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驅逐艦全史 1899-1940(精裝版)

美國驅逐艦全史 1899-1940(精裝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江泓 著
圖書標籤:
  • 美國海軍
  • 驅逐艦
  • 軍事曆史
  • 艦船
  • 二戰前
  • 海軍艦艇
  • 美國曆史
  • 精裝本
  • 曆史軍事
  • 艦船科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長安齣版社
ISBN:9787510707728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931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3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軍迷、發燒友、曆史愛好者

  章騫傾情作序,波蘭繪圖大師利皮斯基和中國海軍史研究會資深專傢顧偉欣聯袂繪製數幅超大拉頁綫圖!上韆張艦船照片和大量彩繪綫圖,厘清百年美國驅逐艦發展曆史、設計過程、艦名沿革、武器配置等,資料詳實,考證深入,極具收藏價值!

內容簡介

  作為當今世界的頭號海上強國,美國驅逐艦從二戰時期便開始引導世界的潮流。其設計思想在戰後對整個歐洲甚至日本等遠東國傢産生瞭深遠影響。由於美國驅逐艦數量眾多,在本書之前,國內尚無一本“逐艦”列舉介紹美國驅逐艦的專著。而本書則力爭將美國從“班布裏奇”級到如今新的“硃姆沃爾特”級的每一艘曾經服役過的驅逐艦進行列舉,並著重介紹其中一些知名戰役、裝備、人物等。本書當為如今國內讀者係統瞭解美國驅逐艦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館學及考古學碩士,現就業於博物館。自幼對於軍事曆史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戰史、戰略思想等。自2012年開始編寫軍事類書籍,現已齣版多部作品。

目錄

第一章 誕生之初 早期美國驅逐艦 1899—1918
“班布裏奇”級
“特拉剋斯頓”級
“史密斯”級
“保爾丁”級
大洋獵狼
“卡辛”級
“艾爾文”級
“奧布萊恩”級
“塔剋”級
“桑普森”級
禁酒令時期的美國驅逐艦
“考德威爾”級
“維剋斯”級
“剋萊濛森”級
虹達角災難

第二章 條約時代 一戰結束後至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國驅逐艦 1919—1940
“法拉古特”級
“波特”級
“索莫斯”級
“馬漢”級
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國驅逐艦
“格裏德利”級
“巴格萊”級
“本漢”級
“西姆斯”級
驅逐艦換基地
多用途的美國驅逐艦

精彩書摘

  “班布裏奇”級(Bainbridge class)
  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海軍副部長西奧多·羅斯福提齣海軍需要一種可以攔截西班牙魚雷艇並能進行魚雷攻擊的小型艦艇。有鑒於此,美國國會在1898年同意撥款建造16艘“魚雷驅逐艦”(TBD)。就這樣,美國海軍的第一級驅逐艦——“班布裏奇”級誕生瞭。
  由於之前美國沒有建造過現代意義上的驅逐艦,因此“班布裏奇”級的設計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唯一可以藉鑒的就是英國之前設計建造的驅逐艦。“班布裏奇” 級的官方設計是以魚雷艇為藍本,其尺寸是之前魚雷艇的兩倍。相對於魚雷艇,“班布裏奇” 級搭載的魚雷數量減少,但是火炮數量增加。“班布裏奇” 級上的兩門76毫米炮分彆安裝在艦橋和艦艉的指揮塔上,五門57毫米炮中的兩門一左一右安裝在艦橋上,剩下三門分彆安裝在艦體中央及艦艉。“班布裏奇”級艦體中部的四根煙囪分彆連接四座鍋爐,而四座鍋爐兩兩一組,分彆連接兩座輪機。“班布裏奇”級的輸齣功率為8000馬力,最高航速28節。
  1899年8月15日,“班布裏奇”級的首艦“班布裏奇”號(DD-1)驅逐艦在納菲爾-利維船舶和發動機製造公司開工建造,該級的其他12艘分彆在威廉·特裏格造船公司(DD-4至DD-5)、夏蘭·荷令斯威鋼鐵廠(DD-6至DD-7)、弗河造船廠(DD-8至DD-9)、聯閤鋼鐵廠(DD-10至DD-12)和燃氣輪機及發電公司(DD-13)建造。所有“班布裏奇”級驅逐艦都在1900至1903年間下水並服役,由於建造公司不同,各艦在細節上也有差彆。除瞭官方設計的標準配置外,弗河造船廠建造的“羅倫斯”號和“麥剋多諾”號艦首采用“龜背”前甲闆,四根煙囪全部緊密排列,全部七門火炮為57毫米炮;夏蘭·荷令斯威鋼鐵廠建造的“霍普金斯”號 和“赫爾”號采用較低的“龜背”前甲闆,其煙囪較高,全部六門火炮為57毫米炮。
  “班布裏奇”級驅逐艦作為美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級驅逐艦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其在航速、火力和續航能力上都達到並超過瞭設計要求。盡管到瞭一戰前夕,“班布裏奇”級的性能已經有些過時,但還是全部參加瞭戰爭,其主要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執行護航任務。一戰中除瞭“昌西”號在1917年11月19日被英國商船“羅斯”號撞沉,其他12艘毫發無損。戰爭結束後,所有“班布裏奇”級驅逐艦全部退役並被齣售拆解。
  ……

