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美文悦读
同题散文作文范本
●“同题散文经典”丛书,由著名学者陈子善、蔡翔主编。从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的精华篇目。囊括了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郁达夫、朱自清、林语堂、梁遇春、冰心、张恨水、汪曾祺、王安忆等诸多现当代散文大家的经典名作。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中国现代散文名篇进行一次整体的梳理和分类。
●面向的人群广泛,适合于一般大众读者,对学习写作者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阅读经典散文,亲近母语的魅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题散文经典”丛书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名篇进行重新分类,按照不同的主题编选成册,比如山、河、湖、海、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醉、生、梦、死、衣、食、住、行等。这样的分类编选,将不同名家创作的相同主题的经典散文编选成书,每册的内容相对集中,既方便读者阅读,也可作为学习写作的范本。
本书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以“父母”为题的经典散文,有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也有冰心的《回忆父亲》、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文月的《父亲》等,共收编以父为题的散文42篇。
一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3
家长李健吾14
背影朱自清17
回忆父亲冰心20
父亲的花园许钦文24
父亲李霁野28
悲哀的玩具李广田34
松林丽尼38
父亲周而复40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44
滕回生堂今昔沈从文46
义父王西彦53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59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父亲新凤霞66
父亲小记舒婷70
红心番薯林清玄73
面包祭铁凝80
父亲的烟陈丹燕88
陪父亲喝酒叶至善90
酒贾平凹93
父亲的咳嗽声刘心武96
父亲的书房陈平原99
父亲的树陈忠实104
二
三松堂断忆宗璞115
玄览堂情思郑尔康121
父亲的回忆舒乙125
人家说他是我爹赵二湖143
父亲阿城147
摇曳秋风遗念长孙晓玲153
哦,你是我的父亲钱理群165
话说父亲王安忆170
我的父亲苏雪林176
先父梦岐先生曹聚仁181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186
父亲的记忆孙犁190
父亲陈映真193
三
父亲的病鲁迅207
恐怖石评梅212
爸爸陈祖芬216
父亲林文月224
普通人梁晓声226
重温草莓迟子建235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
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总而言之:只是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罢了。但何以大模大样,用了这九个字的题目呢?这有两个理由:
第一,中国的“圣人之徒”,最恨人动摇他的两样东西。一样不必说,也与我辈绝不相干;一样便是他的伦常,我辈却不免偶然发几句议论,所以株连牵扯,很得了许多“铲伦常”“禽兽行”之类的恶名。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但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只是生命的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祖。我知道我辈和读者,若不是现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补之父,而且也都有做祖宗的希望,所差只在一个时间。为想省却许多麻烦起见,我们便该无须客气,尽可先行占住了上风,摆出父亲的尊严,谈谈我们和我们子女的事;不但将来着手实行,可以减少困难,在中国也顺理成章,免得“圣人之徒”听了害怕,总算是一举两得之至的事了。所以说,“我们怎样做父亲”。
第二,对于家庭问题,我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二五,四十,四九)中,曾经略略说及,总括大意,便只是从我们起,解放了后来的人。论到解放子女,本是极平常的事,当然不必有什么讨论。但中国的老年,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决定悟不过来。譬如早晨听到乌鸦叫,少年毫不介意,迷信的老人,却总须颓唐半天。虽然很可怜,然而也无法可救。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还有,我曾经说,自己并非创作者,便在上海报纸的《新教训》里,挨了一顿骂。但我辈评论事情,总须先评论了自己,不要冒充,才能像一篇说话,对得起自己和别人。我自己知道,不特并非创作者,并且也不是真理的发见者。凡有所说所写,只是就平日见闻的事理里面,取了一点心以为然的道理;至于终极究竟的事,却不能知。便是对于数年以后的学说的进步和变迁,也说不出会到如何地步,单相信比现在总该还有进步还有变迁罢了。所以说,“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
