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蔬菜病虫害防治丛书--绿叶类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第二版)

现代蔬菜病虫害防治丛书--绿叶类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佩珂,苏慧兰,李秀英 编
图书标签:
  • 蔬菜病虫害
  • 绿叶蔬菜
  • 病虫害防治
  • 图鉴
  • 农业技术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诊断
  • 现代农业
  • 第二版
  • 原色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4402
版次:2
商品编码:1210125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蔬菜病虫害防治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80
字数:20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各地家庭农场、蔬菜基地、农家书屋、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必备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39种绿叶蔬菜,274种病虫害的诊治方法,图书图文结合,90%图片经过病原鉴定,科学可靠,且大部分是宏观图有个别镜检照片,便于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识别、防治。在防治方法上更新了新近的方法技术,有化学科学防治,有生物及物理防治,有露地栽培防治,有棚室等设施栽培防治等,符合现在的无公害栽培管理要求

内容简介

本书紧密围绕无公害蔬菜生产需要,针对蔬菜生产上可能遇到的大多数病虫害,包括不断出现的新病虫害,不仅提供了可靠的传统防治方法,也挖掘了不少新的、现代的防治方法。本书图文并茂,介绍了39种绿叶蔬菜,274种病虫害,图文结合,不仅有宏观的症状特写照片、病原生物各期照片,还有病原菌显微照片、图片等,便于准确识别病虫害,做到有效防治。本书在文字上按不同地域,分析了病因、病原的生活史与生活习性、为害症状与特点、分布与寄主、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方法,科学、实用、通俗,可作为各地家庭农场、蔬菜基地、农家书屋、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参考书,指导现代蔬菜生产。

作者简介

吕佩珂,包头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1963年~2000年在包头农科所从事蔬菜植保科研,先后研究了9个蔬菜病虫害科研课题,获农业部及省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在包头市连续3次获包头市拔尖人才。1995年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内蒙古自治区劳模,当选自治区人大代表,1987年开始编《蔬菜病虫原色图谱》,1995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科技图书二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一、菠菜病害 / 1
菠菜猝倒病 / 1
菠菜心腐病 / 1
菠菜株腐病 / 1
菠菜枯萎病 / 2
菠菜褐点病 / 3
菠菜尾孢叶斑病 / 3
菠菜链格孢叶斑病 / 4
菠菜灰霉病 / 4
菠菜茎枯病 / 5
菠菜白锈病 / 6
菠菜叶点病 / 6
菠菜霜霉病 / 7
菠菜炭疽病 / 8
菠菜丝囊霉黑根病 / 9
菠菜病毒病 / 9
菠菜根结线虫病 / 10
二、番杏病害 / 12
番杏尾孢白点病 / 12
番杏灰霉病 / 12
番杏褐腐病 / 13
番杏链格孢叶斑病 / 13
番杏炭疽病 / 14
番杏菌核病 / 15
番杏枯萎病 / 15
番杏茎枯病 / 16
番杏病毒病 / 16
中国菟丝子为害番杏 / 16
三、长寿菜病害 / 17
长寿菜甘薯生链格孢叶斑病 / 17
长寿菜叶点霉叶斑病 / 17
长寿菜缩叶病 / 18
长寿菜细菌叶斑病 / 19
长寿菜病毒病 / 19
四、芹菜、西芹病害 / 20
芹菜、西芹猝倒病 / 20
芹菜、西芹沤根 / 21
芹菜、西芹尾孢叶斑病 / 22
芹菜、西芹壳针孢叶斑病 / 22
芹菜、西芹白粉病 / 24
芹菜、西芹锈病 / 25
芹菜、西芹巴恩斯链格孢叶斑病 / 25
芹菜、西芹链格孢叶枯病 / 26
芹菜、西芹菌核病 / 26
