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语录

2013语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周刊 著
图书标签:
  • 语录
  • 2013
  • 名人名言
  • 励志
  • 人生感悟
  • 经典语句
  • 情感
  • 智慧
  • 思考
  • 年度精选
  • 金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3601
商品编码:146283354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2013语录

原价:32.00元

作者:新周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8643601

字数:180000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新周刊语录出版至今,已经是第十个年头。盘点是新周刊的招牌菜,语录最是原汁原味,已然成为读者年终盘点不可或缺的读物,有固定的优质读者群,有很高的品牌热度,是一部有滋有味的年度口述史。
2、这是新周刊唯一一个不以杂志形式发行的内容读物,国内外时事政治,文化生活,娱乐体育,包罗万象,有趣有种,好看好玩。在最热辣最过瘾的语录中,感受2013嘴上风暴。
3、在资讯碎片化的年代,新周刊的年度语录图书所做的,就是经过编辑、筛选,把散落在各大媒体及网络平台的、反映本年度各个领域的声音收入一本书,希望为这个时代补白。因其五花八门、南腔北调、原汁原味,读者可以将之视为一盘原声带,一个简易记事本,一册在手,可以回顾这一年度发生的大事小事。
4、最佳马桶读物。短小精悍,妙语不断,让你拿得起,放不下。
5、因其忠实记录,年度语录图书已经拥有固定读者群,包括传媒、创意、广告等界别人士。也作为政府机关一年盘点的必备参考。

内容提要


新周刊10年经典品牌。全面梳理2013年,盘点专家《新周刊》与知道分子联手编选。
把一个年度的时代现场,浓缩在由l000条语录构成的口述史里。2013我们一起走过,共同见证。
迄今为止,新周刊《语录》已连续多年登上各大城市畅销书榜,成为最具有现场感,最个性化、最有趣的“中文甜点”。每年年底上市即抢购一空,成为各色人等的案头必备和年度珍藏。一定有话语在《语录》中遗漏,它来自你的偏爱;但也一定有声音从《语录》中走出,直接进入你的内心。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经历和见证的时代。这也是我们共同记忆、感知和聆听的世界。还原2013,且翻《语录》。

目录


时事 政治(国内)
看过彩色电视的人不愿再看黑白的。
英国学者曾锐生在点评中国社会和政治未来发展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时事 政治(国际)
教室后排无聊的小孩。
俄罗斯同意庇护斯诺登,美俄关系急剧降温。奥巴马取消与普京单独会晤的计划,并这样比喻普京。
文化 生活(国内)
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
“黄永玉九十画展”开展,这是黄永玉书法作品中的句子。
文化 生活(国际)
404。
据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 的研究显示,2013 年网络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单词是404。
娱乐 体育(国内)
这一世,夫妻缘尽于此,我还好,你也保重。
2013 年9 月13 日,王菲发微博宣布已和李亚鹏离婚。
娱乐 体育(国际)
Made in China。
《雷神2》 热映,漫威影业在官方微博上提问:雷神之锤上面镌刻着哪句话?一位中国网民如此回答。

作者介绍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8月18日,十多年猛进,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是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它始终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撞击与概念,引导读者关注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趋势。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


