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

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柳田国男 著,吕灵芝,张琦 译
图书标签:
  • 妖怪学
  • 民俗学
  • 日本文化
  • 柳田国男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 文化人类学
  • 历史
  • 文学
  • 社会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1819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10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柳田国男选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9
字数:1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人们所敬畏、崇敬的妖怪神仙,最初的原型为何?究竟是如何通过人们的谣传、误解,变成如今我们所描述的形态的呢?虽然人们尝试了借鉴邻国的古老文化来解读各种传说的渊源,但仅仅靠此途径,还是很难解释清楚日本的天狗、河童的本质,妖怪与幽灵到底有何不同。
  在《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中,柳田国男融合了各个妖怪的故事,站在民俗学的角度,从其由来、传说等入手,逐步分析其中脉络,力图找出关于妖怪的奥妙。无论读者是仅仅对妖怪传说感兴趣,还是想深入研究日本妖怪文化,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柳田国男(1875-1962),日本民俗学奠基人,日本文化勋章获得者,日本从事民俗学田野调查查的第1人。
  柳田国男将民俗学视为发现日本国民性的重要途径,认为民俗学的出发点是对细微事实的考证,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民俗学计划调查,立志于确立日本民俗学的独立地位;认为传说、昔话、神话的传承跟民众的心理、信仰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将其研究视为理解日本历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1935年,柳田创立民间传承会(即之后的日本民俗学会),发行《民间传承》杂志。1951年,柳田受勋日本文化勋章。柳田国男将民俗学从“在野的”学问,变成大学正式的研究科目,被尊为日本民俗学之父。后人将其专著整理成全集出版,计三十卷有余,其中《巫女考》《远野物语》《海上之路》《妖怪谈义》等论著至今仍不断再版。

目录

序言
妖怪谈义
彼谁时
妖怪古意——语言与民俗的关系
妖物之声
幻觉的实验
川童的故事
川童的迁徙
川童祭怀古
越盆河童谈
小豆洗
呼名之怪
团三郎的秘密
狐狸难产与产婆
关于饥神
座敷童子(一)
座敷童子(二)
自家性命早相送
山姥奇闻
不入山
山人赶集
山男的家庭
狒狒
山神的狷子
大人弥五郎
屁蹲儿沼记事
大太法师传说四则
一目小僧
一眼一足怪
单足神
话天狗
妖怪名汇

精彩书摘

  《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
  人不应该仅凭一两个事实就妄下定论。因此我们也致力于寻找世间是否存在经过同样演化过程的妖怪。其中一个较为类似的例子便是被称为“本所七大不可思议事件”①之一的置行堀怪谈。江户时期有人钓鱼满载而归时听到路边有个声音对他喊“放回去,放回去”,回家一看鱼箱里竟是空空如也。不过这个故事在江户之外却极少出现。经常听说狐狸或山猫会夺走行人手上的食物,却不曾听过它们会在阴恻恻的角落里招呼行人。与其说跟人打招呼的妖怪会抢东西,倒不如说它们经常赠人东西。很多故事里都有这样一件事:很久以前有个老实巴交的老头子夜里走在山路上,听到路边总是有声音问“扑过去还是黏上去”,老头烦得不行,忍不住回答“要扑就扑过来吧”,紧接着他肩膀上猛地多了一个重物。老头把那东西扛回家拿到灯下一看,原来是一大口袋金银财宝,于是他瞬间就成了大富翁。邻居贪心老头听说了这件事又羡又妒,也学着他在同样的时刻路过同样的地方,果然听到了那个声音,但是他回答“要黏就黏过来吧”,瞬间就被浇了一背的松脂。这个故事渐渐分化为多种版本,至今仍留存在许多妇孺的记忆中。
  每个人自打出生就定下了一生的运程,无法改变。赐予善心之人的福分无论怎么模仿也无法被不诚实之人夺走。硬要模仿反倒会招致灾祸。昔话故事中通常都会灌输这样的思想。故事诚然不可思议,但这与妖怪事件却没有半点关系。因此即便有一天走在极有可能发生这类事件的夜路上也完全不必惊恐。渐渐地这种事情当然很快便不再有人相信,可是有的人又不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编造,总会设法保留其中的重点。萨摩的阿久根附近深山中有个叫半助落的悬崖。据说地名来源于明治十年前后发生的一件事。四助和三助是好朋友,一天四助进山遭遇大雨,就跑到一座士坝下面躲雨,突然听到不知何处传来“要塌了要塌了”的声音,可是放眼望去周围却一个人都没有。于是四助便回答:“要塌便塌吧。”结果土坝立刻崩塌,他毫不费力地捡到了一大堆山药。三助听说这件事很是羡慕,也学他的样子跑到同一座山上,路过一棵松树下时果然听到不知从何处传来的“要漏了要漏了”。他马上回答“要漏便漏吧”,怎知树上却落下一大片松脂,把三助裹在其中动弹不得。三助的父亲半助打着火把到山上来找儿子,他大叫一声“喂——”,不知从哪也应了一声“喂——”。他走过去点起火把照明,火星却引燃了松脂把三助烧死了,父亲半助震惊之下脚下一滑跌落悬崖,便有了“半助落”的地名。这个词看似来自于历史事件,但无疑是经过改造的民间故事。浓尾一带流传着与这个故事后半部分十分相似的传说。由于同属木曾川沿岸地带,其源头想必都是一致的。尾张的犬山和美浓的太田都流传着一个“动手吧大水”的故事,虽说两地发生大洪水的年代不同,其名称来源却是完全一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大雨下个不停的深夜,对岸某个山谷里不断传来“动手吧动手吧”的说话声。
  ……

