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真·思想家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

启真·思想家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休·布罗根 著,盛仁杰,董子云 译
图书标签:
  • 托克维尔
  • 政治思想史
  • 民主思想
  • 美国政治
  • 法国历史
  • 社会学
  • 传记
  • 启真·思想家
  • 政治哲学
  • 历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745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1725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启真·思想家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23
字数:6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托克维尔是西方*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对研究民主革命时代的法国和美国社会有着巨大价值。1831年,托克维尔亲历美国做了一次考察,依据此番见闻,他撰成了《启真·思想家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这部政治思想史上的杰作。托克维尔对美国特征和美国政治社会的论述至今读来仍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另一部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则开启了学者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先河。

作者简介

休·布罗根(Hugh Brogan,1936— ),英国著名历史学者和传记作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后在埃塞克斯大学历史系任教。他是研究托克维尔的专家,也是多部传记的作者,其写作的《托克维尔传》(Alexis de Tocqueville: a biography)深受学术界好评,其他代表作品有:《朗文美国史》(Longman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肯尼迪》(Kennedy)等。

精彩书评

  ★行动与沉思平衡,理智与情感交织的一段精彩丰富的人生,对此,这部传记做了*公允的叙述。
  ——Tim Blanning,《周日电讯报》(Sunday Telography)
  
  ★休·布罗根一下子奠定了自己作为迄今托克维尔的传记作者的地位。这是一部作品,是与托克维尔打了一生交道的成果。
  ——Jonathan Wright,《周日独立报》(Independent on Sunday)
  
  ★本书的优势源自布罗根先生的叙事才能以及对托克维尔生平和时代的非凡见解。这部传记读起来仿佛是一本小说,结合了幽默与雅致,博学与洞见。
  ——Thomas Pavel,《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目录

第一卷:青年托克维尔
第一章 贵族阶级(1773—1794)........... 3
第二章 保皇党人(1794—1814)........... 18
第三章 情感教育(1814—1829)........... 34
第四章 初露峥嵘(1824—1827)........... 56
第五章 见习法官(1827—1830)........... 67
第六章 七月王朝(1829—1830)........... 88
第七章 风云骤变(1830—1831)........... 109
第八章 海外之旅(1831)........... 125
第九章 共和研究(1831—1832)........... 150
第十章 书写监狱(1832)........... 179
第十一章 两书之间(1833)........... 196
第十二章 书写美国(1833—1834)........... 210
第十三章 声名鹊起(1835—1836)........... 234
第十四章 步入政坛(1835—1839)........... 258
第十五章 书写民主(1839—1840)........... 281
第二卷:托克维尔先生
第十六章 代表(1839—1847)........... 309
第十七章 二月(1848)........... 335
第十八章 六月(1848)........... 353
第十九章 回顾(1848—1851)........... 380
第二十章 十二月(1851—1852)........... 409
第二十一章 书写历史(1852—1855)........... 427
第二十二章 书写大革命(1855—1856)........... 452
第二十三章 撤退(1856—1858)........... 476
第二十四章 戛纳(1858—1859)........... 504
尾声........... 521
注释........... 525
参考文献........... 575
致谢........... 583
索引........... 587