芹菜、西芹黄化病 / 27
芹菜、西芹立枯病 / 28
芹菜、西芹黄萎病 / 28
芹菜、西芹黑腐病 / 29
芹菜、西芹叶点霉叶斑病 / 30
芹菜、西芹灰霉病 / 30
芹菜、西芹细菌叶斑病 / 31
芹菜、西芹细菌叶枯病 / 32
芹菜、西芹软腐病 / 32
芹菜、西芹病毒病 / 33
芹菜、西芹(PVY)花叶病 / 34
芹菜、西芹根结线虫病 / 34
芹菜、西芹先期抽薹 / 35
西芹空心 / 36
芹菜、西芹茎开裂 / 37
芹菜、西芹缺素症 / 37
芹菜、西芹黑心病 / 39
五、莴苣、结球莴苣病害 / 41
莴苣、结球莴苣霜霉病 / 41
莴苣、结球莴苣尾孢叶斑病 / 42
莴苣、结球莴苣匍柄霉叶斑病 / 43
莴苣、结球莴苣柱隔孢叶斑病 / 43
莴苣炭疽病 / 44
莴苣、结球莴苣灰霉病 / 44
莴苣、结球莴苣菌核病 / 45
莴苣、结球莴苣小核
盘菌菌核病 / 47
莴苣、结球莴苣白粉病 / 48
莴苣、结球莴苣锈病 / 48
莴苣、结球莴苣穿孔病 / 49
莴苣、结球莴苣斑枯病 / 50
莴苣、结球莴苣褐腐病 / 50
莴苣、结球莴苣根霉烂叶病 / 51
莴苣、结球莴苣细菌性叶斑病 / 52
莴苣、结球莴苣细菌叶缘坏死病 / 52
莴苣、结球莴苣细菌软腐病 / 53
莴苣、结球莴苣病毒病 / 54
莴苣、结球莴苣巨脉病毒病 / 55
莴苣、结球莴苣根结线虫病 / 55
莴苣、结球莴苣干烧心病(顶腐病) / 56
六、油麦菜(长叶莴苣)病害 / 57
油麦菜尾孢叶斑病 / 57
油麦菜霜霉病 / 57
油麦菜菌核病 / 57
油麦菜灰霉病 / 58
油麦菜细菌性叶斑病 / 58
油麦菜病毒病 / 58
七、花叶莴苣(花叶生菜)病害 / 60
花叶莴苣菌核病 / 60
花叶莴苣软腐病 / 60
花叶莴苣褐腐病 / 61
八、菊苣病害 / 62
菊苣褐腐病 / 62
菊苣尾孢叶斑病 / 62
菊苣链格孢叶斑病 / 63
菊苣轮纹病 / 63
菊苣病毒病 / 64
菊苣干烧心病 / 64
九、莴笋(茎用莴苣)病害 / 66
莴笋霜霉病 / 66
莴笋匍柄霉叶斑病 / 66
莴笋尾孢叶斑病 / 66
莴笋灰霉病 / 67
莴笋菌核病 / 67
莴笋病毒病 / 67
莴笋低温障碍 / 68
十、蕹菜病害 / 69
蕹菜猝倒病 / 69
蕹菜腐败病 / 70
蕹菜贝克假小尾孢叶斑病 / 70
蕹菜茄匍柄霉叶斑病 / 71
蕹菜帝纹假尾孢叶斑病 / 71
蕹菜炭疽病 / 72
蕹菜菌核病 / 72
蕹菜根腐病 / 73
蕹菜灰霉病 / 73
蕹菜白锈病 / 73
蕹菜尾孢叶斑病 / 75
蕹菜轮斑病 / 75
蕹菜链格孢叶斑病 / 76
蕹菜花叶病毒病 / 77
十一、苋菜、彩苋病害 / 78
苋菜、彩苋苗期猝倒病 / 78
苋菜、彩苋褐斑病 / 78
苋菜、彩苋炭疽病 / 78
苋菜、彩苋链格孢叶斑病 / 79
苋菜、彩苋白锈病 / 80
苋菜、彩苋病毒病 / 80
苋菜根结线虫病 / 81
十二、茼蒿病害 / 82
茼蒿立枯病 / 82
茼蒿叶斑病 / 82
茼蒿炭疽病 / 83
茼蒿菌核病 / 84
茼蒿尾孢叶斑病 / 84
茼蒿链格孢叶斑病 / 85
茼蒿霜霉病 / 85
茼蒿细菌性萎蔫病 / 86
茼蒿病毒病 / 86
十三、冬寒菜病害 / 88
冬寒菜链格孢叶斑病 / 88
冬寒菜菌核病 / 88
冬寒菜黄萎病 / 89
冬寒菜炭疽病 / 89
冬寒菜根腐病 / 90
冬寒菜叶斑病 / 91
冬寒菜病毒病 / 91
十四、落葵病害 / 92
落葵苗腐病 / 92
落葵茎基腐病和茎腐病 / 93
落葵紫斑病 / 94
落葵色二孢叶斑病 / 94
落葵叶点霉紫斑病 / 95
落葵链格孢叶斑病 / 96
落葵炭疽病 / 96
落葵匍柄霉蛇眼病 / 97
落葵灰霉病 / 98
落葵花叶病毒病 / 98
落葵根结线虫病 / 98
十五、茴香、球茎茴香病害 / 100
茴香、球茎茴香猝倒病 / 100
茴香、球茎茴香灰斑病 / 100
茴香、球茎茴香枯萎病 / 101
茴香、球茎茴香白粉病 / 101
茴香、球茎茴香菌核病 / 102
茴香、球茎茴香镰孢根腐病 / 103
茴香、球茎茴香叶枯病 / 103
茴香、球茎茴香霜霉病 / 104
茴香、球茎茴香灰霉病 / 105
茴香、球茎茴香软腐病 / 105
茴香、球茎茴香细菌疫病 / 106
茴香、球茎茴香病毒病 / 106
十六、苦苣病害 / 107
苦苣立枯病 / 107
苦苣白霉病 / 107
苦苣锈病 / 108
苦苣霜霉病 / 109
苦苣白粉病 / 109
苦苣轮纹病 / 110
苦苣菌核病 / 110
苦苣链格孢叶斑病 / 111
苦苣炭疽病 / 112
苦苣细菌性斑点病 / 112
苦苣花叶病毒病 / 112
十七、叶菾菜(莙荙菜)、红梗叶菾菜病害 / 114
叶菾菜蛇眼病(黑脚病) / 114
叶菾菜根腐病 / 115
叶菾菜链格孢叶斑病 / 116
叶菾菜匍柄霉叶斑病 / 116
叶菾菜尾孢叶斑病 / 116
叶菾菜霜霉病 / 117
叶菾菜黄化病毒病 / 118
十八、蕺菜(鱼腥草)病害 / 119
蕺菜紫斑病 / 119
蕺菜白绢病 / 119