前言/序言

  也许有人会心生疑惑,为何此时要出版这样一本书,对此我想做几点说明。第一,这是我最初的疑问,同时也是我最初的失望,我曾以为一旦发问必定会有人能够向我解释。小时候我曾问过父母,所幸和那个时代的乡里人一样,对于我的疑问,他们既没有强行向我灌输自己的看法,也没有将其一笑而过。他们的态度与后来的井上圆了先生正好相反,只回答说:“其实我们也不太清楚。不过你只要一直想着这个问题,将来说不定会明白。”然后又给我讲了几个相似的故事。我还在少年时期就拜读过平田老师的《古今妖魅考》,当时的印象就是庙里的和尚肯定不喜欢这本书。再后来,我又搜集了几个关于天狗、狗宾的真实故事。
  川童@在我故乡方言里叫“嘎太郎”,即川太郎。那时我家住在市川沿岸的渡口附近,从初夏到仲夏都一直听说有川太郎为害,而且这种话题在小学生中能流行到夏末秋初。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要说我一直对此念念不忘,是有点夸张。但每逢外出旅行或读书时,我就常常想起那段时光,最后终于按撩不住,在大正三年社会改头换面之际出版了《川童驹引》这么一本古风的册子。如今细想一番,出书的时机虽然没有把握好,但至少起到了保存疑问的作用。还有各地同行的提醒和提供的各种消息才让我免于遗漏一些零散的事实。有好几个事例我一开始只是隐约觉得有所关联,到现在已经可以基本确定了。
  比如川童的各种别称,无论在何地,大抵都是河川的孩童之意,其中的河川所指的都是汲永之地或堤坝。在冲绳群岛一带则有着类似于川童的灵物,分别被称作海童和井童,这样的名称应该暗示着过去海中数不尽的珍宝和陆上积累的财富全都由这两位年幼的神明进行管理。为何日本古书中的生僻词汇,比如一位守护遥远航路同时又出席净化仪式等严肃神事的神明总会用少童这种汉字加以表现?这个问题恐怕也必须得按这个思路才能说明。
  这个话题要继续下去,就会渐渐偏离序文的范畴了,但最后我还想再多说一点,就是原本打算要收入此书,后来又删除的撒沙狸的故事。删除的原因比较复杂,就此略过,但故事本身的确令我难以忘怀。那年我应该是十四岁,独自一人住在利根川沿岸的一个小镇上,第一次听这个故事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给我讲故事的是个四十岁上下的女人,虽然她不是那么会讲故事,但是好巧不巧,成为故事关键的那棵树就郁郁葱葱、孤孤零零地长在我抬眼就能看到的堤岸旁。我每次坐在渡口小屋里,脑海里就浮现出故事里的光景。夏天傍晚,月明星稀,有个人刚好沿着堤岸下面走到这附近,就看到一头小兽窜过堤头跑向岸边。这里有一块五六十米宽的地,上面什么都没种,附近住着一户农家。于是那人便以为是家养的猫,可是那头小兽的举动实在有些奇怪,于是他就放慢脚步远远看着。只见它在浅水里走了一会儿,很快又回到沙地上来回打滚,最后又跑回堤岸上,顺着那棵大树爬到了树梢。那人越来越觉得眼前的动物不是小猫,就蹑手蹑脚地走到树下,没想到此时竟从树上落了一大片沙子下来,不过那个人也是胆子够大,虽然吓了一跳,却没有叫出声来。后来在户川残花①老师编《狸》一书时,我把这个故事作为真人真事汇报了。但如今细细一想,那只是杜撰的故事罢了。
  户川老师的大名想必现在还有很多人听过,他是一位将半辈子投身于江户会志事业的老学者,彼时正与纪州的德川侯等致力于现在所谓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听生物学方面的人士说,本来像狸这样对农耕有益的野兽就不多,又因为诸如“咔嚓山”。这样的故事莫名流传开来,使得农民不喜狸,甚至大量捕食,近几年来狸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而野鼠和虫害也相应地猖狂起来。无论如何都应该让世人理解真实的狸才行i于是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最先响应的是几年前成立的著名组织狸之会,参与策划出版了这本珍贵的书。
《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 一、 缘起:历史的深沉与民间的脉动 柳田国男,这位被誉为“日本民族学之父”的学者,毕生致力于发掘、整理与研究日本民间文化。他的研究触角遍及民俗、传说、神话、歌谣等诸多领域,而“妖怪”则无疑是他最为人熟知也最富生命力的研究对象之一。在浩瀚的日本民间文化星空中,妖怪并非仅仅是孩童床边的故事,它们是日本古老信仰的载体,是人们对自然万物敬畏与想象的投射,是社会变迁与集体记忆的折射。 《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并非孤立地呈现零散的妖怪故事,而是柳田国男先生系统性、学术性研究成果的精华汇聚。本书的诞生,源于作者对日本民族精神深层根源的探求,以及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被边缘化的民间声音的尊重。在近代化浪潮席卷日本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传统习俗与信仰面临着被遗忘的危机。柳田国男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他深知,一个民族的根基,往往蕴藏在最朴素、最日常的民间生活之中。而妖怪,正是这一宝藏中熠熠生辉的宝石。 本书的编纂,旨在将柳田国男先生关于妖怪的精辟论述与深入洞察,以一种更为集中、更具体系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它不仅是对一位伟大民俗学家的致敬,更是对日本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的一次深刻梳理与解读。通过本书,读者将有机会窥见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悄然流淌的、充满神秘与智慧的日本。 二、 核心:妖怪的世界观与存在论 《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的核心,在于揭示妖怪在日本民间文化中的复杂内涵与多重意义。柳田国男先生并非简单地罗列妖怪的形象与传说,而是深入剖析它们产生的土壤,探究其存在的逻辑,并赋予其深刻的文化解读。 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与我们现实世界并行存在的“妖怪世界”。