望一切都能更加文明。“文明”一直无法注册,但没有文明的支撑,任何成就都是暂时的,都不会持久,正如天津滨海新区的那座危险品仓库,爆炸之前没有谁觉得会有隐患。

  三

  如果说股市让我看到太多无奈的眼神,“瑞海”让我意识到太多潜在的风险,那么在另一些场景,我看到的是希望、梦想和奋斗的力量。

  每天凌晨3 点,71 岁的王正华会准时醒来。1981 年,37 岁的他辞官下海。34 年过去了,他生命中又多了两个“儿子”:一个是春秋旅游,一个是春秋航空。王正华起床后就工作,而工作的入口是手机。他点进“企业驾驶舱”,可以清楚地看到前一天春秋航空的各种数据,收入、成本、利润、上座率等,核算出从每个座位到每个航班、每条航线、每个区域以及整个公司的数据,还能看到今天和昨天、上周、上个月的各种对比。王正华说:“到夜里一两点,没航班飞了,数据就齐了。我3 点钟开始看,边看边了解,然后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王正华是春秋航空董事长,不是CEO,从公司成立就不是。“一线工作一直是我们的CEO张秀智在管,但有了‘企业驾驶舱’后,我对公司一些情况的了解比她还多。她不像我,早上可以花一个小时看手机。”

  开发出“企业驾驶舱”的是春秋航空的信息技术部。2015 年9 月28 日,为了录制电视节目,王正华陪我走进一间办公室,指着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说,“企业驾驶船”就是她带着五六个人开发的。在一次内部演讲会上,这个叫鲍尔珍的90 后喊出了一句口号:“年轻人不狂妄,怎么能改变世界!”

  办公室一角,是几张折叠起来的行军床,上面搭着被子。看着40 后的王正华和90 后的鲍尔珍,我觉得有一种精神跨越了时间,有一种技术贯通了代际,把他们连在一起。

  今天最重要的矿藏不是油田,而是人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的创造力。而这样的场景,我相信每天都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和中国人所到达的每个地方出现。从20 后的褚时健、30 后的冯根生到80 后、90 后的创业者,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四

  过去的100 多天,从平台到平地,从一到零,再从零到一。我来晚了,可我还是来了。

  今天,蓝天已是我的新故乡。

  不再有纠结,不再有名利心。很幸运能和年轻的团队一起,开始职业生涯的第三个阶段,和正向的态度连接,和价值的创造连接,和朋友连接,和未来连接。我深深意识到,一定要和年轻人在一起,和鲜活的未来在一起,而不是沉溺于过去,无论它有多辉煌还是多迷茫。沉溺在过去,永远没有向前跨出一步有意义。年轻更是一种精神状态,我愿拿47 年的经历、经验和资源做“对价”,去换年轻人的活力和想象力。

  在精神波动的时候,我偶然看到过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成吉思汗西征,途径天山深处,风雪弥漫,寸步难行。他指着山那头激励将士,说翻过去就是水草肥美的草原,然后策马前行。当将士一鼓作气翻过山岭,看到莽莽草原,繁花织锦,流水淙淙,艳阳高照,他们大叫:“那拉提!那拉提!”——意思是“阳光照耀的地方”。我不崇尚成吉思汗,但我喜欢那拉提的故事。当人以为自己强大的时候,他并非没有卑微的弱点,只不过弱点被藏在了某个地方。同样,当人陷入卑微的时候,他其实也比他以为的卑微要强大得多,只要他心怀希望。如果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众志成城的团队都能用希望燃着自己,暖着别人,用希望、责任和爱与一切连接,纵有千难万险,千辛万苦,也能逢凶化吉,苦尽甘来。人如此,家如此,公司如此,民族亦如此。

  “秦朔朋友圈”(Chin@ Moments) 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新媒体和服务品牌,“用希望连接生命与生命”是我们的愿景。我祈愿在这个新平台上延续自己的精神生命力,更希望尽最大努力让各种朋友连接起来,通过连接创新价值,让知识流动,让信心流动,让沮丧的开朗,让封闭的开放,让美好的更美好,让坚强的更坚强。让希望把我们连接起来吧!让希望的连接把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激发出来。

  天音袅袅,海声浩浩,人生最大的力量,就是希望的力量。100 多天,我克服了很多,收获的更多。10 月13 日凌晨4 点多,我醒了,心如此平静,像刚刚经历过一场风暴终于停歇下来的海面。

