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

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聞德生,呂世君,聞佳 著
圖書標籤:
  • 液壓傳動
  • 多泵
  • 多馬達
  • 液壓元件
  • 液壓係統
  • 工程技術
  • 機械工程
  • 新型液壓
  • 液壓技術
  • 工業自動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8531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055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5
字數:71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主要介紹燕山大學聞德生教授科研團隊經過幾十年的潛心研究,在國際、國內首次發明並製作齣的多種新型液壓元件。

2.多泵多速馬達傳動將過去的液壓傳動擴大瞭多倍,形成瞭一整套從元件到係統的新型理論。其中差動多速馬達和差動擺動多速馬達理論是目前世界上沒有的,是中國人(本書作者)率先提齣和實現的,為我國液壓馬達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做齣瞭重大貢獻,也為我國在國際液壓領域爭得瞭一席之地。

3.書中介紹的液壓元件和係統,均為燕山大學聞德生教授40餘年潛心研究、在國際和國內首次發明製作的原創性成果,並經過實踐驗證。

4.路甬祥院士對本研究中開路式軸嚮柱塞泵的評價是:“雙端麵配油軸嚮柱塞泵技術是具有創造性、新穎性和實際使用價值的技術”。

5.雷天覺院士主持部級鑒定會的鑒定結論為:“該技術為研製超高壓液壓係統奠定瞭基礎。本技術係國內外首創,現有技術無可比性”。

6.此研究領域被日本學者認為:“是目前尚無他人涉及的新領域”。


內容簡介

  目前廣泛應用著的單泵單馬達元件及係統是多泵多速馬達傳動中元件和係統的組成部分之一,與多泵多速馬達等元件及其他執行元件相組閤,可設計齣很多新的係統,從而形成瞭新型的、完整的多泵多馬達液壓傳動係統。
  《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在簡要介紹目前廣泛使用的液壓元件及係統類型、原理、結構特點的基礎上,主要介紹新型的液壓傳動即多泵多馬達傳動,以及一個轉子對應多個定子或多個轉子對應一個定子的液壓泵和馬達等新型元件。詳細介紹瞭新研發的液壓用多泵多速馬達等元件的原理及結構,提齣瞭新型的多泵多速馬達、擺動多速馬達等的符號和錶示方法,並對新型液壓傳動進行瞭定義,還詳細介紹瞭多泵多速馬達元件、多泵多馬達係統(主要包括單泵多速馬達係統、多泵單馬達係統、多泵多速馬達係統、多泵單缸和多泵多缸係統等多種不同種類的新係統),以及多速馬達的差動連接等新型元件、新型典型迴路、新型液壓係統和連接方式。
  《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可為從事液壓元件和係統研究、設計製造、使用維修等工作的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也可供大中專院校機械專業類的師生教學使用和參考,更可作為液壓專業的研究生教材。

作者簡介

聞德生,男,漢族,1954年齣生。

1978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泵及液壓傳動專業。

1978年至1979 年,在瀋陽工業大學液壓專業進修。

1979年至1980年,在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助教進修班學習。

1987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7年起任秦皇島市民盟主委;2002年起任河北省政協常委。

2006年、2010年兩次被日本上智大學聘為客座教授。

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在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行政法專業研究生課程班學習。

2007年起任河北省民盟副主委、民盟中央委員。

現為燕山大學工程機械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秦皇島市政協副主席(駐會)。

1980年以來一直從事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與指導工作。完成並齣版專著4部;在國內外發錶論文150餘篇。完成科研成果11項。其中包括獨立承擔並完成的國傢重大科研課題4項,省、部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7項。取得專利19項,其中包括中國專利18項,美國、歐洲、日本發明專利1項。獲得各種省 部 級以上奬勵27項。其中包括國際奬3項,國傢奬11項,省部級奬13項。因成績突齣,1991年被國務院批準授予“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1994年被國傢勞動人事部批準授予“國傢有突齣貢獻中青年專傢”。

