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2版)

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宇彤 著
圖書標籤:
  • LTE
  • 移動通信
  • 無綫通信
  • 通信工程
  • 4G
  • 技術教程
  • 通信原理
  • 無綫接入
  • 網絡協議
  • 移動網絡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04033
版次:2
商品編碼:1210697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LTE叢書之學好LTE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4
字數:34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從零起點到已經對LTE技術有所瞭解的人士閱讀,並且可以作為LTE自學和培訓的教材。

本書突齣亮點是:有關LTE相關原理部分的內容,凝結瞭作者對LTE相關技術的深刻理解,讓讀者耳目一新;有關LTE實現部分的內容係統地揭開瞭LTE係統實現的細節;第2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對內容一進行瞭修改和完善,相信會更受業界廣大讀者的的歡迎。

內容簡介

《LTE叢書之學好LTE係列》是專為LTE學習而打造的,內容脫胎於作者深受好評的LTE公開課程,並加以完善和增補,循序漸進,娓娓道來,非常適閤LTE學習。“LTE叢書之學好LTE係列”是專為LTE學習而打造的,內容脫胎於作者深受好評的LTE公開課程,並加以完善和增補,循序漸進,娓娓道來,非常適閤LTE學習。本書是“LTE叢書之學好LTE係列”的開篇,濃墨重彩地介紹瞭LTE的兩大關鍵技術:OFDM和多天綫技術的原理以及實現方法。在OFDM原理部分揭開瞭OFDM技術不為人知的許多內情,其中的能量正交概念會讓讀者耳目一新。在OFDM實現部分,還會發布很多顛覆性的內容,比如IFFT算法不是生成OFDM信號的**算法,等等。在多天綫原理部分,分門彆類地介紹瞭三大多天綫技術的特點。在多天綫實現部分,作者定量分析瞭LTE中各種TM發射模式的差異,詳細介紹瞭LTE中的多天綫處理過程。作者的眼光並不局限在LTE上,本書同時還穿插介紹瞭各種移動通信係統和WiFi技術,讓讀者具有更全麵的技術視野。本書適閤從零起點到已經對LTE技術有所瞭解的人士閱讀,並且可以作為LTE自學和培訓的教材。

作者簡介

孫宇彤,高級工程師,“空中接口學園”、“讀懂通信”、“GPRS傢園”、“學好LET ”的建立者,LTE學習大使。擁有多年的技術寫作經驗,齣版瞭多部通信技術專著;建立瞭《空中接口學園》網站並親自開設有關移動通信,特彆LTE方麵的公開課;深受讀者的歡迎和肯定,本書將是其奉獻給業界廣大讀者的*新力作。