  我知道自己终于走出了过去,走向了未来。未来是未知,更是新希望的摇篮。




寰宇奇观:探秘未知世界的边界与奥秘 一部关于宇宙、生命与文明的宏大叙事,一次深入人类认知极限的哲学远航。 在这部名为《寰宇奇观》的巨著中,作者以恢弘的笔触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带领读者穿越已知宇宙的边界,探索那些隐藏在星辰大海深处的终极谜题。本书并非对传统科学理论的简单罗列,而是一场深刻的反思与想象的交织,旨在激发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和未来走向的深层思考。 全书结构宏大,分为五大部分,层层递进,从微观的量子纠缠到宏观的宇宙图景,再到超越物质维度的哲学思辨,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知识体系。 --- 第一部:太初之弦——宇宙结构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聚焦于现代物理学的最前沿,尤其是关于宇宙起源和基本作用力的探索。作者摒弃了晦涩难懂的数学推导,转而采用富有画面感的描述,清晰地勾勒出弦理论、M理论的精髓,以及它们如何尝试统一四大基本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章深入探讨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不同于将它们视为仅仅是“缺失的质量”,作者提出了关于它们可能存在的“第五种基本场”的假说,并结合最新的天文观测数据,分析了这些隐形力量如何塑造了我们所见的宇宙大尺度结构。读者将了解到,我们熟悉的引力,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宇宙的真正“骨架”是由这些未知的能量所支撑的。 此外,本书对“多重宇宙”理论进行了细致梳理。从永恒暴胀模型到膜宇宙(Braneworld)的设想,作者详细对比了不同理论的观测证据和逻辑漏洞。这里没有武断的结论,只有对可能性边界的审慎探索,鼓励读者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宇宙的无限可能性。 --- 第二部:生命的回响——行星地质学与外星生物学 如果说第一部是关于“硬件”,那么第二部便是关于“软件”——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太阳系内外那些被认为可能孕育生命的“宜居带”之外的世界。 本书详细分析了系外行星的形成机制,重点剖析了“超级地球”和“迷你海王星”这类常见但又极度神秘的行星类型。通过对开普勒和TESS任务数据的解读,作者构建了数个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存在液态水海洋的行星模型,并对其大气成分进行了推测性分析。 更具突破性的是,作者将化学起源的讨论提升到了新的维度。传统的热液喷口假说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等离子体环境、陨石撞击带来的有机分子库,以及在极端温度和压力下产生的非标准生物化学反应。本书详细探讨了“硅基生命”和“氨基生命”的理论可行性,甚至探讨了信息复制机制在非碳基结构中可能采取的替代路径。这是一次对“生命,到底是什么?”这一古老问题的,基于最新科学的再定义。 --- 第三部:文明的悖论——智慧的诞生与技术极限 当生命出现,智慧是否必然会导向高级文明?第三部着重探讨了费米悖论的各个维度,并引入了“文明衰减曲线”的概念。 作者首先回顾了地球文明的演化历程,剖析了技术爆炸的驱动力,以及在社会结构、资源分配和意识形态上可能出现的“瓶颈”。随后,视角转向星际:卡尔达舍夫等级被细化和扩展,提出了“维度文明”的概念——即文明的进步可能不再是单纯的能源采集,而是对信息、时空结构本身进行操控的能力。 本书对技术奇点的讨论尤为深入。它不仅涉及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觉醒,更探讨了意识上传、基因工程的最终形态,以及当生物学限制被打破后,“后人类”形态可能具备的认知和伦理结构。作者大胆预测,真正的星际文明,其存在形式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前基于肉体和电子的理解框架。 --- 第四部:时间的反思——时空结构与信息永恒 时间,是本书哲学思辨的核心领域之一。第四部挑战了我们对时间流逝的直觉感受,将物理学与神经科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书中详尽解析了广义相对论中时间膨胀的效应,并探讨了理论物理学家们提出的闭合类时曲线(CTC)的可能性。然而,作者的重点并非如何构建时间机器,而是探讨如果时间旅行在物理上可行,会对因果律和自由意志产生何种根本性的冲击。 本部分引入了全息宇宙理论的最新进展,讨论了信息熵与宇宙演化的关系。我们所感知的“现在”,是否只是一个巨大信息结构中的局部投影?“过去”和“未来”是否已经以某种形式固定在了宇宙的某个更高维度状态中?这些深奥的问题,在作者的引导下,变得既令人敬畏又充满逻辑的清晰。 --- 第五部:终极的叩问——存在的意义与宇宙的终局 全书的压轴部分,是对人类自身定位的终极拷问。当宇宙如此浩瀚,生命如此偶然,我们的知识和情感又将何去何从? 作者回顾了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对“意义”的阐述,并将其置于宏大的宇宙尺度下进行检验。本书探讨了熵增定律对所有生命形式的最终判决——大冻结(Heat Death)或大撕裂(Big Rip)。如果一切终将消亡,那么在消亡之前,积累的知识和创造的艺术,是否具有超越物理法则的永恒价值? 最后,作者提出了“宇宙道德律”的初步框架。它不是一套教条,而是基于宇宙演化规律推导出的、适用于所有智慧生命的普适行为准则。本书以一种充满希望的姿态收尾:即使面对不可避免的终局,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本身,就是宇宙中最壮丽的奇观。 《寰宇奇观》是一部需要耐心与智力投入的著作,它将引导每一个渴望超越日常琐碎、触及存在核心的读者,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寻思”之旅。它将挑战你的认知,拓宽你的视野,并最终让你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头顶的星空和脚下的土地。