精彩书摘

  《启真·思想家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
  第四章 初露峥嵘(1824—1827)
  爱德华正在抄录自己的《瑞士游记》(Travels in Switzerland)。该工作将在两周内完成。家里有一个作家难道不是很光荣吗?勒叙厄尔神父致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23年1月1日1824年夏的某一天,托克维尔给凯尔戈莱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关于一个伟大的新计划:他们两个应该一起到英国短暂旅行,然后回来。
  我们将沿泰晤士河而上,航行在河两侧的船只之间,阅尽英国的繁华富庶。我们将在伦敦住两天。威廉姆斯(Williams)向我保证说,按照他给我们的详细指点,这两天足够我们饱览伦敦;到第三天我们就回到法国。这是个美妙的方案,但遗憾的是它很难兑现。
  身处21世纪,想要理解两个年轻人短期英国之旅的想法有何不可行是有点困难的。古斯塔夫·德·博蒙评论道:“这个计划有一大堆困难,包括:(1)他们不知道如何取得护照。(2)他们没有钱。(3)他们没有想到该如何取得父母的同意,或者在不同意的情况下怎么做。或许旅行的花费是最关键的问题:父母不反对在法国境内的旅行,事实上凯尔戈莱夫人积极地支持。但是托克维尔在考虑如何在他父亲眼皮底下糊弄过去,以及如何取得护照的问题上,乐观得有些天真。凯尔戈莱是否有一本护照?托克维尔能否以凯尔戈莱仆人的身份通过?或者他是否应该借用威廉姆斯的(“威廉姆斯跟我一样高,模样也一样”)?一旦我们到了英国,就不再需要护照了;困难在于出入法国。我们有可能被捕……不过人总要冒点险。坦白地说,没有什么比跟你一起旅行、看看那些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人们总是跟我们说他们很强壮很富足——更让我满意的了。
  他们将会看到大海,“在我童年所见过的景象中,那是最令人印象深刻和兴奋的……我很好奇它对于今日之我又是如何。”他做了最节省的预算(“在前往梅斯的那次小旅行中,我知道要喂养一匹马,每天至少要30苏”),结论是英国之旅将花费298法郎(即,12基尼)。
  在一封丢失的信中,凯尔戈莱提出了一些疑虑。
  回信中,托克维尔承认它们有道理(“你说,我会发觉一个英国人要过关很难,你是完全正确的;我会发觉一个仆人要过关也不容易”)。他在想如何从父亲那里得到帮助“对他,你不得不隐瞒一切,或者诚实坦白地交代一切。这是他的性格。如果我不这么做,他会立刻知道我在干什么,并因为不坦白而[批评?]我。”他敦促凯尔戈莱在巴黎买一份最新的伦敦指南:“只要你确信是好的,就算是英语的也买一份;我会尽力去着手翻译。”(这是说明托克维尔正在学英语的第一个明确标志)。而且他再次诉说了喜欢在泰晤士河上坐蒸汽船旅行:“这段路程长于[去多佛(Dover)],那将会有更多冒险的机会……陆地整个儿地在视线中消失会是多么令人激动啊!”托克维尔这个旅行者——大胆、精力充沛、充满热情,焦虑于因无知和准备不足而浪费时间——开始登上舞台;甚至可以看到博蒙后来对他的评价,“当他想要做某事时,你无法想象他会如何不遗余力地向他人巧妙证明,并说服自己这是世界上最合理的想法。但在这件事上并非如此;该计划不得不放弃。他转而去了梅斯。
  接下来的两年(即,直到1826年)他在巴黎学习法律,跟他母亲一起住在圣多米尼克街77号,位于“贵族区”圣日耳曼区(Saint-Germain)的西面。他把时间分为学习和同罗莎莉之事两部分,尽管他的学业也引导他参加了一个学生辩论社团,在那里讨论时政和时事。这是这座城市历史上一段惊心动魄的时期:路易十八死去,一场反教权(或者更准确地说,一场反耶稣会)的骚动爆发,而且浪漫派和古典派之间的战争也爆发了。但是法律课程相当无聊,托克维尔转向自己旧时在梅斯的修辞学老师穆然(Mougin),寻求思想启发方面的建议。穆然非常赞同托克维尔投身于法律;它不是一门惬意的学问,但“在干旱的、可能满布荆棘的土地上耕种,会殊途同归;而征服一项困难,亦有其乐趣”。话虽如此,但穆然深知托克维尔的问题,而且赞同他对英语诗歌的一些说法。穆然继续道:语言的精神与其思考的方式和谐相融,如同民族的性格乃是其道德和政治习惯的产物。长期以来,英国人性格的塑造,基于其政府的形式,多元的追求,甚至其地理位置和法律,这些把外国人驱走,为这些海洋之王塑造了一个同质且本土的民族。在我看来,没有一个人能……写出或说出跟英国人一样的语言。
  这些话,虽然明显地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但若非它们首次表明托克维尔遇到了自己最终会从事的研究,也就没什么关注价值。随后,穆然给了他另一个帮助,即推荐他开始参加各种各样的公开讲座,主要关于文学与历史——“在你所有的学习中,历史是最为必要也是最为艰难的。忙于应付法律学习的托克维尔,现在不知是否有时间来采纳这个建议。他于1826年8月29日毕业,成功地答辩了两篇论文,一篇用拉丁语,一篇用法语。在复辟王朝日益反动的统治之下,没有人期望他展示出哪怕最微小的创造力,他也没有这么做:我不能评判拉丁语写的论文,但是法语写的那篇简直是极端枯燥,是他写过的仅有的糟糕东西;但至少它证明他学习很努力。
  ……