目前是日本流體控製學會外籍會員(日本國籍以外會員,共15名),中國發明協會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科技會堂專傢組成員,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評委,國傢博士點基金評委,國傢發明、科技進步奬評委,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液壓元件及傳動概述 1
第一節 液壓泵概述 1
一、液壓泵原理簡介 1
二、齒輪泵原理簡介 2
三、葉片泵原理簡介 3
四、柱塞泵原理簡介 4
第二節 液壓馬達概述 6
一、齒輪馬達簡介 6
二、葉片馬達簡介 7
三、柱塞馬達簡介 7
四、其他馬達簡介 7
第三節 往復運動及擺動執行元件概述 9
一、液壓缸簡介 9
二、擺動執行元件簡介 10
第四節 液壓閥概述 10
一、壓力閥簡介 10
二、流量閥簡介 12
三、方嚮閥簡介 13
第五節 典型迴路及液壓傳動概述 14
一、液壓傳動簡介 14
二、典型迴路簡介 15
三、輔助元件簡介 20
第二章 新型柱塞泵及馬達 23
第一節 開路式軸嚮柱塞泵原理 23
一、閉路式泵各種配流方式的比較 23
二、聯閤配流開路式泵原理及其組成 24
三、端麵配流半開路式泵工作原理及組成 27
四、端麵配流全開路式泵工作原理及組成 29
五、開路式斜盤型串聯多級泵原理及組成 30
第二節 開路式泵的運動學及流量分析 33
一、開路式泵的運動學分析 33
二、單級開路式泵排量、流量及流量脈動分析 35
三、多級開路式泵排量、流量及流量脈動分析 39
第三節 開路式泵動力學分析 46
一、柱塞、滑靴的受力分析 46
二、缸體的受力分析 49
三、體麵斜配流盤的受力分析 52
第四節 開路式泵原理試驗 53
一、聯閤配流開路式泵的試驗 54
二、端麵配流半開路式泵的試驗 54
三、端麵配流全開路式泵的試驗 55
四、開路式串聯柱塞泵的試驗 60
五、開路式泵的係列和型號 61
第五節 柱塞底麵係統模型 62
一、模型建立——受力分析 63
二、柱塞滑靴的設計原理及方法 68
三、開閉路式泵滑靴底麵動態仿真及試驗 72
第六節 開路式泵的噪聲及控製方法 86
一、閉路式泵降噪結構存在的問題 87
二、開路式泵上的一種新型降噪結構 90
三、軸嚮柱塞泵配油窗口麵積對轉速和噪聲的影響 99
第七節 自冷卻理論 101
一、傳熱學理論 101
二、熱傳導方程 103
三、一維穩態熱傳導 105
四、功率損失分析 107
五、CY型泵自冷卻分析 114
六、SPB型泵自冷卻分析 127
七、CY泵與SPB泵自冷卻性能比較 134
第八節 開路式軸嚮柱塞泵的安裝與配管 138
一、安裝與配管 138
二、開路式軸嚮柱塞泵的故障與處理 140
第九節 異型柱塞泵及馬達 143
一、異型柱塞馬達的結構特點 143
二、異型柱塞馬達的工作原理 145
三、三角形滑塊軸嚮馬達的參數分析 145
四、三角形滑塊軸嚮馬達的原理性試驗 150
五、異型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152
六、異型柱塞泵的流量分析 154
第十節 軸嚮力平衡型柱塞馬達 156
一、馬達的結構 156
二、馬達的工作原理 156
三、馬達的轉速和扭矩特性分析 156
四、馬達的泄漏分析 158
五、軸嚮力平衡柱塞馬達原理拓展 161
第十一節 徑嚮雙定子柱塞馬達 161
一、徑嚮雙定子柱塞馬達結構特點及工作原理 161
二、馬達滾輪導軌間接觸應力的分析 163
三、徑嚮雙定子馬達扭矩特性分析 163
四、徑嚮雙定子柱塞馬達的泄漏分析 166
第十二節 開路式定、變量多輸齣柱塞泵 170
一、開路式定、變量多輸齣柱塞泵工作原理 170
二、開路式定、變量多輸齣柱塞泵的流量特性分析 171
三、開路式定、變量多輸齣柱塞泵泵軸的功率和扭矩分析 185
四、開路式定、變量多輸齣柱塞泵的創新應用 186
第三章 新型葉片泵及馬達 188
第一節 滾柱泵及柱塞式滾柱泵、馬達 188
一、概述 188
二、滾柱泵工作原理 188
三、柱塞式滾柱泵的原理 188
四、滾柱式、柱塞滾柱式馬達的原理 189
第二節 等寬麯綫雙定子葉片泵及馬達 190
一、概述 190
二、等寬單作用雙定子變量泵的結構特點 191
三、等寬、雙作用、雙定子泵的結構特點 191
四、等寬多作用雙定子泵的結構特點 192
五、等寬、雙滾柱、連杆型、單作用、雙輸齣、雙定子馬達的結構特點 193
第三節 雙定子泵及馬達的運動學分析 194
一、滑塊的中心及半徑分析 194
二、滑塊的速度分析 195
三、滑塊的加速度分析 195
第四節 雙定子葉片泵及馬達的動力學分析 195
一、滑塊受到的液體靜壓作用力 196
二、內、外定子對滑塊的作用力 197
三、轉子對滑塊的作用力 197
四、慣性力 198
五、液體黏性阻尼力 199
六、滑塊受力平衡方程 199
第五節 雙定子葉片馬達的泄漏分析 199
一、內部泄漏的原因 199
二、內部泄漏的分析 200
三、不同連接形式下的總泄漏量 202
第六節 單作用雙定子葉片馬達結構的參數化 206
一、內、外定子的直徑 206
二、參數間的關係 207
三、滑塊葉片厚度s 208
四、內外馬達排量及排量比 209
五、葉片數Z 209
六、內、外馬達排量比C 210
七、葉片的乾涉 211
第七節 單作用雙定子葉片馬達的葉片導嚮比例分析 212
一、滑塊圓弧處與定子接觸應力 212
二、葉片受力分析及葉片形式 213
三、滾柱滑塊葉片相關分析 215
第八節 單作用雙定子葉片馬達轉子梯形塊寬度分析 225
一、扇形塊到梯形塊的假設 225
二、梯形塊受力分析 227
三、寬度B 對轉子軸承的影響 233
四、轉子在偏載力下的變形分析 237
第四章 新型齒輪泵及馬達 240
第一節 並聯型多輸齣齒輪泵及多輸入齒輪馬達 240
一、並聯型多輸齣齒輪泵 240
二、並聯型多輸入齒輪馬達 242
第二節 內內嚙閤型多輸齣齒輪泵及多輸入齒輪馬達 243
一、內內嚙閤型多輸齣齒輪泵 243
二、內內嚙閤型多輸入齒輪馬達 244
第三節 內外嚙閤型多輸齣齒輪泵及多輸入齒輪馬達 244
一、內外嚙閤齒輪馬達的工作原理 245
二、內外嚙閤齒輪馬達的結構特點 245
三、內外嚙閤齒輪馬達的輸齣特性 245
第四節 內外嚙閤型多輸齣齒輪泵及多輸入馬達的徑嚮力分析 253
一、外馬達的徑嚮力 253
二、內馬達的徑嚮力 255
三、徑嚮力的閤成 257
四、月牙闆的徑嚮力 258
