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人们有越来越多的疑惑和恐慌。吃这个也危险,吃那个也不健康,真不知道生在工业社会的我们究竟有什么还是能吃的。京虎子这本书帮助大家解决吃的疑惑,消除吃的恐慌。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将常见的食物的利弊逐一权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让大家了解到吃的真相,自己决定去吃什么,不去吃什么,最后达到吃的真香,而且越吃越香。
很多关于饮食的传言也正是抓住了现代人在饮食上的盲点,利用大众常识不足、对传统信条盲目崇拜的弱点在民间根深蒂固。在书中,作者娓娓道来,并没有强烈的抨击,只是用直白易懂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就让这些传言不攻自破。并且以“授人以渔的”的方式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传授了很多饮食的常识,同时也破解了很多顽固的饮食思维误区。
与其被真假莫辨的传言困扰,不如翻翻这书,自己看个明白。
父母们在朋友圈转的那些“伪科学”实在忍不下去,买本书让他们也看个明白。
京虎子,本名王哲。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在新浪微博开设医学科普订阅阅读,出版图书20余部,其中代表作有:《国士无双伍连德》(曾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以及《微战争》《寻找魔球》《疾病的模样》等。
01 生活的态度 //1
02 大道至简的饮食习惯 //5
03 饮食健康是万能的吗? //13
04 每天一碟“彩虹” //18
05 我吃故我在 //22
06 何时吃? //25
07 边吃边喝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 //28
08 不可小觑的洗手 //32
09 应该不应该吃早餐? //41
10 夜宵 //45
11 如何做到低盐饮食? //48
12 能不能开心地吃鸡蛋? //52
13 吃酸奶能预防糖尿病、高血压? //65
14 牛初乳没有那么神奇 //68
15 拒绝未消毒的牛奶 //71
16 大麦茶 //76
17 关于绿茶的那些谣言 //81
18 咖啡益处多 //86
19 谈谈饮料 //92
20 细数功能性饮料的“恶” //98
21 富氢水是炒概念 //108
22 有蔬菜吃,就别买清汁 //111
23 醋就是醋,不是药 //115
24 蒜你狠 //119
25 加糖提鲜:中餐的垃圾化 //126
26 枫糖 //130
27 低聚果糖 //135
28 木糖醇 //138
29 花生与过敏那些事 //143
30 香蕉的益处 //151
31 橘能入药,又是什么鬼? //154
32 西瓜:吃瓜群众口福多 //161
33 木耳不治病 //164
34 豆腐与女人 //167
35 巧克力的健康故事 //170
36 柠檬虽好,不要神话 //177
37 枸杞只是一种小水果 //184
38 吃纳豆真的健康吗? //187
39 亚麻籽 //190
40 益生菌的前生今世 //193
41 蛋白粉 //199
42 灵芝 //202
43 辣木籽 //206
44 微波炉值得您操心吗? //209
45 不粘锅涂层的安全问题 //212
46 铝超标有何危害? //215
47 莫让美食背黑锅 //218
48 减肥要怎么吃? //222
49 吃面条减肥? //236
50 吃油炸食物后嗓子疼,不是上火是什么? //240
51 多喝红酒有助健康? //244
52 吃黑米、黑豆、黑芝麻能让白发变黑吗? //249
53 杂粮粥有那么健康吗? //254
54 水果蔬菜在健康上等同吗? //259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初次接触营养学概念的读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的门槛。比如,当它开始深入讲解胰岛素抵抗和线粒体功能时,我不得不停下来,去查阅一下书后附带的专业术语表,或者往前回溯几页重新理解前文的铺垫。但这绝不是缺点,反而彰显了作者的“良心”。他没有为了迎合大众的“懒惰”而牺牲科学的严谨性。这本书更像是一套完整的“营养学入门训练营”,它强迫读者去动脑子,去理解“为什么”,而不是仅仅记住“是什么”。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健康管理的概念都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被动地被市场上的各种“排毒”、“抗炎”口号牵着鼻子走,而是能够基于生理机制来判断一个饮食建议的合理性。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翻阅这本书时,我有点被它严谨的论证方式吓到了,感觉像是直接在看一本教科书的通俗读本。但坚持读下去后,我发现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它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健康鸡汤文,而是深深植根于循证医学和营养学前沿研究。作者在论述每一种饮食建议时,都会引用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和科学文献,这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争议性话题”时的态度——不偏激、不武断,而是清晰地梳理出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和尚存的疑点。比如关于“定时定量”和“弹性进食”的讨论,书中没有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根据自身消化系统对饥饿感的反馈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科学态度,让我觉得这本“教材”的含金量非常高,完全不是市面上那种只为博眼球的“速成秘籍”。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阅读体验也值得一提,虽然内容偏向专业,但作者在视觉呈现上做了很多努力。它不像传统食谱那样充斥着不切实际的精美摆盘照片,而是大量使用了信息图表和流程图来解释复杂的营养循环和消化吸收过程。我这种“视觉学习者”对这种清晰的逻辑导图非常受用。对我来说,最实用的部分是它对“食物替代”的深入分析。如果你手头只有A食材,但食谱要求B食材,这本书会教你如何从营养素角度进行等效替换,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换成这个就行”。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在日常烹饪中的灵活性和掌控感。它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让我从一个被动接收食谱指令的“执行者”,转变成了一个能主动设计健康饮食方案的“规划师”。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对“可持续性”的强调。很多营养书籍往往只关注短期的体重管理效果,但这本书却反复提醒读者,一个好的饮食模式必须是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并且能融入现有生活习惯的。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讨论如何应对社交场合的饮食挑战,以及如何在压力大、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保持营养均衡。它提供的建议是灵活且富有弹性的,比如关于“欺骗餐”的科学定位,以及如何从每周的饮食结构中评估营养素的摄入是否达标,而不是纠结于某一天的卡路里超标。这种宏观、长远、注重生活质量的指导思想,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吃什么”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科学生活”的指南。它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与食物建立一种长期、健康、理性的关系。
评分这本关于营养和饮食的书,从封面设计到内容排版都透着一股朴实无华的专业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作者在“干货”上下足了功夫。我拿到手后,最先吸引我的是它对基础代谢和宏量营养素的讲解,简直是把复杂的生化过程掰开了、揉碎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作者并没有陷入那些夸张的“超级食物”陷阱,而是回归到食物的本质——能量和营养素的平衡。比如,它详细对比了不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吃油不好”,而是告诉你“什么油该多吃,什么油要适量”。书中穿插的那些小实验和生活化的案例分析,非常接地气,让人感觉这不像是高冷的学术著作,更像是隔壁营养师朋友的私房建议。特别是关于如何根据自己的活动量来定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章节,简直是为我这种经常需要调整训练强度的人量身定制的指南。读完之后,我不再是盲目地追求网红食谱,而是学会了自己去“计算”身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饮食科学。
评分作者是抗癌药物的科研人员,全是业内人士了。对癌症发生机理讲的通俗易懂,对各种抗癌药物做了讲解,有一定扫盲作用,可以一读。
评分本次购书,最郁闷的莫过于收到书才发现大国崛起买了两册,不知现在还能退换不
评分科普书籍,看看,浏览
评分希望这本书把癌症的一些基本知识明明白白地讲给大家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评分很不错,正品图书,性价比很高
评分虎老师的书棒棒哒,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
评分质量一般,价格公道,发货迅速,还是不错!
评分这才是科普,贴近生活,由浅入深,澄清许多误区,大量的文献和临床数据支持,逻辑性强,又有亲身经历,充满人文关怀。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