前言/序言

  驅逐艦,美國海上力量的脊梁
  2013年10月28日,一艘形狀獨特的巨大軍艦在美國巴斯鐵工造船廠下水,這艘滿載排水量高達14797噸的艦艇便是美國新一代導彈驅逐艦“硃姆沃爾特”號。若無意外,該艦將於明年加入美國海軍的行列,而成為美國海軍在冷戰結束以後所奉行的“由海嚮陸”作戰思想的重要核心力量。這也意味著驅逐艦這種總是為他人進行護航的艦艇成為被人護航的角色。
  1894年,英國為瞭打破法國的集中運用雷擊艦艇的所謂“少壯學派”戰術,研製齣一種被稱為“魚雷艇殲擊艦(Torpedo boat destroyer)”的新型艦艇。以後這個稱呼也被簡化為Destroyer,當時中國將其翻譯為“魚雷獵艦”,而日本則將其翻譯為“驅逐艦”,結果後者卻反而成瞭該艦種的習慣稱呼。而且,當時的驅逐艦事實上就是那種雷擊艦艇的放大版,本質上並無區彆。隻是驅逐艦的誕生,使得以往的雷擊艦艇失去瞭存在意義,被“驅逐”齣瞭海軍艦艇傢族而已。
  美國最早的驅逐艦雖說是從1898年開始建造的,但是,其源流則可以追溯得更早,南北戰爭期間北軍庫欣上尉就率艇用杆雷擊沉瞭南軍的裝甲艦。而後曆經各種試驗艦艇,在1890年,以庫欣為名的雷擊艦第一號在美國海軍服役。自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開始步英國的後塵,用驅逐艦之名,將雷擊艦逐齣瞭作戰序列。
  到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的驅逐艦數量僅為52艘,還遠遠不能和海軍強國相比,但是,一旦加入瞭戰爭,其驅逐艦便成為最早的援英戰力,橫穿大西洋,被譽為“五月花的迴歸”。美國驅逐艦的投入使得英國開始有餘力組織護航船隊,將英國的海上交通從崩潰的邊緣解救齣來。美國為此延緩瞭大艦建造計劃,全力投入輕型艦艇的建造,其平甲闆驅逐艦猛然建造瞭273艘之多,充分展示瞭美國強有力的工業實力。
  到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驅逐艦還是得到瞭成批生産,僅戰時就建造瞭381艘之多,其中設計卓越的“弗萊徹”級更是達到瞭175艘這個峰值。而且,還在美國參戰之前,其驅逐艦就在護航行動中被擊沉,整個戰爭期間美國驅逐艦的勇敢戰功不勝枚舉。
  到瞭戰後,美國的驅逐艦事實上齣現瞭分化,其中大型的被稱為驅逐領艦,戰後美國的巡洋艦事實上都屬於這一範疇,而通常的驅逐艦則以反潛作為其主要任務,其最終型“斯普魯恩斯”級的艦體,又發展齣瞭宙斯盾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從這個意義看,戰後美國海軍的主要水麵艦體都流淌著驅逐艦的血脈。
  雖然象徵著美國海上力量的拳頭的,或許是“大白艦隊”,或許是超級航空母艦,又或許是彈道導彈核潛艇,但是,默默地支撐起這支海上力量的脊梁,則當推曾經被戲稱為“鐵皮罐”的驅逐艦。她們依托於美國強大的工業以及管理能力,以一種讓世人驚愕的數量大量生産,曾經活躍於保衛護航船隊的最前綫,宛如獵犬一般與敵方的艨艟巨艦短兵相接。而後則逐漸凝聚起高科技,化作瞭名副其實的電子堡壘而縱橫於冷戰和反恐戰爭的前列。如今,新的宙斯盾驅逐艦各類型的建造數量又將接近百艦,成為今後美國水麵艦艇的主體。而“硃姆沃爾特”號的齣現,又將美國驅逐艦的發展,推嚮瞭一個新的階段。原本處於主力艦屏障的艦艇終於也成為瞭艦隊的核心。然而,這也許意味著驅逐艦這個概念,甚至於整個艦艇分類的概念要發生根本的變化。這使得我們應該對於今後美國驅逐艦的發展加以關注。
  和變化多端的美國其他艦艇的命名不一樣,美國驅逐艦的命名始終是以美國海軍的名將英傑為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也恰恰符閤瞭美國海上力量的脊梁這一性格與精神。
  從誕生到如今,美國驅逐艦數量已經超過瞭韆艘,這在世界上所有的海軍中也未曾有過。對於這韆艘艦艇加以概覽,其睏難和工作量有多少可想而知,但是,江泓、錢坤與張恩東等先生能夠挑起這副擔子,圖文並茂地完成寫作可謂難能可貴。藉此本人緻以由衷的敬意。
  章騫
  2014年8月31日


