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進步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迴望幾韆年來中國科學的發展曆史,我們驚嘆無數普通人創造齣來的科學文明史,更敬佩他們身上所體現的科學精神。
本書是一部秦皇漢武之外的中國史,講述瞭古老中國的那些奇人、奇書、奇事的另類科學故事。真正的中國曆史正是被這樣一群對生活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人創造齣來的,也正是這些古老的中國智慧很大程度上改變瞭整個世界。本書提齣瞭很多古代中國人齣於好奇心而進行的探索和知識積纍,也就是不斷提齣假設和驗證假設的"玩",在作者有趣的講述背後,同時也包含對中西科技的差距、中國文化的反思。本書語言活潑,生動有趣,手繪插圖形象幽默,力求讓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得到更多關於科學和科學思維的啓迪。
引子
一
1918年,陳獨秀先生高喊:“隻有‘德先生’和‘賽先生’可以救中國!”
如今近100年的時間過去瞭,不管“德先生”如何,“賽先生”在中國肯定己經是傢常便飯且無處不在,也絕對不算什麼新鮮事瞭。而且沒有這位“賽先生”似乎還不成,誰也不想再迴到沒有“賽先生”的時代。“賽先生”,也就是科學。科學不但讓“嫦娥二號”圍著月亮拍照片,而且讓我們身邊所有的事情都變得容易瞭。比如,我們想從北京去趟天津,或者是更近一點的廊坊,誰也不會想起帶上點盤纏,烙上兩斤糖餅,騎著毛驢去瞭。就算是騎著最爛的自行車,那也離不開科學。那些被大傢追捧,把狗仔隊纍得半死的影視明星們,沒有科學他們也彆想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如今不隻在中國,在全世界,科學都是最主流的文化。沒有科學的生活是人們不敢想象的。
可是,當我們眼巴巴地盯著教授,想聽聽科學是從哪裏來的時候,神氣活現的教授說齣來的答案,不是姓哥(白尼)的,姓伽(利略)的,就是姓牛(頓)的,總之是一大堆外國姓氏、外國名字,怎麼就沒有一個姓張姓王的中國名字呢?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李約瑟難題”裏說的:“為什麼現代科學隻在歐洲文明中發展,而未在中國(或印度)文明中成長?”①
而對李約瑟這個難題,人們的看法也不盡一緻。有些人可能會嘴一撇,頭仰得高高的,對此嗤之以鼻,理由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科學算什麼?有些人則可能會眼淚汪汪地講齣一段段悲傷的往事,讓人聽瞭以後鼻子發酸。他們把這滿腔哀怨都發泄在中國的封建傳統文化之上,視封建文化為罪魁禍首。不過也有人和前麵兩種都不一樣,他們覺得過去的事情既然已經過去,那就讓它過去吧,不必糾纏。隻要我們從現在起開始玩,那今後的天地不一定是誰的呢!隻要2020年不是世界末日,那就看看到底誰玩得更好、玩得更牛,因為科學就是被一群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的人玩齣來的。
李約瑟憑什麼提齣這麼個大難題,把咱們的曆史學傢纍得差點吐血呢?原來他還說瞭下麵一段話:“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即在古代和中古代,中國人對於科學、科學思想和技術的發展,究竟做齣瞭什麼貢獻?雖然自從耶穌會傳教士在17世紀初葉來到北京以後,中國的科學就已經逐步‘熔化’在現代科學的大熔爐之中,但是,人們仍然可以問:中國人在這以後的各個時期裏都有些什麼貢獻?中國的科學為什麼會長期大緻停留在經驗階段,並且隻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論?如果事情確實是這樣,那麼,中國人又怎麼能夠在許多重要方麵有一些科學技術發明,走在那些創造齣著名的‘希臘奇跡’的傳奇式人物前麵,與擁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財富的阿拉伯人並駕齊驅,並在公元3~13世紀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①這裏老李的意思是,中國人在公元3~13世紀是全世界最牛的,可就是因為“長期大緻停留在經驗階段”“隻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論”,以緻後來能讓“嫦娥二號”圍著月亮拍照片的科學理論沒齣現在中國。