《文明的倒影:现代社会中的个体、权威与自由的张力》 一部深刻剖析现代社会核心矛盾的宏大叙事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画卷中,现代性以其迅猛的步伐和颠覆性的力量,重塑了我们对个体、群体、国家乃至“进步”本身的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悖论的时代:技术将我们紧密相连,却可能加深精神的疏离;民主的理念广为颂扬,但权力的集中与新的社会控制形式却暗流涌动。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历史人物的传记,而是一次对现代文明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系统性、跨学科的哲学与社会学考察。它致力于揭示,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基石——如理性、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变形、异化,并展现出其光芒背后的阴影。 第一部分:理性的双刃剑与现代性的困境 本书开篇深入探讨了启蒙运动所奠定的理性基石,如何成为塑造现代世界的双刃剑。我们考察了技术理性(Instrumental Reason)的崛起及其对人类价值体系的侵蚀。在高度组织化的官僚体系和以效率为最高标准的工业生产模式下,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从教育到治理——都被纳入一种可计算、可预测的框架内。 1. 机械化中的异化:从创造者到零部件 我们审视了大规模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对个体主体性的影响。当劳动被分解为重复的、微小的单元,人与最终产品、与自身劳动过程的关系被切断。这种“去魅”的过程,使得人如同被纳入一个巨大机械中的精密齿轮,其能动性和创造力被压缩至最低限度。本书细致描绘了这种异化如何渗透到消费行为中,使“需要”被建构,而真正的“欲望”被埋没。 2. 数字时代的透明性与隐形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透明社会”。一方面,信息获取的民主化似乎是自由的胜利;另一方面,我们目睹了空前规模的数据收集、监控和算法决策的兴起。本书对“软性规训”进行了深入辨析,区别于传统专制政体显性的暴力镇压,现代的控制更依赖于无所不在的预测模型、社会信用体系的雏形,以及通过即时反馈机制对个体行为的潜移默化引导。我们探讨了,当个体为了便利和安全自愿交出隐私时,他们正在付出何种代价,以及这种代价如何重塑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 第二部分:平等、大众与权威的新形态 现代社会对平等的追求是其核心驱动力之一,然而,这种平等是如何在实践中转化为新的不平等,以及如何催生出新型的权威结构,是本书的重点分析对象。 1. 大众社会的兴起与“平庸的暴政” 本书批判性地考察了大众社会的形成过程,以及“多数人”意见的主导地位。在媒介的高度发达和教育的普及化背景下,深度思考和对卓越的追求往往被简化为流行的、易于消化的观点。我们分析了大众文化如何倾向于维护现状,并对任何偏离“正常”标准的个体构成一种温和却持久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来自一个独裁者,而是来自集体无意识的审视,即一种“平庸的暴政”——社会对平均值的盲目崇拜。 2. 政治合法性的转移:从天赋到绩效 在传统社会,权威的合法性植根于神圣秩序或世袭传统。现代国家则诉诸“效率”、“民意”和“专业知识”来维持其统治。本书详细剖析了这种合法性基础的脆弱性。当绩效无法达成,或者当“专家”的意见出现分歧时,民众的信任便会迅速瓦解。我们同时考察了民粹主义浪潮的深层结构性原因:它并非简单的反智表现,而是对精英治理的合法性危机的一种激烈反应。民粹主义者巧妙地利用了对技术官僚体系的疏离感,重新构建了一种“纯粹人民”与“腐败精英”的二元对立。 3. 新的阶层分化:知识资本与信息鸿沟 尽管理论上倡导社会流动,但现代社会正在形成新的、更难跨越的阶层壁垒。这些壁垒不再仅仅依赖于财产继承,而是越来越依赖于对复杂知识体系的掌握、对信息流动的控制能力,以及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的学习速度。本书认为,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巨大差异,正在固化一种新的“认知阶层”,使得社会底层不仅物质上落后,在理解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上也日益边缘化。 第三部分:自由的异化与社群的重构 自由是现代性的最高价值,但本书质疑了这种自由的真实含义。当个体被推向极端的原子化状态,其“选择的自由”是否等同于真正的自主性? 1. 消费主义的陷阱:被塑造的需求 消费主义被视为现代自由最直观的体现——“你拥有选择的权利”。然而,本书指出,这种自由往往是“消极自由”(免于干涉的自由)的胜利,却牺牲了“积极自由”(实现潜能的自由)。消费行为本身被设计成一种身份建构的工具,个体在不断追逐满足感和更新换代中,发现自我定义的努力陷入永恒的循环,永远无法真正“达到”某种理想状态。 2. 孤立的个体与公共精神的缺失 现代社会在解构旧有束缚的同时,也削弱了那些非强制性的、基于地方或信仰的社群联系。原子化的个体虽然在法律上享有最大自由,却常常面临深刻的孤独感和意义感的缺失。本书探讨了在公共精神衰退的背景下,公民社会如何面临萎缩的风险,以及这种缺乏共同体纽带的状态,如何使人们更容易转向极端的意识形态或网络回音室以寻求归属感。 3. 面对不确定性:信仰的重建与退化 当传统提供确定性的权威消退,现代人必须独自面对生活的巨大不确定性。本书考察了在世俗化趋势下,信仰和意义的真空如何被填补。这包括对科学的近乎宗教般的崇拜(科学主义),对个人健康和长寿的狂热追求(身体的宗教化),以及对快速见效的替代性精神疗法的依赖。这些“新的信仰”往往提供短暂的安慰,却缺乏传统信仰体系所提供的深度伦理框架和长远视野。 结语:在张力中寻求新的平衡 《文明的倒影》最终并不提供简单的解药,而是旨在提供一把更锋利的批判工具。它呼吁我们超越对“进步”的盲目乐观,正视现代性在实现其宏伟目标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被系统性地压抑的人性、被驯化的自由,以及被技术理性异化的价值。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留现代社会所带来的效率与个体权利的同时,重新培育出具有韧性的社群、拥有深度思考能力的公民,以及能够驾驭技术而非被技术奴役的政治智慧。这是一场对“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希望成为谁”的持续追问。

