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通信基礎

圖像通信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樂華  編
圖書標籤:
  • 圖像通信
  • 圖像處理
  • 通信原理
  • 數字圖像
  • 圖像編碼
  • 圖像傳輸
  • 信號處理
  • 多媒體通信
  • 信息論
  • 網絡通信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15190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162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字數:44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比較係統地介紹瞭圖像通信的相關基礎和技術,主要內容包括:人眼的視覺特性,圖像和圖像通信的含義與特點,視頻圖像信號的數字化,圖像質量評價方法,圖像壓縮編碼方法及相關國際、國傢標準,圖像通信協議框架,以及圖像通信中的質量控製技術。本書注重圖像壓縮編碼基本方法、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國際標準與圖像通信協議的介紹,兼顧相關前沿技術及新標準的發展,內容比較豐富,敘述深入淺齣,並配有大量圖錶,列舉瞭一些實例;每章均附有習題與思考題,適閤教學和自學。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類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聲像傳輸、圖像通信工程相關領域從事科研、管理、維護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教材或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1994年4月畢業分配到重慶通信學院,曆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主要從事多媒體通信,以及視頻通信技術及應用等教學與科研工作;主編或參編教材5部。

目錄

目 錄
第1章 圖像與圖像通信概論 1
1.1 人眼的視覺特性 1
1.1.1 可見光 1
1.1.2 人眼的視敏特性 2
1.1.3 人眼的亮度視覺 3
1.1.4 人眼的彩色視覺 4
1.1.5 人眼的立體視覺 5
1.1.6 人眼的視覺惰性和閃爍感覺 5
1.1.7 人眼的分辨力 6
1.2 圖像的基本概念 8
1.2.1 圖像信息的特點 8
1.2.2 圖像的分類 9
1.2.3 圖像的順序傳送 9
1.2.4 彩色混閤的三基色原理 13
1.3 圖像通信概述 19
1.3.1 圖像通信的分類 20
1.3.2 圖像通信係統的組成 20
習題與思考題 22
第2章 視頻圖像數字化及質量評價方法 23
2.1 視頻信號 23
2.1.1 視頻信號的類型 23
2.1.2 模擬視頻信號 24
2.2 視頻信號的數字化 26
2.2.1 彩色視頻信號的數字化方式 26
2.2.2 彩色視頻信號的分量編碼 27
2.2.3 彩色空間轉換 30
2.3 數字視頻格式 30
2.3.1 ITU―T BT.601建議的數字視頻格式 31
2.3.2 CIF格式 32
2.3.3 高清格式 34
2.4 圖像質量的評價 35
2.4.1 圖像質量與失真效應 35
2.4.2 圖像質量的主觀評價 37
2.4.3 圖像質量的客觀評價 40
2.4.4 數字視頻客觀質量評價 47
習題與思考題 53
第3章 圖像壓縮編碼方法 55
3.1 圖像壓縮編碼的理論與方法 55
3.1.1 信源模型及其信息熵 55
3.1.2 無失真編碼理論 59
3.1.3 限失真編碼理論 60
3.1.4 圖像壓縮編碼的基本方法 63
3.2 熵編碼 65
3.2.1 Huffman編碼 65
3.2.2 算術編碼 69
3.3 預測編碼 76
3.3.1 差分脈衝編碼調製 76
3.3.2 圖像的預測編碼 81
3.4 變換編碼 93
3.4.1 離散K-L變換 93
3.4.2 DCT變換 95
3.4.3 小波變換 100
習題與思考題 117
第4章 圖像壓縮編碼標準 119
4.1 概述 119
4.1.1 圖像壓縮編碼的標準化組織 119
4.1.2 圖像壓縮編碼標準化發展史 120
4.2 靜止圖像壓縮編碼標準 124
4.2.1 JPEG圖像編碼標準 124
4.2.2 JPEG2000圖像編碼標準 130
4.3 H.26x係列視頻壓縮編碼標準 137
4.3.1 H.261視頻編碼標準 137
4.3.2 H.263、H.263+和H.263++視頻編碼標準 142
4.3.3 H.264視頻編碼標準 147
4.3.4 H.265視頻編碼標準 158
4.4 MPEG―x係列視頻壓縮編碼標準 173
4.4.1 MPEG―1標準 173
4.4.2 MPEG―2標準 178
4.4.3 MPEG―4標準 184
4.5 AVS係列視頻壓縮編碼標準 192
4.5.1 AVS視頻編碼標準 192
4.5.2 AVS2視頻編碼標準 199
4.5.3 AVS+視頻編碼標準 206
習題與思考題 209
第5章 圖像通信協議 211
5.1 圖像通信協議體係 211
5.2 圖像通信的相關標準 212
5.2.1 G係列標準 212
5.2.2 T.120係列標準 218
5.2.3 H.200係列標準 219
5.3 H.320協議 223
5.3.1 H.320協議框架 223
5.3.2 H.320視頻係統結構 224
5.3.3 H.320會議電視終端結構 225
5.4 H.323協議 225
5.4.1 H.323協議框架 226
5.4.2 H.323視頻係統結構 227
5.5 H.324協議 230
5.5.1 H.324協議框架 230
5.5.2 H.324M移動視頻通信標準框架 230
5.6 SIP協議 231
5.6.1 SIP協議組成 231
5.6.2 SIP的信令協議 232
5.6.3 基於SIP的視頻係統 233
5.6.4 SIP與H.323的區彆 234
5.7 基於網絡的數字視頻傳輸協議 236
5.7.1 實時傳輸協議(RTP) 236
5.7.2 實時傳輸控製協議(RTCP) 238
5.7.3 實時流協議(RTSP) 240
5.7.4 資源預留協議(RSVP) 242
5.7.5 RTP/RTCP、RTSP和RSVP的關係 244
習題與思考題 245
第6章 圖像通信中的質量控製技術 247
6.1 圖像傳輸對網絡的要求 247
6.2 圖像傳輸手段 248
6.2.1 普通導綫傳輸 248
6.2.2 光縴通信 249
6.2.3 無綫通信 249
6.2.4 微波通信 250
6.2.5 衛星通信 251
6.3 圖像通信中的碼率控製 252
6.3.1 碼率控製的必要性 252
6.3.2 碼率控製的基本原理 252
6.3.3 碼率控製的模式 253
6.3.4 碼率控製的典型方法 255
6.4 圖像通信中的差錯控製 256
6.4.1 編碼端差錯控製技術 257
6.4.2 解碼端差錯隱藏技術 260
6.4.3 編碼端和解碼端交互式抗差錯技術 262
習題與思考題 263
附錄A JPEG標準編碼數據 264
參考文獻 268

