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究竟遇到了什么困难才会走下坡路?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的加剧,日本能否找到一条通向繁华的新路呢?
本书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大胆地剖析了日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且给出了他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
20世纪90年代,日本是世界上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之一,繁荣一时,但是从那之后,日本的经济一落千丈,世界地位也与日俱下。2009年,日本国民进行了一次很大的政治选择,通知日本政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自民党下台,人民期望民主党可以顺应新的时代潮流来制定政策,但是随后的鸠山政权和菅政权都让人失望了。2011年,日本经历了东日本大地震,这场地震给日本列岛带来了巨大的上海。与此同时,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不断加深,环境问题和人口爆炸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社会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不断加剧,财政困难日益加重。如此内外夹击之下,日本的再生之路到底在哪里呢?
岛田晴雄,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科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现任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日本爱乐交响乐团会长和理事长、移居?交流推进机构会长。
第一章内外巨变的经济环境
1.波及欧洲的经济危机
希腊债务危机
欧洲和IMF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希腊的财政重组计划
债务危机升级至金融危机
强化债务危机应对措施
欧盟与货币一体化的矛盾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
对日本的教训
2.雷曼危机和其后的世界经济体系蜕化变质
雷曼危机和次贷危机
为什么会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篡夺金融情报空间的美国金融资本主义
美式和平的蜕变
世界多极化、流动化,风险加剧
3.近代资本主义终结了吗?
水野和夫的设问
中谷严的设问
小宫山宏的设问
来自《金融时代》的询问——何谓资本主义危机?
4.落后于时代的日本经济与大地震
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乃至衰退
停滞不前的日本制度
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打击
5.日本复兴的课题
日本能否复兴
巨大的潜力和可能
战略和执行力的要求
第二章复兴日本——政府的措施
1.财政危机和财政健全化
日本内阁府的财政中期展望
欧债危机的教训
经济危机的担忧
日本政府的财政健全化努力
2.社会保障与税制的一体化改革
3.增长战略与日本再生战略
4.疑问与课题——不作为在作怪?
日本经济的病情和病根是否被认识?
真正的课题是什么?
第三章日本的顽疾——日积月累的负遗产
1.经济持续低迷及长期通货紧缩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
长期通货紧缩
原因是人口减少?
2.累积债务和经济危机的危险
3.期待差别社会
4.东日本大地震的后遗症
5.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第四章发展停滞的日本型体制
落后于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结构
过剩的供给结构
旧时代的商业模式
农业
落后的医疗
落后时代的教育
政治与行政的功能不全
第五章大地震的考验
1.东日本大地震的冲击
前所未有的大灾害
高涨的国民危机感和责任感
2.天赐的考验
日本再生路上的意外灾祸
学习先人的智慧和努力
日本重建及其契机
3.非常时期(战争时期)合作
从“扭曲国会”到非常时期(战争时期)合作
救助、恢复、重建、创造以及总选举
4.太阳经济城市圈构想
核电战略的失败、化石燃料的弊端
建立太阳经济城市圈
政府保证债券是资金来源
5.建设新国家
扫清日本的衰退因素
建设面向世界、充满活力的日本
6.机会的丧失
政治的纷乱和胶着
宝贵机会的丧失
第六章给国民安心和希望
1.安心的基本保障是年金
安心的生活是对国家信赖的基础
保障退休后安心生活的公共年金
2.日本的年金真的没问题吗?
巨大的世代间贫富差距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年金改革的经过
3.有可能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年金
民主党政权制定的年金改革计划
民主党政权所描绘的新的年金制度的愿景
可持续发展的年金制度
信息公开以及对国民进行说明
4.希望差异的根本是雇佣的差异
希望差异的根本是雇佣的差异
终身雇佣制度是什么时候、怎样在日本社会生根发芽的?
雇佣环境大趋势的变化
坚持终身雇佣制度而产生的矛盾
错误的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5.年轻人就业的实际情况
失业与不完全就业的积累
谁来支撑我们的生活和经济?
6.雇佣常规和劳动政策的大转变
时代所追求的雇佣制度和雇佣政策的大转变
实现同工同酬的大原则
需要的雇佣法制和雇佣政策的改革
职业形成支援的新的雇佣政策
第七章新能源战略
1.核发电的功与过
依靠核发电发展起来的日本经济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暴露的问题
电力供给体系和电力巨头的改革
2.理想的能源结构所谓何物
从根本上提高核电安全性与缩小核电规模
太阳能应用技术的大力推进
太阳能——第四次工业革命
分散式供电体系的建构
节能社会和高效能源的推进
新型复合能源结构构想
第八章新时代国际战略
1.日本国内市场缩小与企业加速海外拓展
日本国内市场缩小
企业海外拓展不可避免
解决方案带来附加价值战略
2.对日投资的建议
对内投资是经济的活化剂
日本对内投资的封闭现状
应从根源上促进对日投资
促进对日投资战略的软硬件问题
东京——亚洲总部特区的复活
3.TPP是国际展开和内部改革的好时机
TPP问题的来龙去脉
围绕参加TPP的议论
参加TPP的重要性
4.新时代国际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第九章战略农业之路
1.自给率假象
粮食自给率的意义
“粮食自给率40%”的政治意义
自给率真相所暗示的日本农业的可能性
2.水稻农业的特殊性
日本大米缘何高价?