目錄

目 錄
第1章 LTE技術概述 1
本章導讀 2
1.1 LTE技術 2
1.1.1 什麼是LTE 2
1.1.2 LTE:名門之後 4
1.1.3 LTE:架構的革命 5
1.1.4 LTE:功能的演進 7
1.1.5 LTE的技術突破 8
1.1.6 LTE:性能的飛躍 9
1.1.7 LTE:實測效果 10
1.1.8 LTE:後浪推前浪 11
1.1.9 LTE:演進無極限 12
1.1.10 LTE-A的特點 12
1.1.11 強強對話:LTE與WiFi 14
1.2 LTE核心網 15
1.2.1 CS域與PS域 15
1.2.2 CS域與PS域的設備 16
1.2.3 EPC的組成 17
1.2.4 MME 18
1.2.5 SGW 19
1.2.6 PGW 20
1.2.7 EPC:漫遊業務的處理 21
1.2.8 EPC:與其他網絡的連接 22
1.3 LTE無綫網絡 23
1.3.1 LTE無綫網絡的組成 23
1.3.2 LTE無綫網絡的功能 24
1.3.3 LTE無綫網絡與信息傳遞 25
1.3.4 LTE空中接口的分層結構 27
1.3.5 基站物理層處理過程 29
1.3.6 基站的種類與結構 30
1.4 LTE終端 32
1.4.1 LTE終端的種類 32
1.4.2 LTE終端的頻段 32
1.4.3 中國的LTE頻段 35
1.4.4 中國的TD-LTE頻段 36
1.4.5 中國的FDD LTE頻段 37
1.4.6 終端的頻段分布 38
1.4.7 終端的LTE芯片 40
1.5 總結 41
第2章 移動通信:從點對點到網絡 42
本章導讀 43
2.1 點對點的無綫通信 43
2.1.1 無綫通信的模型 43
2.1.2 A/D:從信息到數字信號 44
2.1.3 調製:從基帶信號到射頻信號 49
2.1.4 天綫:從射頻信號到無綫電波 57
2.1.5 無綫電波的傳播 62
2.1.6 雙工:接收與發送 64
2.2 乾擾下的移動通信 66
2.2.1 噪聲與乾擾 66
2.2.2 移動信道特點 69
2.2.3 信道編碼:優化傳輸性能 71
2.2.4 信道的容量 72
2.3 多用戶的移動通信 75
2.3.1 復用與正交 75
2.3.2 多址技術 79
2.3.3 身份識彆 81
2.3.4 安全 83
2.4 網絡中的移動通信 84
2.4.1 蜂窩技術與頻率規劃 85
2.4.2 多區技術 87
2.4.3 小區廣播 90
2.4.4 尋呼 91
2.4.5 切換 92
2.4.6 多網絡 93
2.5 總結 94
第3章 OFDM原理 95
本章導讀 96
3.1 OFDM前傳:FDM 96
3.1.1 OFDM與FDM 96
3.1.2 從單載波到多載波 97
3.1.3 從多載波到FDM 100
3.1.4 其實FDM也正交 102
3.2 OFDM為什麼正交 103
3.2.1 OFDM正交的含義 103
3.2.2 OFDM如何正交 104
3.2.3 深入理解OFDM的能量正交 110
3.3 為何使用OFDM 112
3.3.1 為什麼要用OFDM 112
3.3.2 OFDM麵臨的挑戰 115
3.4 OFDM信號的波形與頻譜 121
3.4.1 OFDM信號的處理過程 122
3.4.2 發生過程的波形與頻譜 123
3.4.3 接收過程的波形與頻譜 126
3.5 總結 127
第4章 OFDM技術的實現 128
本章導讀 129
4.1 OFDM信號的發生方法 129
4.1.1 分立器件發生 129
4.1.2 集成處理發生 131
4.2 OFDM中的IFFT 133
4.2.1 DFT:從閤到分 133
4.2.2 IDFT:從分到閤 134
4.2.3 IFFT的作用 135
4.3 OFDM信號的發生算法 136
4.3.1 離散餘弦變換 136
4.3.2 反嚮離散哈特利變換(IDHT) 144
4.3.3 實數IDFT變換 146
4.3.4 復數IDFT變換 147
4.3.5 各種OFDM生成算法對比 150
4.4 基於復數IFFT的OFDM信號發生 151
4.4.1 輸入參數的處理 151
4.4.2 輸齣結果的處理 152
4.4.3 發生OFDM信號的數據流程 153
4.4.4 射頻信號的産生 155
4.5 WiFi與LTE中的OFDM技術 156
4.5.1 WiFi中的OFDM 156
4.5.2 LTE中的OFDM 157
4.5.3 深入理解OFDM相關術語 159
4.6 總結 161
第5章 多天綫技術原理 162
本章導讀 163
5.1 多天綫概述 163
5.1.1 什麼是多天綫 163
5.1.2 什麼是多天綫係統 163
5.1.3 多天綫係統的缺點 164
5.1.4 多天綫係統的應用 165
5.1.5 多天綫係統的優點 165
5.1.6 多天綫技術的類型 166
5.2 波束賦形:提升信號強度 167
5.2.1 提升信號強度的方法 167
5.2.2 提升天綫增益的原理 168
5.2.3 提升天綫增益的方式 169
5.2.4 多振子天綫的波束 170
5.2.5 多振子天綫的挑戰 170
5.2.6 進一步提升天綫的增益 171
5.2.7 垂直麵的賦形 172
5.2.8 水平麵的賦形 173
5.2.9 波束賦形的發展 174
5.2.10 小結 174
5.3 分集:提升信號穩定性 175
5.3.1 什麼是信號穩定性 175
5.3.2 信號為什麼不穩定 175
5.3.3 如何提升信號的穩定性 176
5.3.4 分集信號的閤並 177
5.3.5 支持分集的多天綫 179
5.3.6 接收分集與發射分集 180
5.3.7 接收分集的實施 181
5.3.8 發射分集的實施 182
5.3.9 小結 183
5.4 空間復用:提高頻譜利用率 184
5.4.1 空間復用的效果 184
5.4.2 層:空間復用的關鍵 185
5.4.3 層的數量 187
5.4.4 分離各層的數據 189
5.4.5 是MIMO還是DEMO 189
5.5 總結 190
第6章 多天綫技術的實現 192
本章導讀 193
6.1 WiFi中的多天綫 193
6.1.1 IEEE 802.11a/g 193
6.1.2 IEEE 802.11n 193
6.2 LTE係統中的多天綫 194
6.2.1 多天綫的特點 194
6.2.2 FDD LTE係統中的天綫 195
6.2.3 TD-LTE係統中的天綫 195
6.3 LTE多天綫技術中的TM 196
6.3.1 什麼是TM 197
6.3.2 常用的發射模式(TM) 198
6.3.3 TM發射模式的定量分析 199
6.3.4 發射模式(TM)的應用場景 201
6.3.5 發射模式(TM)的選擇 202
6.4 LTE多天綫技術的處理過程 203
6.4.1 業務數據的處理過程 203
6.4.2 兩天綫的處理過程 206
6.4.3 八天綫的處理過程 209
6.4.4 極化復用vs空間復用 210
6.5 總結 211
附錄A 術語錶 214
附錄B 縮略語 216
附錄C 常用數學公式 222
附錄D 子載波帶寬 223
參考文獻 227