五、圓柱銷受力分析 260
第五節 內外嚙閤型多輸齣齒輪泵及多輸入馬達泄漏分析 260
一、齒輪端麵的泄漏量 261
二、齒輪徑嚮的泄漏量 262
第六節 對稱型多輸齣齒輪泵及多輸入齒輪馬達 264
一、內三外三齒輪馬達的工作原理 264
二、內三外三齒輪馬達的結構特點 264
三、內三外三齒輪馬達的輸齣特性 264
第七節 內三外三齒輪馬達的靜力學分析 276
一、中心大齒輪徑嚮力分析 277
二、共齒輪徑嚮力分析 281
三、小齒輪徑嚮力分析 284
第八節 新型齒輪泵及馬達的原理擴展 286
第五章 新型凸輪泵及馬達 287
第一節 凸輪型雙定子泵和馬達 287
一、凸輪型雙定子泵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287
二、凸輪型雙定子泵與一般葉片泵的區彆 289
三、凸輪型雙定子泵的特點 289
四、凸輪型雙定子馬達 290
第二節 凸輪型雙定子泵的運動學分析 290
一、總體分析 290
二、葉片的速度分析 291
三、葉片的加速度分析 293
第三節 凸輪型雙定子泵的動力學分析 294
第四節 凸輪型雙定子泵和馬達的波動性分析 297
一、凸輪型雙定子泵的流量脈動分析 297
二、凸輪型雙定子馬達的轉矩脈動分析 301
第五節 凸輪型雙定子泵和馬達的效率分析 303
一、泵的容積效率 303
二、泵的機械效率 304
三、泵的總效率 305
第六節 凸輪型雙轉子葉片馬達 305
一、結構 305
二、工作原理 305
三、凸輪型雙轉子葉片馬達的運動學分析 306
四、凸輪型雙轉子馬達的動力學分析 307
五、凸輪型雙轉子葉片馬達的波動性分析 315
六、凸輪型雙轉子葉片馬達的泄漏分析 316
第六章 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 320
第一節 單作用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 320
一、工作原理 320
二、結構特點 321
第二節 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符號設定 321
第三節 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輸齣排量和轉矩計算 322
一、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的幾何排量 322
二、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的輸齣轉矩 323
第四節 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的輸齣特性 324
一、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普通連接方式 324
二、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差動連接方式 327
三、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輸齣轉矩之間的關係 329
第五節 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效率分析 333
一、雙定子擺動液壓馬達泄漏分析 333
二、外擺動馬達的泄漏分析 333
三、內擺動馬達泄漏分析 336
四、擺動馬達總泄漏分析 338
第七章 差動馬達 339
第一節 液壓缸的差動連接 339
第二節 單作用雙定子馬達的差動連接 340
一、單作用滾柱式雙定子馬達的差動連接 341
二、單作用齒輪式雙定子馬達的差動連接 343
三、單作用滑塊式雙定子馬達的差動連接 343
四、單作用滾柱連杆式雙定子馬達的差動連接 343
五、單作用徑嚮柱塞式雙定子馬達的差動連接 345
第三節 雙作用雙定子馬達的差動連接 346
一、雙作用滾柱連杆式雙定子馬達的差動連接 347
二、雙轉子三凸起凸輪轉子葉片馬達的不同差動連接 349
第四節 差動馬達的規律探討及內、外馬達排量比例係數C 值對其影響 349
一、差動馬達規律總結 350
二、雙定子液壓馬達排量比例係數C 對其差動連接方式的影響 351
第五節 差動連接在單定子馬達中的應用 353
一、差動原理在多聯馬達中的應用 353
二、差動原理在單定子葉片馬達中的應用 355
三、差動原理在單定子並聯馬達中的新型應用 356
第八章 新型控製閥 358
第一節 新型流量控製閥 358
一、流量閥的結構和原理 358
二、換嚮部分結構原理 359
三、流量閥的節能分析 363
第二節 新型方嚮控製閥 364
一、換嚮閥的結構與原理 364
二、專用換嚮閥的職能符號 366
第九章 多泵多馬達傳動 367
第一節 多泵多馬達傳動係統的重新分類及相關規定 367
一、多泵多馬達傳動的定義及係統分類 367
二、多泵多馬達原理及元件分類 368
三、多泵多馬達職能符號的設定 369
第二節 比例型、並聯型及混閤型多泵多馬達 370
一、多泵多速馬達的原理及分類 370
二、混閤型多泵多速馬達傳動 370
三、多泵多速馬達的工作方式 371
四、排量係數對混閤型多泵多速馬達傳動的影響 374
第三節 雙定子非對稱型多泵多速馬達 375
一、非對稱型多泵多速馬達的職能符號 375
二、內2外3泵的連接 375
三、內2外3馬達的連接 376
四、非對稱型多泵多馬達的組閤連接 376
第四節 多泵多馬達在典型迴路中的應用 377
一、多泵多級節流調速迴路 378
二、定量多泵-變量單馬達容積調速迴路分析 382
三、變量單泵多馬達容積調速迴路 385
四、變量多泵多馬達容積調速迴路 388
第十章 新型液壓元件及傳動的應用 391
第一節 開路式泵在液壓劈裂機上的應用 391
一、概述 391
二、液壓劈裂機的開發曆程 391
三、國內外同類産品的比較 393
四、液壓劈裂機的組成 394
五、液壓劈裂機的工作原理 396
六、液壓泵站 397
七、特殊結構的液壓劈裂機 399
八、應用範圍 402
第二節 開路式泵在液壓分離機上的應用 411
一、目前的頂石方法存在的問題 411
二、新型液壓頂石分離劈裂機結構及原理 411
三、不同潤滑介質的影響 412
第三節 在主動滾壓式全自動鋼闆打印機上的應用 417
一、主動滾壓式打印的原理 417
二、實際應用 419
三、液壓係統 419
四、結論 421
參考文獻 422

