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 ||
| 作者: | 雷霞//袁荣京 | 开本: | 16开 |
| 原价: | 35 | 页数: | 289 |
| 现价: | 29.052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 ISBN号: | 9787305138065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阅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合法性”构建过程的执着探究。清朝的建立,在很多著作中被简单归结为“征服”,但本书却花了大量笔墨来剖析“被征服者如何接受征服者”这一更为复杂的问题。作者着重分析了早期统治者如何利用宗教(如萨满教的元素与后来的藏传佛教的结合)、对儒家典籍的采纳,以及在与明朝的对峙中,如何巧妙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比腐朽的“中原王朝”更具道德感和效率的替代者。这种对“话语权”的争夺描绘得极其精彩,不再是单向度的武力压制,而是一场跨越文化边界的智力角逐。尤其是在描述“入关”前后,统治集团内部关于文化政策的辩论时,那种思想的交锋比真刀真枪的战斗更加扣人心弦,揭示了早期清朝政权内部的深刻矛盾与自我调适能力。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令人敬佩,但其叙事节奏变化之大,有时会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感到些许吃力。它似乎在不同的章节间,频繁地在宏大的战略部署和极其微小的宫廷礼仪细节之间切换,仿佛作者的注意力在历史的经纬线上跳跃。例如,当它详细解析早期对女真各部的“招抚”政策时,那种如同谈判桌上步步为营的心理博弈,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可紧接着,作者又会突然沉浸于对某位皇太后或侧福晋的日常生活侧写,尽管这些侧写无疑丰富了历史的血肉,却也使得整体的叙事线索在某些段落显得有些松散。这并非缺陷,而是风格使然,它强迫读者慢下来,去品味那些被主流史学忽略的“生活史”。总而言之,它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耐心和对细节的敏感度,方能领略其全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功底非常扎实,但其对某些特定历史人物的侧重,确实让部分读者的关注点发生倾斜。比如,对于某些早期军事将领的战功描述,篇幅之详尽,几乎要盖过对政治核心决策层的讨论。这使得作品在处理军事史与政治史的平衡上,更偏向于前者。我能感受到作者对那些在冰天雪地中开拓疆土、浴血奋战的一线指挥官的深切同情与敬意,他们被赋予了极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然而,这也带来一个略微遗憾的结果:在对关外政治斗争后期,如权力继承与朝堂派系形成的关键阶段,叙事的力量似乎略有减弱,显得有些仓促或不够深入。尽管如此,对于研究清朝军事组织(特别是早期旗军的战斗特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用最生动的笔触,重现了那些铁蹄下鲜为人知的壮烈。
评分初翻开这册书卷,我立刻被它那种近乎散文诗般的笔触所吸引。那种对环境的描绘,简直能让人闻到白山黑水间凛冽的寒风和潮湿的泥土气息。它不仅仅是在罗列事件和人物,更是在努力重构一种失落的“世界观”。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解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关外的“八旗”制度是如何从一种军事动员体系,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结构和阶级划分的工具。这里面涉及到的民族融合与排斥、文化适应与抵抗的张力,被探讨得极为深刻。特别是书中对“满洲正黄旗”与“新附汉军”之间微妙的权力动态关系的分析,非常精妙,揭示了早期政权为了迅速扩大实力,不得不做出的那些实用主义的妥协与代价。这种对社会结构微观层面的关注,让整部作品的厚度远超一般开国史的范畴,更像是一部社会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报告,只是媒介是文字而非影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如同老旧的铜镜,虽然表面斑驳,但反射出的历史光影却异常清晰。作者似乎对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社会肌理有着深入的洞察,尤其是对辽阔的关外土地上,那些游牧民族与定居农耕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描绘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它对努尔哈赤时代初期建州女真部落联盟形成过程的细腻刻画,不同于许多着重于宏大战争叙事的历史作品,这本书更像是聚焦于权力是如何在小规模的氏族内部通过联姻、背叛和早期的制度构建中缓慢酝酿出来的。它没有将清朝的建立塑造成一场必然的“天命所归”,而是将其视为一系列极其偶然、充满风险的政治赌博与军事奇迹的叠加。读到关键决策点时,总能感受到那种悬于一线、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的紧张感,这使得阅读体验远超枯燥的史料堆砌,更像是在亲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对于任何想理解早期满洲政治文化根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未经过度美化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