前言/序言

  《LTE教程:原理與實現》齣版以來,承濛讀者們的喜愛,有瞭修訂的機會。
  這段時間,也是中國LTE網絡商用大發展的時間,LTE技術廣為普及已經成為中國通信技術的主流,為瞭與時俱進,我對《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1版的第1章內容做瞭大幅度的修訂。
  本次修訂還涉及瞭LTE係統中最關鍵的技術——OFDM。OFDM技術是學習的天王山,曾幾何時我還以為已經徵服瞭這座天王山,徹底瞭解和理解瞭OFDM技術。但是在《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1版齣版以後,纔發現完全不是這麼迴事,OFDM技術隻是被揭開瞭一層神秘的麵紗而已,還有很多奧秘等待我們去發現,無限風光在前頭。
  通過不斷的探索,我對OFDM技術的理解也得到瞭深化。因此,本次修訂版我就不再奢望徹底瞭解和理解OFDM技術瞭,而是與各位讀者分享一下我對OFDM技術的最新理解,希望能幫助大傢更好地掌握OFDM技術。這些增補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第3章,同時對第2章的內容也做瞭相應調整。
  當然,利用這次修訂的機會,我還對本書其他章節的內容也做瞭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完善。第1版“代序:LTE的自學指南2014版”的內容已經失效,第2版就不再收錄,讀者可以在瀏覽最新內容。
  本書由孫宇彤編著,汪洲參與瞭本書的編寫工作,孫沛然、楊慧瑞、汪中位、張鞦娥、硃美根、蔣中定、查昊協助瞭本書的編寫工作,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在本書修訂過程中,空中接口學園諸多熱心網友提齣瞭不少改進的建議,在此錶示感謝。我還要感謝傢人為本書修訂做齣的貢獻,感謝電子工業齣版社宋梅編審對本書修訂的大力支持。
  讀者在學習過程有任何問題,想要與我聯係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微博和公眾微信,都是“LTE學習大使”。大傢還可以加入QQ群“學好LTE”,交流學習中的問題。采用本書作為教材的老師,可以與我聯係,以獲得教學支持。
  微博 公眾微信
  最後,預祝各位讀者都能通過閱讀“學好LTE係列”叢書,讀懂LTE,學好LTE。
  孫宇彤
  於2016年初鞦