这个世界并非全然的虚无,而是与人类的生活紧密交织,充满了各种奇特的生命形式。它们可能是山林间的精灵,湖泊中的水怪,房屋里的家神,甚至是那些因人类行为而诞生的非人存在。柳田国男先生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与文献考证,描绘出这些妖怪的形貌、习性、能力以及它们与人类互动的模式。 更为重要的是,本书深入探讨了妖怪的存在论。妖怪为何会出现在民间传说中?它们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需求与社会现实?柳田国男先生指出,妖怪的出现,是人类面对未知、恐惧、神秘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的具象化。它们是人们对那些无法解释的现象的早期解释,是对潜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另一种秩序的想象。例如,山林中突然的迷失、难以预测的天气变化、突如其来的疾病,都可能被归结为妖怪作祟。 本书还强调了妖怪在日本古代社会中的功能性。妖怪并非全然的负面形象,它们有时也扮演着道德教化的角色,警示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尊重自然规律。一些妖怪的传说,蕴含着对贪婪、懒惰、不孝等恶行的惩罚,也传递着对善良、勤劳、孝顺的赞扬。此外,妖怪也可能是先祖崇拜的延伸,是那些已经离去但依然在守护着后代的灵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对这些妖怪的系统性分析,本书展现了日本古代人们的世界观:一个充满灵性、人与自然界以及超自然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宇宙图景。妖怪的存在,使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因此显得更加真实与生动。 三、 视角:从“不在场”到“在场”的民俗学方法 《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在研究方法上,体现了柳田国男先生独特的民俗学视角。他并非坐在书斋中闭门造车,而是将自己置身于广袤的民间之中,以一种“参与式观察”的态度,去倾听、去记录、去理解。 本书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从“不在场”到“在场”的转变。传统的学术研究,往往倾向于从宏观的、抽象的理论出发,去解释现象。而柳田国男先生则反其道而行之,他选择从最微小的、最具体的事实出发,从最底层、最边缘的民间声音出发。他深入乡村,与农民、渔民、手工艺人交流,搜集那些在城市中早已消失的古老传说与习俗。 这种“在场”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读者将不再面对冰冷的学术论述,而是感受到一种来自土地的、充满人情味的温度。柳田国男先生的文字,时而如潺潺溪流,娓娓道来;时而又如山洪爆发,奔腾激昂。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最古老的故事,将那些沉睡在历史尘埃中的民间智慧,重新唤醒。 本书尤其强调了“闻书”(kikibumi)的重要性。柳田国男先生认为,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是理解一个民族精神最直接的途径。他鼓励读者不要轻易否定那些听起来“荒诞不经”的故事,而是要从其中挖掘出隐藏的文化信息。这些故事,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道德观念、生存智慧以及对生命与宇宙的理解。 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田野调查与真挚的学术情感,柳田国男先生成功地将“妖怪”这一原本模糊不清的民间概念,提升到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的研究对象的高度。本书的研究方法,为后世的民俗学研究树立了典范,也为我们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启示。 四、 意蕴:超越时空的文化回响 《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所呈现的,远不止于一系列古老传说的集合,它更是对日本民族精神深层结构的探索,是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洞察,以及对文化传承意义的深刻反思。 本书所描绘的妖怪世界,是日本人民在漫长历史中与自然抗争、与社会变迁共处的一种精神寄托。它们反映了日本人民对“物哀”(mono no aware)的深刻理解,即对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时的悲伤与留恋。妖怪的形象,常常与特定的自然景观、节日习俗、甚至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它们是日本人民生活方式与情感世界的生动写照。 同时,妖怪的研究也触及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恐惧与好奇。我们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敬畏,也渴望去理解与探索。妖怪的存在,满足了这种好奇心,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处理恐惧的途径。通过将难以理解的现象归结为妖怪,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控制感。 在当今时代,当科技日新月异,世界日益互联互通之时,重读柳田国男先生关于妖怪的论述,更显其独特的价值。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似乎离那个充满神秘与灵性的世界越来越远。