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儿童学习钢琴的辅助教材,既可以增加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又可以练习指法,还可以让儿童喜欢练琴演奏。同时,本书也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人钢琴初学者、幼教机构音乐课、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钢琴学习辅助教材或即兴伴奏辅助教材。 (1)歌曲选材不但有儿歌,还有部分流行音乐;(2)每首钢琴曲都配有原音(音乐和吉他合奏的音乐效果)和伴奏音频(配合儿童弹钢琴或弹吉他时的伴奏音频),让孩子体会到合奏的乐趣;(3)《儿童趣味钢琴曲集——孩子们喜欢的儿歌钢琴独奏合奏曲》引用二维码技术,所有音频用手机一扫即可播放,使用非常方便。(4)《儿童趣味钢琴曲集——孩子们喜欢的儿歌钢琴独奏合奏曲》配有指法,便于学习者的弹奏练习。
内容简介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美妙的音乐陪伴左右。当前学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年龄段也越来越低,因此培养儿童学钢琴的兴趣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本书突出了以下特色:(1)歌曲选材不但有儿歌,还有部分流行音乐;(2)每首钢琴曲都配有原音(音乐和吉他合奏的音乐效果)和伴奏音频(配合儿童弹钢琴或弹吉他时的伴奏音频),让孩子体会到合奏的乐趣;(3)本书引用二维码技术,所有音频用手机一扫即可播放,使用非常方便。(4)本书配有指法,便于学习者的弹奏练习。
作者简介
阎妍,石家庄学院,音乐教师,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具有高校音乐教师资格与中央音乐学院奥尔夫教学双师资格,具有10年的钢琴教学经验及音乐教育经验,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奖励,被多所幼教机构、中小学聘为音乐课指导教师。主持、参与省级、市级多项课题。主编有《幼儿钢琴伴奏曲集》《当代文艺理论与实践举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等图书。
目录
第一部分 儿歌篇
1.雪绒花 002
2.摇篮曲 006
3.两只老虎 008
4.粉刷匠 010
5.大鹿 012
6.数鸭子 014
7.火车开啦 016
8.小白船 018
9.三只熊 022
10.棕色的小罐 024
11.小红帽 026
12.蓝精灵之歌 030
13.春天在哪里 034
14.小星星 038
15.可爱的家 040
16.铃儿响叮当 042
17.哆啦A梦 046
18.Do Re Mi 050
19.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054
20.爱的致意 058
21.粉刷匠 060
22.大鹿 062
23.小白船 064
24.三只熊 066
25.棕色的小罐 068
26.蓝精灵之歌 070
27.小星星 074
28.铃儿响叮当 076
29.Do Re Mi 078
30.春天在哪里 080
31.小红帽 082
3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084
33.爱的致意 086
第二部分 流行音乐篇
1.梦中的婚礼 090
2.虫儿飞 096
3.小酒窝 100
4.熊出没 104
5.小情歌 108
6.童年 112
7.天鹅湖 116
8.溜冰圆舞曲 120
9.巴啦啦小魔仙 124
10.天空之城 128
11.贝加尔湖畔 132
12.隐形的翅膀 136
13.水边的阿狄丽娜 140
14.虫儿飞 144
15.天空之城 148
16.贝加尔湖畔 152
17.天鹅湖 156
18.隐形的翅膀 160
19.水边的阿狄丽娜 164
前言/序言
随着社会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钢琴。学习钢琴的好处毋庸置疑,可以开发孩子左右脑、陶冶性情、培养孩子对于音乐的审美等。但是学习钢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觉得教材枯燥乏味,导致了厌学的情绪,不得不终止钢琴的学习。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钢琴教学经验的教师,深知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从钢琴启蒙阶段就将怎样让孩子对钢琴产生兴趣融入到教学中去,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钢琴不再乏味。