破浪前行:美國海軍驅逐艦的崛起與輝煌(1899-1940) 1899年,當20世紀的曙光初現,一股新的海軍力量在美國的造船廠中悄然孕育。那是驅逐艦的時代,一種專門為偵察、攔截和對抗日益強大的魚雷艇而設計的艦艇。而《美國驅逐艦全史:1899-1940》(精裝版)這部巨著,正是將我們帶迴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深入剖析美國海軍如何從無到有,逐步打造齣一支令世界側目的驅逐艦艦隊,並最終在這段關鍵的曆史時期內,確立其在海權爭霸中的重要地位。 本書並非僅僅羅列艦船的型號、數據和服役年限,它更是一部關於技術革新、戰略演變、戰術發展以及無數海軍官兵奮鬥史的史詩。作者以嚴謹的史學態度和生動的筆觸,為讀者勾勒齣美國驅逐艦從早期稚嫩的設計,到成熟、強大的海上利器的發展脈絡。 第一章:時代之殤與萌芽(1899-1905) 故事的開端,總是源於對現實的審視和對未來的預判。在19世紀末,歐洲列強海軍的迅速擴張,特彆是魚雷艇技術的飛速發展,讓美國海軍深感不安。這些小型、高速且裝備緻命魚雷的艦艇,足以對笨重的戰列艦構成嚴重威脅。因此,一種能夠伴隨主力艦隊、為其提供保護,並能主動搜尋和摧毀敵方魚雷艇的艦種呼之欲齣。 本書的第一章,便詳盡地迴顧瞭這一曆史背景。它會詳細介紹當時世界海軍的格局,特彆是各國在發展新型艦艇上的嘗試。美國海軍內部圍繞是否引入“驅逐艦”這一概念的爭論,以及早期引進外國設計或自行摸索的艱難曆程,都將在這一部分得到生動展現。讀者將瞭解到,第一批美國驅逐艦,如“班布裏奇”級,它們的設計理念、技術特點,以及在服役初期所麵臨的挑戰。它們或許不如後來的艦艇那樣雄壯,但卻承載瞭美國海軍對未來海上力量的期望。 第二章:從模仿到創新:“特魯普”級的曙光(1906-1910) 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班布裏奇”級等早期驅逐艦在服役中暴露齣諸多問題。技術上的不足、性能上的局限,都促使美國海軍必須進行一次大膽的革新。這一時期,以“特魯普”級(Troutman Class)為代錶的新型驅逐艦橫空齣世,標誌著美國驅逐艦設計開始走嚮成熟和獨立。 本章將深入剖析“特魯普”級驅逐艦的設計理念,其在火力、速度、續航力等方麵相較於前輩的顯著提升。作者會詳細介紹其動力係統、武器配置(例如開始裝備的魚雷發射管數量和口徑,以及早期艦炮的性能),以及這些技術進步是如何應對當時海軍戰術需求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本章會探討“特魯普”級驅逐艦對美國海軍驅逐艦發展道路的深遠影響,它們是如何成為後續艦艇設計的標杆,並為日後美國海軍在世界舞颱上的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章:技術飛躍與批量建造:“平剋尼”級與“坎貝爾”級的時代(1911-1916) 進入20世紀第二個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逐漸籠罩全球。歐洲戰場上的海戰,特彆是潛艇戰的齣現,讓驅逐艦的作用被重新評估和放大。它們不再僅僅是防範魚雷艇的“水雷艇殺手”,更是反潛作戰、護航以及艦隊偵察的重要力量。 本書第三章,將聚焦於“平剋尼”級(Pinckney Class)和“坎貝爾”級(Campbell Class)等一係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驅逐艦。這一時期的驅逐艦在技術上實現瞭前所未有的飛躍。動力係統更加先進,航速進一步提升,續航能力得到顯著改善。武器裝備也更加現代化,魚雷的威力更大,艦炮的射程和射速都有所提高,甚至開始齣現用於對付潛艇的深水炸彈等裝備。 這一章還會重點分析美國海軍在這一時期大規模建造驅逐艦的戰略考量。戰雲密布的國際形勢,使得美國海軍需要快速擴充力量,以應對潛在的衝突。批量建造的模式,不僅提升瞭生産效率,也為美國海軍在未來戰爭中提供瞭充足的艦隻保障。讀者將瞭解到,這些艦艇是如何在設計中吸取早期艦艇的經驗教訓,並融入最新的技術成果,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驅逐艦之一。 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1917-1918) 當戰爭的硝煙在歐洲大陸升騰,美國海軍的驅逐艦部隊也迎來瞭真正的考驗。本書第四章,將詳細描繪美國驅逐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勇錶現。它們不再是紙麵上的設計,而是活躍在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的錚錚鐵甲。 本章將以詳實的曆史資料,展現美國驅逐艦在反潛作戰中的關鍵作用。它們如何與潛艇展開殊死搏鬥,如何搜尋、追蹤並摧毀德國的U型潛艇,保護盟軍的運輸船隊免受攻擊。護航任務的艱巨與危險,無數次驚心動魄的遭遇戰,都將被娓娓道來。 此外,本章還會探討美國驅逐艦在其他方麵的貢獻,例如參與對德海軍的封鎖行動,以及在某些戰役中扮演的支援角色。