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套装共12册)》以其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审时度势,对1919至1939年的欧洲形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介绍了一战对不同政权统治下的欧洲各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各国的后续政治、军事行动。
读者因而能深入了解一战后凡尔赛和约之下欧洲局势的变迁以及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和西班牙发生内战等事件是如何影响二战的。书中充分考量了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与作为主要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的一系列战争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二战爆发的缘由:1939年德、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仅在一个星期后,即9月1日,德军就大举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作者以如椽之笔全方位地向读者呈现了从一战到二战的二十年间波涛汹涌的欧洲形势,并通过大量珍贵文件和重要史料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和谋略家的远见和睿智。
瑞典学院在授予丘吉尔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的演讲用词洗练、文思敏捷、精辟中的、感人肺腑。他的演讲似乎具有重新锻造历史的力量。……在关乎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千钧一发之际,丘吉尔以其独特的雄辩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或许,正是这些伟大的演讲,为他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S.Churchill,1874—1965),英国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作家以及艺术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英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荣膺嘉德勋章、功绩勋章等英国高荣誉勋章。此外,丘吉尔凭借其极高的文学成就,于196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以英国首相的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1:从战争到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2:晦暗不明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3:法国的沦陷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4:单独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5:德国东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6:战争临到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7:日本的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8:挽回非洲局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9:战胜意大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0:从德黑兰到罗马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1:胜利的浪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2:铁幕
1
这时,经济风暴袭击到德国来了。美国各银行鉴于国内债务日益增多,都不肯增加极不合算的对德贷款。影响所及,弄得德国各地的工厂纷纷倒闭,许多企业也突然破产,而这些工厂和企业都是德国和平复兴所依赖的基础。1930年冬季,德国的失业人数增加到二百三十万人。与此同时,赔偿问题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过去三年内,美国总代办吉尔伯特先生,作为协约国代表,曾接收协约国要求德国偿付的巨额赔款,其中包括付给英国的赔款(当时经我之手自动转交到美国国库)。
这种做法肯定是不能持久的。早在1929年夏季,美国委员杨格先生在巴黎曾草拟、提议和要求商讨一个极其重要的减低赔款的计划,这个计划不但对赔款的偿付定出最后的限期,并且使德国国家银行和德国各条铁路脱离协约国的控制,此外又提出了撤销赔偿委员会而另设国际结算银行。
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就同以商业巨头胡根堡这个残暴的、昙花一现的人物为代表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以他为首的工商业利益集团联合起来。