蕺菜茎基腐病 / 120
蕺菜鱼腥草生尾孢叶斑病 / 120
蕺菜叶点霉叶斑病 / 121
蕺菜根腐病 / 122
蕺菜病毒病 / 122
十九、鸭儿芹病害 / 123
鸭儿芹锈病 / 123
鸭儿芹枯萎病 / 123
鸭儿芹菌核病 / 124
鸭儿芹霜霉病 / 124
鸭儿芹花叶病 / 125
二十、芫荽、香芹病害 / 126
芫荽、香芹株腐病 / 126
芫荽、香芹立枯病 / 126
芫荽、香芹叶斑病 / 127
芫荽、香芹白绢病 / 127
芫荽、香芹菌核病 / 128
芫荽、香芹灰霉病 / 129
芫荽、香芹根腐病 / 129
芫荽、香芹细菌软腐病 / 129
芫荽、香芹细菌疫病 / 130
芫荽、香芹花叶病毒病 / 130
芫荽、香芹根结线虫病 / 131
二十一、紫背天葵病害 / 132
紫背天葵炭疽病 / 132
紫背天葵尾孢叶斑病 / 132
紫背天葵灰霉病 / 133
紫背天葵病毒病 / 133
紫背天葵低温障碍 / 134
二十二、京水菜、歪头菜、鼠尾草、花椒、胡椒病害 / 135
京水菜猝倒病 / 135
京水菜链格孢叶斑病 / 136
京水菜软腐病 / 136
歪头菜链格孢叶斑病 / 137
鼠尾草链格孢叶斑病 / 137
鼠尾草菌核病 / 137
花椒锈病 / 138
胡椒瘟病 / 138
二十三、罗勒、紫罗勒病害 / 140
罗勒、紫罗勒假尾孢叶斑病 / 140
罗勒、紫罗勒菌核病 / 140
罗勒、紫罗勒链格孢叶斑病 / 141
罗勒、紫罗勒炭疽病 / 141
罗勒、紫罗勒病毒病 / 142
二十四、诸葛菜、珍珠菜、荠菜病害 / 143
诸葛菜霜霉病 / 143
诸葛菜病毒病 / 143
珍珠菜炭疽病 / 144
荠菜霜霉病 / 144
荠菜花叶病毒病 / 145
二十五、薄荷病害 / 146
薄荷链格孢叶枯病 / 146
薄荷茎枯病 / 146
薄荷白绢病 / 147
薄荷尾孢叶斑病 / 148
薄荷白粉病 / 149
薄荷霜霉病 / 149
薄荷斑枯病 / 150
薄荷锈病 / 150
薄荷病毒病 / 151
二十六、紫苏病害 / 152
紫苏斑枯病 / 152
紫苏尾孢叶斑病 / 152
紫苏壳二孢轮纹病 / 153
紫苏棒孢叶斑病 / 154
紫苏茎腐病 / 154
紫苏链格孢叶斑病 / 155
紫苏锈病 / 155
紫苏疫病 / 155
紫苏菌核病 / 156
紫苏病毒病 / 156
二十七、绿叶蔬菜害虫 / 158
禾蓟马 / 158
小造桥虫 / 158
甜菜螟 / 159
长肩棘缘蝽 / 160
甜菜跳甲 / 160
柳二尾蚜 / 161
胡萝卜微管蚜 / 162
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 / 162
紫苏野螟 / 163
银纹夜蛾 / 164
银锭夜蛾 / 164
瘦银锭夜蛾 / 165
红棕灰夜蛾 / 166
蒙古灰象甲 / 166
大灰象甲 / 167
菠菜潜叶蝇 / 168
莴苣指管蚜 / 169
棉大卷叶螟 / 169
异型眼蕈蚊 / 170
蔬菜跳虫 / 171
茴香薄翅野螟 / 172
南美斑潜蝇 / 173
菜缢管蚜 / 173
红斑郭公虫 / 174
茴香凤蝶 / 174
赤条蝽 / 175
白星花金龟 / 176
花蓟马 / 176
莴苣冬夜蛾 / 177
甜菜潜叶蝇 / 177
鬼脸天蛾 / 178
附录 农药的稀释计算 / 180

前言/序言

前言
四年前出版的“现代蔬菜病虫害防治丛书”深受读者喜爱,于短期内售罄。应读者要求,现对版图书进行修订再版。第二版与版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修改、调整。
1.根据读者的主要需求和病虫害为害情况,将分册由9个调整为5个,分别是《茄果类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绿叶类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葱姜蒜薯芋类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瓜类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
2.每个分册均围绕安全、绿色防控的原则,针对近年来新发多发的病虫害,增补了相关内容。首先在防治方法方面,重点增补了近年来我国经过筛选的、推广应用的生物农药及新技术、新方法,主要介绍无公害化学农药、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其次在病虫害方面,增加了一些新近影响较大的病虫害及生理性病害。
3.对版内容的修改完善。对于版内容中表述欠妥的地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做了修改。比如一些病原菌物的归属问题根据新的分类方法做了更正;一些图片替换成了清晰度更高、更能说明问题的电镜及症状图片;还有对读者和笔者在反复阅读版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错误一并进行了修改。