讀者將瞭解到,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美國驅逐艦的性能、官兵的素質以及指揮官的戰術運用,是如何經受住考驗,並為最終的勝利貢獻力量。戰爭的殘酷現實,也反過來促進瞭驅逐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後續艦艇的設計提供瞭寶貴的經驗。 第五章:戰後調整與技術探索(1919-1929)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並未讓驅逐艦的發展步伐停歇。戰後的世界,海軍格局發生變化,各國海軍都在進行著技術和戰略的調整。對於美國海軍而言,如何保持海上優勢,並應對新型的海上威脅,成為瞭新的課題。 本書第五章,將聚焦於戰後十年的美國驅逐艦發展。這一時期,雖然大規模的驅逐艦建造項目有所放緩,但技術探索和性能改進的步伐並未停止。作者將深入分析戰後海軍條約對驅逐艦噸位和武器裝備的限製,以及美國海軍如何在這種限製下,尋求技術突破。 本章會介紹在這一時期齣現的具有代錶性的驅逐艦設計,例如對主甲闆設計、動力係統、火控係統等方麵的改進。一些實驗性的艦艇和技術,也將在此展現。例如,如何提高航速,如何在有限的噸位內裝備更強的火力,以及如何應對新興的航空母艦威脅。讀者將看到,即使在相對和平的時期,美國海軍的工程師和海軍將領們,也從未停止過對更優越驅逐艦的追求。 第六章:走嚮成熟與應對挑戰:“法拉格特”級及之後的變革(1930-1940) 20世紀30年代,國際局勢再次趨於緊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越來越近,各國海軍再次進入軍備競賽的軌道。此時的美國驅逐艦,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並在應對新的戰略挑戰方麵,展現齣強大的適應性。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把目光投嚮1930年代的美國驅逐艦。以“法拉格特”級(Farragut Class)為代錶的新一代驅逐艦,代錶瞭這一時期美國海軍驅逐艦設計的頂峰。它們在噸位、火力、速度、續航力等各方麵都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它們開始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大規模海戰做準備。 本章將詳細分析“法拉格特”級及其後續型號的獨特設計理念,例如對艦體結構的優化,對武器裝備的全麵升級(如更強大的主炮、更多數量和更先進的魚雷發射管,以及對防空武器的重視),以及對新型雷達和聲納技術的初步應用。 同時,本章還會探討在1930年代末期,美國海軍為應對即將到來的太平洋戰爭和歐洲戰場上的海軍威脅,所進行的戰略規劃和戰術研究。如何形成高效的驅逐艦戰隊,如何與航空母艦和其他艦種協同作戰,這些都是在本書的最後部分得到深入探討的內容。 結語:曆史的迴響 《美國驅逐艦全史:1899-1940》(精裝版)不僅是一部艦船的編年史,更是一部關於國傢海軍力量發展、技術創新與戰略遠見的深刻洞察。從1899年蹣跚學步,到1940年整裝待發,美國驅逐艦在這短短四十年間,完成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蛻變。它們是美國海軍邁嚮世界一流強國的重要標誌,它們的故事,也深深地鎸刻在瞭20世紀波瀾壯闊的海權史冊之上。本書將為所有熱愛海軍史、軍事史以及對近代工業發展和國傢戰略感興趣的讀者,帶來一場知識的盛宴和深刻的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五: 當我第一眼看到《美國驅逐艦全史 1899-1940(精裝版)》時,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精美的外觀所吸引。作為一名對二戰海軍史略知一二的愛好者,我深知驅逐艦在整個海軍體係中的重要性。它們可能是數量最多、活動範圍最廣的艦種之一,承擔著護航、反潛、偵察、乃至魚雷攻擊等多種關鍵任務。1899年到1940年,這三十多年的時間跨度,恰好是美國驅逐艦發展的關鍵時期,從早期模仿和學習,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優勢。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本書中,作者是如何梳理和呈現這一曆史進程的。例如,早期驅逐艦在技術上有哪些突破性的創新?比如,如何解決動力問題,如何提高航速和續航能力?在火力配置上,從最初的速射炮到後來的大口徑火炮,這個演變過程是怎樣的?而且,隨著海上威脅的不斷變化,特彆是潛艇技術的進步,驅逐艦在反潛方麵的能力是如何被重點開發和強化的?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重要的驅逐艦設計方案,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錶現?我特彆期待能看到,這本書是如何將抽象的技術參數和曆史事件有機地結閤起來,為讀者勾勒齣一幅美國驅逐艦波瀾壯闊的發展畫捲。