前言/序言

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液壓技術作為工業技術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各行業工程技術人員和相關領域專傢學者都緻力於液壓領域的創新工作,投入瞭大量的研究和改進工作。筆者從事液壓專業教學及研究數十年,帶領所屬團隊也在不斷地開拓進取,從液壓泵(馬達)到液壓閥類控製元件乃至液壓傳動係統等方麵都在進行不斷的研究探索,並取得瞭一些成果,研發齣多種新型液壓元件,並以此為基礎建立瞭新型液壓傳動。力求為我國工業技術、液壓技術領域的發展做齣一些貢獻,貢獻微薄力量。

本書在簡要介紹瞭目前廣泛使用的液壓元件及係統類型、原理、結構特點的基礎上,詳細介紹瞭新研發的新型液壓用多泵和多速馬達元件,並提齣瞭新型的泵、馬達、擺動馬達的符號和錶示方法,同時就新型液壓傳動的定義、典型迴路、傳動組閤、傳動係統進行瞭深入探討。

“開路式柱塞泵”是我們先研究的元件,它首次提齣瞭柱塞泵的自冷卻、自潤滑理論,解決瞭柱塞泵的發熱、噪聲、壽命和串聯增壓等問題;多級串聯增壓柱塞泵項目為原機電部基金項目,實現瞭柱塞泵的串聯,為實現超高壓、大流量泵直接傳動奠定瞭良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軸轉動等寬麯綫雙定子泵(馬達)是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首次提齣瞭由兩個轉子對應一個定子或兩個定子對應一個轉子,在一個殼體內可形成多個相互獨立的泵(馬達)的結構原理;雙定子力偶馬達(泵),首次提齣瞭力平衡泵和力偶馬達理論,打破瞭傳統液壓馬達中全部為力矩馬達的概念;軸嚮多輸齣柱塞泵(馬達),首次實現瞭多排多供油軸嚮柱塞泵,實現瞭可多輸齣柱塞泵和多輸入柱塞馬達;雙定子擺動缸(馬達),首次實現瞭在一個殼體內、外,多個擺動缸(馬達)的同時存在;異型柱塞泵(馬達),首次提齣非圓形柱塞泵理論,打破瞭傳統液壓傳動中柱塞泵均為圓形柱塞的傳統概念;雙定子凸輪泵(馬達),首次實現瞭一體多泵(馬達),一個轉子(或一個定子)對應多個定子(或多個轉子)的凸輪轉子泵(馬達)。針對上述新型液壓元件,本書建立瞭泵和馬達的運動學、動力學、流量波動性、泄漏、效率計算等一係列相應的新理論。由於多泵和多速馬達的齣現,形成瞭多泵多馬達傳動係統,由此産生多種新型的液壓傳動方式和典型迴路。多泵多馬達傳動將過去的液壓傳動擴大瞭數倍,形成瞭一整套從元件到係統的新型理論。其中,差動多速馬達和差動擺動多速馬達理論為獨特,為我國液壓馬達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做齣瞭重大貢獻,也為我國在國際液壓技術領域爭得一席之地。

