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的背后

茶油的背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铁鹰 著
图书标签:
  • 茶油
  • 食用油
  • 健康饮食
  • 食品安全
  • 植物油
  • 烹饪
  • 农业
  • 乡村振兴
  • 食品工业
  • 营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85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3852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7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被褚时健看好的项目,做起来比褚橙更难,比橄榄油还要好的食用油,产量却太低,茶油树结果要8年,老祖宗也没有告诉种植方法……湖南一个46岁的中年人选择了创业项目做茶油。农民的管理、自然灾害、劳动力不足、激烈竞争的食用油市场,大三湘面临的不止这些挑战。作者的目标是编写100个像海底捞、褚橙、茶油这样水平的案例,用来记录中国这个千载难逢的商业变革时代的一部分事实。希望后人在研究这段历史时,看到的不仅是投机取巧和贪污腐败。

作者简介

黄铁鹰:1955年出生于吉林,2001年前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专门教授和研究商业案例,2008年始历年被评为zui受MBA欢迎的老师。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zui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zuijia中国商业案例研究奖”。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褚橙你也学不会》等著作。2009年创立管理实战交流平台——“找同行网”,并开始出版实战案例系列丛书《找我》。

精彩书评

袁隆平推荐的山茶油 稻盛和夫点赞的企业家

在现在的环境中,并非只要付出即可取得相应回报,周新平当时在困难的局面下,从山区考察回来后因看到当地贫乏的情景而想要施以援手,拥有这样想法的人,才是伟大的人。这样的人在工作中不仅是为自身,同时拥有长远的眼光,连同员工的生活也会考虑在内。长久来看,这样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稻盛和夫

发展三湘茶油,造福人民健康。

——袁隆平

茶油是好项目,我也研究过,不过油茶树要八年才能结果,我年龄太大,做不来了。不过,(周新平)你不要怕,你那三千万,不是亏损,是投资。

——褚时健

铁鹰老师发来书稿,嘱我写序,但是我没有敢接受邀请,因为几次通读书稿,知道其中的意义和用心,知道自己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推荐都无法比作者写的更到位。我只能建议大家仔细去阅读这本书、仔细去理解并真切去感受,这份感受会引发你得到自己的答案。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管理研究领域中国缺的还是工匠精神。黄铁鹰老师和他的团队是中国zuju工匠精神的研究者,他们致力于解剖和总结当今中国zuiju工匠精神的企业。从《海底捞你学不会》《褚橙你也学不会》,到新的《茶油的背后》,这些震撼人心的案例给处在升级转型迷茫期的中国企业家提供了真正值得学习的榜样。

——宋新宇 博士,老板学堂创始人,易中公司董事长,原罗兰贝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目录

自序

/ / 1 引子

/ / 6 什么是茶油

/ / 10 茶油真的比橄榄油还好吗

/ / 15 产量太低

/ / 20 难,太难

/ / 25 “骗子”也不容易

/ / 31 老祖宗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种油茶树

/ / 38 食用油的“水”太深

/ / 45 油,不是越土越好

/ / 51 压榨油和浸出油孰好孰坏

/ / 59 苯并芘——致癌物

/ / 64 还有比他更难的

/ / 71 “人的发心是好的,连老天都会帮你”

/ / 75 士为知己者死

/ / 79 劣油逐良油

/ / 83 中国人迷信香味

/ / 87 大三湘的冷提技术

/ / 93 人都被骗怕了,只有看见才相信

/ / 98 周新平“疯”了

/ / 104 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强的娘子军

/ / 109 做农业必须有一颗坚强的心

/ / 115 令人苦恼的小偷小摸

/ / 121 什么是当代农民

/ / 126 贫穷从哪里来

/ / 130 扶贫先扶志

/ / 136 周新平的社会试验

/ / 140 学校的“老板餐”

/ / 143 70岁的小学老师

/ / 149 抽一包好烟,还是吃一月好油

/ / 154 胆小,当不了企业家

/ / 162 后记

/ / 165 附录1 2010年全国食用油主要品类排序

/ / 167 附录2 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精彩书摘

50多岁做过外企老总、创业成功上市的周新平,为了回馈乡里的梦想,回到贫困的家乡从零起步做茶油的种植、生产、销售,历经九年,遇到天灾、人祸、技术缺失……最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在这是一个艰难、沉重和有意义的案例,它涉及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根本——农民,更涉及我们每天吃进嘴里的食用油。与青菜、鸡蛋、肉等未经加工的食品不同,消费者很难分清食用油的好坏,就算油脂专家,就算有仪器帮助,要搞清楚油的品质也很困难。因此,油脂界才有一句“油兑油,鬼见愁”的行话……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知道: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个曾经有着灿烂农业文明的国家,绝大部分农产品成本比西方发达国家还高!高的原因又是那么复杂和无奈。现在干农活的,60岁都算年轻的!中国人能不吃饭吗?中国农业的接班人在哪里?中国农产品的出路在哪?这个案例提出的问题,远远多过答案。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引起更多人思考:1)中国能够自己解决中国人吃的好的问题吗?2)如果能,出路在哪?3)如果不能,怎么办?