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内容上孩子们总是对他们喜欢的儿童歌曲或是流行钢琴曲产生浓厚的弹奏欲望,并且热衷于把自己弹奏的作品与他人分享;形式上,孩子们特别喜欢与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合奏,在合奏中孩子们总是能够体验到比独奏更动听的音乐效果。目前市面上多数的合奏书籍为四首联弹的形式,内容较为单一,这对于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来讲有些落伍了。实际上,与其他乐器的合奏以及不同风格的伴奏的钢琴教材在国外已经广为推广,不同乐器、不同伴奏织体的加入比单独钢琴伴奏或是四手联弹等形式提供了更多的音乐营养、丰富的和声、动听的音响效果等。此外,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其他乐器合奏,甚至与乐队合作,并且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这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钢琴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种种目的,编者选择编配了这样一本书籍,希望能给中国的琴童、家长、老师带来一些新的教学思维,不断推进儿童钢琴学习的进程,同时更加希望当孩子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能让他们坐得住,坚持不懈地将钢琴这种乐器学习下去。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部分钢琴曲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加入了吉他伴奏谱与伴奏音频。当孩子弹奏熟练后可以跟配套音频一起合奏,体验合奏的乐趣。
2.每首钢琴曲都是完整的,编曲以简单、规范、易弹、好听为原则,并且加入了歌词和一些乐曲相关知识的简介以及弹奏提示,便于教师、家长做参考。
3.吉他谱的加入,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对照合奏音频便于合奏,另一方面也便于学习钢琴的孩子与学习吉他的孩子一起参加音乐会或音乐表演排练时使用。此外,即使不方便使用吉他伴奏音频,孩子也可以单独弹奏钢琴部分,练习钢琴基础的弹奏技巧。
4.此书不但可以培养孩子钢琴基础的弹奏技巧,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节拍感、旋律感和音色感。合奏是对节奏、节拍最大的考验,孩子只有能够跟着节拍器完整地弹奏后,才能尝试与音频合奏。通过学习本书之后,孩子的节奏感、乐感等一定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
5.此书所有的曲目都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都是选择孩子们耳熟能详且非常喜欢的音乐作品。选材不但有儿歌,还有流行音乐等内容,形式变化多样,百弹不厌。最后的几首流行音乐适合钢琴基础较好的学生弹奏。
6.此书适用面广,不但可用作儿童学习钢琴的辅助教材,还可用作广大音乐爱好者以及钢琴教学机构的辅助教材。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这本书即将与琴童们见面了,希望这种教学新思维以及有意思的弹奏形式能够得到教师、家长、孩子们的认可,使孩子们在漫长的学琴道路上不再感到枯燥味,而是热爱钢琴、热爱音乐。
对于本书的编写,要真诚感谢本人单位石家庄学院的大力支持,也要特别感谢本书吉他谱编写者、音频制作者、有着丰富舞台演奏与吉他教学经验的河北省歌舞团刘克军老师的大力帮助,如果没有刘老师的参与就法体现本书的钢琴教学新思维。
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专家指正!
编著者
2017年4月
《萌芽之音:幼儿音乐启蒙与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构建幼儿音乐教育的知识框架 本书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以及所有关注幼儿早期音乐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指南。我们深知,音乐是幼儿认知、情感、社交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强大催化剂,因此,本书致力于从学科前沿视角,全面剖析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在逻辑与有效途径。 一、 幼儿音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 本章首先梳理了从胎儿期到学龄前儿童音乐感知、情感反应及技能发展的主要里程碑。详细阐述了皮亚杰、维果茨基等认知发展理论在音乐学习中的体现,重点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如2-3岁、4-5岁、5-6岁)幼儿在听觉辨识能力、节奏感、音高敏感度上的差异化表现。内容涵盖了幼儿对旋律、和声、音色的基本反应模式,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 二、 音乐认知与感知力的培养 音乐感知力是音乐学习的基石。本部分着重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激发和训练幼儿的听觉器官。 1. 听觉的精细化训练: 介绍了一系列区分音高、音色和力度变化的听力游戏与活动。例如,如何利用自然界的声音、自制乐器的音色差异来帮助幼儿建立声音的“图谱”。 2. 节奏感的内在化: 区别于机械地模仿拍打,本章强调节奏感应是身体运动与听觉信息的深度整合。内容包括运用身体律动(Body Percussion)、节奏叙事以及多感官同步训练法(如搭配视觉卡片或触觉材料)来深化幼儿对节拍、速度和节拍型的理解。 3. 