書中除瞭第一章對目前液壓元件及傳動進行概述外,其餘章節均為自主知識産權的研究內容。本書可為從事液壓元件和係統研發和設計製造、使用維修等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也可用於大中院校機械專業的師生教學參考,更可作為液壓專業研究生教材。這對於提高我國液壓基礎件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

本書由聞德生、呂世君、聞佳著,且由燕山大學研究生課程建設項目資助齣版,項目編號為:JC201409。在書稿編寫過程中,得到瞭燕山大學的領導和多位教師的支持與幫助,博士研究生高俊峰、劉巧燕以及碩士研究生柴偉超、陳帆、王京、甄新帥、周聰、顧攀、馬光磊、潘為圓、商旭東、石滋洲、劉春曉、鄭偉、王雷、趙正鵬等也為本書的編寫做瞭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時間和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著 者


2016年11月


於秦皇島 燕山大學



《高效液壓係統設計與應用》 簡介 本書聚焦於現代工業生産和高端裝備製造中日益重要的液壓傳動技術,深入探討瞭如何構建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液壓係統。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緊密圍繞“高效”這一核心理念,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性的解決方案,涵蓋瞭從元件選擇、係統集成到故障診斷與維護的完整流程。 本書內容詳述: 第一章:現代液壓係統麵臨的挑戰與發展趨勢 節能減排的驅動力: 詳細闡述瞭全球能源危機和環保法規對液壓係統提齣的嚴峻要求,分析瞭傳統液壓係統在能耗和效率方麵的不足。 智能化與集成化: 探討瞭傳感器技術、微處理器和通信技術如何融入液壓係統,實現遠程監控、自適應控製和故障預測。 高壓化與小型化: 分析瞭高壓技術帶來的功率密度提升以及小型化設計在空間受限應用中的優勢。 可靠性與長壽命: 討論瞭提高液壓係統穩定性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的關鍵技術和策略。 第二章:高性能液壓元件的原理與選型 變量泵技術精析: 軸嚮柱塞泵(斜盤式與軸嚮式): 深入解析其工作原理、流量控製特性(如壓力補償、流量補償、功率補償、電液伺服控製),並詳細對比分析不同類型結構在效率、噪音、動態響應和使用壽命上的差異。重點講解如何根據具體工況選擇閤適的變量方式和規格。 葉片泵(徑嚮與軸嚮): 闡述其結構特點、工作過程、壓力和流量調節機製,分析其在低噪音和中等壓力下的應用優勢。 齒輪泵(外嚙閤與內嚙閤): 介紹其基本原理、結構緊湊性以及在中低壓、大流量應用中的經濟性,並分析其在高壓和精密控製方麵的局限性。 先進液壓馬達: 軸嚮柱塞馬達: 重點介紹其高效率、高啓動轉矩和精確調速能力,分析不同類型(如擺缸式、斜盤式)的特點及其在各種驅動負載下的適用性。 徑嚮柱塞馬達: 講解其低速大轉矩特性,以及在行走機械、捲揚設備等領域的獨特優勢。 內齒輪馬達: 探討其在中低壓、平穩運行方麵的優點,以及在一些特定工業應用中的經濟性。 比例閥與伺服閥技術: 比例方嚮控製閥、比例流量控製閥、比例壓力控製閥: 深入講解其工作原理、電氣信號與液壓輸齣的綫性關係,以及在實現無級調速和精確控製中的作用。 伺服閥: 詳細闡述其極高的動態響應速度和極高的控製精度,分析其在精密機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關鍵應用。 集成化閥塊設計: 介紹如何通過集成化設計減少管路連接,提高係統緊湊性和可靠性。 其他關鍵元件: 高性能濾油器: 探討不同過濾精度、過濾材料(如玻璃縴維、陶瓷)及其在保護液壓元件、延長油液壽命方麵的重要性。 蓄能器: 分析其在吸收衝擊、平衡流量、儲存能量等方麵的作用,介紹氣囊式、隔膜式、活塞式蓄能器的原理和選型。 冷卻器與加熱器: 闡述液壓係統溫度控製的必要性,分析不同類型冷卻器(風冷、水冷)和加熱器的選型與安裝。 第三章:高效液壓係統集成與優化設計 係統拓撲結構設計: 開式與閉式迴路設計: 詳細分析兩種迴路的優缺點、適用場景,以及如何根據負載特性和控製要求進行選擇。 負載敏感係統(LS係統): 深入講解其工作原理,包括流量分配、壓力補償等,以及在提高係統效率、降低發熱方麵的顯著優勢。 電液比例/伺服係統: 介紹如何將電子控製與液壓執行元件相結閤,實現高精度、高動態響應的閉環控製。 能量損耗分析與抑製: 元件內部損耗: 分析各種元件在工作過程中産生的節流損失、泄漏損失、機械摩擦損失等。 係統管路損耗: 探討管路尺寸、彎麯半徑、接頭類型對壓降的影響,以及優化管路設計的策略。 能量再生技術: 介紹如何在製動或下降過程中迴收能量,提高係統整體效率。 液壓係統動態性能分析與調控: 頻率響應分析: 學習如何評估係統的動態性能,以及影響係統動態響應的關鍵因素。 阻尼與穩定性設計: 探討如何通過閤理設計元件參數和迴路結構來提高係統的穩定性和抗振動能力。 瞬態響應優化: 分析如何減小啓動、停止、換嚮等瞬態過程中的壓力和流量波動。 熱管理技術: 發熱源分析: 識彆係統中主要的能量損耗源。 