他们发动了一次徒劳的然而是野蛮的运动来反对协约国所提出的这个影响深远而宽大的通融办法。德国政府使尽了气力才勉强使德国国会仅仅以二百二十四票对二百零六票通过了“杨格计划”。
外交部长施特雷泽曼这时在病重垂危之中,他在死前办了最后一件事:使协约国答应远在凡尔赛和约规定的期限之前把协约国军队撤出莱茵兰。
但是德国的群众对战胜国的明显让步,大都反应冷淡。在早先,或者在关系不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这些让步或许会被认为是走向和解和实现真正和平的一大步。但是现在,德国广大群众正面临着无时不在的、阴暗可怕的失业恐怖。中产阶级因马克的贬值早已破产而不得不铤而走险。国际经济的压力削弱了施特雷泽曼在国内的政治地位。
2
意大利并没有宣战。事实已经很明显,墨索里尼正在等待局势的变化。在局势尚未明朗、我们的部署尚未完全就绪以前,为了谨慎起见,我们认为还是把我们的航运绕道好望角为妙。但是,除了我们自己的海军实力对德国和意大利海军的联合力量占有压倒的优势外,我们还有强大的法国舰队为助。法国舰队由于达尔朗海军上将的卓越才能和长期主管,已经取得了最大的实力和效能,这是法国海军从帝政时代以来从未达到过的情形。如果意大利成为敌国,则我们的第一战场必然是地中海。除了作为一种暂时性的权宜之计以外,我完全反对所关于放弃地中海、仅仅封锁这个大内海两端的计划。我们自己的实力,即使没有法国海军及其设防港El的协助,也足以把意大利的船舰逐出地中海,并在两个月以内,或者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使海军完全控制地中海。
英国控制了地中海,对于处在敌对地位的意大利,必定会带来严重的损害,这对它继续作战的力量可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所有它在利比亚和埃赛俄比亚的军队,将变成折下来插在瓶中的花朵一样。法国和我们在埃及的部队可以随意获得增援,而它的部队即便不致活活饿死,亦将不胜负担、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如果不守住中部地中海,埃及与苏伊士运河以及法国的属地,就将陷于暴露状态,而招致由德国主持的意大利军队的进攻。如果在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内,在这个战场上能够获得一连串迅速的重大的胜利,则对于对德国的主要战争,一定会产生最有益的影响。任何阻力都不能妨碍我们在海军和陆军方面取得这些结果。
3
当我上午8点左右醒来的时候,我就阅读所有的电报,并在床上口授大批发给各部及参谋长委员会的备忘录和指示。这些备忘录和指示一经口授完毕就陆续打印出来,立即交给战时内阁副秘书(主管军事)兼我的驻参谋长委员会的代表伊斯梅将军,他每天清晨都来见我。这样,当参谋长委员会在10点30分开会时,他就有许多书面的东西带给他们。他们在讨论总的形势的同时,是充分考虑我的意见的。这样,在下午3点至5点,除非我们之间有某些异议需要进一步磋商之外,一整批由我或由各参谋长发布的经过我们大家同意的命令和电报就准备妥当了,就可以解决那些需要马上决定的事情了。
在总体战中,很难在军事问题和非军事问题之间划出什么明确的界线。军事参谋人员和战时内阁人员之间所以没有发生过这种摩擦,主要是由于战时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爵士的为人。这位前桂冠诗人的儿子,不但是一个孜孜不倦、十分称职的工作人员,而且是个具有非凡的毅力、才干和优美风度的人,在他的性格中丝毫也没有一点忌妒心。他最关心的是,战时内阁秘书处作为一个整体应当尽最大的能力为首相和战时内阁服务。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他自己的个人地位,在秘书处的行政人员和军事人员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龃龉。
在遇到较大的问题或意见分歧时,我就召开战时内阁国防委员会会议;这个委员会最初是由张伯伦先生、艾德礼先生和海陆空三军的大臣组成的,并由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这些正式会议在1941年以后就越来越少。15’由于政府机构的工作开始进行得比较顺利,我就得出一个结论:由三军参谋长出席的战时内阁的日常会议是不再需要的了。因此,我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举行后来在我们之间所谓的“星期一内阁检阅会”。每逢星期一,就召开一个相当大的会议——战时内阁全体阁员、海陆空三军大臣、国内安全大臣、财政大臣、自治领大臣、印度事务大臣、新闻大臣、三军参谋长和外交部的长官都参加。在这些会议上,每个参谋长轮流报告过去七天内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接着,由外交大臣叙述外交方面的种种重要事态发展。在每周的其他日子里,战时内阁单独开会,一切需要决定的重大事情都提到会上讨论。其他大臣则主要是在讨论与他们主管的事情有关的问题时才出席。战时内阁阁员统统传阅有关战争的一切文件,并且阅读所有由我发出的重要电报。由于信任的程度日益加深,战时内阁就不更多地干预作战的活动了,尽管他们对战事是密切注意和充分了解的。战时内阁阁员几乎替我承担了内政和党务的全部重担,从而使我从其他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处理主要问题。关于所有未来的重大军事行动,我总是及时同他们商量;他们虽然是很仔细地考虑有关战争的问题,却常常要求我不要告诉他们日期和详情,而且的确有几次在我正要告诉他们日期和详情的时候,他们阻止了我。
..........