希望新版图书的出版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民朋友的实际问题,使本套丛书成为广大蔬菜种植人员的好帮手。

编者
2017年1月


版前言
我国是世界的蔬菜(含瓜类)生产国和消费国。据FAO统计,2008年中国蔬菜(含瓜类)收获面积2408万公顷(1hm2=104m2),总产量4.577亿吨,分占世界总量的44.5%和50%。据我国农业部统计,2008年全国蔬菜和瓜类人均占有量503.9kg,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该项产业产值达到1073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8.1%;净产值8529.83多亿元,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为1182.48元,占24.84%,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
蔬菜病虫害是蔬菜生产中的主要生物灾害,无论是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或害虫的为害,均直接影响蔬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据估算,如果没有植物保护系统的支撑,我国常年因病虫害造成的蔬菜损失率在30%以上,高于其他作物。此外,在防治病虫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已成为污染生态环境、影响国民食用安全、制约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重要问题。
本套丛书在四年前出版的《中国现代蔬菜病虫原色图鉴》的基础上,保持原图鉴的框架,增补病理和生理病害百余种,结合中国现代蔬菜生产的新特点,从五个方面加强和创新。一是育苗的革命。淘汰了几百年一直沿用的传统育苗法,采用了工厂化穴盘育苗,定植时进行药剂蘸根,不仅可防治苗期立枯病、猝倒病,还可有效地防治枯萎病、根腐病、黄萎病、根结线虫病等多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二是蔬菜作为人们天天需要的副食品,集安全性、优质、营养于一体的无公害蔬菜受到每一个人的重视。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农药前景十分看好,在丛书中重点介绍了用我国“十一五”期间“863计划”中大项目筛选的枯草芽胞杆菌BAB-1菌株防治灰霉病、叶霉病、白粉病。现在以农用抗生素为代表的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申嗪霉素、乙蒜素、井冈霉素、高效链霉素(桂林产)、新植霉素、阿维菌素等一大批生物农药应用成效显著。三是当前蔬菜生产上还离不开使用无公害的化学农药!如何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至关重要!丛书采用了近年对我国山东、河北等蔬菜主产区的瓜类、茄果类蔬菜主要气传病害抗药性监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指导生产上科学用药。本书中停用了已经产生抗性的杀虫杀菌剂,全书启用了一大批确有实效的低毒的新杀虫杀菌剂及一大批成功的复配剂,指导性强,效果相当好。为我国当前生产无公害蔬菜防病灭虫所急需。四是科学性强,靠得住。我们找到一个病害时必须查出病原,经过鉴定才写在书上。五是蔬菜区域化布局进一步优化,随种植结构变化,变换防治方法。如采用轮作防治枯黄萎病,采用物理机械防治法防治一些病虫。如把黄色黏胶板放在棚室中,可诱杀有翅蚜虫、斑潜蝇、白粉虱等成虫。用蓝板可诱杀蓟马等。
本丛书始终把生产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作为产业开发的突破口,有利于全国蔬菜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气候异常等温室效应不断给全国蔬菜生产带来复杂多变的新问题。本丛书针对制约我国蔬菜产业升级、农民关心的蔬菜病虫害无害化防控、国家主管部门关切和市场需求的蔬菜质量安全等问题,进一步挖掘新技术,注重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丛书内容从五个方面加强和创新,涵盖了蔬菜生产上所能遇到的大多数病虫害,包括不断出现的新病虫害。本丛书9册介绍了176种现代蔬菜病虫害千余种,彩图2800幅和400多幅病原图,文字200万,形式上图文并茂、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强,既有传统的防治法,也挖掘了许多现代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是一套紧贴全国蔬菜生产,体现现代蔬菜生产技术的重要参考书。可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诊断、防治病虫害指南,可供全国新建立的家庭农场、蔬菜专业合作社、全国各地农家书屋、广大菜家、农口各有关单位参考。