然而,内心的某种对未知与未知的渴望,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却从未消失。 《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提醒我们,不要忽视那些在历史的角落里闪烁着微光的民间智慧。它们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根与魂。通过理解这些古老的传说,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审美情趣以及其独特的文化逻辑。 本书的出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自身文化的契机。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是否也在遗忘那些曾经滋养我们的民间传统?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珍视那些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与地方习俗? 五、 价值:学术、文化与精神的宝库 《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的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 学术价值: 作为日本民俗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本书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与深刻的理论洞见。它为理解日本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宇宙观以及民间心理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对于研究日本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而言,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 文化价值: 本书是了解日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通过妖怪的研究,读者可以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以更全面、更深刻的视角认识日本。 精神价值: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时代,本书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对神秘、对未知、对传统的敬畏与好奇。它鼓励我们去探索那些被现代社会所忽视的价值,去寻找内心的安宁与精神的归属。本书所传递的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巨著,它不仅是柳田国男先生学术生涯的巅峰之作,更是日本民间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日常背后的神秘世界,去感受那些古老传说中蕴含的深刻智慧,去重新认识我们与历史、与文化、与自身的关系。本书必将为每一位阅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与无尽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阅读经历,简直是一场精神上的远足。作者的文笔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独特的力量,能够轻易地将读者拉入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他叙述故事的方式,就像是在你耳边轻声低语,缓缓展开一幅幅陈年的画卷。我喜欢他对待每一个传说都怀有的那种珍视,仿佛那是无价的瑰宝。在描述那些关于“鬼火”、“山姥”的故事时,他并没有用惊悚的手法去渲染,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将那个场景呈现出来。然后,他会顺着这个故事,去挖掘它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意义,可能是人们对贫困的恐惧,也可能是对孤独的写照。我特别喜欢他提到的“付丧神”的概念,那些被遗弃的旧物,在经历漫长的岁月后,竟然拥有了自己的意识和生命,这让我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物件都充满了敬畏。想象一下,你用了多年的老物件,在夜深人静时,会悄悄地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这是多么奇妙的联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古朴神秘的气息,深邃的墨色背景,点缀着几抹若隐若现的古老纹饰,仿佛在低语着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我一拿到手,就被这股独特的氛围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序言。序言里,作者并没有直接进入到那些奇谈怪论,而是娓娓道来他对日本民间传说、神话和古老信仰的深厚情感,以及他穷尽一生去探寻这些文化根源的执着。他用非常朴实却又充满力量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如何深入到日本的每一个角落,与那些世代传承的讲述者们交流,聆听那些在田间、山林、村落中流传的口述历史。这种探索精神,不仅仅是对学术的追求,更像是一次对民族灵魂的追溯。我能感受到他笔尖下流淌的,是对那些即将被遗忘的古老智慧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去的精神寄托的担忧。