評分

評價二: 對於《美國驅逐艦全史 1899-1940(精裝版)》,我本來的期望值其實是抱著一種“姑且看看”的態度,畢竟我對驅逐艦這一細分領域的研究並不算特彆深入,瞭解得更多的是一些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宏偉篇章。但是,翻開這本書,我立即被它嚴謹而詳實的資料所摺服。作者顯然在這方麵投入瞭巨大的心血,大量的原始數據、艦船設計圖紙、以及罕見的曆史照片,都讓我感到目不暇接。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驅逐艦建造和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技術挑戰。例如,在蒸汽輪機技術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如何優化艦體設計以提高航速和續航能力?當時海軍內部在選擇不同設計方案時,是否存在激烈的爭論?是否會提及一些著名的驅逐艦設計師或海軍將領,他們的遠見卓識或戰略決策如何影響瞭驅逐艦的發展方嚮?另外,我也想瞭解,在1899年至1940年這段漫長的時期裏,世界格局的變化,比如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是如何促使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需求和定位做齣調整的。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驅逐艦在反潛作戰中的突齣錶現,是否直接推動瞭後續對反潛能力的重點投入?書中對這些“幕後故事”是否有深入的挖掘?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艦船數據,更能展現齣技術、戰略與時代背景之間相互影響的生動圖景,讓我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美國驅逐艦的演進。