本丛书出版之际,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赵廷昌研究员对全书细菌病害拉丁文学名进行了订正。对蔬菜新病害引用了李宝聚博士、李林、李惠明、石宝才等同行的研究成果和《北方蔬菜报》介绍的经验。对蔬菜叶斑病的命名采用了李宝聚建议,以利全国尽快统一,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防治病虫害涉及面广,技术性强,限于笔者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望专家、广大菜农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6月
植物世界的隐形杀手:守护绿叶的健康卫士 在欣欣向荣的农田和精心打理的家庭菜园里,绿叶蔬菜以其鲜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为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然而,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布下,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从未停止。无数微小的病原体和不速之客,正伺机而动,试图啃噬、侵蚀,最终摧毁我们辛勤耕耘的劳动成果。从那纤细的根系到舒展的叶片,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它们的战场。 想象一下,当清晨的露珠还在叶尖闪耀,你走向菜地,却发现昨日还挺拔翠绿的白菜,如今叶片边缘已泛起黄褐色的枯斑,细密的白色霉层悄然爬满叶面;或是那原本生机勃勃的菠菜,叶片上布满了紫红色的小点,如同被细针扎过一般,毫无生气。再或是,那熟悉的菜心,茎部被掏空,只剩下光秃秃的叶片,原来是那令人厌恶的菜青虫在肆意啃食。这些场景,或许对许多有经验的菜农和家庭种植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它们不仅代表着产量和品质的损失,更是一种令人沮丧的挫败感。 这并非偶然,而是植物与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以及形态各异的害虫(从微小的蚜虫、蓟马,到潜伏在地下的线虫,再到成群结队的鳞翅目幼虫)之间,一场永无止境的生存斗争的缩影。这些“隐形杀手”种类繁多,传播迅速,一旦爆发,往往会给作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它们可能侵染作物的任何部位,从土壤中的根系,到茎秆,再到最为重要的叶片,甚至花蕾和果实。 病害的侵袭:无声的掠夺者 植物病害,常常是无声无息地降临。它们可能由多种病原体引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侵染方式和破坏机制。 真菌病害:这是绿叶蔬菜最常见的病害类型之一。例如,霜霉病,它在潮湿、凉爽的环境下尤其容易爆发。你会看到嫩叶上出现黄绿色的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背面会长出紫色的霉层,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脱落。白粉病则是在叶片表面形成一层白粉状的霉层,如同撒了一层白糖,不仅影响光合作用,还会削弱植株的生长活力。炭疽病则可能在叶片、茎秆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深褐色至黑色病斑,并带有同心轮纹,使得植株外观受损,产量下降。还有一些真菌会引起根腐病,它们侵染根系,导致根部腐烂、变黑,植株地上部分则表现为萎蔫、黄化,最终死亡。 细菌病害:细菌性病害的传播往往更快,症状也可能更具破坏性。软腐病是一种典型的细菌性病害,它侵染蔬菜的茎、叶,导致组织水解、腐烂,并散发出恶臭,尤其是在鳞茎类蔬菜中,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溃疡病则可能在叶片上形成水浸状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呈不规则形,有时伴有黄色晕圈。