散熱設計: 介紹不同冷卻方式的計算方法和應用要點。 溫度控製策略: 探討如何通過優化設計和控製手段將係統溫度控製在最佳工作範圍內。 第四章:智能液壓控製與監測 PLC與液壓係統的接口: 介紹如何使用PLC(可編程邏輯控製器)對液壓係統進行邏輯控製和順序控製。 傳感器技術在液壓係統中的應用: 壓力傳感器、流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液位傳感器: 講解其工作原理、選型和安裝要點。 位置傳感器與速度傳感器: 分析其在實現精確位移和速度控製中的作用。 電液比例/伺服控製算法: 介紹PID控製、模糊控製、自適應控製等在液壓係統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實現更高級的運動控製。 故障診斷與預測技術: 在綫監測與報警: 介紹如何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並在異常時發齣預警。 故障模式分析: 梳理常見的液壓係統故障及其産生原因。 數據分析與預判: 探討如何利用曆史數據和實時數據預測潛在故障,實現預防性維護。 第五章:典型應用案例分析 工程機械液壓係統: 以挖掘機、裝載機等為例,分析其液壓係統的設計特點,重點關注負載敏感技術和能量迴收的應用。 機床液壓係統: 闡述在精密機床中如何應用伺服閥和電液比例控製實現高精度加工。 工業自動化生産綫液壓係統: 介紹在自動化生産綫中如何實現高效、可靠的物料搬運、裝配和檢測。 新能源裝備液壓係統: 分析風力發電機、太陽能跟蹤係統等中液壓技術的應用。 第六章:液壓係統的維護與保養 液壓油的選擇與管理: 詳細介紹不同等級液壓油的性能、適用性,以及油品檢測和更換的周期。 定期檢查與保養計劃: 製定詳細的液壓係統檢查清單和保養規程。 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 提供針對性強的故障排除指南,幫助讀者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 安全操作規程: 強調液壓係統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本書特點: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 在深入闡述理論原理的同時,大量引用實際工程案例,使讀者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聚焦液壓係統設計、優化和維護中的難點和痛點,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前沿技術介紹: 涵蓋瞭當前液壓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包括智能化、集成化和高效化等方麵。 圖文並茂: 配備豐富的圖錶和流程圖,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復雜的液壓原理和係統結構。 本書適閤從事液壓係統設計、製造、維修、應用及相關技術研究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在校學生以及對液壓傳動技術感興趣的讀者閱讀。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掌握構建高效、可靠、智能液壓係統的關鍵技術,提升液壓設備的設計水平和運行效率。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次看到《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這個書名,我便被其專業性和前沿性所吸引。作為一名在自動化設備製造領域摸索多年的技術人員,我深知液壓係統在實現復雜運動控製方麵的重要性,而多泵多馬達的配置,無疑是實現更高精度和更強功能的關鍵。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深入解析多泵多馬達係統的設計理念和技術要點。例如,為何在某些場景下必須采用多泵而非單泵?其在實現流量和壓力疊加、獨立控製不同負載方麵的優勢體現在何處?書中對構成這些係統的關鍵液壓元件的介紹,我將仔細品讀,特彆是新型變量泵和高性能液壓馬達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以及它們在多泵多馬達係統中的具體應用。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係統集成和控製策略的內容,例如,如何將多個泵和馬達有機地組閤成一個高效、穩定的整體?如何通過先進的控製技術,如PLC、DSP等,實現對各個元件的精確調度和協同工作?在實際生産綫上,我遇到過許多需要精確控製多個執行器同步動作,或者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驅動力的場景,如果這本書能提供相關的解決方案和設計思路,那將非常有價值。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解決復雜液壓係統設計難題的得力助手。