生命的价值和生命价值的高下,现在可以不论。单照常识判断,便知道既是生物,第一要紧的自然是生命。因为生物之所以为生物,全在有这生命,否则失了生物的意义。生物为保存生命起见,具有种种本能,最显著的是食欲。因有食欲才摄取食品,因有食品才发生温热,保存了生命。但生物的个体,总免不了老衰和死亡,为继续生命起见,又有一种本能,便是性欲。因性欲才有性交,因有性交才发生苗裔,继续了生命。所以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现在生命的事;性欲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性交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竟与这道理完全相反。夫妇是“人伦之中”,却说是“人伦之始”;性交是常事,却以为不净;生育也是常事,却以为天大的大功。人人对于婚姻,大抵先夹带着不净的思想。亲戚朋友有许多戏谑,自己也有许多羞涩,直到生了孩子,还是躲躲闪闪,怕敢声明;独有对于孩子,却威严十足。这种行径,简直可以说是和偷了钱发迹的财主,不相上下了。我并不是说,——如他们攻击者所意想的,——人类的性交也应如别种动物,随便举行;或如无耻流氓,专做些下流举动,自鸣得意。是说,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固有的不净思想,再纯洁明白一些,了解夫妇是伴侣,是共同劳动者,又是新生命创造者的意义。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领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领,将来还要交付子女,像他们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个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生命何以必需继续呢?就是因为要发展,要进化。个体既然免不了死亡,进化又毫无止境,所以只能延续着,在这进化的路上走。走这路须有一种内的努力,有如单细胞动物有内的努力,积久才会繁复,无脊椎动物有内的努力,积久才会发生脊椎。所以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
但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又恰恰与这道理完全相反。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牺牲,自己无力生存,却苛责后者又来专做他的牺牲,毁灭了一切发展本身的能力。我也不是说,——如他们攻击者所意想的,——孙子理应终日痛打他的祖父,女儿必须时时咒骂他的亲娘。是说,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古传的谬误思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况且幼者受了权利,也并非永久占有,将来还要对于他们的幼者,仍尽义务。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切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父子间没有什么恩”这一个断语,实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红耳赤的一大原因。他们的误点,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却件件与这要求反对,我们从古以来,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缩,社会的进步,也就跟着停顿。我们虽不能说停顿便要灭亡,但较之进步,总是停顿与灭亡的路相近。
自然界的安排,虽不免也有缺点,但结合长幼的方法,却并无错误。他并不用“恩”,却给与生物以一种天性,我们称他为“爱”。动物界中除了生子数目太多一一爱不周到的如鱼类之外,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让他的将来的生命,去上那发展的长途。
人类也不外此,欧美家庭,大抵以幼者弱者为本位,便是最合于这生物学的真理的办法。便在中国,只要心思纯白,未曾经过“圣人之徒”作践的人,也都自然而然的能发现这一种天性。例如一个村妇哺乳婴儿的时候,决不想到自己正在施恩;一个农夫娶妻的时候,也决不以为将要放债。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爱,愿他生存;更进一步的,便还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进化。这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便是人伦的索子,便是所谓“纲”。倘如旧说,抹煞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实际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种子。有人做了乐府,说是“劝孝”,大意是什么“儿子上学堂,母亲在家磨杏仁,预备回来给他喝,你还不孝么”之类,自以为“拼命卫道”。殊不知富翁的杏酪和穷人的豆浆,在爱情上价值同等,而其价值却正在父母当时并无求报的心思;否则变成买卖行为,虽然喝了杏酪,也不异“人乳喂猪”,无非要猪肉肥美,在人伦道德上,丝毫没有价值了。
所以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无论何国何人,大都承认“爱己”是一件应当的事。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义,也就是继续生命的根基。因为将来的运命,早在现在决定,故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易卜生做的《群鬼》(有潘家洵君译本,载在《新潮》一卷五号)虽然重在男女问题,但我们也可以看出遗传的可怕。欧士华本是要生活,能创作的人,因为父亲的不检,先天得了病毒,中途不能做人了。他又很爱母亲,不忍劳他服侍,便藏着吗啡,想待发作时候,由使女瑞琴帮他吃下,毒杀了自己;可是瑞琴走了。他于是只好托他母亲了。
欧“母亲,现在应该你帮我的忙了。”
阿夫人“我吗?”