前言/序言

前 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視頻圖像通信技術飛速發展,國際電信聯盟ITU和國際標準化ISO不斷推齣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和圖像通信相關國際標準,視頻圖像通信已成為日常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的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AVS)工作組自2002年成立以來,經過10多年的努力已成功製定一係列視頻編碼標準,這些標準不僅與最新的國際標準相兼容,而且具有自主的知識産權。為便於初步接觸視頻通信的人們較快入門,讓從事視頻通信設備操作、維護和管理的人們能夠瞭解視頻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與方法,編者根據多年從事音視頻教學的實踐經驗,在圖像通信相關培訓教材的基礎上重新整理編寫瞭此書。

本書既介紹圖像壓縮編碼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也介紹圖像壓縮編碼和圖像通信的相關國際標準、協議與國傢標準;既注重體現H.265等最新國際標準,又論述瞭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AVS係列視頻編碼標準。就其廣度和深度而言,主要針對初學者,並力求兼顧具有一定基礎的不同讀者或培訓對象的需求。

全書共分6章。第1章為圖像與圖像通信概論,包括人眼的視覺特性,圖像的基本概念,圖像通信概述;第2章為視頻圖像數字化及質量評價方法,介紹視頻信號的基本概念,視頻信號的數字化,數字視頻格式,圖像質量的評價;第3章為圖像壓縮編碼方法,介紹圖像壓縮編碼的理論與方法,闡述熵編碼、預測編碼和變換編碼;第4章闡述圖像壓縮編碼標準,包括靜止圖像壓縮編碼標準,H.26x、MPEG—x係列視頻壓縮編碼標準,以及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視頻壓縮編碼標準AVS;第5章為圖像通信協議,介紹圖像通信協議體係,圖像通信的相關標準,H.320協議,H.323協議,H.324協議,SIP協議,基於網絡的數字視頻傳輸協議;第6章介紹圖像通信中的質量控製技術,包括圖像傳輸對網絡的要求,圖像傳輸手段,圖像通信中的碼率控製、差錯控製。每一章均配有習題與思考題。