評分

我是一名剛步入工程設計行列的年輕工程師,對液壓傳動有著濃厚的學習熱情。《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這個書名,讓我覺得它是一本能夠引領我進入更深層次液壓世界的好書。我目前接觸到的液壓係統大多是比較基礎的單泵單馬達配置,對於多泵多馬達這樣更復雜的係統,我瞭解得還不夠深入。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礎的原理講起,逐步深入到復雜的係統構成和控製。例如,書中是否會詳細解釋為什麼需要多泵多馬達的組閤?它們相比傳統係統有哪些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實際的機械設計中,如何根據具體需求來選擇閤適的多泵和多馬達的配置方案?我期待書中能夠有清晰的圖示和實例,來展示不同類型的多泵多馬達係統是如何搭建的,以及它們在具體應用中是如何工作的。比如,在起重機、挖掘機、注塑機等設備中,多泵多馬達係統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如何實現負載的平穩起升和精確下降,如何做到不同動作的同步和協調。我對書中關於液壓元件的介紹也充滿期待,希望能夠瞭解各種新型液壓元件的特性,比如新型的變量柱塞泵、高性能的擺盤式液壓馬達、以及能夠實現精確控製的比例閥和伺服閥等,它們在多泵多馬達係統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建立起對新型液壓傳動係統的係統性認知,為我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的題目——《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非常吸引我。作為一名對前沿技術充滿好奇心的愛好者,我一直在關注液壓傳動領域的新發展。《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許多在大型工程機械、工業自動化設備中常見的復雜液壓係統。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多泵多馬達係統的基本原理。例如,為什麼需要多泵?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來提供更強的動力或者更靈活的流量控製?而多馬達又如何通過不同的組閤實現復雜的運動模式?我尤其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構成這些係統的關鍵新型液壓元件,比如高性能的變量柱塞泵、高效率的液壓馬達,以及與之配套的各種控製閥。關於係統的設計和控製,我非常想瞭解如何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來選擇閤適的泵和馬達的組閤方式,以及如何通過電液控製、比例控製等技術來實現對這些復雜係統的精確控製。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比如在風力發電、港口機械、礦山設備等領域,多泵多馬達液壓係統是如何應用的,那將極大地開闊我的視野,並為我理解這一領域的技術進步提供生動的例證。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著作,書名《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精準地抓住瞭當前液壓技術發展的前沿。我一直對液壓係統中的“集成化”和“智能化”趨勢非常關注,而多泵多馬達的組閤無疑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途徑之一。在許多重型機械、工程車輛以及自動化生産綫上,我們都能看到這種復雜係統的應用,但真正理解其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技術細節,並非易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齣多泵多馬達係統的優勢所在,例如如何通過多泵協同工作來滿足不同工況下的流量和壓力需求,如何通過多馬達的靈活配置來實現獨立的運動控製或協同運動,以及這些係統在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改善平順性方麵所能帶來的顯著提升。書中對各種新型液壓元件的介紹,比如高壓柱塞泵、高性能液壓馬達,以及它們在多泵多馬達係統中的具體應用,我將仔細研究。特彆是關於變量泵和變量馬達的控製技術,如何實現精確的流量和壓力調節,如何通過電液控製、比例控製等手段來優化係統性能,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如果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多泵多馬達係統的建模仿真方法,以及在設計過程中如何進行係統優化和參數選取的具體步驟,那將對我們的工程設計工作有極大的幫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框架,幫助我們從宏觀到微觀,全麵掌握新型液壓傳動的奧秘。

評分

我對《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這個書名深感好奇,因為它觸及瞭液壓傳動領域一個相對復雜但又充滿潛力的分支。在我的理解中,多泵多馬達的係統相較於傳統的單泵單馬達係統,能夠實現更精細的動力分配和更靈活的控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多泵多馬達係統的工作原理,例如,當係統中存在多個泵時,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以提供總的流量和壓力;當存在多個馬達時,它們又如何獨立或協同地驅動負載。書中關於新型液壓元件的介紹,我將重點關注那些能夠提升係統性能的關鍵部件,比如高性能的變量泵,以及能夠實現精確轉速控製的液壓馬達。此外,對於係統的控製部分,我希望書中能有深入的探討。如何通過電子控製、比例控製或者伺服控製等方式,來實現對多泵多馬達係統的精確調節,以滿足不同的工況需求。例如,在一些需要柔性運動的場閤,或者在需要精確負載分配的場閤,如何通過先進的控製算法來實現這些目標。我希望能從書中獲得關於如何優化係統設計,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噪音和振動、以及延長係統壽命的寶貴經驗。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故障診斷和維護方麵的指導,那將更加完善。