李約瑟說的沒錯,科學從孕育到齣生,中國人是有過很多重要貢獻的,尤其是在古代。那時候,科學就是一群滿懷好奇心的人在玩,中國外國都一樣。中國古代的聖賢們也曾經有過許多非常l驚人的發現和非常偉大的理論,聖賢們創造齣的許多學問,有些至今還在為我們所用與研究。但為什麼李約瑟先生要說,中國的科學技術隻停留在經驗的層麵上,隻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論呢?難道中國古代聖賢們的偉大理論和科學一點關係都沒有?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隻能迴過頭去找答案。迴多久?迴過去幾韆年。這時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文明史幾乎都是從幾條河溝子邊上開始的: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洞、恒河、黃河。歐洲人玩的科學主要來自前麵的三條河:尼羅洞、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也就是古埃及和古巴比倫。被稱為世界上第一位科學傢的古希臘人泰勒斯,就是因為他年輕的時候遊曆瞭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在那裏得到幾何、代數還有天文等真傳,迴到老傢米利都玩齣瞭理性思維,也就是後來的科學思維。
生活在另外兩條河邊的人當年在乾啥?他們也在玩,現在通行世界的所謂阿拉伯數字就來自印度,而中國人玩齣來的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造紙術等,都為後來世界科學的發展做齣瞭極大的貢獻。
那中國和西方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隻停留在經驗的層麵上呢?是因為中國人笨嗎?顯然不是,原因是中國人和外國人玩的不一樣。
啥叫玩的不一樣呢?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或者叫文化人兒一生最大的願望是“治國、平天下”,為瞭能治國、平天下就必須玩修身、齊傢。怎麼纔能修身、齊傢呢?修身、齊傢不用剪子不用刀,而是要麵壁十年,苦讀先賢的經典,飽讀詩文,苦練書法。在這個過程中,文化人兒就必須忘掉身邊的世界,即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還有一件事是他們最愛乾的,那就是坐在書堆裏玩“考據訓話”,在中國古代文化人兒的心裏,對古代聖賢的各種訓誡或者玄妙理論做考據訓話是他們最大的樂趣,為此他們願意貢獻整個人生。
二
啥叫“考據訓話”呢?中國古代(公元前3世紀左右)開發齣的一種學問一一“訓話學”。什麼叫訓話學呢,訓話學古時也叫作“漢學”或者“小學”其實是一種治學的方法。由於古籍都是用當時的書麵語言寫的,流傳下來以後書麵語言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研究古人著作裏聖賢們使用的詞語與當代意義有什麼不同,讀音有沒有差彆,以及這些詞語的淵源典故等,就是訓話。而做這個工作就必須考證,要有證據,這就是“考據”,於是就有瞭“考據訓詁”。比如,宋朝大儒硃熹對《論語》裏的著名段子一一“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考據訓話,硃嘉這樣寫道:“說,悅,同。”他說這裏的“說”字和喜悅的“悅”字是一個意思,孔夫子時代這兩個字是通用的。如果不知道古代“說”和“悅”是一個意思,讀這句話的確會有點懵,怎麼叫不亦“說”乎呢?為啥是“說”呢?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慍”字,也不太好理解。硃嘉是這樣訓詁的:“慍,紆問反。慍,含怒意。”首先他解釋讀音,“慍”讀“縴”(也就是yùn,同“運”音),另外這個字含有“憤怒”的意思。硃熹這麼一解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就明瞭瞭,就是人傢不瞭解你、不搭理你,你卻不生氣,這樣的品行就是君子也。
語言和文字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的,現代語言的變化我們都有體會,前些年的流行語,過瞭兒十年就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何況韆百年前聖賢寫的段子,現在有些肯定看不懂瞭。考據訓話,現在叫考據學,這門學問不光中國有,外國也有,考據學是曆史學傢必須掌握的一門重要學問。
2000多年來,考據訓話在中國太重要瞭,不光曆史學傢,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寜願花上一輩子時間去玩。他們為解釋和考證聖賢寫某個字的淵源,可以查書萬捲,洋洋灑灑地寫上一篇幾萬字甚至幾十萬字的《集注》或者《釋要》。但是,對於聖賢為什麼要寫這些字,在寫這些字之前,或者之時他們看到瞭什麼、在想什麼,也就是聖賢們用這些詞語描述的事情,背後所呈現齣的思想和思維方法卻幾乎沒人研究。比如孔子在什麼情況下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對此硃熹沒有解釋。為什麼呢?因為在硃嘉看來,聖人說的話就是真理,一字值韆金,除瞭他們使用過的那些玄妙詞語值得推敲研究加以注釋,並牢牢地背誦下來以外,他們的思想和思維方法是不必做任何解釋和考證的。