褐斑病也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会在叶片上形成褐色至深褐色的病斑,边缘可能不规则,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病毒病害:病毒病害通常难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病原体,其症状也多种多样,且一旦侵染,往往难以治愈。常见的病毒病症状包括花叶病,它会导致叶片出现深浅不一的绿色相间的斑驳,叶片畸形、卷曲;黄化病则使整株或部分叶片变黄,生长矮小;卷叶病则让叶片边缘向上或向下卷曲,失去原有的形态。病毒病害的传播媒介通常是昆虫,如蚜虫、飞虱等,它们在取食过程中将病毒带给健康的植株。 害虫的侵扰:无孔不入的破坏者 与病害的隐匿不同,许多害虫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直接啃食、吸食,给植物带来肉眼可见的损伤。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这类害虫拥有强大的口器,可以直接啃食植物的叶片、茎秆。菜青虫(菜粉蝶的幼虫)是叶菜类蔬菜的“头号杀手”,它们可以迅速将一片片绿叶啃食得千疮百孔,甚至只剩下叶脉。斜纹夜蛾的幼虫,俗称“蜞蚓”,同样食量惊人,夜间活动,能将整棵蔬菜的叶片吃光。蜗牛和蛞蝓在夜间或潮湿环境中活动,它们留下的银白色黏液痕迹是其活动的标志,而它们啃食的痕迹则是圆形的孔洞。 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这类害虫拥有特化的口器,可以刺破植物的组织,吸食植物的汁液。蚜虫是微小的群体性害虫,它们密密麻麻地聚集在嫩叶、嫩茎上,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形,植株生长不良。蚜虫还会传播病毒病。螨虫,如红蜘蛛,体型微小,常常藏匿在叶片的背面,它们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出现失绿、黄化,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并在叶片上形成细密的网。蓟马也是一类微小而具有破坏性的害虫,它们锉吸叶片表皮汁液,导致叶片出现灰白色或银白色的条斑,并伴有褐色小点,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地下害虫:有些害虫将它们的生命周期隐藏在土壤中,对植物的根系造成威胁。金针虫(叩头虫的幼虫)钻入土中,啃食植物的幼苗、根系,使幼苗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地老虎(夜蛾科昆虫的幼虫)在夜间爬出土表,啃食幼苗的茎基部,导致幼苗折断、死亡。 综合防治:智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面对如此严峻的病虫害挑战,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科学的植物保护,并非一味地依赖化学农药,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它倡导在疾病和虫害发生的初期,就能准确识别,并采取最有效、最环保的措施。 首先,预防胜于治疗。良好的农业管理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基础。这包括选择抗病虫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合理的轮作,保持田间清洁,清除病残株,以及科学施肥,增强植株自身抵抗力。例如,保证充足的阳光和通风,可以有效降低霜霉病、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合理的灌溉,避免土壤长期过湿,则有助于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其次,准确诊断是关键。在绿叶蔬菜的生长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就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是哪种病害或哪种害虫在作祟。是叶片上的斑点,还是茎部的腐烂?是看到活动的虫子,还是只有损伤的痕迹?这些细微的差别,往往决定了后续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最后,科学施策,因地制宜。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以及蔬菜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这可能包括: 物理防治:如利用粘虫板诱杀蚜虫、蓟马;设置防虫网阻挡菜青虫;人工捕捉蜗牛、蛞蝓等。