他提到的“物语”和“口传”,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昏黄的灯光下,老人眼中闪烁着光芒,讲述着关于山神、水怪,或是那些寄居在器物中的灵的故事。这种阅读体验,让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敬畏与神秘的时代。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关于未知存在的描述抱有极大的好奇心,总觉得在我们所见所感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另一层不为人知的维度。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内心深处的这种渴望。它并没有像一些猎奇读物那样,仅仅堆砌一些骇人的情节,而是带着一种近乎人类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去剖析那些“妖怪”出现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根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这些传说时,所展现出的同理心和尊重。他并非以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姿态,而是努力去理解,在过去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象。他会从农业社会的自然崇拜谈起,从人们对不可抗拒力量的敬畏,到对未知的恐惧,甚至是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的欲望和罪恶感。这些看似荒诞的传说,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有血有肉,反映出的是真实的人类情感和生存状态。读到那些关于“影”的描绘时,我更是被深深触动,那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描绘,更是对人类内心阴影的隐喻,多么深刻的洞察!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日本的妖怪文化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些流行的动漫作品中。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是那种简单的“怪谈集”,而是充满了深刻的文化洞察。作者不仅仅是记录了那些传说,更重要的是,他试图去理解这些传说为什么会产生,它们在日本社会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会从神道教的信仰体系出发,去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将自然现象神格化,为什么会对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产生敬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分析了在一些非常具体的民俗场景中,妖怪是如何被人们“创造”出来的,比如祭祀活动中的某些仪式,或是人们为了解释某些突发事件而进行的臆想。这种深入到社会生活肌理中的分析,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传说故事集,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日本民族心理和文化演变的另类史。

评分

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的名字吸引了我。起初以为会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妖怪故事汇编,没想到读起来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严谨,但又不失对民间传说的温情。他并没有刻意去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而是用一种温和但坚定的笔调,引导读者去思考。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报恩”和“复仇”这两种主题在妖怪传说中的体现的分析。他指出,很多妖怪的故事,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以及在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问题时,人们会将希望寄托在超自然力量上。这种解读,让我对这些古老的传说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单纯的鬼怪故事,而是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甚至是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那些古老的日本先民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评分

柳田国男这套日本民俗与传说的研究丛书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这本书挺好,很不错的,是柳田国男的作品,值得收藏,具体内容以后有时间慢慢看。送货挺快的,十分及时并且迅速。很满意。

评分

装帧、用纸,不理想;版权页不标明译自哪年哪种原版书,不专业。(柳田国男的著作,可惜了)(豆瓣)

评分

柳田国男的书。翻译的很不错。日本民俗学的经典。

评分

非常好的书~值得一看~京东的送货服务也很好~

评分

给女朋友买的书,京东物流很快,没隔天就到

评分

挺好的书 物美价廉 喜欢

评分

给女朋友买的书,京东物流很快,没隔天就到

评分

很优惠 书其实一般 很优惠 书其实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