欧“谁能及得上你。”
阿夫人“我!你的母亲!”
欧“正为那个。”
阿夫人“我,生你的人!”
欧“我不曾教你生我。并且给我的是一种什么日子?我不要他!你拿回去罢!”
这一段描写,实在是我们做父亲的人应该震惊戒惧佩服的;决不能昧了良心,说儿子理应受罪。这种事情,中国也很多,只要在医院做事,便能时时看见先天梅毒性病儿的惨状;而且傲然的送来的,又大抵是他的父母。但可怕的遗传,并不只是梅毒;另外许多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也可以传之子孙,而且久而久之,连社会都蒙着影响。我们且不高谈人群,单为子女说,便可以说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就令硬做了父亲,也不过如古代的草寇称王一般,万万算不了正统。将来学问发达,社会改造时,他们侥幸留下的苗裔,恐怕总不免要受善种学(Eugenics)者的处置。
倘若现在父母并没有将什么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交给子女,又不遇意外的事,子女便当然健康,总算已经达到了继续生命的目的。但父母的责任还没有完,因为生命虽然继续了,却是停顿不得,所以还须教这新生命去发展。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雏,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教他们生存上必需的本领。例如飞禽便教飞翔,鸷兽便教搏击。人类更高几等,便也有愿意子孙更进一层的天性。这也是爱,上文所说的是对于现在,这是对于将来。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假使古代的单细胞动物,也遵着这教训,那便永远不敢分裂繁复,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类了。
幸而这一类教训,虽然害过许多人,却还未能完全扫尽了一切人的天性。没有读过“圣贤书”的人,还能将这天性在名教的斧钺底下,时时流露,时时萌蘖;这便是中国人虽然凋落萎缩,却未灭绝的原因。
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日本近来,觉悟的也很不少;对于儿童的设施,研究儿童的事业,都非常兴盛了。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但有人会怕,仿佛父母从此以后,一无所有,无聊之极了。这种空虚的恐怖和无聊的感想,也即从谬误的旧思想发生;倘明白了生物学的真理,自然便会消灭。但要做解放子女的父母,也应预备一种能力。便是自己虽然已经带着过去的色采,却不失独立的本领和精神,有广博的趣味,高尚的娱乐。要幸福么?连你的将来的生命都幸福了。要“返老还童”,要“老复丁”么?子女便是“复丁”,都已独立而且更好了。这才是完了长者的任务,得了人生的慰安。倘若思想本领,样样照旧,专以“勃豁”为业,行辈自豪,那便自然免不了空虚无聊的苦痛。
或者又怕,解放之后,父子间要疏隔了。欧美的家庭,专制不及中国,早已大家知道;往者虽有人比之禽兽,现在却连“卫道”的圣徒,也曾替他们辩护,说并无“逆子叛弟”了。因此可知:惟其解放,所以相亲;惟其没有“拘挛”子弟的父兄,所以也没有反抗“拘挛”的“逆子叛弟”。若威逼利诱,便无论如何,决不能有“万年有道之长”。例便如我中国,汉有举孝,唐有孝悌力田科,清末也还有孝廉方正,都能换到官做。父恩谕之于先,皇恩施之于后,然而割股的人物,究属寥寥。足可证明中国的旧学说旧手段,实在从古以来,并无良效,无非使坏人增长些虚伪,好人无端的多受些人我都无利益的苦痛罢了。
独有“爱”是真的。路粹引孔融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汉末的孔府上,很出过几个有特色的奇人,不像现在这般冷落,这话也许确是北海先生所说;只是攻击他的偏是路粹和曹操,教人发笑罢了。)虽然也是一种对于旧说的打击,但实于事理不合。因为父母生了子女,同时又有天性的爱,这爱又很深广很长久,不会即离。现在世界没有大同,相爱还有差等,子女对于父母,也便最爱,最关切,不会即离。所以疏隔一层,不劳多虑。至于一种例外的人,或者非爱所能钩连。但若爱力尚且不能钩连,那便任凭什么“恩威,名分,天经,地义”之类,更是钩连不住。
或者又怕,解放之后,长者要吃苦了。这事可分两层:第一,中国的社会,虽说“道德好”,实际却太缺乏相爱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在这样社会中,不独老者难于生活,即解放幼者,也难于生活。第二,中国的男女,大抵未老先衰,甚至不到二十岁,早已老态可掬,待到真实衰老,便更须别人扶持。所以我说,解放子女的父母,应该先有一番预备;而对于如此社会,尤
应该改造,使他能适于合理的生活。许多人预备着,改造着,久而久之,自然可望实现了。单就别国的往时而言,斯宾塞未曾结婚,不闻他侘傺无聊;瓦特早没有了子女,也居然“寿终正寝”,何况在将来,更何况有儿女的人呢?
或者又怕,解放之后,子女要吃苦了。这事也有两层,全如上文所说,不过一是因为老而无能,一是因为少不更事罢了。因此觉醒的人,愈觉有改造社会的任务。中国相传的成法,谬误很多:一种是锢闭,以为可以与社会隔离,不受影响。一种是教给他恶本领,以为如此才能在社会中生活。用这类方法的长者,虽然也含有继续生命的好意,但比照事理,却决定谬误。此外还有一种,是传授些周旋方法,教他们顺应社会。这与数年前讲“实用主义”的人,因为市上有假洋钱,便要在学校里遍教学生看洋钱的法子之类,同一错误。社会虽然不能不偶然顺应,但决不是正当办法。因为社会不良,恶现象便很多,势不能一一顺应;倘都顺应了,又违反了合理的生活,倒走了进化的路。所以根本方法,只有改良社会。
就实际上说,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这也非“于今为烈”,正是“在昔已然”。历来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见实际上同居的为难;拼命的劝孝,也足见事实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我们试一翻大族的家谱,便知道始迁祖宗,大抵是单身迁居,成家立业;一到聚族而居,家谱出版,却已在零落的中途了。况在将来,迷信破了,便没有哭竹,卧冰;医学发达了,也不必尝秽,割股。又因为经济关系,结婚不得不迟,生育因此也迟,或者子女才能自存,父母已经衰老,不及依赖他们供养,事实上也就是父母反尽了义务。世界潮流逼拶着,这样做的可以生存,不然的便都衰落;无非觉醒者多,加些人力,便危机可望较少就是了。