旋律与和声的初探: 探讨了在不涉及复杂乐理的层面,如何引导幼儿感受旋律的走向(上行、下行、重复)以及基础的音程关系。引入了“旋律线条描绘”等活动,帮助幼儿将抽象的音高变化转化为具象的感知。 三、 音乐素养与核心能力的建构 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技能训练,强调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即“会听、会唱、会动、会创”。 1. 歌唱技能的自然发展: 强调以兴趣驱动而非强迫技巧为核心的歌唱教学法。分析了保护幼儿嗓音的要点,推荐了一批适合幼儿音域的、富含情感和故事性的歌曲范例。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模唱、接龙、角色扮演等方式,自然过渡到音准和清晰度的训练。 2. 音乐创造力的激发: 这是本书的重点之一。详细介绍了即兴创作的路径,包括节奏即兴(如自由说唱)、旋律即兴(如对已有旋律的简单改编)、以及器乐即兴演奏(如使用小型打击乐器)。内容鼓励教师和家长提供开放式的音乐环境,容许“不完美”的表达,将音乐视为一种沟通和表达的工具。 3. 音乐与跨学科的融合(STEAM): 深入探讨了音乐如何与数学(模式、序列)、语言(韵律、故事)、艺术(绘画、舞蹈)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提供了多个可操作的单元案例,展示音乐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中的桥梁作用。 第二部分:实践操作——幼儿音乐教学的活动设计与实施 本部分是为一线教育者量身打造的实用工具箱,聚焦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高效的课堂实践。 一、 丰富的音乐活动类型与组织 系统分类了学前教育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音乐活动形式: 1. 韵律与律动(Movement & Rhythm): 强调律动不仅仅是模仿动作,更是对音乐结构内部逻辑的身体化理解。提供了大量基于主题、情感或故事线索设计的综合性律动方案,涵盖了大型动作(跑跳)、精细动作(手指游戏)和即兴自由舞。 2. 音乐游戏的设计原则: 分析了游戏化学习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核心优势。提供了一系列涵盖不同技能点的音乐游戏设计模板,如听辨游戏、记忆游戏、合作游戏等,并给出了如何根据幼儿的即时反馈调整游戏难度的技巧。 3. 故事与音乐的结合: 探讨如何利用经典童话、绘本故事或自编情景剧,将音乐元素(如特定主题曲、角色音乐动机)自然融入叙事过程,提升幼儿的专注力和情节理解能力。 二、 乐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本书对打击乐器的选择、使用和管理进行了详尽的指导,而非仅限于钢琴这一特定乐器。 1. 打击乐器的系统分类与选择: 详细介绍了膜鸣乐器、体鸣乐器、弦鸣乐器和管鸣乐器在学前阶段的应用可能性。重点推荐了高品质的、声音纯净的奥尔夫或柯达伊体系推荐乐器,并强调了自制乐器的教育价值。 2. 乐器演奏的技能引导: 教授如何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握持、敲击和演奏姿势,以保护其手部精细动作发展。强调小组合作演奏中的“角色分配”和“倾听互动”,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合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团队意识。 3. 基础节奏与和声伴奏的引入: 针对教师和家长自身具备一定乐器基础的情况,本章提供了使用基础键盘乐器(如键盘或木琴)为幼儿歌曲提供简单和弦伴奏的实用方法,着重于如何使用三和弦进行简单配伴,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层次。 三、 教学评估与环境创设 有效的音乐教育离不开科学的评估和适宜的环境。 1. 非正式评估策略: 提出了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观察记录幼儿音乐表现的方法,如观察日志、作品分析(如幼儿的即兴涂鸦或动作记录)。强调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教学,而非评判能力高低。 2. 创设激发潜能的音乐环境: 提供了“音乐角”或“声音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从材料的可取性、安全性、声音多样性等角度,指导如何构建一个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的物理空间。 总结: 《萌芽之音:幼儿音乐启蒙与实践指南》是一本立足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强调主动探索与全方位素养培养的综合性著作。它不提供僵化的曲谱练习,而是提供一套激发幼儿内在音乐潜能、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系统方法论与丰富的活动资源库,旨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安全、快乐的氛围中,与音乐建立终身的美好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