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汉风》收录了钱婉约、关诗珮、费乐仁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们在汉学不同领域的研究性文章,偏重讨论国内著作在海外的翻译、传播情况;比如探讨中国武侠小说在越南的翻译与传播情况,或是引用大量史实、案例分析早起乌克兰汉学如何确立与发展,或是研究19世纪传教士汉学家花之安笔下的传统儒家教义及孝道礼仪。文章引文规范、注释详尽、学术性较强,且均出自国内外知名汉学研究者,可供研究海外汉学传播的学者们、希望了解汉学海外传播的读者们参考。
内容简介
《汉风》主要分为汉学访谈、翻译史、汉学论稿、东亚汉学、诸国源流、汉学现场、译学讲堂、文化迅情八大部分。内收文章主要以汉学研究为中心,探讨汉学在东亚地区、北美地区及其他国家的起源或发展或翻译的学术研究情况,并附国外知名学者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采访文章。
作者简介
黄卓越,1988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文艺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汉学研究所所长,“BLCU国际人文讲坛”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兼职教授、香港《亚太语文教育学报》国际咨询委员、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会副会长等。曾赴近20个国家的多所高校访问并作学术报告;主编了《艺术心理范式》、《儒学与后现代视域:中国与海外》、《明中后期文学思潮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
内页插图
目录
专访
翻译与研究:站在中国文学研究的前沿——伊维德教授访谈录
半个世纪的中国研究——访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教授
深研儒佛之道——梅约翰教授访谈
翻译史
德理文侯爵和文学翻译——翻译与重译的文本之间
王韬建构的形象工程? ——“儒莲”的汉译名称及其中国形象
汉学论稿
《中国丛报》早期的“书评”专栏:19 世纪英美传教士汉学的话语建构
花之安笔下的传统儒家教义及孝道礼仪
北美中西比较叙事学理论的建构——以浦安迪的研究为缘起
东亚汉学
石田干之助的东洋史研究
诸国源流
早期乌克兰汉学的确立与发展(19~20 世纪初)
老费的《荀子》翻译与研究
中国武侠小说在越南的翻译与传播
书评
卜松山《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从传统到现代》述评
汉学现场
感受中国,书写中国——访加拿大著名女作家李莎·卡尔杜齐
艾罗蒂:与陕北“窑洞”结交的法式浪漫之心
精彩书摘
1954~1975 年,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大量地译入西贡,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文学趣味,而且对整个西贡文坛以及报社、出版社等媒介机构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笔者未能找到中国大陆同一时间段的武侠小说在西贡传播的痕迹。因此,可以推测,这段时间,西贡所传播的武侠小说都来自中国港台。最早译介到西贡的是金庸武侠小说。1960年以前,西贡几家出版社曾出版过几部被描述为“中华奇情武侠小说”的越语译著,可是没标注出原著作家。此类小说内容、情节较为简单,每本约有400页,常以邪不压正为结局。大约在1959~1960 年间,《民愿日报》连载名为《蓝衣女侠》的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不明),读者开始明显表现出对此类作品的兴趣。另一部名为《吕美娘》的小说也非常受读者的欢迎,由此再次掀起“中国武侠小说阅读”的热潮。1960年,徐庆丰(T Khánh Phng,明乡人)翻译了金庸的《碧血剑》并在《同奈日报》上连载。 随后,《民越日报》也连载了肥徒(Mp)的译作《射雕英雄》(原著为《射雕英雄传》)、《新报日报》登载了武才陆(V Tài Lc)与海鸥子(Hi u T)合译的《神雕大侠》(原著为《神雕侠侣》),从此西贡的“ 中国武侠”时代真正来临了。1963年,西贡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了共两集的《 独霸群雄》(原著为金庸的《白马啸西风》),译者是三魁(Tam Khi)。同一年三魁还翻译了《小英雄胡斐》,其原著为金庸的《飞狐外传》,1964年又推出《雪山飞狐》的越语版。1964年,光明之路出版社出版《屠龙女侠》,即金庸原著《倚天屠龙记》,一共14册,每册约有400页。
这段时间的武侠小说翻译者均出身于书香世家,因此他们的译作相当到位,再加上作品本身的魅力,变化无穷的情节,使其获得极高的人气,深受读者的欢迎。当时,南方读者只要提到武侠小说,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金庸武侠。因此,当时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就是武侠小说“非金庸莫属也”。由于语言的障碍,大部分的南方读者不能直接阅读金庸小说原著,因此翻译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南方传播的也几乎都是译著。
……
汉风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汉风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