评价二: 说实话,在购买这套书之前,我犹豫了很久。一方面,二战是我一直以来痴迷的题材,而丘吉尔的名字更是与那段历史紧密相连,他的口才和影响力毋庸置疑。但另一方面,一套12册的回忆录,篇幅之巨,内容之详实,着实让我有些望而却步。我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坚持读完,是否能够真正消化其中的信息。然而,当我真正拿到这套书,粗略地翻阅了一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开头,我便被打消了疑虑。那并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叙述。我看到他对于英伦保卫战的描绘,字里行间流露出那种不屈的斗志;我读到他对罗斯福的评价,字眼中透露出对这位伟大盟友的尊敬与审慎。我甚至能想象到,在灯火阑 the,他如何用雪茄和威士忌陪伴自己,在孤独中思考着整个世界的命运。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套书,不仅仅了解二战的进程,更能走进丘吉尔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如何在那样的时代,做出那样影响深远的决定。这绝对是一次充满挑战,也充满收获的阅读旅程。
评分评价三: 我一直认为,读史书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它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它试图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看待发生过的事情”。而一套以亲历者视角撰写的回忆录,恰恰能提供最独特的“为什么”。我一直对那些关键的转折点、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充满好奇。比如,在不列颠空战最胶着的时候,丘吉尔是如何支撑起整个国家士气的?在珍珠港事件之后,英美同盟是如何迅速且高效地建立起来的?在雅尔塔会议上,各个大国领导人之间的博弈又是如何进行的?这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正好提供了最直接的答案。我不仅想了解战争的细节,更想探究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考量、个人情感以及战略判断。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有些决策会奏效,而有些则会适得其反,以及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位领导者需要具备怎样的胸怀和远见,才能带领国家走出黑暗。
评分评价五: 一直以来,我对二战的兴趣,更多地停留在战役的宏观分析和战略层面的理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历史事件的背后,离不开那些掌握权力的个体,他们所做的选择,所承受的压力,以及他们内心的挣扎。这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恰恰能让我有机会深入到这个层面。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到,在那些硝烟弥漫的年代,丘吉尔是如何与同盟国领导人沟通协调,如何做出艰难的军事部署,又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英国的决心与韧性。我期待着,他能够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秘密会议,那些在政治角力中诞生的联盟与妥协。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份关于决策智慧、危机管理以及政治艺术的珍贵教材。我准备好,跟随他的文字,去体验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去感受一位伟大政治家在历史巨变中的思考与担当。
评分评价四: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总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时代,不能仅仅依赖于二手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往往蕴含着最鲜活的细节和最真实的感受。这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馈赠。我早就听说过丘吉尔的文笔犀利而富有感染力,我想象着他坐在书桌前,点燃一根雪茄,在夜深人静时,将那段铭刻在他心中的历史,一笔一画地写下来。我期待着,能够从他的笔下,看到那些地图上冰冷的地名,变成一个个充满血肉与牺牲的战场;看到那些在教科书上寥寥几笔带过的历史事件,被他细致入微地描绘得惊心动魄。我尤其好奇,他如何评价那些在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和人物,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命运,在他看来又是如何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的。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二战,更是关于一个时代,关于一个伟大的国家,以及一个不平凡的领袖。
评分评价一: 刚开始翻开这套书,就被那份沉甸甸的分量和纸张的质感所吸引。虽然我一直对历史,尤其是二战历史颇感兴趣,但之前接触的大多是战役分析、人物传记,或是从宏观角度梳理整个战争进程的著作。而这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给我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位亲历者,一位站在历史风暴中心最耀眼的位置上的关键人物,以他特有的视角、饱含情感的笔触,一点点勾勒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感受那些决策如何做出,那些联盟如何形成,那些危机如何化解。我好奇他如何看待那些曾经的盟友,又如何评价那些曾经的对手。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能够从他的文字中,窥见那种在绝境中鼓舞人心的力量,那种在重压下保持清醒的智慧。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更像是一堂关于领导力、关于勇气、关于国家存亡的史诗课。我准备好,带着敬畏和好奇,去聆听这位伟人的叙述。
评分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非常满意!喜欢!
评分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收到了,出乎我意料的惊喜,果断好评。
评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世界危机1(1911-1914)
评分不错的书籍,值得一读。
评分原版,书很好,京东快递很快。原版,书很好,京东快递很快。原版,书很好,京东快递很快。
评分现在经常在京东买书,不错!京东快递超给力
评分瑞典学院在授予丘吉尔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的演讲用词洗练、文思敏捷、精辟中的、感人肺腑。他的演讲似乎具有重新锻造历史的力量。……在关乎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千钧一发之际,丘吉尔以其独特的雄辩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或许,正是这些伟大
评分是很不错,活动大促也还算便宜,满减用券买到手,物流迅速,包装完美
评分非常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满一大箱子。囤货中。以后看。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