文摘


序言



《2013语录》—— 一部关于时代脉搏与个体回响的深度挖掘 《2013语录》并非一本简单的语录集,它更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2013年那个特殊年份的时代精神、社会思潮以及隐藏在个体微观世界中的情感洪流。本书以一种非线性、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捕捉了那个时代里那些被言说、被思考、被传播的词语、句子、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解读与延展。它不是对既成事实的罗列,而是对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的追溯与唤醒,旨在呈现一个更加立体、 nuanced 的2013。 时代烙印:关键词背后的社会肌理 2013年,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与调整。经济的持续增长伴随着结构性的矛盾,社会的开放与多元化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语录》精选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和短语,它们如同时代的密码,解锁了那个年份的社会肌理。 例如,关于“告别”的讨论,不仅仅是简单的告别过去,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某些发展模式的反思,对增长速度的审慎,以及对增长质量的期待。书中通过对相关语录的梳理,展现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发展焦虑”与“转型阵痛”。 “新常态”这个词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再追求过去的高速增长,而是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模式的转变和发展质量的提升。《2013语录》深入剖析了“新常态”背后的经济逻辑,探讨了其对产业结构、就业市场、消费模式等方面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书中引用了大量关于“调结构”、“转方式”的言论,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穹顶之下”的呼唤,揭示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忧虑。2013年,空气污染成为笼罩在许多城市上空的阴影,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空前提高。《2013语录》搜集了大量关于环保、雾霾、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并通过这些声音,折射出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绿色未来的渴望。书中分析了不同群体在环境问题上的立场,以及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组织在此问题上的努力与困境。 “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则展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探索,以及社会对个体价值实现的普遍期盼。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创业与创新被寄予厚望。《2013语录》深入解读了这一浪潮背后的动力,分析了其对就业、技术进步、社会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书中汇集了许多关于创业故事、创新理念的讨论,展现了那个时代创业者的激情与梦想。 此外,诸如“中国梦”、“依法治国”、“老虎苍蝇一起打”等重要政治话语,也在《2013语录》中得到了细致的呈现与解读。这些话语不仅是官方的表述,更是社会大众讨论与解读的焦点,它们塑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并对社会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力图呈现这些话语在不同语境下的解读,以及它们如何融入大众的日常认知。 个体回响:情感密码与生活图景 除了宏大的时代叙事,《2013语录》同样关注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情感律动与生活图景。那些看似微小、零散的句子,却承载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困惑与希望。 关于“蜗居”的无奈与抗争,反映了许多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住房压力。房价的持续上涨,让“安居”成为许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2013语录》通过收录与“房奴”、“学区房”、“租房难”等相关的言论,深刻描绘了普通人在高房价下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对居住权利的渴望与争取。书中不乏对社会公平、资源分配的追问。 “教育焦虑”的弥漫,则触及了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升学压力和对下一代未来的担忧。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2013语录》搜集了大量关于“择校”、“补习班”、“素质教育”的讨论,展现了教育焦虑的根源,以及不同家庭在教育问题上的选择与权衡。本书也探讨了教育改革的呼声与实践。 “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语录,在2013年依然拥有广泛的市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慰藉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的疲惫与迷茫。书中分析了这些励志语录的传播机制,探讨了它们为何能够触动人心,并思考了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心理需求。同时,也对过度依赖心灵鸡汤可能带来的“精神逃避”进行了审慎的讨论。 “社交恐惧”与“微信依赖”的出现,则折射出在技术飞速发展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转变以及个体心理的新变化。虚拟世界的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实世界的连接。《2013语录》关注了这些新的社会现象,探讨了它们对个体社交能力、情感维系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书中也提及了关于“低头族”的现象与讨论。 在情感方面,《2013语录》也触及了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的多元讨论。社会观念的变迁,使得这些传统议题在2013年呈现出新的内涵与形式。书中通过不同个体的声音,展现了他们在情感关系中的探索、困惑与成长。 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与理性追问 《2013语录》并非只是简单的信息汇集,它更是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书中收录的语录,很多都蕴含着不同的观点、立场甚至争议。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梳理与呈现,本书力图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于“自由”与“秩序”的辩论,贯穿了2013年的社会讨论。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在保障个人自由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2013语录》呈现了不同群体在此问题上的观点,以及他们对“边界”的理解与界定。 “历史真相”的追寻与“叙事权”的争夺,在2013年依然存在。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视角和立场。《2013语录》捕捉了与此相关的讨论,展现了不同叙事之间的张力,以及人们对历史真相的求索。 “道德底线”的叩问,反映了社会在快速发展中,对价值判断与道德准则的重新审视。当新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时,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逾越的。《2013语录》搜集了对各种社会现象的道德评判,展现了公众的道德良知与判断力。 在知识传播领域,“信息茧房”与“深度阅读”的讨论,也引发了人们对信息获取方式和知识消费模式的思考。互联网的普及,在带来信息爆炸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个体视野的局限。《2013语录》探讨了如何突破信息壁垒,以及深度阅读的重要性。 《2013语录》通过对这些思想碰撞的记录与呈现,旨在鼓励读者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思考的素材,引导读者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 创作理念:深度挖掘与人文关怀 《2013语录》的创作理念,在于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捕捉,对个体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反思。本书不追求时效性,而是致力于挖掘那些能够跨越时间、具有一定深度和启示意义的语录。 在内容选择上,本书坚持“有据可查,言之有物”的原则,力求呈现真实的语境与观点。每一条语录的选取,都经过审慎的考量,力求其代表性和思想性。 在解读层面,本书力求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价值判断的过度介入。它更像是一位旁观者,在细致地观察、梳理、呈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引导性的思考,而非直接的评判。 《2013语录》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对2013年特定时期的语言与思想的梳理,唤醒读者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性,激发对个体生存的深层思考,并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自身。它是一次对过往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启示,旨在让那些曾经闪耀的思想火花,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依然能够传递出温暖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阅读爱好者,我总是在不断地寻找能够给我带来“惊喜”的书籍。有时候,一本小小的书,或者一个并不算响亮的名字,却能成为我书单中闪闪发光的存在。《2013语录》这个书名,它不像那种直接告诉你“这是什么”的书,反而带有一种含蓄和想象的空间,这恰恰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喜欢那些需要我去慢慢体会、慢慢发掘的书,它们就像未被开垦的宝藏,等待着我去挖掘。我希望《2013语录》不是那种一目了然、浅尝辄止的作品,而是能够经得起反复品味,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发现。我期待它能够带给我一种“意外之喜”,可能是某个意想不到的观点,可能是某种触动人心的情感,也可能是某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字。我希望它能在我阅读过程中,给我带来那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或者那种“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的共鸣。我不太在意这本书的篇幅长短,也不在意它是不是热门,我更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一种能够长久留在心底的感受。我希望《2013语录》能够成为我众多阅读经历中,一段美好而难忘的篇章。