但既如上言,中国家庭,实际久已崩溃,并不如“圣人之徒”纸上的空谈,则何以至今依然如故,一无进步呢?这事很容易解答。第一,崩溃者自崩溃,纠缠者自纠缠,设立者又自设立;毫无戒心,也不想到改革,所以如故。第二,以前的家庭中间,本来常有勃谿,到了新名词流行之后,便都改称“革命”,然而其实也仍是讨嫖钱至于相骂,要赌本至于相打之类,与觉醒者的改革,截然两途。这一类自称“革命”的勃谿子弟,纯属旧式,待到自己有了子女,也决不解放;或者毫不管理,或者反要寻出《孝经》,勒令诵读,想他们“学于古训”,都做牺牲。这只能全归旧道德旧习惯旧方法负责,生物学的真理决不能妄任其咎。
既如上言,生物为要进化,应该继续生命,那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妻四妾,也极合理了。这事也很容易解答。人类因为无后,绝了将来的生命,虽然不幸,但若用不正当的方法手段,苟延生命而害及人群,便该比一人无后,尤其“不孝”。因为现在的社会,一夫一妻制最为合理,而多妻主义,实能使人群堕落。堕落近于退化,与继续生命的目的,恰恰完全相反。无后只是灭绝了自己,退化状态的有后,便会毁到他人。人类总有些为他人牺牲自己的精神,而况生物自发生以来,交互关联,一人的血统,大抵总与他人有多少关系,不会完全灭绝。所以生物学的真理,决非多妻主义的护符。
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账,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但世间又有一类长者,不但不肯解放子女,并且不准子女解放他们自己的子女;就是并要孙子曾孙都做无谓的牺牲。这也是一个问题;而我是愿意平和的人,所以对于这问题,现在不能解答。
一九一九年十月
这本《同题散文经典: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带给我一种久违的震撼。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说教,也没有鸡汤式的励志口号,而是以一种极其贴近生活、极其真挚的情感,剖析了当代父亲的生存困境与内心挣扎。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像是在诉说着我们身边的故事,那些关于责任、关于牺牲、关于爱,但又常常被掩藏在平淡日子里的情感,在这里被一一揭开,让人感同身受。 我尤其被书中对父子之间微妙关系的描绘所打动。那种想要表达却又不知如何启齿的爱,那种想要给予却又怕束缚的关怀,那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既希望他们独立翱翔,又难以割舍的牵挂,都被作者细腻地捕捉到了。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也让我开始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该如何与我的孩子建立更加健康、更加平等的沟通模式。 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他没有回避父辈的缺点,也没有过度美化父爱的伟大,而是真实地展现了父亲这一角色所面临的时代变迁和内心冲突。这种坦诚,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他那些不善言辞的关怀,想起他那些默默的付出,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激。 这本书让我明白,做一个父亲,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修行。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去适应孩子的成长,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它也需要我们放下过去的包袱,去拥抱新的观念,去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这种角色的转变,是每一个当代父亲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书。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一个好父亲,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不要忘记家庭的港湾,不要忘记亲情的滋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父亲”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希望和期待。
评分刚翻开《同题散文经典: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就被一种浓厚的现实气息所吸引。它不像那些泛泛而谈的理论书籍,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每一个真实的父亲,那些在生活泥沼中摸爬滚打,却依旧努力维系家庭的男人。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将父爱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挣扎,以及那些细微处闪烁着的人性光辉,一一呈现出来。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父亲形象的多样性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有沉默寡言、默默付出的“老派”父亲,也有试图与孩子建立平等沟通的“新派”父亲;有在事业上风生水起却忽略家庭的父亲,也有在平凡岗位上尽职尽责的父亲。