本書由吳樂華、杜鷁擔任主編,負責綱目擬定、組織編寫和統稿工作。

本書編寫采取瞭全體編委集體討論、分工閤作的方式,編寫任務具體分工為:第1章、第3章由吳樂華編寫;第2章2.1~2.3節由張洪英編寫,2.4節由楊琬編寫;第4章4.1節及4.3.1、4.3.2小節由硃桂斌編寫,4.2.1、4.3.3兩小節由李元偉編寫,4.2.2、4.3.4兩小節由單東晶編寫,4.4節由張傑良編寫,4.5節由杜鷁編寫;第5章5.1~5.6節由杜鷁編寫,5.7節由硃桂斌編寫;第6章由硃桂斌編寫。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引用瞭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書籍,這些資料已在本書的參考文獻中列齣,特在此對文獻的著作者們錶示由衷的謝意。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盡管我們力求文字準確,說理清楚,但由於水平有限,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一些謬誤和不足,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數字影像處理與分析:原理、算法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數字影像處理與分析的核心概念、關鍵技術和前沿應用。全書以嚴謹的學術視角,結閤豐富的實踐案例,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全麵的數字影像知識體係。無論是初學者入門,還是專業人士進階,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理論指導和技術啓迪。 第一部分:數字影像基礎 第一章:數字影像概述 1.1 影像的本質與分類 介紹影像作為一種信息載體的基本概念,區分模擬影像與數字影像的本質區彆,深入剖析數字影像的采樣、量化過程,以及它們對影像質量的影響。 詳述不同類型的數字影像,包括二值影像、灰度影像、彩色影像(RGB、CMYK、HSV等色彩空間)、多光譜影像、全色影像等,並闡述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勢與局限。 分析影像的幾何結構,如像素、分辨率、像素深度(位深度)、像素尺寸、視場角等關鍵參數,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定義一張數字影像的幾何特性。 1.2 數字影像的錶示與存儲 詳細介紹數字影像在計算機中的存儲形式,包括像素矩陣、數據類型(整型、浮點型)、字節序等。 深入探討常見的數字影像文件格式,如BMP、JPEG、PNG、TIFF、GIF、RAW等,分析它們的壓縮方式(無損壓縮、有損壓縮)、文件結構、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 講解影像元數據(Metadata)的重要性,包括Exif信息、地理空間信息、圖像采集參數等,以及它們在影像管理與應用中的作用。 1.3 影像質量評價指標 介紹客觀評價指標,如信噪比(SNR)、峰值信噪比(PSNR)、均方根誤差(RMSE)、結構相似性指數(SSIM)等,並詳細闡述其計算方法和理論依據。 探討主觀評價方法,如主觀評分、等級劃分等,以及它們在實際評估中的重要性。 分析影響影像質量的關鍵因素,包括傳感器性能、成像環境、傳輸過程、存儲格式等,並提齣提升影像質量的策略。 第二章:數字影像增強 2.1 點運算增強 對比度拉伸與壓縮: 詳細闡述綫性拉伸、非綫性拉伸(如對數變換、指數變換)等方法,並分析其在改善影像對比度方麵的作用。 灰度直方圖均衡化: 深入解析直方圖均衡化的原理,包括纍積分布函數(CDF)的計算與應用,並探討其在增強影像整體對比度的效果。 灰度窗增強: 介紹固定窗和自適應窗在特定灰度範圍內增強細節的方法,並分析其在醫學影像等領域的應用。 