評分

評價三: 拿到《美國驅逐艦全史 1899-1940(精裝版)》這本書,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無論是從裝幀的精美程度,還是內容涵蓋的廣度來看,都讓人覺得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力作。我對驅逐艦情有獨鍾,主要是因為它們在海戰中扮演的角色往往被低估,但又至關重要。它們是艦隊的“哨兵”,是海上航綫的“守護者”,更是突擊敵艦的“利刃”。從1899年那個相對稚嫩的年代,到1940年,這段時間內,驅逐艦的設計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特彆想知道,在技術層麵,早期驅逐艦是如何剋服蒸汽機的局限,如何平衡速度、火力與續航之間的矛盾?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不同時期驅逐艦型號之間的技術傳承與革新,例如,從早期的“魚雷艇殺手”到後來能夠搭載更多反潛武器的大型驅逐艦,這個演變過程中的關鍵節點有哪些?再者,我對於當時美國海軍在艦船建造上的策略也很好奇。是否會提及一些大型的造艦計劃,這些計劃的背後有哪些戰略考量?是否有對當時美國海軍軍官在驅逐艦戰術運用方麵的思想進行梳理和介紹?這本書的題目本身就包含瞭一個很重要的時間跨度,我非常期待它能完整地勾勒齣美國驅逐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這條發展軌跡,其中所蘊含的科技進步、戰略調整和曆史事件,都讓我充滿探索的欲望。

評分

評價一: 拿到這本《美國驅逐艦全史 1899-1940(精裝版)》,說實話,我最先被它厚實的精裝封麵和紙張的質感所吸引。那種沉甸甸的感覺,仿佛捧在手裏的是一段厚重的曆史,而不是一堆簡單的文字。作為一名軍事愛好者,我對海戰,尤其是驅逐艦這種在二戰中扮演瞭至關重要角色的艦種,有著近乎癡迷的研究。我一直覺得,小小的驅逐艦,雖然不像戰列艦那樣光芒萬丈,但它們承擔著偵察、護航、反潛、魚雷攻擊等多種任務,是艦隊不可或缺的“多麵手”。從1899年起步,到1940年,這三十多年的時間,恰恰是驅逐艦從早期蒸汽動力、裝載魚雷艇技術的萌芽,到逐漸成熟,成為海洋舞颱上不可忽視的力量的轉型期。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解析這個過程中,美國海軍在艦型設計、武器裝備、戰術運用等方麵是如何不斷演進和創新的。比如,早期的“閃電級”驅逐艦,它們的設計理念是什麼?與同時代其他國傢的驅逐艦相比,有何優勢或不足?在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驅逐艦又是如何實踐和檢驗這些新設計的?書中是否會穿插一些當時的著名戰役,讓我們看到這些鋼鐵巨獸在硝煙中的真實錶現?還有,艦載武器的革新,從火炮到魚雷,再到後來探照燈和聲納的齣現,這些技術進步是如何一步步改變驅逐艦的作戰能力的?我真的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否能為我揭示這些謎團,讓我更深入地理解美國驅逐艦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海軍史上的崛起之路。

評分

評價四: 《美國驅逐艦全史 1899-1940(精裝版)》這本書,拿到手便有一種愛不釋捲的感覺,精美的裝幀和壓實的紙張,都預示著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仔細閱讀的讀物。我一直覺得,驅逐艦是海戰中最具活力的艦種之一,它們數量龐大,用途廣泛,在每一次海戰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關注1899年至1940年這段曆史時期,因為它正好覆蓋瞭美國海軍驅逐艦從萌芽、發展壯大到逐漸成熟的關鍵階段。我非常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時期美國驅逐艦在設計理念上的演變。例如,早期驅逐艦如何模仿和改進歐洲的設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潛任務的日益重要,是如何促使驅逐艦的設計朝著更專業化的方嚮發展?書中對於艦載武器的演進,比如火炮口徑的變化、魚雷技術的發展,以及後來聲納和深彈等反潛設備的齣現,是否有詳盡的論述?我希望能看到,這些技術革新是如何一步步提升驅逐艦的作戰效能,讓它們在海上爭奪中占據優勢。此外,我對於書中是否會穿插一些具體的曆史事件或戰例來佐證這些艦船的設計和發展,也抱有極大的期待。通過這些生動的例子,或許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些鋼鐵巨獸在曆史洪流中的每一次搏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