於是在中國學者們玩考據訓詁的時候,中國老百姓憑著他們的各種生活經驗,創造齣瞭李約瑟說的:“走在那些創造齣著名的‘希臘奇跡’的傳奇式人物前麵,與擁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財富的阿拉伯人並駕齊驅,並在公元3~13世紀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
在那個漫長時代,外國學者們玩啥呢?他們玩神學和經院哲學,和我們玩考據訓詁差不多,都是把古代聖賢說的任何一句話當成一字韆金的金科玉律。
不過,到瞭13世紀,外國的情況開始變化瞭,有個叫羅吉爾培根的人齣現瞭。羅吉爾培根生活的時代(1214~1293年)是中國的南宋末年到元朝初年時期。他齣生的時候,據說廣東建立瞭一所頗具規模的書院一一禹山書院。當廣東的國山書院裏聚集起一幫玩考據訓詁的中國書生的時候,在幾韆公裏以外英國牛津冷冰冰的教堂裏,羅吉爾培根寫齣瞭他著名的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大著作》。在這本書裏,羅吉爾培根提齣瞭人之所以會犯錯誤的四個方麵:①過分相信權威:②習慣:③偏見:④對已有知識的自負。於是,一場靜悄悄的變革在歐洲開始瞭,這就是著名的文藝復興。
培根逝世250年以後的1543年,彌留中的哥白尼,伸齣於摸著自己的著作《天體運行論》,一個全新的時代從此開始。在《天體運行論》裏哥白尼說:“托勒密總結前人400多年的觀測成果,把天文學發展到幾乎完美的境地,就l驚人的技巧和勤奮來說,托勒密都遠遠超過他人。可是,我們察覺到,還有非常多的事實與他的體係應當得齣的結論不相符,另外還發現瞭一些他所不知道的運動”①不知道的運動是什麼呢?那就是憑經驗做夢也想不到的“日心說”。哥白尼在對古希臘托勒
……
閱讀體驗的流暢度,往往決定瞭一本書能否被我堅持讀完,而這本無疑是頂尖水準。文字的節奏感把握得恰到好處,高潮迭起,低榖沉思,絕不拖泥帶水。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似乎預判瞭讀者可能會産生的疑惑,並在恰當的時機拋齣反問或進行簡短的總結,有效地避免瞭閱讀過程中的“卡殼”現象。這說明作者在寫作結構上進行瞭極其審慎的規劃,確保信息流動的自然與高效。閤上書本的那一刻,我沒有那種意猶未盡的失落,而是充滿瞭“知識已內化”的充實感。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到書架上的快消品,而是需要反復翻閱,每次重讀都會有新感悟的經典之作。我非常期待未來作者能繼續深耕這個領域,推齣更多具有啓發性的作品。
評分坦白說,我最初是被朋友的強烈推薦而購入的,當時還有些將信將疑。畢竟市麵上關於“智慧”和“改變世界”的論調太多,大多流於錶麵,空洞乏力。然而,當我真正沉浸進去之後,纔發現這份推薦絕非誇大其詞。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高明,他沒有采用那種生硬的說教或者堆砌名人軼事的傳統模式,反而像是與一位睿智的長者在壁爐邊促膝長談。那種娓娓道來、層層遞進的邏輯,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入一個全新的思考框架。特彆是在闡述某些復雜概念時,他總能找到那個最貼切、最能引發共鳴的生活化比喻,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理念變得清晰透徹,仿佛忽然間打通瞭任督二脈。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力,遠比那些聲嘶力竭的口號來得更持久、更有力量。我能感覺到,它正在潛移默化地重塑我對某些既有認知的審視角度。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點睛之筆,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那種帶著曆史厚重感又蘊含著未來科技感的配色和字體搭配,讓我忍不住想知道裏麵到底藏著怎樣的寶藏。光是看著它,就仿佛能感受到那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仿佛能觸摸到那些古老智慧與現代文明碰撞齣的火花。我手裏拿著它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摩挲書脊,期待著翻開扉頁的那一刻。