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瓢虫捕食蚜虫,寄生蜂寄生菜青虫),或施用生物农药(如Bt农药防治鳞翅目幼虫,白僵菌、绿僵菌防治各类害虫)。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择低毒、高效、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使用,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这场与植物病虫害的斗争,是一场智慧的较量,也是对我们耐心和细致的考验。每一个细微的观察,每一次及时的应对,都可能守护住那一抹生命的绿色。了解它们,识别它们,并学会与它们和谐共处,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健康种植,守护我们餐桌上的安全与美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园艺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于那些和我一样,对绿叶蔬菜的种植充满热情却又时常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抓耳挠腮的新手来说。我得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用心,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就知道内容肯定扎实。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常见病害的描述,非常细致入微,光是文字部分就能让人对病症的初期表现有个大致的判断。比如,它会详细描述叶片上斑点的颜色变化、边缘的卷曲程度,甚至连湿度对病害传播的影响都有所涉及,这在很多市面上泛滥的简单图册中是很少见的深度。我记得有一次我家的菠菜叶子边缘出现了一些焦黄,我差点以为是缺水,但翻阅这本书后,结合它的诊断流程,我才意识到可能是某种真菌感染的早期迹象。书中推荐的几种生物防治方法,操作起来也相对容易上手,不像某些专业书籍动辄需要复杂的实验室设备,非常贴合家庭种植的实际需求。即便是对我这种已经有点经验的人来说,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知识点,比如关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预防病害的积极作用,这个角度就非常新颖且实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土壤管理方式。这本书真的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理念,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度非常高,让人读完后立刻有种想去菜园里大展身手的冲动。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图鉴”这个名字有点保留,总觉得图鉴可能就是走马观花,内容不会太深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图片质量绝对是专业级别的,简直可以作为植物病理学的教学案例。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即便是那些早期、细微的病变特征,通过书中的高清彩色照片也能够被清晰捕捉和辨认出来,这对于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我对比了几本其他出版的同类书籍,它们有些图片模糊不清,或者颜色失真,导致在户外强光下根本无法有效参照。而这本的配图,无论是冠部、叶脉还是根部病变,都有细致的放大和局部特写,让我对病症的“长相”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此外,它不仅仅是展示“是什么病”,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比如,关于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适宜生长的环境温湿度区间,这些背景知识的补充,让我的防治工作从“亡羊补牢”转变为“未雨绸缪”。了解了病原的生命周期,我就可以更好地安排轮作和播种时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种植,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评分