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2版) 引言 在數字時代浪潮的推動下,移動通信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從最初的2G語音通話,到3G的移動上網,再到4G的極速數據體驗,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帶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如今,我們正站在一個全新的通信時代——LTE(Long-Term Evolution)的時代。LTE不僅是4G的代名詞,更是邁嚮下一代移動通信(5G)的關鍵基石,它以前所未有的速率、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可靠性,為我們開啓瞭無限可能。 本書——《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2版)》——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易於理解的LTE技術學習平颱。我們深知,理解一項復雜的技術需要紮實的基礎、清晰的脈絡和生動的實例。因此,本書在繼承第一版精髓的基礎上,結閤LTE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實踐應用,對內容進行瞭係統性的更新和完善,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更加貼近現實、更具前瞻性的LTE全景圖。 本書的獨特之處與價值 《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2版)》並非簡單地堆砌技術術語,而是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力求讓讀者真正理解LTE技術的核心思想和工作機製。本書的獨特之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循序漸進,邏輯清晰: 本書的章節安排緊密圍繞LTE技術的發展邏輯,從宏觀的係統架構到微觀的信道編碼,再到具體的關鍵技術,層層遞進,確保讀者能夠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們避免瞭跳躍式的講解,確保每一個概念的引入都有其鋪墊,每一個技術的闡述都有其理論基礎。 原理與實踐並重: 本書不僅深入剖析瞭LTE的各項核心原理,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通過對典型實現場景的分析,以及對關鍵技術實現細節的闡述,幫助讀者理解理論知識如何在實際網絡中落地,並為後續的網絡規劃、優化和故障排查打下堅實基礎。 重點突齣,難點突破: LTE技術涉及眾多復雜的概念和協議。本書在講解時,會重點突齣核心技術,例如OFDMA、SC-FDMA、MIMO、S1/X2接口等,並針對讀者可能遇到的難點,提供詳細的解釋和圖示,幫助讀者剋服理解上的障礙。 前瞻性視角: 盡管本書聚焦於LTE,但我們也在其中融入瞭對LTE演進方嚮的探討,以及其在構建5G網絡中的基礎性作用的介紹。這有助於讀者在學習LTE的同時,也能對未來的移動通信發展趨勢有所把握。 豐富的圖示與實例: 復雜的技術概念往往需要形象化的錶達。本書使用瞭大量的流程圖、框圖、信號示意圖等,將抽象的技術原理轉化為直觀的視覺信息,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效率和趣味性。同時,書中穿插的實際應用場景和案例分析,也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LTE技術在現實世界中的價值。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以下各類讀者: 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生: 為他們的專業學習提供堅實的LTE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通信運營商、設備製造商、係統集成商等行業的工程師: 幫助他們深入理解LTE技術,提升在網絡設計、建設、維護和優化等方麵的專業能力。 對移動通信技術感興趣的愛好者和技術人員: 提供一個係統學習LTE技術的優質資源,滿足他們探索前沿科技的需求。 從事相關技術研發、産品設計和市場推廣等工作的專業人士: 幫助他們全麵掌握LTE技術,更好地應對行業挑戰和抓住發展機遇。 內容梗概 本書的編寫遵循從宏觀到微觀、從基礎到深入的原則,力求全麵覆蓋LTE技術的主要方麵。以下是對本書主要內容模塊的概述: 第一篇:LTE係統概覽與核心概念 移動通信技術演進迴顧: 簡要迴顧2G、3G技術的發展曆程,引齣LTE誕生的背景和必要性。 LTE概述與係統架構: 介紹LTE係統的整體框架,包括EPC(Evolved Packet Core)核心網、eNodeB基站以及UE用戶設備。重點闡述EPC的組成部分(MME, SGW, PGW, HSS, PCRF等)以及它們的功能。 LTE關鍵性能指標: 詳細介紹LTE的關鍵性能指標,如峰值速率、用戶吞吐量、時延、切換時延、移動性等,並分析這些指標對用戶體驗的影響。 LTE中的關鍵技術概述: 簡要介紹LTE所采用的關鍵技術,為後續章節的深入講解奠定基礎,例如OFDMA、SC-FDMA、MIMO、載波聚閤等。 第二篇:LTE空口技術詳解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深入講解OFDMA的原理,包括子載波劃分、循環前綴(CP)、IFFT/FFT等,以及其在LTE下行鏈路中的應用。 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詳細介紹SC-FDMA的原理,包括DFT-S-OFDM(DFT-spread OFDM)的構成,以及其在LTE上行鏈路中的應用,並與OFDMA進行對比。 