用户评价

评分

《启真·思想家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革命”这个词。我曾经以为革命就是推翻旧秩序,建立新世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革命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根源。托克维尔对于法国大革命中人民激情的描绘,以及这种激情如何被政治力量所引导和利用,都让我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书里对他如何分析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的异同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他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能力,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不同社会在追求民主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路径和不同后果。我尤其被他对“中央集权”的批判所触动,他认为过度的中央集权会削弱地方自治和社会活力,这对于任何一个强调国家力量的政府而言,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警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一个时代的变迁,不仅要看宏大的历史事件,更要关注那些潜藏在社会深处的思想潮流和价值取向。

评分

掩卷沉思,《启真·思想家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十九世纪美国社会的大门,那是一个与欧洲截然不同的世界。书中细致地描绘了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旅行见闻,他如何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观察和分析这个新兴国家独特的政治体制、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我尤其被他对“多数人的暴政”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所吸引。在那个崇尚自由平等的时代,他却警觉地指出了民主制度潜在的危险,即多数派可能会压制少数派的思想和权利,这是一种多么深刻的洞察!这让我反思,在任何一个强调集体意志的社会形态中,如何才能真正保障个体自由,防止民意演变成一种压迫性的力量。书里对美国社会中个体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参与,以及这种参与如何塑造了美国人的集体认同和公民意识的描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托克维尔的文字,虽然是近两个世纪前的记录,却依然能引起我对于当今社会发展和政治实践的强烈共鸣,让我思考,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以及如何吸取历史的经验,去构建一个既有活力又保障个体权利的社会。

