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理论(第三版)》系统地介绍了信源压缩编码、信道纠错编码、密码编码及组合编码等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同时简单介绍了学习本书所需的信息理论、数论及近代代数的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有信息传输系统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信源及其信息度量,信道及其信道容量,信源压缩编码原理及编码方法,信道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和编码方法,密码编码的基本原理和编码方法,消息认证的相关知识,组合编码原理及编码方法。
本书叙述通俗易懂,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对物理概念和编码的基本原理的阐述清晰明了,实用性强,可作为电子信息类、信息工程类、计算机类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编码理论既是一门工程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信源压缩编码、信道纠错编码及密码编码是信息编码的三大核心内容。本书试图用有限的篇幅将信源压缩编码、信道纠错编码、密码编码以及组合编码等所有重要基本原理及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具有知识性、可研究性、实用性、先进性、综合性,使之结构严谨、合理而系统,使之物理概念清晰、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书中突出了编码理论在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有助于读者了解理论产生的实际背景,从而有利于提高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本书的示例丰富,可方便读者学习。
学习本书所要求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初等的,只需具备概率论、随机过程、线性代数等知识即可。同时,本书对所要求的数学基础中的数论、离散数学及近代代数中的初等知识,做了必要的介绍,供读者学习时参考。
全书共16章,系统地介绍了信源的压缩编码、信道的纠错编码、密码编码学及组合编码等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同时简单介绍了学习本书需要的数论及近代代数的相关知识。书中除了第10.5节的“秩距离码”以外的内容都适合于本科教学,其中第6章可以不讲,供学习相关内容时参考。书中有些较深的内容,对本科生讲授时,可作适当取舍,或只讲授基本内容,如BCH码、Goppa码、秩距离码、AES算法、IDEA算法、EIGamal算法、椭圆曲线加密算法、Turbo码及TCM码等。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中,蔡东杰编写了第12章、第14章和第15章的内容,田立军编写了第6章、第8章及第10章的内容,李金峰编写了第11章、第13章及第16章的内容,其余章节的内容均由田丽华编写,书中的所有图形均由蔡东杰设计并绘制。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不少信息编码方面的优秀教科书和专著,本书的编写得益于作者以前对于这些著作的学习。此外,在编写过程中还参阅了许多文献、资料,在此对这些著作的作者深表谢意。
同时,感谢吉林大学提供的良好的教学及科研环境;感谢信息系的领导及同事提出的宝贵意见及提供的帮助;感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信任与支持,以及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感谢教过的几届学生,他们的反馈为本书改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支持与理解,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所有给予过热情帮助的前辈、同行及学生们:王新梅、康键、云立实、杨晓萍、王国鸿、张巍、周文慧等。
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将发现的错误、遗漏以及其他的建议发至邮箱。
作为一个对前沿科技充满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最新进展。《编码理论(第三版)》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绝佳机会。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涵盖一些近些年来出现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编码技术,比如像Polar码这样的新兴代表,以及它们相对于传统编码方式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我希望作者能够对这些新技术的原理进行详尽的解析,并探讨它们在5G通信、人工智能数据传输等前沿领域可能发挥的作用。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展示这些复杂的编码技术是如何在实际系统中实现其理论性能的,这对于我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毕竟,脱离了实际应用的理论往往显得有些空中楼阁。此外,我对编码理论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也颇感兴趣,例如信息隐藏、抗窃听等方面的编码技术,如果书中能有这方面的探讨,那将更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拓宽我的视野,让我看到编码理论不仅是关于信息传输的效率,更是关于信息安全的保障。
评分这本《编码理论(第三版)》在我手中沉甸甸的,光是翻阅目录就让人感受到它内容的广博与深度。作为一名刚入门不久的学习者,我一直对信息传递的底层逻辑充满好奇,而编码理论无疑是解开这个谜团的金钥匙。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各种编码方式的原理,比如那些听起来就颇具技术含量的纠错码,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像是在卫星通信、数据存储,甚至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络传输中,它们又是如何默默保障信息准确无误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引导读者理解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于一些可能涉及高等数学的部分,我更倾向于看到作者能够提供一些直观的类比或者图示,帮助我们这些非数学专业背景的人也能抓住核心思想。此外,如果书中能适当介绍一些编码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那些奠基性的研究成果,那将是锦上添花,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演进至今的。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第三版能够承载起我探索编码世界的热情,成为我学习路上的得力助手,帮助我建立起扎实而全面的理论基础。
评分我是一名有一定编码理论基础的研究生,对于《编码理论(第三版)》我有着非常具体和深入的期待。首先,我希望书中能够对经典编码,如 BCH 码、RS 码、卷积码以及 LDPC 码等,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论推导和分析。这包括对它们各自的译码算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讨论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复杂度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其次,我非常关注书中对于新生代编码,例如极性码(Polar Codes)的论述。作为近年来信息论领域的一大突破,我期望书中能够对其理论基础,尤其是香农极限的实现机制,以及其在纠错能力和译码复杂度上的优势进行详尽的阐释,并且最好能提供相关的仿真结果或实验数据作为佐证。此外,我还希望书中能够对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这一新兴领域有所涉及,探索其在提高网络吞吐量和鲁棒性方面的潜力。当然,一个好的教材不应止步于理论,我更希望书中能提供丰富的习题,涵盖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应用的各个层面,并且最好包含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鼓励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甚至启发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评分我是一名在企业从事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的工程师,而《编码理论(第三版)》对我来说,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理解信息如何被准确传输,更在于如何被安全地保护。《编码理论》这个主题本身就与我的工作息息相关。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信息安全领域的编码技术,例如差错控制编码在抵抗恶意干扰和数据篡改方面的作用,以及信息论中的秘密共享(Secret Sharing)技术是如何实现对敏感信息的安全分割和访问控制的。我也关注书中是否能涵盖一些关于抗量子计算攻击的编码方案,毕竟,随着量子计算的飞速发展,现有的加密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新的编码理论可能会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此外,我希望书中能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安全需求和计算资源,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编码策略的指导。例如,在物联网设备、嵌入式系统等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如何实现高效且安全的编码?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的有力武器,为我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创新的技术思路。
评分作为一个对理论物理和信息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者,我一直对编码理论在更广阔的科学视野中的地位感到好奇。《编码理论(第三版)》的出版,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我希望书中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通信和存储领域,而是能探讨编码理论在更抽象的科学模型中的应用。例如,在量子信息科学中,量子纠错编码是如何工作的?它与经典纠错编码在原理上有什么异同?量子态的脆弱性如何通过编码来保护?此外,我也对编码理论在统计物理、机器学习,甚至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深层联系感兴趣。例如,某些编码理论的概念是否能够为理解复杂系统的熵、信息流动,或是作为一种强大的模型构建工具?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跨学科的视角,帮助我理解编码理论作为一种普适的信息处理框架,是如何渗透到不同科学分支中的。如果书中能对一些尚未完全解决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或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那将更是让我激动不已,它将极大地激发我对编码理论在更宏观科学图景中作用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