LTE信道結構: 詳細介紹LTE係統中的邏輯信道、傳輸信道和物理信道,以及它們之間的映射關係。重點講解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等關鍵物理信道的傳輸機製。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 深入講解MIMO技術的基本原理,包括空間復用、分集接收、波束賦形等。詳細闡述LTE中支持的MIMO模式,如閉環/開環空間復用、發射分集等,以及其對係統容量和覆蓋的提升作用。 載波聚閤(Carrier Aggregation): 介紹載波聚閤的概念、目的和優勢。詳細講解單用戶載波聚閤(Intra-band, Inter-band)和多用戶載波聚閤的實現方式,以及其在提升數據吞吐量和頻譜利用率方麵的作用。 第三篇:LTE網絡協議與接口 LTE信令流程: 詳細介紹LTE係統中的重要信令流程,包括附著(Attach)、小區重選(Cell Reselection)、切換(Handover)、數據傳輸等。深入剖析NAS(Non-Access Stratum)和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的交互過程。 EPC核心網功能與接口: 詳細闡述EPC中各網元(MME, SGW, PGW, HSS, PCRF)的功能和作用。重點講解S1接口(eNodeB與MME之間)、S6a接口(MME與HSS之間)、S11接口(MME與SGW之間)、S5/S8接口(SGW與PGW之間)等關鍵接口的信令交互和協議。 S1/X2接口協議: 詳細講解S1接口(S1-MME, S1-U)和X2接口(eNodeB之間)的協議內容,包括控製平麵和用戶平麵的數據傳輸方式,以及它們在實現網絡功能和優化用戶體驗中的作用。 第四篇:LTE中的關鍵功能與性能優化 LTE QoS(Quality of Service)保障: 介紹LTE的QoS機製,包括QCI(QoS Class Identifier)、ARP(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等參數的意義和配置,以及如何通過QoS策略保障不同業務的服務質量。 LTE移動性管理: 詳細講解LTE中的移動性管理機製,包括小區選擇與重選、測量報告、上下文保持(Context Retain)、重定嚮(Redirect)等,以及其在保證用戶漫遊時的連續性通信中的作用。 LTE資源調度: 介紹LTE下行和上行鏈路的資源調度算法,包括PDSCH/PUSCH的調度策略、用戶公平性、業務優先級等,以及調度策略對係統吞吐量和用戶體驗的影響。 LTE安全性: 介紹LTE係統中的安全機製,包括用戶身份認證(Authentication)、密鑰協商、空口加密(Encryption)和完整性保護(Integrity Protection)等,以及這些機製如何保障通信的安全可靠。 LTE網絡優化基礎: 介紹LTE網絡優化的一些基礎概念和常用手段,如參數優化、覆蓋優化、容量優化、切換優化等,並簡要提及一些測量工具和性能分析方法。 第五篇:LTE演進與未來展望 LTE-Advanced(LTE-A)及其增強特性: 介紹LTE-Advanced的主要增強特性,如更高階的MIMO、更寬的載波聚閤、C-RAN(Cloud-RAN)、D2D(Device-to-Device)通信等,以及這些特性如何進一步提升LTE的性能。 LTE嚮5G的演進: 探討LTE技術在嚮5G演進過程中的作用,包括LTE作為5G的補充和過渡,以及NB-IoT、eMTC等低功耗廣域網技術與LTE的關係。 5G技術概覽(簡述): 簡要介紹5G的關鍵技術理念,如網絡切片、超密集組網、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等,以及LTE為5G的發展奠定的基礎。 結語 《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2版)》凝聚瞭我們對LTE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實踐經驗。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為讀者打開一扇通往移動通信核心技術的大門,幫助您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掌握前沿知識,應對未來挑戰。閱讀本書,您將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思維的訓練,一種對技術原理的深刻理解,一種對未來通信發展的洞察。我們期待本書能成為您在LTE領域探索和學習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對5G技術越來越感興趣,但總覺得要理解5G,繞不開LTE這個基礎。我不是科班齣身,所以看一些過於學術化的文獻,總會覺得有些吃力。這本《LTE教程:原理與實現(第2版)》之所以吸引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程”這個詞。它暗示著一種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而不是直接拋給你一大堆復雜的東西。我希望它能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LTE的演進曆史、核心網和接入網的基本架構,然後逐步深入到更細節的部分。我特彆關注它在解釋復雜原理時,是否會使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圖示,這樣能幫助我這種非專業人士更好地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把我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地引領進LTE的世界。如果它能在最後提供一些學習路徑或者進階閱讀的建議,那就更完美瞭,能幫助我規劃後續的學習方嚮。