評分

當我在書店看到《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它可能包含瞭一些非常前沿和實用的技術信息。我是一名在船舶工程領域工作的工程師,在設計和維護船舶上的液壓係統時,經常會遇到需要復雜驅動和控製的場景,例如船舶推進係統、舵機係統、起重設備等,這些係統往往需要精確控製多個執行機構的運動,並且在不同工況下對動力有不同的需求。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介紹多泵多馬達液壓係統的設計方法論。如何根據船舶的具體工況,例如負載的大小、運動速度的要求、以及對能量效率的追求,來選擇最閤適的泵和馬達的組閤方式?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係統設計的流程和工具,幫助我們進行理論計算和初步方案的確定?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新型液壓元件的介紹,特彆是那些能夠適應海洋環境的特殊設計,比如耐腐蝕、高可靠性等。此外,對於多泵多馬達係統的控製,如何在復雜的海洋環境中實現精確、穩定的控製,例如如何應對波浪的擾動,如何實現動力定位等,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海洋工程領域應用多泵多馬達液壓係統的實際案例,並詳細分析其設計要點和技術優勢,那將對我今後的工作提供極大的參考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吸引人——《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作為一名在工程領域摸爬滾打瞭多年的技術人員,我對液壓傳動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深知其在現代工業中的重要性。這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書,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它所涵蓋的深度和廣度。多泵多馬達的組閤,這本身就意味著更復雜、更精密的控製和更強大的功能。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需要精確控製多路負載,或者需要實現不同速度、不同力矩組閤的場景,而傳統單泵單馬達的係統往往顯得力不從心。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淺齣地剖析這些新型多泵多馬達係統的設計原理、元件特性、控製策略以及實際應用案例,那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寶藏。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盡介紹各類新型多泵多馬達的結構特點,比如並聯泵、串聯泵、變量泵與定量馬達的組閤,以及不同形式的變量機構如何協同工作。此外,針對多馬達係統的負載分配、壓力補償、流量控製等關鍵技術,如果書中能提供清晰的理論解釋和具體的工程實踐指導,那我相信這本書的價值將是巨大的。對於我們這些一綫工程師而言,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非常希望能看到書中包含豐富的圖錶、原理示意圖和實際應用案例分析,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復雜係統的內在邏輯,並掌握如何根據具體工況選擇閤適的元件、設計閤理的係統,以及進行有效的故障診斷和維護。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一領域知識的空白,帶領我進入一個更廣闊的液壓傳動世界。

評分

作為一名研究流體動力學的學者,我一直關注著液壓傳動技術的發展動態。《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這個書名,直接點齣瞭當前液壓領域的核心技術之一。在過去的液壓係統設計中,往往是圍繞單泵和單馬達展開,雖然能夠滿足很多基本需求,但在麵對日益復雜的應用場景時,其局限性愈發明顯。多泵多馬達的齣現,為液壓係統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集成度。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分析多泵多馬達係統的基本構成原理,例如不同類型的多泵組閤(如軸嚮柱塞泵、齒輪泵、葉片泵等在多泵係統中的應用)、以及多馬達的串並聯方式及其對係統性能的影響。對於組成這些係統的關鍵液壓元件,如新型的變量泵、高效率的液壓馬達、以及配套的閥類元件(如方嚮控製閥、壓力控製閥、流量控製閥等),我希望書中能夠有詳盡的介紹,包括其工作原理、結構特點、性能參數以及在多泵多馬達係統中的具體選型依據。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多泵多馬達係統的控製策略,例如如何實現多泵之間的流量協調、如何對多馬達的負載進行有效的分配和控製、以及如何通過先進的控製算法來提升係統的動態響應和穩定性。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新型液壓係統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前沿領域的應用案例,那將非常有啓發性。

評分

閱讀《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這本書,讓我聯想到很多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我們經常需要設計一些需要同時驅動多個負載,並且對各負載的速度和力量有不同需求的液壓係統。傳統的單泵係統往往難以滿足這些復雜的要求,而多泵多馬達的組閤則提供瞭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多泵多馬達係統的基本原理,例如不同泵和馬達的連接方式(串聯、並聯)、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來滿足復雜的流量和壓力需求。書中對於構成這些係統的各種新型液壓元件的介紹,我將格外關注。例如,各種類型的變量泵,如斜盤式、變 कोण式,以及它們如何實現流量的精確控製;高性能的液壓馬達,如軸嚮柱塞馬達、徑嚮柱塞馬達,以及它們在不同負載和轉速下的錶現。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多泵多馬達係統的控製方法進行詳細闡述。如何實現多泵之間的流量分配和協調?如何對多個馬達的負載進行有效的控製和補償?是否存在一些先進的控製策略,能夠最大化係統的效率,同時保證係統的穩定性和平順性?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例如在農業機械、建築機械、船舶動力等領域,多泵多馬達係統是如何被應用的,以及它們為這些領域帶來瞭哪些技術革新。

評分

《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係統)》這個書名,讓我想起瞭在工程實踐中遇到的許多挑戰。在一些復雜的機械裝置中,往往需要同時驅動多個運動部件,並且這些部件的運動速度、力量和方嚮可能都需要精確控製。傳統的單泵單馬達係統在麵對這些需求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多泵多馬達的係統就顯得尤為重要。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講解多泵多馬達係統的基本構成原理,例如,如何將多個泵並聯或串聯以滿足不同的流量和壓力需求,以及如何通過不同的馬達連接方式來實現對負載的獨立或協同驅動。對於構成這些係統的各類新型液壓元件,我希望能得到詳盡的介紹,包括它們的結構、工作原理、性能特點以及在多泵多馬達係統中的具體應用。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係統控製策略的部分,例如,如何實現多泵之間的流量分配和壓力協調,如何對多個馬達的負載進行有效的控製和補償,以及如何利用先進的控製技術來實現係統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多泵多馬達液壓係統的優勢,並掌握設計和優化此類係統的關鍵技術,從而在工程實踐中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