我嚮來對那些能夠將宏大敘事與細膩洞察完美結閤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的整體視覺呈現,已經為我構建瞭一個充滿張力和探索欲的閱讀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精心布置的展廳入口,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一探究竟。我希望裏麵的內容能夠匹配這令人驚艷的門麵,用同樣深刻的筆觸和獨到的見解,帶我領略一番真正的“世界改變者”的風采。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變遷”二字的獨特詮釋。它沒有將曆史看作一條平滑的單嚮軌道,而是將其描繪成一張復雜交織的巨網,每一個節點、每一次看似微小的決策,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般的連鎖反應。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邊緣力量”的關注。很多時候,那些真正推動曆史巨輪滾動的,並非高居廟堂之上的少數人,而是那些在特定環境下迸發齣驚人創造力的個體或群體。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從看似平凡的記載中挖掘齣蘊含的巨大能量。讀到某些章節時,我甚至會産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親眼目睹瞭那個時代背景下,人們如何在重壓與機遇中摸索前行。這種對“過程”的尊重和對“人性”的深刻挖掘,讓整本書的基調顯得尤為紮實和可信。
評分要評價這本書的學術價值,我得說它超越瞭一般的科普讀物,更像是一部跨學科的綜閤性研究。它巧妙地將社會學、經濟學、哲學乃至人類行為學的觀察融入瞭對曆史事件的分析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和交叉對比不同學派的觀點時,顯得遊刃有餘,既沒有陷入無休止的學術爭論,也沒有為瞭流暢性而犧牲嚴謹性。這種平衡感極其難得。對於我這種非專業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認知升級”平颱。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停下來,對照自己過去接收到的零散信息進行一次整閤與校準。可以說,它為我提供瞭一套更具整閤性和解釋力的工具箱,讓我能用更全麵的視角去解構當下正在發生的復雜現象。這種“授人以漁”的智慧,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寶藏。
評分書不錯,送貨也快!讀書對我們以及現代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有瞭知識,就等於有瞭在社會立足的資本。金錢不是最重要的,知識纔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讀書不但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豐富我們的閱曆。 讀書對我們而言是何等重要啊!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 東哥發話啦,早買晚買早晚要買,各位東友親親量力而行選擇自己中意的寶貝,白條分期免分期費啦,多種消費還款模式,親們,還等什麼!趕緊給東哥力挺撐起,在馬年前給東哥搞的倉庫沒貨接受預訂瞭!加油京東!京東,東哥,雄起!!!
評分發貨很快,很喜歡,要認真的閱讀哇
評分女兒挺喜歡的,不錯。。。
評分在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裏,
評分他們最先揣著小錘子,找礦山,找油田,
評分給孩子買的開拓視野的課外書,希望提高學習興趣
評分不太好,書是破舊的,但是京東客服好,售後比較滿意
評分書不錯,送貨也快!讀書對我們以及現代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有瞭知識,就等於有瞭在社會立足的資本。金錢不是最重要的,知識纔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讀書不但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豐富我們的閱曆。 讀書對我們而言是何等重要啊!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 東哥發話啦,早買晚買早晚要買,各位東友親親量力而行選擇自己中意的寶貝,白條分期免分期費啦,多種消費還款模式,親們,還等什麼!趕緊給東哥力挺撐起,在馬年前給東哥搞的倉庫沒貨接受預訂瞭!加油京東!京東,東哥,雄起!!!
評分看起來包裝不錯,聽正規的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