伽馬變換: 解釋伽馬變換的數學模型,以及它如何用於調整影像的亮度和對比度,尤其在處理低光照或過曝影像中的應用。 2.2 空間域濾波 鄰域運算與捲積: 詳細介紹捲積核(濾波器)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在影像上進行滑動操作以實現各種濾波效果。 綫性濾波: 平滑濾波器: 深入講解均值濾波、高斯濾波的原理、核函數設計及其在抑製噪聲、模糊細節方麵的作用。 銳化濾波器: 介紹Sobel、Prewitt、Laplacian算子等邊緣檢測算子的原理,以及它們在增強影像細節、突齣邊緣方麵的應用。 非綫性濾波: 中值濾波: 闡述中值濾波的原理,分析其在去除椒鹽噪聲、保留邊緣方麵的優勢。 雙邊濾波: 深入講解雙邊濾波的原理,分析其在保留邊緣信息的同時進行噪聲平滑方麵的特點。 2.3 頻率域增強 傅裏葉變換與頻譜分析: 詳細介紹一維和二維離散傅裏葉變換(DFT)的原理,分析影像在頻域中的特性,如何通過頻譜分析來理解影像的紋理和細節。 頻率域濾波: 低通濾波器: 介紹理想低通、Butterworth低通、高斯低通濾波器的原理,分析其在平滑影像、去除高頻噪聲方麵的作用。 高通濾波器: 介紹理想高通、Butterworth高通、高斯高通濾波器的原理,分析其在銳化影像、增強邊緣方麵的作用。 同態濾波: 講解同態濾波的原理,分析其如何同時處理影像的非均勻光照和細節增強問題。 選擇性濾波: 介紹如帶通濾波、帶阻濾波等,分析其在去除特定頻率噪聲或突齣特定紋理方麵的應用。 第三章:數字影像復原 3.1 影像退化模型 退化過程的數學描述: 詳細建立影像退化過程的數學模型,包括模糊(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噪聲(加性噪聲、乘性噪聲、周期性噪聲)等。 不同類型的退化: 分析運動模糊、失焦模糊、幾何畸變、大氣湍流等常見退化類型及其數學模型。 3.2 逆濾波與維納濾波 逆濾波: 闡述逆濾波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在理想情況下的復原效果,並探討其對噪聲的敏感性。 最小均方誤差(MMSE)濾波: 深入講解維納濾波的原理,推導其數學模型,並分析其在平衡復原質量與噪聲抑製方麵的優勢。 約束最小二乘濾波: 介紹約束最小二乘濾波,分析其在附加約束條件下的復原性能。 3.3 迭代復原方法 Lucy-Richardson算法: 詳細介紹Lucy-Richardson算法的迭代原理,分析其在無噪聲或加性泊鬆噪聲情況下的復原效果。 投影式迭代算法: 介紹其他類型的迭代復原算法,分析其在處理復雜退化模型中的應用。 3.4 盲圖像復原 問題定義與挑戰: 闡述盲圖像復原(Blind Image Restoration, BIR)的定義,以及在退化模型未知情況下的復原難點。 常用方法: 介紹基於稀疏錶示、深度學習等先進的盲圖像復原技術,並分析其潛在應用。 第二部分:數字影像分析 第四章:影像分割 4.1 基於閾值的方法 全局閾值分割: 詳細講解Otsu方法、三角法等全局閾值確定算法,並分析其在單峰或雙峰直方圖情況下的適用性。 局部(自適應)閾值分割: 介紹自適應閾值方法,分析其在處理光照不均等情況下影像的優勢。 4.2 基於區域的方法 區域生長: 詳細闡述區域生長的基本原理、生長準則(同質性準則)和終止條件,並分析其在連接相似像素、形成目標區域方麵的作用。 區域分裂與閤並: 介紹基於四叉樹結構的區域分裂與閤並算法,分析其在分割任意形狀區域的靈活性。 4.3 基於邊緣的方法 邊緣檢測器迴顧: 重新審視Sobel、Prewitt、Laplacian、Canny等邊緣檢測算法,並分析其在檢測目標輪廓方麵的作用。 Hough變換: 詳細講解Hough變換在檢測直綫、圓等幾何形狀方麵的原理,以及其對噪聲的魯棒性。 4.4 基於聚類的方法 K-Means聚類: 介紹K-Means算法在影像像素特徵空間上的應用,以及如何基於聚類結果進行分割。 模糊C-均值(FCM)聚類: 闡述FCM算法的原理,以及其在處理像素隸屬度模糊情況下的應用。 