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汉语诗歌的黄金时代,在故事中与唐诗相遇
再现特定时空山水人情,重温文人墨客遭逢际遇,体悟字字珠玑神韵由来。
大唐,人类历史上的流金时代。
唐诗,一个民族青春心灵的自然抒写。
沿着唐诗的字里行间,追寻诗人们的传奇人生,回到悠悠三百年大唐:
长安城中,渭水河畔,与诗人们一道临风把酒,赏花对吟……
重返宋词诞生现场感受词家款款柔情
大宋天空下,俗世生活繁华悠游,艺术美学登峰造极。
原因大致有四:
◎宋朝虽然军力武备“积贫积弱”,但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远超过盛唐。
——此其经济昌盛之基。
◎宋代皇帝重文轻武,多位皇帝在文化艺术的造诣无与伦比,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示范意义。
——此其帝王引导之功。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陈套。豪杰之士,亦难于中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以发表其思想感情。”——此其汉语文学发展之续。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檀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铁板铜琵,唱‘大江东去’。”汉语文学的发展,大致沿着从国家大政到大写的个人,再到宋代完全的个体小我,真性情得以自由抒发。——此其文人墨客真实心性之然。
◎悠远的汉语文学艺术至此终于大胆探微隐秘而真实的个体内心世界。衷情那么真,爱情那么好,宋词那么美——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晏几道记得小苹初见,周邦彦泪花落枕,秦少游佳期如梦,贺梅子目送芳尘,李清照锦书谁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陈与义吹笛到天明……
豪放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江东去,一蓑烟雨任平生;婉约中,盈盈泪、轻轻语,一曲新词酒一杯,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果人类可以穿越时光,那我一定要去盛唐。我要陪张九龄看海上生明月,听王维唱阳关三叠,站在祖咏身边望终南余雪。我还要随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听王昌龄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壶,请求李白带我去长安市上饮酒,帮助漂泊西南的杜甫漫卷诗书。在夜来风雨之后,同孟浩然一起担忧花落知多少。烟花三月下扬州。姑苏城外,张继已经和我相约枫桥。
——李晓润
在中国文学的圣殿里站着两排神仙,一边是唐朝诗人,另一边挤在一起的是其他朝代的文人。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很不以为然,但看看庄子、司马迁、曹植、陶渊明、庾信和自己的老师苏东坡都没意见,只好忍气吞声。
假如没有唐诗,那么唐朝只有贞观永徽和开元天宝两大盛世值得一提。每个国家都会有一段时间相对强盛,如果没有民主制度,这种依靠圣君贤相一时兴起建立的所谓盛世很难持久,其中一个例证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开元天宝。
唐朝在对外战争中负多胜少,武功战绩和宋朝一样不堪回首,但在后人眼里,它依然是那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王朝。这个王朝已经远去千年,但是全世界的华人聚居区依然取名唐人街。一切都和唐诗有关。
安史之乱使唐朝站在悬崖边缘,杜甫反而因此得出结论:“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上天送给唐朝的天才诗人太多,所以唐人相信天佑我朝。
离开唐诗,唐朝平淡无奇。因为唐诗,唐朝无与伦比
本书将带你回到那个惊才绝艳的时代,出新意于旧史之中,寄妙趣于文学之外。
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会喜欢唐诗。只要你喜欢唐诗,今日就应断屠,用买肉的钱买书。
再现特定时空山水人情,重温文人墨客遭逢际遇,体悟字字珠玑神韵由来
本书以历史演义的形式和幽默诙谐的笔法,将大宋词人们的故事与作品相互印证,带读者回到宋词的诞生现场,感受汉语的豪放洒脱、蕴藉风流和款款深情。
作者如同一位向导,带着一份地图,陪伴并指点着路径,让读者如同重返宋朝,亲眼见证灿若星辰的词作的诞生现场,理解登峰造极之作产生的政治、经济、人文尤其是词人个体经历和情感心绪等诸多外部、内部缘由。
作者还对重要词作做了简明扼要的疏解注释,止于指点路径,而不详述个人观点,有助于读者做出个人化理解和感悟。这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信任,更是对读者的邀约。