暮色下的古镇:一卷关于时间、记忆与人情的烟火史诗 作者:林溪 出版社:鸿儒文化 字数:约15万字 内容简介: 《暮色下的古镇》并非一部宏大叙事下的历史画卷,而是一部浸润着泥土芬芳与岁月沉淀的生命絮语。它将我们带入一个坐落于江南水乡深处的古镇——“石塘镇”。石塘镇,一个仿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它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潮湿而古老的韵味,如同被水光冲刷的青石板,温润而坚韧。 本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的命运为纬,缓缓展开了一幅关于传承、失落与重生的多维画卷。故事的起点,定格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完全吹透这片宁静的水乡。 一、青石板上的脚步:童年的纯真与乡土的束缚 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是镇上裴家的独子——裴远舟。他自幼体弱多病,却拥有一双善于观察、渴望远方的眼睛。他的童年,被镇上那条蜿蜒的、终年积着水汽的石板街所定义。街面上的喧嚣,是铁匠铺的打铁声、豆腐坊的豆香混合着吴侬软语的议价声。 作者细腻地描绘了石塘镇上几代人的生活轨迹。有精明强干却固守传统的米商周老伯,有终身未嫁,以绣花和采菱为生的“水乡仙子”李青荷,以及开着一家小杂货铺,默默记录着镇上大事小事的王婆。这些人物,组成了构成石塘镇灵魂的最小单元。 裴远舟的成长,伴随着他对“外界”的向往与对“故土”的眷恋的拉扯。他偷偷阅读从码头走私进来的旧书,那些关于远洋航行和现代工业的描述,在他心中埋下了逃离的种子。然而,母亲王氏对传统家族延续的期望,以及父亲留下的关于“镇子的根基不能断”的嘱托,又如同无形的藤蔓,紧紧缠绕着他。 二、河埠头的潮起潮落:时代的浪潮与个体选择的阵痛 随着八十年代的到来,石塘镇也开始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冲击。镇上第一批年轻人带着“万元户”的梦想涌向城市,留下了空巢的房屋和被时代洪流冲刷得七零八落的旧习俗。 本书的第二部分着重展现了这种张力。裴远舟毅然选择离开,前往南方一个新兴的沿海城市学习机械制造。他的离去,被许多老一辈视为“不孝”和“忘本”。在城市里,他凭借着乡下人特有的韧劲和对细节的敏感,迅速站稳了脚跟,参与到城市建设的浪潮中。 与此同时,留守在石塘镇的李青荷,则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她拒绝了镇上许多老实人的提亲,坚守着对一种“精神契合”的期待。当她不得不面对母亲年迈、需要人照料的现实时,她开始将自己的才情倾注于整理镇上的民间故事和刺绣技艺,试图用文化的方式,为这个正在消逝的古镇留下一份印记。 作者通过对比裴远舟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高效”与李青荷在古老庭院中的“慢工细活”,探讨了“发展”与“保留”之间永恒的哲学命题。 三、旧宅里的回响:记忆的重构与和解的可能 故事的高潮部分发生在二十多年后。裴远舟功成名就,却发现自己内心的那块角落始终是空洞的。他并非厌倦了城市,而是发现那些他逃离的“旧气息”,才是他生命中最坚实的底色。 他回到了石塘镇,此时的古镇正面临着被旅游开发商“重塑”的命运。那些古老的宅院被粉刷成千篇一律的“仿古风”,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已前往大城市谋生,只剩下年迈的看护者在讲述着他们自己也快要遗忘的故事。 裴远舟与李青荷在镇上的老图书馆重逢。图书馆是镇上唯一一处还保留着旧时气息的公共空间,里面堆满了发黄的古籍和地方志。这次重逢,不是一场浪漫的叙旧,而是一场关于“责任”与“记忆”的对话。他们不再是当年那个渴望逃离的少年少女,而是带着各自的阅历与遗憾的中年人。 裴远舟开始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见识,不是去“开发”石塘镇,而是去“修复”它。他着手整理旧时工匠的图纸,支持李青荷建立一个民间技艺传承中心。他们的合作,充满了摩擦,也充满了默契。他们必须面对的,是如何在不破坏古镇灵魂的前提下,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 四、水波不兴的余韵:传承与静默的守护 小说的结尾,没有戏剧性的冲突解决,只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宁静。裴远舟选择在石塘镇设立了一个小型的工作室,但他并未完全放弃他在城市的事业。他学会了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 李青荷的技艺传承中心初具规模,她教导的不再是刺绣的花样,而是如何通过手中的针线,去感知时光的流转和人与土地的连接。 《暮色下的古镇》是一部关于“回家”的深度解读。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根基,不在于物理上的停留,而在于精神上的连接。它赞颂了那些不为外界喧嚣所动,默默守护着一方土地和一方人情的老灵魂,也探讨了现代人在追求进步的同时,如何不丢失那份属于故乡的、无法量化的温情与记忆。整本书的基调,如同石塘镇的暮色,带着一丝感伤,却又蕴含着星光点点的希望与安宁。它是一封写给所有在时代洪流中寻找自我定位的人的、温柔的家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都市生活中,对自然界感受日渐淡漠的人来说,《茶油的背后》简直是一场及时的“唤醒”。它不仅仅传递了关于茶油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对自然界中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产品”背后故事的好奇心。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茶油从一粒茶籽,到一瓶流动的金色液体,整个过程的奇妙蜕变,描绘得活灵活现。我能感受到阳光洒在茶园上的温度,能想象到清晨露珠滚落的晶莹,甚至能“闻到”那股从古老榨油坊里飘出的浓郁香气。书中关于茶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但更让我着迷的是,它将这些科学的论述,巧妙地融入了那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中。读完这本书,我再看到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用油时,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冰冷的产品标签,而是那些在青山绿水间,辛勤耕耘的身影。