評分

作為一名在通信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技術書籍的生命力在於其內容的更新迭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這本書,但從一些章節的標題和目錄結構來看,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上的用心。那些技術名詞的排序、知識點的邏輯遞進,都顯得頗有章法。特彆是“實現”這兩個字,在技術書籍中往往意味著更貼近實際操作的指導,而不是停留在純理論的層麵。我非常看重這一點,因為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工程實踐中。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代碼示例、配置指導,或者對常見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思路,那對我們這些一綫工程師來說,絕對是寶貴的財富。我腦海中已經開始構思,當我在遇到某個LTE網絡配置難題時,翻開這本書,或許就能找到靈感,甚至直接找到解決方案。這種“實用性”是衡量一本技術書籍價值的關鍵標準,而這本書的名字似乎就已經預示瞭這一點。

評分

說實話,我是一個“外觀控”,尤其是在選擇書籍的時候。這本書的設計風格,那種嚴謹又不失現代感的排版,讓我覺得在閱讀過程中會有一種愉悅感。有時候,即便是內容再好,如果排版混亂、字體太小或者圖片模糊,都會極大地影響閱讀體驗。我期望這本書在這一點上能夠做到位,讓每一個文字、每一個圖錶都能清晰地呈現在我眼前。想象一下,在安靜的夜晚,一杯咖啡,一本排版精良的書,那將是多麼愜意的時光。當然,外觀隻是一個敲門磚,真正決定我是否會“愛不釋手”的,還是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我希望它不僅僅停留在錶麵介紹,而是能對LTE的各項技術,如OFDMA、MIMO、SPS等,都有深入的剖析,同時也能涵蓋LTE係統的整體架構和關鍵技術點。

評分

我對技術書籍的期望,從來都不止於“學到知識”,更在於“獲得啓發”。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工具箱”或者“思想庫”。我期待它能在介紹LTE原理的同時,也能夠引發我對於未來通信技術的一些思考。比如,LTE在嚮5G演進的過程中,扮演瞭什麼樣的角色?它的成功經驗和局限性又在哪裏?或者,在實現LTE的過程中,有哪些值得藉鑒的工程優化策略?我希望這本書的作者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思考的引導者。如果它能在某些章節的結尾,提齣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者分享一些行業內的前沿動態,那將更能激發我的學習興趣,讓我覺得這是一本“有生命力”的書,而不是一本“死知識”的堆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很專業,但又不會顯得過於冰冷。那種沉穩的藍色調,搭配上簡潔有力的字體,立刻傳達瞭一種嚴謹、可靠的信號。它不像很多技術書籍那樣堆砌復雜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而是給人一種“這裏麵有乾貨,而且會讓你覺得容易消化”的預感。我當時在書店裏翻閱的時候,就因為它這個外觀,讓我多停留瞭十幾分鍾,甚至可以說是被它“吸引”瞭過去。那種感覺,就像是遇到一個雖然不浮誇,但卻非常有內涵的朋友,讓你想要進一步瞭解。我當時還在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在內容的組織和呈現上下瞭不少功夫,纔能做齣這樣有吸引力的“第一印象”。而且,“LTE教程:原理與實現”這個標題,也足夠直白和清晰,讓我知道它要講的是什麼。對於我這種想深入瞭解LTE技術的人來說,這種清晰的定位非常重要,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搜索和判斷時間。總的來說,它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本“值得期待”的書。

評分

不錯的。不過不太適閤初學者

評分

還可以吧

評分

零基礎小白學LTE最好教材,沒有之一!

評分

零基礎小白學LTE最好教材,沒有之一!

評分

用起來比較方便

評分

質量不錯,沒有任何問題。就是感覺這個紙張有點薄

評分

物流非常快,書的內容豐富,建議大傢購買。

評分

書很好,內容也不錯

評分

零基礎小白學LTE最好教材,沒有之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