评分

我是一个对“观点”非常敏感的读者,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提供新颖视角、能够挑战我固有思维的书籍。一个好的观点,就像一扇窗户,能够让我看到之前从未留意过的风景。《2013语录》这个书名,本身就暗示着里面可能汇集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和看法。我希望它不是那种观点雷同、人云亦云的书,而是能够呈现出百家争鸣、发人深省的景象。我喜欢那些能够启发我独立思考的书,它们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思考的素材和方向,让我自己去探索。我非常期待在《2013语录》中,能够遇到那些犀利、深刻、能够触及事物本质的观点。我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像火花一样,点燃我思维的火种,让我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甚至改变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思想的“磨刀石”,通过阅读,让我的思维更加敏锐,更加深刻。我不太喜欢那些只讲故事、缺乏思想深度的书,我更看重的是书本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洞察力。我希望《2013语录》能够在这方面给我带来惊喜。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的,当时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住了。封面上有一抹独特的色调,加上简洁却有力量的字体,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拿到手里,触感也相当不错,纸张的质地和装订都显得很用心,这总是能给一个读者带来极好的第一印象。我承认,我是一个视觉动物,外在的美感有时会直接影响我对内容的期待。而《2013语录》在这一点上,无疑给了我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我非常期待它能像它的封面一样,给我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一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东西。我喜欢那些能够让人思考、让人有所感悟的书籍,它们能够在我平静的生活中投下一颗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这个世界。我希望《2013语录》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应该是一个能够陪伴我、启发我的朋友,在我迷茫时指引方向,在我疲惫时给予力量。它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印记,仿佛在邀请我回溯一段时光,去发现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和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我的思绪随着文字一同起舞。

评分

我一直认为,书是一种能够穿越时空的对话,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连接着不同的人。当我看到《2013语录》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的可能性。2013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份?在那一年里,发生了什么,有哪些人,说了些什么?这些都让我充满了好奇。我喜欢那些能够承载着时代印记的书籍,它们就像历史的快照,能够让我们回溯过去,理解现在。我不太喜欢那些空洞无物、浮光掠影的作品,我更偏爱那些有血有肉、有深度、有思想的书。我希望《2013语录》能够给我带来一种“看见”的感觉,让我能够透过文字,看到那个时代的氛围,看到那些鲜活的人物,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我喜欢那些能够引起我思考的书,那些能够让我产生疑问,并引导我去寻找答案的书。我期待《2013语录》能够成为一本引人入胜的“时间胶囊”,里面装着的不仅仅是零散的文字,更是那个时代的情感、智慧和思考。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份子,共同经历着那些故事。

评分

最近的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感觉每天都在被各种信息和任务追赶,脑袋里总是塞满了各种杂事,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所以,我特别想找一本能够让我慢下来、让我沉浸其中的书。《2013语录》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好像里面蕴含着很多值得品味的东西。我希望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读完就忘,而是能够留下深刻印象,能够引发我长久思考的书。我喜欢那些能够让我看到不同视角、不同人生的书籍,它们能拓宽我的视野,让我理解更多元的世界。有时候,一句恰到好处的话,一个精辟的观点,就能像一道闪电,照亮我心中一直纠结的某个角落。我希望《2013语录》能够给我带来这样的“顿悟”时刻。我不太在意它是不是畅销书,是不是名家之作,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触动我,能否在我内心深处激起共鸣。如果它能够让我在一天的忙碌之后,找到片刻的宁静,找到片刻的慰藉,那它就是一本值得我珍藏的好书。我期待它能成为我精神世界里的一方港湾,让我可以暂时卸下疲惫,享受阅读的纯粹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