评分

《茶油的背后》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朴实无华,但翻开它,却像推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东方智慧的门。我一直以为茶油不过是一种寻常的食用油,或许比猪油健康一些,比橄榄油更具地方特色。然而,作者却用一种近乎考古挖掘般的细致,一层层剥开了茶油的神秘面纱。他不仅仅是在讲述一种油的生产过程,更是在描绘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乃至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书中对茶树种植的考究,从土壤的养分到气候的微调,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而对采摘、压榨过程的描述,则带着一丝古朴的匠人情怀,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茶香和油的醇厚。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茶油在不同地域,不同民俗中的应用篇章,它不只是餐桌上的佐料,更是药箱里的良方,是仪典上的圣品。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背后隐藏着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这本书,让我对“茶油”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敬意。

评分

《茶油的背后》这本书,让我对“价值”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用经济效益来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而这本书则向我展示了一种更广阔的价值体系。它不仅仅是关于茶油的市场价值,更是关于它所承载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作者在书中,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对传统产业带来的冲击,并呼吁人们重新认识和珍视那些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充满智慧的传统生产方式。我特别欣赏他对茶油产业中可能存在的“品牌陷阱”和“过度商业化”现象的警示,这让我意识到,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更应该坚守产品的本质和文化的根基。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样的“好”,什么样的“价值”。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从中汲取力量的书。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是被《茶油的背后》这个书名吸引了。总觉得“背后”二字,暗示着一种不为人知的故事,一种深入探究的精神。我原本以为会读到一些关于茶油的制作秘方,或是某些家族世代相传的经营故事。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与土地”的史诗。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世代生活在茶山的人们,他们的辛勤劳作,他们的朴素智慧,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血脉相连的情感。书中那些关于老一辈茶农的口述历史,那些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节气时令的遵循,都让我深深动容。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享受到的许多美好,都离不开这些在幕后默默付出、遵循古老智慧的人们。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茶油,更是关于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却依然坚守着自己价值的人文精神的赞歌。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并将宏大叙事融入微观视角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茶油的背后》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选择了茶油这个相对具象的载体,来承载他对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以及传统技艺传承的深刻思考。书中通过对茶油产业链的深入剖析,从最初的茶籽培育,到精炼加工,再到终端消费,清晰地展现了每一个环节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巧妙地引入了经济学、社会学乃至生态学的视角,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油的介绍,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审视和守护那些宝贵传统,并探索其现代价值的思考录。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茶油产业如何与现代科技融合时,所展现出的审慎和前瞻性,既不排斥革新,又不忘初心,这种平衡之道,令人耳目一新。阅读这本书,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慢下来,去思考”的生活实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