4.5 基於深度學習的分割方法 全捲積網絡(FCN): 介紹FCN在端到端像素級預測方麵的開創性工作。 U-Net架構: 詳細解析U-Net的編碼器-解碼器結構和跳躍連接,分析其在醫學影像分割等領域的成功。 Mask R-CNN: 介紹Mask R-CNN如何擴展Faster R-CNN以實現實例分割。 其他先進模型: 簡述DeepLab、SegNet等模型及其在語義分割領域的研究進展。 第五章:特徵提取與描述 5.1 邊緣與角點特徵 Harris角點檢測: 詳細講解Harris角點檢測的原理,分析其在檢測圖像中“角點”上的魯棒性。 FAST角點檢測: 介紹FAST角點檢測算法的原理及其速度優勢。 SIFT(尺度不變特徵變換)算子: 深入解析SIFT算子的生成原理,包括尺度空間極值檢測、關鍵點定位、方嚮分配等,分析其對尺度、鏇轉、光照變化的魯棒性。 SURF(加速魯棒特徵)算子: 介紹SURF算法,分析其相比SIFT的加速性能。 5.2 區域與紋理特徵 紋理特徵描述: 灰度共生矩陣(GLCM): 詳細介紹GLCM的構建方法,以及從中提取的對比度、能量、同質性、熵等紋理特徵。 局部二值模式(LBP): 闡述LBP的原理,分析其在描述局部紋理方麵的優勢。 Gabor濾波器: 介紹Gabor濾波器在提取不同尺度和方嚮紋理信息方麵的應用。 形狀特徵描述: Hu矩: 介紹Hu矩的數學定義,以及其作為不變矩的特性,分析其在形狀匹配中的應用。 周長、麵積、緊密度等幾何特徵: 提取和計算對象的幾何屬性,用於描述其形狀。 5.3 深度學習時代的特徵提取 捲積神經網絡(CNN)作為特徵提取器: 闡述CNN如何自動學習圖像的層次化特徵,從底層的邊緣、紋理到高層的語義信息。 預訓練模型與遷移學習: 介紹如何利用在大型數據集上預訓練的CNN模型(如VGG, ResNet, Inception)作為特徵提取器,並分析遷移學習在小樣本數據集上的優勢。 Anchor-based與Anchor-free檢測器中的特徵: 簡述目標檢測器中特徵金字塔網絡(FPN)等技術。 第六章:影像匹配與三維重建 6.1 影像匹配基礎 影像匹配的定義與應用: 介紹影像匹配在立體視覺、全景拼接、目標跟蹤等領域的應用。 匹配的類型: 區分區域匹配、特徵匹配、綫匹配等。 匹配的挑戰: 分析光照變化、尺度變化、視角變化、遮擋等對匹配的影響。 6.2 特徵點匹配 關鍵點檢測與描述: 迴顧SIFT, SURF, ORB等算法在提取圖像特徵點上的作用。 特徵描述子匹配: 介紹基於距離度量的匹配方法,如歐氏距離、漢明距離等。 匹配約束: 介紹幾何約束(如單應性矩陣、基本矩陣)和統計約束(如RANSAC算法)在提高匹配精度和魯棒性方麵的作用。 6.3 立體視覺與深度估計 對極幾何: 詳細講解對極幾何的概念,包括對極綫、本質矩陣、基礎矩陣,分析兩視圖之間的幾何約束。 立體匹配算法: 全局優化方法: 介紹圖割(Graph Cuts)、置信傳播(Belief Propagation)等全局優化算法在求解稠密視差圖上的應用。 局部匹配方法: 介紹SGM(Semi-Global Matching)等。 視差圖與深度圖: 講解視差圖與深度圖之間的轉換關係,以及它們在三維重建中的重要性。 6.4 三維重建 多視圖幾何: 介紹SFM(Structure from Motion)原理,如何從多張運動的圖像中恢復三維結構與相機位姿。 點雲生成與處理: 介紹如何從視差圖或密集匹配結果生成三維點雲,並進行濾波、去噪、重采樣等處理。 網格重建: 介紹泊鬆錶麵重建、Delaunay三角化等方法,如何從點雲構建連續的三維錶麵網格。 紋理映射: 介紹如何將原始影像的紋理信息映射到重建的三維模型上。 第三部分:高級主題與應用 第七章:圖像復原的先進技術 7.1 基於稀疏錶示的復原 稀疏錶示理論: 介紹稀疏錶示的概念,以及過完備字典和稀疏編碼。 字典學習: 介紹如何通過學習來構建與圖像特性匹配的字典。 應用: 探討稀疏錶示在圖像去噪、超分辨率、修復等方麵的應用。 7.2 基於深度學習的復原 捲積神經網絡(CNN)在去噪中的應用: 介紹DnCNN、FFDNet等模型。 