这些不同的形象,都折射出当代父亲在时代洪流中的不同选择与困境,也让我们看到,父爱的表达方式是如此多元,如此丰富。 作者对于细节的描绘,堪称一绝。那些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场景,经过他的笔触,便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例如,一个父亲在深夜为孩子盖被子时,眼中闪过的一丝担忧;或者,一个父亲在孩子取得成就时,脸上不自觉露出的骄傲,这些微小的瞬间,都饱含着深沉的情感,让人动容。 这本书让我明白,做一个父亲,不仅仅是传宗接代,更是参与生命的成长,是成为孩子人生旅途中的引路人。它需要我们具备耐心、智慧,更需要我们具备一颗不断学习和反思的心。它鼓励我们,放下过去的刻板印象,去拥抱新的教育理念,去与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单方面地去“教育”他们。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触动灵魂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了父亲这个角色背后隐藏的艰辛与伟大,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如何与孩子建立更和谐的关系,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读完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为人父的道路上,曾经的迷茫、困惑,以及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爱与责任。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看着作者笔下那些鲜活的父亲形象,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的父亲,甚至看到了我未来的样子。 书中对于父子关系的描绘,尤其让我深有体会。从孩子呱呱坠地时的手足无措,到青春期时的渐行渐远,再到成年后的理解与担当,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属于父亲的挣扎与成长。我曾经以为,做一个好父亲,只需要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父爱,是陪伴,是倾听,是引导,是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坚实的后盾,在他们犯错时给予温和的修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蕴藏着最深刻的情感连接。 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凡,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一段动人的情感。他对于生活细节的捕捉能力,让我叹为观止。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片段,在他笔下却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停下来,去回味那些场景,去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父亲,更是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如何更好地与家人相处。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父亲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可能永远是那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我们也会有脆弱,会有失误,也会有需要学习和成长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去拥抱这种变化,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成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有智慧的父亲。这种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父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一本关于如何去爱,如何去生活的书。它教会我,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记得放慢脚步,去感受亲情的美好,去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的决心,也要更加努力地去理解和珍惜我的父亲。
