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选集 手书格言别录

弘一大师选集 手书格言别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弘一大师 著
图书标签:
  • 弘一大师
  • 佛教
  • 格言
  • 手书
  • 明朝
  • 文化
  • 经典
  • 人生
  • 智慧
  • 修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138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5302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丰富独特、文字朴实精炼

  ★《弘一大师选集》丛书系列之《书写格言录》是一部净化心灵、值得慢慢阅读仔细品味的书


内容简介

  《弘一大师选集 手书格言别录》收录了弘一法师精选的144条格言,全部选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大师与《格言联璧》因缘殊胜,他自己说这些格言他自己恒学时习,常伴左右。这本集子分八类,对原文也做了适当调整。至今习之现实意义非常深刻。

作者简介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5),剃度为僧后,法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

精彩书评

  蒋勋说,每次看到弘一法师的书法会起大震动,尤其是法师晚年刺血写经,字迹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详静定,仿佛千万劫来的沧桑化成一痕淡淡微笑。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奇特的一个人,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林语堂

  李先生的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

  ——丰子恺


目录

题《格言联璧》 学问类.

存养类

持躬类

处事类

接物类

惠吉类

悖凶类

格言续录

学问类

存养类

持躬类

敦品类

处事类

接物类

惠吉类


精彩书摘

学问类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

善改过以作圣。

——刘忠介《人谱》六条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

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

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吕新吾云:

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

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

理胜,则气自平矣。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

养身,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

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豀刻当矫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

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

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

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

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

偶一失言而祸不及,

偶一失谋而事幸成,

偶一恣行而获小利,

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

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

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

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

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

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

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

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乐。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