超分辨率重建: 介紹SRCNN、EDSR、GANs-based Super-Resolution等模型。 圖像修復與缺失區域填充: 介紹Context Encoders、DeepFill等模型。 端到端的復原框架: 探討深度學習在解決復雜退化問題上的潛力。 第八章:醫學影像分析 8.1 醫學影像成像技術概述: 簡述X射綫、CT、MRI、PET、超聲等成像原理。 8.2 醫學影像預處理與增強: 討論在醫學影像中應用去噪、對比度增強、僞彩色顯示等技術。 8.3 醫學影像分割: 重點關注在X射綫、CT、MRI等影像中對器官、腫瘤、病竈的精確分割。 8.4 病竈檢測與識彆: 介紹基於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病竈自動檢測方法。 8.5 影像配準: 介紹不同模態或同一模態下不同時間點影像的配準技術,以及其在診斷與治療規劃中的作用。 第九章:遙感影像處理與應用 9.1 遙感影像的特點與類型: 介紹光學遙感、雷達遙感、熱紅外遙感等。 9.2 遙感影像幾何校正與輻射定標: 講解傾斜、形變校正,以及輻射定標在量化分析中的重要性。 9.3 遙感影像分類: 介紹監督分類(最大似然、支持嚮量機)、非監督分類(K-Means、ISODATA)、麵嚮對象分類等方法。 9.4 變化檢測: 講解遙感影像變化檢測技術,如地物變化、土地覆蓋變化監測。 9.5 應用領域: 土地利用/覆蓋分析、環境監測、農業估産、災害監測等。 第十章:計算機視覺中的影像分析 10.1 目標檢測與識彆: 介紹傳統目標檢測算法(如Viola-Jones)和基於深度學習的目標檢測器(如R-CNN係列、YOLO係列、SSD)。 10.2 目標跟蹤: 講解目標跟蹤的經典方法(如卡爾曼濾波、粒子濾波)和基於深度學習的跟蹤算法。 10.3 行人檢測與行為分析: 介紹在監控場景下的行人檢測與行為識彆技術。 10.4 場景理解與圖像檢索: 探討如何從圖像中提取語義信息,以及基於內容的圖像檢索技術。 本書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每章都配有詳實的理論推導和豐富的算法僞代碼,並在適當之處結閤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幫助讀者理解抽象概念。此外,本書還提供瞭相關的參考文獻和進一步閱讀建議,鼓勵讀者深入探索數字影像處理與分析的廣闊領域。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翻閱的這本《編碼的藝術》,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它沒有直接教授某種具體的編程語言,而是著眼於軟件開發中最根本的原則和哲學。作者深入探討瞭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以及如何設計齣優雅而高效的算法。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遞歸思維”和“麵嚮對象設計”的章節,它們讓我重新審視瞭如何構建大型、復雜的軟件係統。書中引用瞭許多經典軟件項目的案例,分析瞭它們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從這些真實世界的經驗中,我學到瞭很多寶貴的教訓。對於那些剛剛踏入編程領域,或者希望提升自己軟件工程素養的開發者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循循善誘,指引方嚮。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程序員的哲學指南。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寫好代碼”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有信心去麵對未來的挑戰。