我必须称赞这本书在信息更新和系统性方面的努力。作为“第二版”,它明显吸纳了近些年农业科研的前沿动态。我发现书中新增了不少针对新出现的、适应性更强的虫害的防治策略,这说明编者团队在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例如,它对几种抗性较强的蚜虫种群的管理,提供了多重轮换的用药/用剂方案,这对于长期受困于病虫害“反复发作”问题的种植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书中的术语解释也做得非常到位,对于一些复杂的生物学术语,总能在括号里或脚注中给出通俗易懂的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毫无障碍地理解复杂的病理过程。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系统的、与时俱进的绿叶蔬菜健康管理百科全书。它涵盖了从种子处理到收获后储存的全链条知识,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绝对是值得在书架上长期保留的参考佳作,它的价值远超其定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城市阳台进行小规模有机种植的爱好者,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空间有限,对农药的使用极其谨慎。因此,我一直在寻找一本侧重于生态平衡和生物防治的参考书。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了极大的诚意和专业度。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可以使用的杀虫剂或杀菌剂,而是花了大篇幅来介绍如何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控制,比如如何诱导瓢虫和草蛉在我的小菜园里安家落户,甚至连制作简易的捕虫器都有详细的步骤说明。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一个利用大蒜和辣椒提取液作为天然驱虫剂的方法,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而且完全没有担心农残的问题。这种倡导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深深的好感。阅读过程中,我感觉到作者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专家,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农夫,他的文字中流淌着对土地和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指导。这种温度感在技术手册中是非常难得的品质,它让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了一种享受和学习的乐趣。

评分

我是一个对书籍的实用性和信息密度要求极高的人,尤其是在农业技术类书籍上,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清晰、可操作步骤的指南,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的内容组织逻辑非常清晰,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将“症状识别”与“防治策略”并置的编排方式。当你看到一个病状时,可以直接在旁边或紧接着的章节找到对应的处理方案,这种即时反馈的设计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我记得前段时间我尝试种植一些比较娇贵的羽衣甘蓝,结果发现叶面出现了奇怪的白粉状物,我立刻查阅了这本书中关于白粉病的章节,里面的图片对比度极高,色彩还原度也很真实,让我能够迅速确认病原。更重要的是,它不仅给出了化学防治的选项,还详细介绍了物理隔离、高温消毒等非化学手段,这种全方位的考虑,非常符合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农产品的理念。读完相关章节后,我采取了调整通风和局部修剪的措施,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也很有特点,它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枯燥,反而带着一种资深农艺师的口吻,既专业又带着对种植者的体贴和鼓励,让人在遇到挫折时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