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弘一大师选集:手书格言别录 一、 时代风云与个人抉择:一段传奇的人生轨迹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集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宗教家于一身,其影响力绵延至今,为世人所景仰。本书《弘一大师选集:手书格言别录》,正是以其独特的视角,撷取大师晚年手书格言,试图还原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弘一大师。 要理解大师的格言,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上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旧的秩序摇摇欲坠,新的思潮涌动。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李叔同少年得志,才华横溢,在艺术、音乐、戏剧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曾留学日本,接触西方艺术,回国后,他以 NEA-R-U-D-I-T-Y 的精神,在中国艺术界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他排演了中国第一部话剧《沉浮》,开启了中国话剧的新篇章;他创作的歌曲,至今仍被传唱不衰。 然而,在人生的巅峰时刻,他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1918年,年近不惑的他,毅然决然地遁入空门,成为一名僧人,法名演音,号弘一。这一转变,震惊了当时的社会,也让无数人费解。但对于弘一大师而言,这或许是他对人生真谛更深层次的探索,是对尘世喧嚣的超脱,是对精神解脱的追求。 从一个风华绝代的艺术家,到一个精进修行的僧人,这一巨大的跨越,并非偶然。它反映了大师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对物质繁华与精神富足之间矛盾的深刻体悟。他不再满足于艺术上的成就,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更深邃的精神世界。 二、 字里行间的人生智慧:格言的深刻内涵 本书所辑录的“手书格言别录”,便是弘一大师在出家后,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修行体悟,以书法形式记录下来的精华。这些格言,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大师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洞察。它们以简练的文字,传递出宏大的哲理,触及人性的根本,为读者提供了一盏盏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灯。 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解读这些格言所蕴含的智慧: 1. 关于人生态度与修行: 大师的格言,无不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他常常强调“无常”的道理,提醒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从而放下执念,不为外物所扰。例如,“人生无常,随遇而安”,“一切皆是过去,未来未曾来”,这些话语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引导人们以一种更豁达、更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伏。 在修行方面,大师的格言则充满了实践性的指导。他提倡“持戒”,认为戒律是修行的基石,能够帮助人约束身心,走向清净。同时,他也强调“勤学”,鼓励人们不断学习佛法,深入经藏,以智慧破除愚痴。例如,“持戒是度烦恼之船”,“读书是医治愚痴的良药”,这些格言用质朴的语言,点明了修行的关键。 2. 关于待人接物与处世之道: 弘一大师在待人接物方面,展现出极高的慈悲与智慧。他的格言中,常常流露出对他人宽容、理解的态度,以及谦卑、正直的品德。他鼓励人们“责人宜宽,责己宜严”,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避免将不满情绪发泄在他人身上。 在人际交往中,他提倡“善言慰人,恶语伤身”,提醒人们注意言语的力量,用善意和爱去温暖他人。他还推崇“守信”,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例如,“一言一行,皆是修行”,“人无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格言,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深刻的人际关系智慧。 3. 关于艺术与生活: 尽管大师后期以宗教家身份示人,但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从未减退。他的格言中,不乏对艺术之美、对生活之情的感悟。他认为艺术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心灵的表达,是通往真善美的桥梁。 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也十分敏锐。他常常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并将其融入格言之中。例如,他对自然的描绘,对花鸟鱼虫的关怀,都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这些格言,即使是对不熟悉佛教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宁静的美感。 4. 关于自我认知与觉醒: 大师的格言,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觉醒。他反复强调“觉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摆脱“我执”,认识到一切皆是因缘和合,虚幻不实。 他用“放下”来指引人们走出痛苦的泥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其深层含义便是放下业障,放下执念,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大师的格言,则是将这种“放下”的精神,以更细腻、更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心净则国土净”,“业由心生,亦由心灭”,这些格言,直指人心,带领读者探索心灵的奥秘。 三、 手书的独特魅力:神韵与意境的融合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手书”二字。弘一大师的书法,以其清秀、古朴、端庄的风格著称,被誉为“佛门书法”。他的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他修行境界的写照。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他的心意和禅境。 在欣赏这些手书格言时,我们不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感受大师笔下的那份宁静、祥和与力量。他的字,仿佛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能够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憩。 “别录”二字,也暗示了本书的珍贵性。它并非大师官方整理的著作,而是从其大量手书中精选而出,因此更具原生态的质感和亲切感。这些格言,如同大师在生命旅途中留下的点点星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四、 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大师的心灵共鸣 《弘一大师选集:手书格言别录》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带领读者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迷失方向,困惑于人生的意义。而大师的格言,则如同一股清流,洗涤心灵的尘埃,唤醒沉睡的智慧。 本书并非一本“教你看懂”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去感受”的书。阅读这些格言,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让它们在你心中生根发芽。每一次的阅读,都可能带来新的体悟;每一次的思考,都可能启迪新的境界。 无论你是寻求人生方向的年轻人,还是经历世事沧桑的长者,抑或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求知者,都能在这本《弘一大师选集:手书格言别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启迪与慰藉。它是一部凝聚了人生智慧的宝典,更是一扇通往内心平静与觉醒的窗户。让我们跟随大师的笔触,走进他那充满禅意与智慧的精神世界,感受生命最本真的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完了一本探讨古代哲学思想的书籍,那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似乎对中国古代各个学派的思想脉络了如指掌,从先秦诸子的争鸣到魏晋玄学的兴衰,描绘得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对经典条文的简单阐释上,而是巧妙地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剖析,使得那些看似晦涩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生命力。书中引用的史料翔实可靠,论证过程严谨有力,经常能看到一些我此前未曾注意到的细微之处被挖掘出来,让人豁然开朗。读完后,我对传统智慧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感觉自己的思维也被极大地拓宽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的一部著作。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学习一门新的外语,找到了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这本书的编排思路非常贴合初学者的认知习惯,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复杂的语法规则,而是从最基础的日常对话场景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进入语言的世界。它的特色在于大量的真实情景模拟,每一个对话单元都配有详细的文化背景注解,让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对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有所了解。更赞的是,书里附带的音频材料非常地道,发音清晰标准,而且语速适中,非常适合反复跟读模仿。这让我觉得学习外语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更像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文化探索之旅,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用也相当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触感,不是那种普通印刷品的冰冷感。封面设计简约又不失内涵,墨色的主调配上几笔写意的留白,让人立刻联想到某种古朴的意境。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里行间那种恰到好处的疏密有致,使得阅读过程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而且,在细节处理上,比如扉页和目录的设计,都透着一股匠心,仿佛每一页都在低语着创作者对文字的敬畏之心。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在翻阅的瞬间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庄重,非常适合放在书架上静静品味。

评分

说起最近读过的一本关于城市规划历史的著作,我必须得提一下它那宏大的叙事结构。这本书横跨了几个世纪,从古代城邦的布局到现代都市圈的形成,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居住空间演变图景。作者的视野极其开阔,不仅关注宏观的布局和功能分区,还深入到街道尺度和公共空间的细微之处,探讨了这些空间如何塑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区关系。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建筑平面图和历史照片,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具象可感,让人仿佛能够亲身漫步在那些历史悠久的街道上。它成功地将建筑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熔于一炉,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身处的环境,非常引人深思。

评分

我前段时间读了一部现代文学小说,那小说的文字风格简直是太迷人了。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尤其擅长捕捉人物内心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波动和潜意识的暗流涌动。通篇读下来,感觉自己仿佛被拉入了主角的意识深处,体验着他们复杂的爱恨情仇和挣扎抉择。叙事上,它采用了非线性的结构,不断地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跳跃,这种破碎感反而更真实地反映了记忆和时间的主观体验。虽然情节发展并不像传统小说那样紧凑明快,但那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诗意和哲学意味,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需花很长时间去回味和消化,确实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

一般吧,很小很薄

评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评分

东西很好东西很好

评分

一般吧,很小很薄

评分

我很喜欢,不错

评分

书内容非常好,质量也不错。

评分

悲欣交集 心内清凉

评分

我很喜欢,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机会不多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