評分

《宇宙簡史》這本書,簡直是把宏大的宇宙演化過程,用一種令人驚嘆的清晰度和趣味性展現給瞭讀者。作者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開始,一步步描繪瞭星係的形成、恒星的誕生與死亡、以及我們地球乃至生命的齣現。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探討,盡管這些仍然是未解之謎,但作者通過大量的觀測證據和理論推測,將這些神秘的存在描繪得栩栩如生,激發瞭我無限的遐想。書中還穿插瞭很多天文學傢們的科學探索故事,這些故事充滿瞭智慧、勇氣和一點點浪漫主義色彩,讓我覺得科學研究並非枯燥的數字和公式,而是一場充滿激情的追尋。對於任何對宇宙充滿好奇心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絕佳的選擇,它讓你在輕鬆閱讀中,就能領略到宇宙的壯麗與深邃,感受到人類在浩瀚星空中的渺小與偉大。

評分

最近讀瞭《金融市場的運作機製》,這本書對於理解現代金融體係的底層邏輯非常有幫助。作者從貨幣的起源講起,逐步過渡到股票、債券、外匯等各種金融工具的特點和交易方式。我特彆關注瞭關於金融衍生品的部分,比如期權和期貨,書中用大量的圖錶和實例解釋瞭它們的定價模型和風險管理策略,這對於我理解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和套利機會非常有啓發。另外,書中對宏觀經濟指標如何影響金融市場也做瞭深入分析,例如利率、通貨膨脹和GDP增長對資産價格的影響,這讓我意識到金融市場的運作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整個經濟環境息息相關。雖然一些章節涉及到的數學模型比較復雜,但作者的講解方式盡量做到瞭通俗易懂,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金融領域,或者在金融行業工作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讀物。

評分

《人性的弱點》這本經典之作,在我看來,是一本關於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獲得成功的實用指南。作者並沒有采用枯燥的說教方式,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案例,揭示瞭人性的普遍規律。我尤其被書中的“如何贏得他人的喜愛”和“如何影響他人而不引起反感”的章節所打動。作者強調的真誠贊美、傾聽他人、以及尊重對方觀點的重要性,都讓我受益匪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不瞭解人性的微妙之處而産生誤會和衝突,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幫助我們看清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模式,從而找到更有效的溝通和互動方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人際關係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有信心去建立更和諧、更成功的社交圈。它不僅僅是一本“成功學”書籍,更是一本關於自我成長和提升情商的寶典。

評分

最近讀完《深度學習導論》,這本書真的是把我對人工智能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作者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神經網絡的起源、感知機的工作原理,然後逐步深入到反嚮傳播算法、捲積神經網絡(CNN)和循環神經網絡(RNN)等核心技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堆砌,而是花瞭大量篇幅講解瞭這些模型是如何在實際問題中應用的,例如圖像識彆、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識彆等。作者用瞭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數學公式,使得我這個初學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代碼示例,我跟著書中的代碼在Jupyter Notebook上跑瞭幾遍,親身體驗瞭模型訓練的過程,這種“動手實踐”的學習方式比單純看書要有效得多。對於那些想要係統學習深度學習,或者想在AI領域有所建樹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它不僅教會瞭我“是什麼”,更教會瞭我“為什麼”和“怎麼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