用户评价

评分

《文明寻思录·第一辑》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那些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智慧之光。我一直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而那些古老的智慧,往往是我们现代人最宝贵的财富。这本书,或许就是一次对这些宝贵财富的整理和发掘。我好奇,作者会从哪些文明的侧面展开叙述?是那些失落的文明,还是那些至今仍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奥秘,去理解那些曾经孕育出辉煌文明的土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启迪,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前人的积累和探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希望能感受到一种时空的穿越感,仿佛置身于不同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

评分

《文明寻思录·第一辑》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图景。我总觉得,我们现代人,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常常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迷失。我们似乎过于关注“做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那些古老的文明,虽然物质条件远不如我们,但它们在精神层面所达到的高度,常常令我们望尘莫及。这本书,或许就是一次对这种精神财富的再发现。它会带领我们去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去探寻那些支撑起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涉及到那些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或者是那些塑造了人类价值观的宗教信仰。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重新审视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宁静的反思,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我希望它能成为一盏明灯,照亮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道路。

评分

手捧这本《文明寻思录·第一辑》,一种淡淡的书香扑面而来,这是纸质书独有的魅力,也是我一直钟爱阅读的原因。我一直觉得,人类文明的发展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充满曲折、反复试探的过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蕴含着改变历史进程的密码。想象一下,古人仰望星空,试图理解宇宙的奥秘,他们留下的符号和神话,是否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又或者,某个时代的艺术创作,是如何反映出当时社会思潮的变迁?这本书的名字,让我预感到它会深入挖掘这些“冰山之下”的东西。我期待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不同文明的脉搏,去理解那些曾经辉煌的思想是如何孕育和演变的。我想,这本书不会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更像是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让我们有机会与那些伟大的先哲、创造者进行思想的碰撞。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庞杂的信息梳理得清晰而又引人入胜的。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文明寻思录·第一辑》时,脑海里瞬间涌现出无数关于人类文明的碎片。我一直对那些宏大的叙事、深刻的洞见充满兴趣,而这个书名恰好捕捉到了这种特质。它不像那些娱乐性的读物,似乎更注重深度和广度。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从“寻思”这个角度切入,来解读文明的演进。是那些伟大的发明创造?还是那些改变世界的思想革命?又或者是那些我们至今仍未完全理解的社会结构?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带领我走过一段波澜壮阔的思想旅程,让我有机会去触摸那些塑造了人类文明的“大事件”,去感受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大人物”。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让我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能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明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

评分

最近偶然翻到一本《文明寻思录·第一辑》,虽然内容我还没有细细品读,但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莫大的好奇心。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卖弄概念、故弄玄虚的“大部头”,名字里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在邀请我去探索那些被时光尘封的智慧。我常常在想,我们人类文明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辉煌与黑暗,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未解之谜?那些古老王朝的兴衰,那些失落的文明,那些对宇宙和生命的追问,究竟留给了我们怎样的遗产?这本书的标题恰恰点明了这种思考的内核,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我设想,它可能会从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切入,或者从某个重要的哲学思潮入手,带领我们一点点拨开迷雾,去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我尤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重复陈词滥调。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带来真正启发和思考的内容,才是最宝贵的。

评分

号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书先收藏,再细细品读

评分

不错的书 618非常便宜啊啊啊啊非常好看非常好非常不错京东继续加油

评分

宝贝很好,一直都这么支持京东~

评分

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

评分

秦朔老师的作品,总要捧场的

评分

号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该书的薄膜外包装都破了,以至于书都搞脏了,应该改进!

评分

帮朋友下单买的,不知道是本啥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