李晓润,江西宁都人。首都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硕士,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做过大学语文老师,现为编剧和自由撰稿人。出版著作有《小河淌水和过桥米线》《无诗不成唐》《功夫皇帝李连杰画传》等。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内文的版式布局,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它巧妙地平衡了文字的密度和留白的艺术。你知道,有些古籍版本为了塞进太多内容,会把字挤得密密麻麻,读起来非常累眼,但这本显然吸取了教训。诗句的排布错落有致,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给予了每一个字足够的呼吸空间。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在关键人物或典故旁边的批注,通常会用一种非常纤细雅致的字体单独列出,既不干扰主体阅读,又能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这种设计上的“不打扰”哲学,恰恰体现了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这让我阅读时可以保持一种专注的“心流”状态,非常享受。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各种关于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探讨,总觉得现代生活里少了那么一丝超脱和旷达。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方式,恰好满足了我这种对“精神食粮”的渴望。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诗词,而是似乎在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古代审美体系,从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以及“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与沧桑。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那些千年前的意象,比如月光、孤舟、长亭、折柳,经过时间的沉淀,反而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开始放慢语速,思考用词也变得更加斟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效和深刻,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与时间的关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鎏金的烫印字体,透着一股子沉静又典雅的书卷气。我特意挑了个阳光好的午后,把它捧在手里细细摩挲,那纸张的触感,厚实又不失细腻,印刷的油墨色彩饱满,即便是那些描摹古人意境的插图,也处理得极为考究,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工艺上是下了真功夫的。它完全不同于那种追求花哨的畅销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仅仅是静静地矗立着,就能为整个空间增添几分文化气息。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克制的美感,没有过度渲染,一切都恰到好处,让人心生敬畏,也更愿意沉下心去品读其中的内容。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它分量不轻,这“分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沉甸甸的承载感,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我过去购买过不少所谓的“精选”集,但往往发现它们要么过于偏重某一时期,要么选取的作品缺乏内在的连贯性,读起来像是一盘散沙。而这套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展现出一种宏大而清晰的叙事脉络。它不是简单地将诗句堆砌在一起,而是像一位高明的策展人,将唐诗的雄浑壮阔与宋词的婉约细腻,通过精心的章节划分,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对话和递进关系。读完某一特定主题的诗词组后,那种情感的积累和释放是连贯且有力量的,它不仅仅是提供文字的欣赏,更像是在提供一套完整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情感表达范本。这种整体感和结构美,让人在阅读结束后,脑海中留下的是一片清晰而壮阔的文化图景,而非零散的记忆碎片。
评分说实话,我对诗词鉴赏一直抱有一种敬畏和距离感,总觉得那是文坛大家才能企及的领域,生怕自己理解得肤浅,亵渎了古人的心血。然而,这本书的导读部分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了一种非常亲切、近乎于朋友间的交流口吻,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进入诗词的语境。它不是直接告诉我“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而是先描绘出诗人作诗时的心境、脚下的风景,然后再引入诗句,这种代入感极强的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诗眼。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站在了盛唐的长安街头,听着琵琶声声,或者随苏轼一起登上了黄州赤壁,那种“了然于胸”的顿悟感,是枯燥的注释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探索的兴趣。
评分差评!书还不错,但有破损,不影响阅读,懒得换了!
评分喜欢诗词的朋友可以入手,好评
评分差评!书还不错,但有破损,不影响阅读,懒得换了!
评分几本书都非常好,很满意,赞一个!
评分印刷质量不错
评分挺好!
评分很好的产品,很棒的服务平台。谢谢京东,祝愿越来越好。
评分非常喜欢早就想买。
评分一本好书,值得阅读。物流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