管理价格、调整粮食生产政策、加入限制
过度保护的日本农业的极限
农林水产省的改革措施
不为人知的农户经营真相
3.面向战略农业的大转换
促进自由化与竞争
出口农业——战略性运用TPP
严格区分产业农业和其他农业
福利农业、教育农业、环境农业、观光农业
健康农业
第十章把医疗建设成为强有力的增长产业
1.落后于时代的日本的医疗
三大时代潮流
政府的应对
价格统制:诊疗报酬制度
数量统制
信息的欠缺和不充分以及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备
医疗检查的恶劣条件
2.解决方案:把医疗建设成为强有力的成长产业
四个基本的思考方式
信息公开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
根据ICER的思维方式实现医疗的最优化
医药品落后、医疗器械落后和医疗服务落后的解决
混合诊疗的解禁
灵活运用民间保险
发展健康产业
第十一章住宅产业的巨大可能性
住宅是国民最大的资产
日本住宅产业的问题
日本过去的住宅情况
经济大趋势的变化和住宅问题矛盾的呈现
市场需要的新的住宅思维和住宅政策
新住宅
第十二章旅游产业的跃进
世界处于大旅游时代
最大的服务产业——旅游业
日本政府的旅游战略
日本的旅游产业的问题
可能性与课题
参考文献
《盛衰》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非常沉浸的体验。作者在构建日本经济的宏大叙事时,并没有忽略个体和细节的力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和事件的深入挖掘,这些人物和事件往往是经济变迁的缩影,也是理解宏观趋势的切入点。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某个技术突破如何改变了整个产业格局的描述,非常生动,让我看到了创新在经济再生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回避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问题、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等等,这些内容的加入,让这本书更加立体和真实。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供需关系、技术进步、全球化竞争、以及政策干预等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一个经济体的命运。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也很流畅,不会因为内容的专业性而显得枯燥,反而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
评分最近读了《盛衰》,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之前对日本经济的一些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日本经济的“失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衰退,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更加 nuanced 的方式,揭示了其“再生”的可能性和正在发生的努力。作者在描述日本经济的复杂性时,非常擅长运用对比和类比,将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巧妙地联系起来。例如,一边是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和内需不足,另一边却是日本在某些高科技领域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竞争力。这种张力,正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日本企业文化演变的部分,从过去的终身雇佣制到现在的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这种转变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思潮和经济压力,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分析经济数据,它更是在探讨一个国家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定位自身,找到新的增长点,并克服内部的阻力。我个人对书中关于“新常态”的理解也加深了很多,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适应和重塑。
评分读《盛衰》这本书,我感觉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来理解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一些经济现象。虽然书里具体谈论的是日本,但很多逻辑和脉络似乎都能在其他一些正在经历转型或停滞的国家身上找到影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那种抽丝剥茧的能力,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深入到现象背后,去挖掘驱动因素,去探究那些隐藏在数字之下的社会文化和政策选择。书中关于“失去的十年”的探讨,让我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看到了更深层面的结构性问题,比如人口结构的变化、创新能力的瓶颈、以及全球化浪潮中的适应与失衡。作者并没有把日本描绘成一个纯粹的失败者,而是试图呈现一个复杂而多面的经济体,它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落,但更重要的是,它一直在探索如何重生。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史,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反思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我们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比如对某个产业的兴衰历程的描述,细节非常丰富,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真实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
评分这本书《盛衰》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在于它所揭示的经济再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充满挑战、迂回曲折的过程。作者在剖析日本经济的“盛”与“衰”时,展现了极强的逻辑性和洞察力,能够将看似孤立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因果链条。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结构性改革”的讨论,这种改革往往牵涉到方方面面,既有经济层面的调整,也有社会层面的观念更新。我感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日本的经验视为一种“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而是试图从中提炼出普遍性的规律和可借鉴的教训。书中对一些国际经济动态的分析,也让我意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如何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观察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
评分读完《盛衰》,我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作者在分析日本经济的起伏时,非常注重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紧迫感。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的讨论,这些概念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一个曾经领先的经济体,在面对新的技术变革时,可能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同时,作者也描绘了日本在努力摆脱这些束缚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种种尝试,比如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等。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日本经济的,它更像是一部关于“适应”和“重塑”的教科书。作者在叙述过程中,非常善于使用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经济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而且,书中对细节的关注,比如某个政策的出台背景、某个企业的转型策略,都让整个分析显得更加扎实和可信。它让我看到了,即使是曾经辉煌过的经济体,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创新和自我革命,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活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