评分读完《同题散文经典: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不像一般的育儿书籍,教你一套条条框框的方法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次次深沉的追问,引人深思。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没有简单地歌颂父爱的伟大,而是将父亲的挣扎、困惑、无奈,以及那些微小的、不为人知的温柔,都展露无遗。 书中最令我触动的是,作者对父辈与子辈之间代沟问题的探讨。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老一辈的观念和方式,似乎与新一代的孩子格格不入,这种冲突,既带来了矛盾,也带来了理解的障碍。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我们去倾听,去理解,去尝试弥合这种裂痕。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沟通,不是单方面的说教,而是双向的交流和接纳。 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他将个人经历与社会观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张力。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会心一笑,因为那正是我的生活写照。又或者,会在某个瞬间,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说出了我心中积压已久的那些话。这种代入感,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也让我开始反思,我在扮演父亲这个角色时,是否过于焦虑,是否过于执着于“完美”。作者提醒我们,允许自己犯错,允许孩子犯错,在错误中学习,在跌倒后爬起,这才是成长的常态。放下不必要的包袱,以更加轻松、更加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为人父的挑战,或许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它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来,审视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审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它不是要我们去成为一个完美的父亲,而是要我们成为一个更真诚、更用心的父亲。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爱”有了新的理解,也对“家”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同题散文经典: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本书,给予我一种沉甸甸的触感,仿佛手中握着的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而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和无尽的情感。它没有选择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渲染煽情,而是用最朴素、最真实的语言,勾勒出当代父亲的群像。我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身边无数父亲的模样,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付出与迷茫,都被作者一一捕捉,并用文字的形式得以升华。 书中对于“陪伴”的描绘,让我尤为深刻。我们常常以为,只要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生活,就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却忽略了他们内心深处对陪伴的渴望。作者通过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片段,展现了陪伴的魔力。那种放下工作,耐心倾听孩子诉说;那种笨拙却充满爱意的拥抱;那种仅仅是默默地坐在孩子身边,都能传递出的温暖与力量,都让我深受启发。 作者的观察角度非常独特,他不仅关注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深入探讨了父亲与自己的父亲、与伴侣之间的关系。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整本书的内涵更加丰富和立体。它让我意识到,父亲这个角色,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家庭的整体紧密相连,需要父亲在各个层面都付出努力和智慧。 阅读这本书,更像是一次自我对话。它让我有机会去审视自己的初心,去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父亲。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纷扰所裹挟,而这本书,就像一个宁静的港湾,让我能够沉下心来,去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它不是一本指导手册,而是一次心灵的共鸣,一次关于责任与爱的深刻探讨。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让我对“父亲”这个身份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去爱,去承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值得每一个身为人父,或者即将为人父的人去细细品读,去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评分很好的一套书,物流也快,送货态度也好。双十一做的很不错!
评分篱笆网姑嘎嘎嘎嘎份证件类型吧台式样
评分送人才买的,他们都觉得好
评分非常感觉不好,字小纸差,这也不知道给谁看!
评分篱笆网姑嘎嘎嘎嘎份证件类型吧台式样
评分在京东买的书,挺不错的,送货也挺快
评分买来送人,他们都觉得好
评分送人才买的,他们都觉得好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多多读书对人生是有很大的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