评分

读完《启真·思想家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后,我的脑海里萦绕着一个身影,一个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精密相连的身影。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这个人的一生,更像是带领我穿越回了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那个思想激荡、社会变革风起云涌的法国。我仿佛能听到巴士底狱的炮火声,感受到贵族们没落的叹息,更重要的是,我能清晰地看到托克维尔,这位敏锐的观察者,如何在那样的背景下,以一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审视着“民主”这个新鲜而充满挑战的概念。书里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发展以及其对法国社会结构造成的深刻影响的描绘,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能体会到托克维尔的思考是如何在这种历史洪流中孕育而生的。他没有简单地讴歌革命的理想,也没有一味地指责其暴力,而是以一种近乎学究式的严谨,剖析着革命的逻辑,以及这种逻辑如何一步步塑造了现代社会的面貌。他的视角,既有贵族式的审慎,又有思想家式的求索,让我惊叹于一个人如何在历史的巨变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试图去理解和解释那些看似混乱的现象。

评分

《启真·思想家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托克维尔个人生平的回顾,更是一次关于“自由”与“平等”辩证关系的深刻思考之旅。我印象最深的是,书里并没有将托克维尔简单地定位为一个“民主的支持者”或者“贵族制度的怀旧者”,而是呈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在时代洪流中对这些核心概念的复杂权衡和精妙解读。他对于民主制度可能带来的平庸化、物质主义蔓延的担忧,以及对可能出现的“温和的专制”的预警,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思想家对社会发展深层风险的敏锐预感。这本书促使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价值,比如普遍的平等是否一定能带来个体的卓越,民主的广泛性是否会稀释掉深刻的思想。托克维尔以一种近乎悲悯的姿态,观察着人类社会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和可能面临的困境,他的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也充满了对人类理性和选择的深刻反思。我从中体会到,真正的进步,并非简单的线性向前,而是需要不断地警醒、反思和调整。

评分

阅读《启真·思想家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思维的拓展。我仿佛置身于十九世纪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亲眼见证了托克维尔作为一个贵族家庭的成员,如何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保持着独立思考的姿态。书里对他童年经历、教育背景以及早期政治生涯的描绘,为理解他后来的思想形成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被他对于“法兰西的特殊性”的探究所打动,他试图解释为什么法国的革命如此激烈,为什么民主的进程如此曲折。这种对国家民族特殊性的关注,以及对历史必然性的审慎质疑,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严谨求实的态度。他没有套用现成的理论,而是深入到法国社会的肌理之中,去发掘那些驱动变革的内在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一个思想家的产生,需要将其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才能真正把握其思想的精髓,体会其价值所在。

评分

京东欺骗消费者,留了纳税人识别号,开的还是老版的发票

评分

民主的先知,探寻心路历程,推荐你看。

评分

讲解清晰正版内容丰富印刷精美介绍很详细题材新颖有意思老少咸宜引人入胜很实用讲解清晰正版内容丰富印刷精美介绍很详细题材新颖有意思老少咸宜引人入胜很实用

评分

很好,多谢!

评分

民主的先知,探寻心路历程,推荐你看。

评分

第一,这次做活动是很实惠了,买了好大一堆东西。第二,物流是很到位,快的一批。第三,售后服务也是没的说!没毛病。希望以后多做点活动,多领点券,反正就是在京东买买买!

评分

讲解清晰正版内容丰富印刷精美介绍很详细题材新颖有意思老少咸宜引人入胜很实用讲解清晰正版内容丰富印刷精美介绍很详细题材新颖有意思老少咸宜引人入胜很实用

评分

市面上能看到的第二本托克维尔传,外国人写的。关键还比较全面。

评分

第一,这次做活动是很实惠了,买了好大一堆东西。第二,物流是很到位,快的一批。第三,售后服务也是没的说!没毛病。希望以后多做点活动,多领点券,反正就是在京东买买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